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證實與博通打造自研AI晶片,聯手NVIDIA、AMD與Oracle佈局全球算力版圖
先前確認與NVIDIA、AMD及甲骨文合作之後,OpenAI宣布與博通 (Broadcom)合作打造自有客製化AI加速晶片與系統,預計從2026年下半年開始佈署,並且在2029年以前完成所有規劃項目。
而此消息,更證實先前市場指稱OpenAI與博通合作的傳聞,將透過博通協助打造的客製化AI加速晶片,用於OpenAI的基礎設施,以及其合作夥伴的數據中心。
就OpenAI說明,此項合作涉及價值「數十億美元」規模且算力規模達10吉瓦 (gigawatts)的晶片訂單,同時若參考博通執行長陳福陽 (Hock Tan)先前透露說法,表示接獲某家未具名客戶高達100億美元訂單,顯然就是與OpenAI合作項目。
在此之前,OpenAI已經先後與NVIDIA、AMD簽署合作。其中,與NVIDIA的合作涉及1000億美元投資規模,並且將提供10吉瓦規模的AI基礎設施,而與AMD的合作則涉及6吉瓦規模算力,同時將以數百億美元金額換取AMD約10%股權。
此外,OpenAI更在7月與甲骨文簽署合作,將藉由Stargate Project項目取得期4.5吉瓦規模的數據中心運算資源。
從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向內部員工透露說法,表示希望在未來8年內建置總計達250吉瓦規模算力資源,相比今年底預計達成的2吉瓦算力資源有明顯增長。但若以現行情況來看,要建置如此龐大算力資源約需花費10兆美元,因此Sam Altman也表示必須設法透過全新融資實現此目標。
不過,即便目前有NVIDIA、微軟在內業者投資合作,顯然仍難以支撐如此龐大的資金需求,同時從OpenAI今年預期營收僅達130億美元規模的表現,恐怕也難以支撐如此龐大花費,因此OpenAI接下來可能必須設法透過更多融資方式獲取資金。
另外,從OpenAI開始打造自有客製化AI加速晶片與系統來看,顯然其也計畫降低對NVIDIA等業者仰賴情況,並且能以此對應本身人工智慧技術運算需求,甚至未來也能將此類客製化算力系統對外提供使用,藉此創造更大營收機會。
但在目前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發展是否真能帶來更大市場營收,似乎仍要看實際應用發展模式,同時也必須面臨包含Google、Meta在內業者競爭,因此OpenAI接下來如何使其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創造更大營收,並且支撐其龐大算力建置成本,或許將會成為更大挑戰。
更多Mashdigi.com報導:
Windows 10技術支援將於10/14正式結束,微軟提供一年免費延長安全更新服務
其他人也在看
匯率期貨趨勢專欄-美中關係緊張 黃金大漲
中美關係急轉緊張,美股重挫,加密貨幣暴跌,避險需求黃金大漲,以美元兌六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下跌0.69%,報98.85,10年期美債殖利率跌至4.063%;台股13日拉回修正,新台幣貶值但未見恐慌氛圍,若對匯市有避險需求,可參考期交所推出的匯率期貨。
工商時報 ・ 8 小時前
AMD推出Ryzen嵌入式9000系列處理器,以Zen 5架構推升工業運算與自動化效率新高度
隨著智慧製造、機器視覺與邊緣運算應用加速普及,對高效能、低功耗且具長期穩定性的工業級運算平台需求日益提升。AMD發表全新Ryzen嵌入式9000系列處理器,以最新Zen 5架構與4nm製程為基礎,鎖定工業PC、自動化系統與機器視覺應用,提供新一代效能與能源效率。
Mashdigi ・ 7 小時前AI熱延燒 美股基金淨流入居冠
AI熱潮延燒,美歐日股齊漲,回顧全球股票型基金資金流向,根據EPFR等統計至10月9日止近一周,美國股票基金淨流入持續居冠、力道擴大至142.03億美元;亞洲不含日本轉為淨流入金額為5.14億美元;拉丁美洲維持小幅淨流入1.52億元。
工商時報 ・ 8 小時前韓國|美韓貿易談判 聚焦外匯交換
財長具潤哲13日表示正跟美國討論,以各種方式建立雙邊外匯交換,作為貿易談判一部分。韓國擔心美方要求的鉅額投資,會扭曲韓國匯市而衝擊經濟。他表示韓國每年最高能直接投資美國約200億美元而不消耗韓國央行外匯存底。
中時財經即時 ・ 10 小時前
川普關稅威脅嚇跑資金!專家:國際資本加速撤離美元資產 3大非美資產獲青睞
本月以來,美國貿易摩擦引發的全球資本市場震盪持續發酵,海外機構資金正從美元資產加速抽離,避險資產交易短期升溫,市場格局悄悄生變。 美股上周五 (10 日) 遭遇「黑色星期五」,那斯達克指數暴跌 3.56%,標普 500 下跌 2.71%,雙雙創下 4 月以來單日最大跌幅紀錄,科
鉅亨網 ・ 6 小時前川普對中國態度放軟緩解貿易緊張 美股收盤勁揚
(中央社紐約13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日揚言要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徵100%關稅,但之後他態度放軟,使華爾街股市從上週末的大幅跌勢反彈回升,4個主要指數今天全部收漲。
中央社 ・ 5 小時前川普放軟!道瓊反彈近600點 台積電ADR暴漲近8%
美國總統川普淡化美中貿易對峙,表示「一切都會好起來」後,美股四大指數週一 (13日)全面飆升,從上週五的暴跌拋售中反彈,道瓊反彈近600點,台積電ADR飆7.99%、收303.09美元。
中時財經即時 ・ 6 小時前
〈美股盤後〉美中貿易戰降溫 道瓊回彈超580點 台積電ADR飆近8%
在美國總統川普淡化美中貿易對峙,並表示「一切都會好起來!」後,美股週一 (13 日) 自上週五暴跌中回彈,四大指數全面反彈。
鉅亨網 ・ 7 小時前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緩和 歐股收盤小漲
(中央社倫敦13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日宣布要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徵100%關稅,之後他又暗示仍有可能跟中國達成貿易協議,歐洲股市主要指數今天收盤小幅揚升。
中央社 ・ 11 小時前
李四川透露 解約補償金8億 輝達願概括承受
輝達計畫在北士科T17、T18設總部卡關,北市府13日發文新光人壽提議合意解約,副市長李四川指出,已收到新壽來函表示願意協調,他呼籲新壽盡快提出條件及金額才能談,並首度透露市府估算合理補償金為5億元至8億元,輝達私底下也說可概括承受補償金。
中時新聞網 ・ 8 小時前
避免匯率波動影響財報 金管會擬修改保險會計制度
壽險每年有龐大避險成本遭立法院財委會立委質疑,為何國發會已有兆元投資計畫,壽險資金卻一直外流且連年重金避險。金管會主委彭金隆13日坦言,壽險業過去十年投入避險工具換匯成本高達新台幣2兆元,保險公司要花很多避險成本避帳上波動,現已在研議保險業財務會計公允表達,預計年底出爐,也會公開說明。
工商時報 ・ 8 小時前
美股狂瀉 銀行:後市不悲觀
美股上周五上演「大怒神」戲碼,投資人如驚弓之鳥。展望美股與台股後市,美股財報季來臨,加上全球投資AI的腳步更加積極,公股及民營大型銀行強調,後市不悲觀。
工商時報 ・ 8 小時前
北士科案現轉機?輝達願承擔補償金 新壽:待內部評估後函復北市府
輝達進駐北士科案卡關,北市府今 (13) 日已發函給新光人壽,希望對方提出具體合意解約條件與金額,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透露,輝達有意願概括承受補償金額,希望三方坐下來談
鉅亨網 ・ 11 小時前
輝達Spectrum-X震撼登場!Meta、甲骨文搶搭AI資料中心升級潮
綜合外媒報導,晶片巨擘輝達 (NVDA-US) 周一 (13 日) 宣布,社群平台業者 Meta(META-US)與雲端服務供應商甲骨文 (ORCL-US) 將採用其新一代 Spectrum-X 乙太網路交換技術,用於人工智慧 (AI) 資料中
鉅亨網 ・ 12 小時前
盤前/美中關稅戰免驚! 記憶體10檔先佈局
連假在中國祭稀土管制、川普報復關稅100%連累美股大跌,台股13日出現補跌效應,指數開盤一度下跌超過700點,隨後跌幅收斂,終場台股收在26923.42點,跌破27000點大關,下跌378.5點,跌幅-1.39%,成交量5839.7億元。保德信市值動能50 ETF(009803) 經理人張芷菱指出,隨近期指數持續創高後再度面臨美、中貿易緊張挑戰,預期本週台股波動度較放大,然在基本面與企業獲利面穩健的基礎下,建議股市拉回可適時增持台股部位。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關稅利空開跌 國泰投信:投資人搶買00922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雙十連假期間全球政經市場不平靜!中國商務部9日宣布對稀土相關技術實施出口管制,美國總統川普隨即批評中國採取敵對貿易行為,甚至在個人社群平台宣布,要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引發...
自立晚報 ・ 11 小時前
中美貿易緊張有望緩解 美股大幅反彈、台積電ADR大漲近8%
美國總統川普淡化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美股週一擺脫前一個交易日的頹勢,四大指數大幅反彈收漲,AI題材再度提振市場信心,台積電ADR大漲22.43美元,漲幅將近8%。(請聽AI報導) 投資人聚焦AI熱
中廣新聞網 ・ 5 小時前【美股盤後】收漲
(中央社台北2025年10月14日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日揚言要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徵100%關稅,但之後他態度放軟,使華爾街股市從上週末的大幅跌勢反彈回升,4個主要指數今天全部收漲。道瓊工業指數揚升587.98點或1.29%,收46067.58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102.21點或1.56%,收6654.72點。那斯達克指數勁揚490.18點或2.21%,收22694.61點。費城半導體指數大漲315.86點或4.93%,收6723.46點。
中央社財經 ・ 5 小時前
OPEC月報:全球石油需求預測不變 明年油市將轉趨寬鬆
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周一 (13 日) 在最新月報中表示,全球石油需求展望維持不變,但隨著石油輸出國組織及盟國 (OPEC+) 持續增產,2026 年油市供應將更接近平衡,原先預期的供應缺口將顯著縮小。
鉅亨網 ・ 1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