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電影《攻殼機動隊》描繪未來世界中,人類可以藉由全身機械化的「義體」達成超越極限的危險任務、緝捕恐怖份子等,未來戰場上也即將有全身型的「動力輔助外骨骼」,減輕士兵與人員負荷,輕鬆搬運沈重的械彈、裝備,也避免傷害,中科院持續研發智慧輔助動力的軍用「外骨骼」系統,在今天(10/16)開幕的2025「台灣技術創新博覽會」中展出「全身型」的構型,研發小組正在陸續優化,預計2027年完成。
2025年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人潮洶湧。和椿、廣運、達明、上銀等廠商爭相展示「人型機器人」,可望應用於工廠產線、服務業等場域。其中,從精密機械跨入機器人領域的工具機大廠上銀,靠著在線性滑軌、滾珠螺桿與減速機等零組件的長期經驗,已順利打入人形機器人的歐美日等機器人生態圈,董事長卓文恒透露,今年底機器人業績占比可達上銀營收的10%。
有鑑於未來戰爭不再只是武器與火力的比拼,而是人、機、網的整合。中科院積極自主研發「軍用外骨骼」系統,並於「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展示智慧輔助全身型外骨骼,期能藉外骨骼系統融合智慧感測與動力輔助,成為士兵在戰場上靈活運動的助力。中科院指出,此次研發過程中,先進行人因效益量測指標研究,在人體及外骨骼裝備上
...有鑑未來戰爭不再只是武器與火力的比拚,而是人、機、網的整合。中科院自2020年開始進行外骨骼系統開發,2021年起陸續推出協助下肢的「野戰型外骨骼」、「荷重型外骨骼」,如今搭配上肢用的「智慧輔力外骨骼系統」,將可有效提高單兵作戰及遂行任務量能。 中科院指出,「外骨骼」是以精密控制系統,協助人體完成動作的機械裝置,涉及生物運動學、機器人學、AI與人因工程等領域, 本次展出的「外骨骼系統」融合智慧感測與動力輔助,將可成為士兵在戰場上靈活運用的助力。中科院前瞻研發組小組長吳尚儒說:『(原
洛杉磯KTLA 5電視台報導,特斯拉(Tesla)出現兩起新的訴訟。兩名大學生的父母親日前控告該公司,指控馬斯克(Elo...
...Cybertruck車門完全仰賴車艙內電子按鈕控制。「車禍後,按鈕因電力中斷或損壞失效。Cybertruck沒有外部機械門把,救援人員無法從外部打開車門。車內雖有備用的機械拉桿,但隱藏於門底下方,根本無法在濃煙、高熱與紊亂的情況下找到或使用。」 訴狀寫道,特斯拉使用不鏽鋼「外骨骼」和「裝甲玻璃」(這種材質原本旨在提供極強的抗入侵能力),加劇危險車門設計。同樣的防彈設計也使得事故受害者幾乎無法打破玻璃逃生,救援人員也無法強行進入。尼爾森父母陶德(Todd)和史坦尼尼(Stannye)正尋求追究特斯拉責任。 塚原的律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