農業部農村水保署今(8日)舉行坡地金育獎頒獎典禮,表揚各地方政府水保人員,農業部次長黃昭欽表示,去年全國山坡地違規案件查獲1920件,起訴案件91件,裁罰金額達1億1722萬元,表示這些成效都是許多第一線巡查、監測與輔導的堅持。自2011年開始舉行的坡地金育獎,每年都會選出直轄市、縣市政府優秀團隊與
農業部表示,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導致農田遭土沙埋沒,將實施專案救助,埋沒農地專案補助及休耕補貼包含光復鄉、壽豐鄉、萬榮鄉及鳳林鎮等,每公頃補助新台幣10萬元,專案補助受理期間10月7日起至31日止。
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導致花蓮縣光復鄉、壽豐鄉、萬榮鄉及鳳林鎮等地區農田嚴重埋沒受損,農業部表示,針對高達600公頃、600萬立方公尺的農田泥沙量,將透過跨部會合作,以專案方式共同處理。農業部也將同時啟動埋沒農地的復原重建補助、專案休耕補貼、低利貸款協助等措施,協助農地遭到埋沒的農民度過難關,早日恢復生產。
國民團總召傅崐萁高度支持卓榮泰貫徹究責,並點名內政部、農業部、經濟部要負責。(圖片來源/行政院臉書) 國民今(2)日舉行立法實務研討會,立法院長韓國瑜致詞時表示,最近天災人禍不斷,丹娜絲風災風災尚未完成復原,花蓮光復鄉堰塞湖事件,加上美國關稅、中國軍演,地緣政治衝突愈發緊張,他拜託藍營立委全力督促政府,讓國家走上正軌,讓人民眼睛為之一亮。 由於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要究責引發關注,國民團總召傅崐萁出席研討會受訪時表示,他高度支持卓榮泰貫徹究責,而國內所有堰塞湖都是中央管控,8月11日的會議早就要求要補起兩個開口堤...
記者古可絜/臺北報導 每年10月4日是世界動物日,象徵全球共同尊重生命、推廣動物保護與飼主責任的精神。農業部今年推出「114年扎根動物保護教育—家庭校園動保巡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流重創下游的光復鄉,而日前媒體人朱凱翔在網路節目播放光復鄉長的錄音,當中提到「鄉長8月11日就擔心潰堤,籲請政府加強戒備」,但最後仍造成嚴重災情,朱凱翔就痛批政府漠視當地民眾,對此農業部今(2)日回應,8月11日有召開馬太鞍溪堰塞湖保全戶疏散撤離研商會議,並進一步建議縣政府應依職責,根據監測情勢,及早提出疏散撤離計畫與演練。
[Newtalk新聞]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東港蝦藻類種原庫」今(2)日啟用。東港水產試驗所表示,該設施具備高規格生物安全,整合蝦類種原保存與藻類餌料自給,被譽為「水產方舟」,將守護產業鏈安全,並供應優質SPF種蝦苗,強化台灣競爭力。 東港水產試驗所指出,為確保水產養殖的長期發展並保存珍貴遺傳資源,水試所已建構多處種原庫,形成互補的國家級保種網絡。其中,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以「棲地保種」為特色,善用當地海洋生態保存物種;淡水養殖研究中心專注於淡水物種,是國內唯一針對外銷魚種吳郭魚進行遺傳改良與育種的據點...
行政院長卓榮泰表態對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事件究責,國民今公布農業部與內政部關鍵撤離決策與紅色警報發布延宕13小時,批關鍵通報延誤就來自行政院,喊話卓要究責應先自我檢討,並檢討內政部長劉世芳重大失責。
農業部「114年度電農培訓與輔導計畫」今天(2日)舉辦啟動記者會,宣布今年度培訓與輔導計畫開跑,並邀請多位電商代表一起分享實務經驗。農業部期望透過資源整合,打造具競爭力的智慧農業新局,展現政府推動農業
前立委蔡正元今(1)日臉書貼文指出「馬太鞍堰塞湖潰壩成災,主要是犯了三大失誤」,對此農業部提出嚴正澄清,林業保育署於7月26日發現馬太鞍堰塞湖後,立即成立應變小組,除委請陽明交大防災團隊調查監測外,同時通報及拜會地方政府,說明可能的危害及尋求合作,並邀集專家積極評估開設溪床便道、壩頂降挖、壩體爆破及虹吸管抽水等可能之工程減災方案。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災情慘重,現況及後續處置受各界關注。農業部長陳駿季今天(27日)指出,目前監控水位降低到113公尺,天氣許可後會重新安裝水位計,在確認狀況前不會貿然取消紅色警戒。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滾滾泥水沖毀光復鄉市區,造成嚴重死傷。針對堰塞湖處理方案,農業部長陳駿季今(25)日指出,專家會議討論了「爆破、虹吸、壩頂開便道降挖」三種方式,其中爆破因恐引發周邊山區更大規模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今天與環境部、農業部簽署「永續能源與氣候變遷研究發展示範中心」合作備忘錄,環境部長彭啓明說,初步規劃將打造全台最大規模的生質能綠色技術示範中心,屏科大預計可處理250CMD的畜牧業糞尿廢棄物,轉為生質能資源化處理。彭啓明說,畜牧業會排放出大家不悅的東西,但基本上這些東西像畜牧業廢棄物
記者孫建屏/綜合報導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今(26)日下午與環境部、農業部簽署「永續能源與氣候變遷研究發展示範中心」合作備忘錄(MOU),由環境部長彭啓明、屏科大
馬太鞍堰塞湖水量大幅下降,僅剩15%蓄水量!農業部評估雖不會再有大洪水,但壩體持續下切、周邊地質不穩定,仍維持紅色警戒。另外,鳳林鎮北岸也發生堤頂溢流,第九河川局已緊急撤離下游畜牧業者,防範再次災情。水利署也將在兩週內完成南岸堤防約300公尺的搶修工作。
馬太鞍溪堰塞湖的水量雖然已在消減,國民立委傅崐萁質疑,為何中央先前不願用爆破解決,農業部今(25)日回應,專家會議之前就評估過,爆破拆除可能會引發周邊山體更大規模的崩塌,而且考量當時壩體不穩定,虹吸和壩頂降挖都難以進行。有學者分析,目前要以人為消解堰塞湖的難度高,應該聚焦在精準監測,評估擴大撤離範圍,透過預防措施降低災損。
行政院會今天(9日)通過由工程會擬具的「丹娜絲颱風及728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修正草案,追加250億預算、挹注受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重創的花蓮光復鄉重建,將送立院進行審議。閣揆卓榮泰會中感謝工程會、
台灣鳳梨真的可以賣進美國市場了?美國農業部次長林德柏目前在台訪問,主動向總統賴清德提出此案。農業部30日晚間表示,農業部防檢署在鳳梨輸美申請案已歷經五年的努力,從風險評估、有害生物防治與滅除措施,到檢疫條件的確立,已完成所有必要的檢疫談判程序,目前正等待美方進行最後的法制作業。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30日電)動保團體與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出「落實收容所人道安樂死」及「餵食者應承擔飼主責任」訴求。農業部表示,應推動在地化管理,並透過宣導教育,建立正確飼養觀念。
卓榮泰說,民眾除了到服務站申請,行政團隊也開始逐戶協助,去到各地去協助他們,讓災民可以在家完成領取程序。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6日電)約200多名動保人士今天下午到農業部抗議,憂心政府可能會修「動物保護法」,納入禁止餵食流浪犬猫。農業部回應表示,需再研議,並凝聚各方共識。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慘重災情,閣揆卓榮泰昨日要求農業部,在確認馬太鞍堰塞湖的壩體安全無虞後,才可解除紅色警...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事件重創花蓮光復鄉,但堰塞湖究竟是「溢流」、「潰壩」還是「潰堤」,引發討論。農業部和經濟部今天(27日)都針對這幾個名字加以解釋,強調「溢流」指的是對於水的描述,「潰壩」是針對壩體結構的描述,兩者的描述對象並不一樣。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究竟是「溢流」、「潰壩」還是「潰堤」,引發外界多所討論。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在接受訪問時直言,堰塞湖下切80公尺就稱為「潰壩」。至於中原大學李錫堤教授也認同是「潰壩」。 根據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在馬太鞍溪堰塞湖於9月23日溢流時,25日空拍量測,堰塞湖溢流口下切113公尺...
...而具劇毒的蝮蛇科與蝙蝠蛇科動物,則需於農業部刻正開發的禁止飼養系統上進行申報。此外,本次禁止飼養的對象為一般家庭民眾,若是展演業者、實驗動物及現行有經濟用途(如河口鱷)的飼養者,在符合相關條件情形下,仍可向縣市政府申請同意飼養。 農業部將持續精進我國寵物的分類分級管理制度,並呼籲民眾於飼養動物前,應審慎評估自身環境、能力與責任,擇定合適且有辦法提供良好照護的寵物進行飼養。動物一旦成為家庭成員,飼主應負起最大責任,提供良好環境,並恪守「終養不棄養」的承諾,共同為提升我國動物福利與公共安全而努力。 撰文、圖片/農業部
...馬太鞍溪河床清疏整治、馬太鞍溪斷橋便道工程等,以及持續對災民在安置中心與旅宿地點的收容照顧,請中央前進協調所與花蓮縣政府前進指揮所繼續合作,讓災民儘速恢復基本正常生活。 在「一站式服務」方面,卓院長感謝陳金德政委率領工程會、內政部、交通部、經濟部、農業部、衛生福利部、環境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原民會及賑災基金會等單位,於10月7日啟動「行政院災後慰助服務站」,整合多項中央支援措施,提供災民諮詢與現場受理申請服務。其中,中央家園支持慰助金三方案,每戶最高給予35萬元慰助金,包括:家園復原慰助金10萬元...
農業部於10月8日依據《動物保護法》第8條規定,預告「指定禁止飼養輸入或輸出之動物」修正草案,將禁止一般家庭民眾飼養包含蝮蛇科、蝙蝠蛇科、浣熊及河口鱷等641種具劇毒或高攻擊性動物,預告期間為30日。
馬太鞍堰塞湖溢流淹沒市區,「鏟子超人」清出10萬噸淤泥及垃圾,未來將上看百萬噸,如何處置並不造成二次污染,成為挑戰。環境部今(8)日表示,已找到可足夠容納的暫置場,可燃物送往台泥氣化爐焚化,砂土...
【民眾新聞網方健龍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由經濟部、國科會、農業部、國防部、教育部、勞動部、衛福部、環境部、數發部、 […]
[NOWnews今日新聞]為維護公共安全及保障國人生命安全,農業部今(8)日依據《動物保護法》第8條規定,預告「指定禁止飼養輸入或輸出之動物」修正草案,將禁止一般家庭民眾飼養641種具劇毒或高攻擊性動...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語綺/花蓮報導 花蓮光復馬太鞍溪堰塞湖於9月23日溢流、潰壩,造成嚴重死傷與大規模淹水,多處聚落與交通設施遭受重創,搜救與安置工作進入緊急狀態。對此,花蓮縣議會國民團今(8)日表示,在災難發生之生死關頭,農業部、原民會、國防部、經濟部、交通部、衛福部與內政部,總共中央7個部會卻未見依法與地方共同擬定完整疏散與收容計畫,為此團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