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流感疫情升溫!網教「多吃維他命C快快好」?醫:迷思
流感疫情升溫!疾管署公布上週新增42例流感重症,10例不幸身亡,最年輕的死者只有30多歲,網路瘋傳多吃維他命C,真的有幫助嗎?並提醒冬季疫情將升溫,民眾應儘速接種疫苗;如果還沒打就不小心確診,也要趕快就醫治療。
不是喉嚨痛就是鼻子癢,讓耳鼻喉科候診區一位難求,不少人得站著等,不只醫院排排站,診所近日求診的人也很多,室內空間擠不下再站到門口,也有不少人到家醫科報到,很大原因就是因為流感疫情升溫。
根據疾管署最新監測,上週新增42例流感併發重症還有10例死亡,最年輕是年僅30幾歲的男性。為了預防有人就趕快來打疫苗,天氣轉涼有呼吸道症狀,來就診的民眾是變多了,而要預防感冒或是流感,有人說狂吃維他命C就可預防,但醫師提醒這是迷思。
臺安醫院家醫科醫師羅佳琳:「如果是要預防是會建議一天1000(毫克)就可以,一天3000-6000(毫克)是比較適合,開始有一點點症狀,但你吃了維他命C,甚至也補充了(維他命)D,如果你覺得效果還是不好,個人經驗是建議可以補充鋅,會突然覺得我免疫力又再更上一層樓。」
不存在無敵星星,提升免疫力多重管道效率更好,而通常病毒都不喜歡高溫,所以天氣變涼多穿點體溫上升,病毒就不容易入侵,但醫師提醒脖子周邊有許多免疫系統,卻很容易被忽略,建議可以戴個圍脖,而若什麼都做了卻還是生病。
臺安醫院家醫科醫師羅佳琳:「吃一頓糖分比較多的東西,大概會有6個小時內免疫系統幾乎是停擺的狀態,所以建議大家如果要強化免疫系統,一定要注意少吃精緻糖,甚至連天然的糖比如水果也不能過量。」
有醫師提出觀點,吃太多糖也會造成免疫力下降,預防生病從體內到外都有功課要做。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天氣冷需要先「熱車」? 專家揭迷思:這2種車才需要
醫起看/「禁慾11月」真的健康嗎?泌尿醫揭:憋久反而傷身
「射精後該尿嗎?」醫揭2大原因、解開網友多年迷思
其他人也在看

一生只有200萬顆腎絲球!最傷腎10大食物出爐 「第1名跌破眼鏡是它」早餐穀物也中
台灣是全球洗腎人口比例最高國家之一,無論是吃的還是喝的,還是從早餐到宵夜,只要踩雷,恐怕都是默默摧毀腎臟的「隱形凶手」。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公開國人最常吃、卻最傷腎的10大食物榜單,第一名是國人最愛的手搖飲珍珠奶茶。
鏡週刊Mirror Media ・ 7 小時前
蔡依林認罹「1惡疾」醫示警:1年內中風機率急升131%
45歲天后蔡依林維持好身形,近來不只發行全新專輯、推出Podcast節目《Pleasure Talks》,年底將首次攻大巨蛋,門票一開賣就引爆搶票潮。她日前在Podcast中談及9點半睡覺的好處之後,並透露早睡的真實原因,證實曾得過「皮蛇」(帶狀皰疹)。醫師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為帶狀疱疹高風險族群外,研究指出,45歲以上患者罹患帶狀皰疹後,一年內中風風險提高131% 。(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惡性腦瘤手術專家」名醫馬辛一病逝 三總最新回應了
三總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是惡性腦瘤手術專家,11月1日才在高雄醫學大學舉辦的腦中風學會年會獲頒終身成就獎,近日...
聯合新聞網 ・ 17 小時前
久坐超傷身、奪命!研究揭「1物」真可補救:讓血管有彈性
久坐已成為現代生活的日常,而久坐已被確定會增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等。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表示,一項研究發現,可可黃烷醇可以抵銷久坐造成的傷害。黃烷醇是類黃酮的一種,是植物多酚的一員,常見於茶、無糖可可、莓果類、蘋果、李子、堅果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常喝「這1種咖啡」黃斑部病變風險暴增7倍!國際研究證實 尤其2種人更危險
便利商店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即溶咖啡,是上班族快速提神的救星。然而,2025年6月發表在國際期刊《食品科學與營養》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習慣飲用即溶咖啡的人,罹患乾性老年黃斑部病變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近7倍。這項由中國湖北醫藥大學主導的研究,分析了超過50萬人的基因數據,透過孟德爾隨機化等先進統計方法,首度證實即溶咖啡與眼部退化性疾病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因為製程差異 決定傷害程度 為什麼同樣是咖啡,偏偏即溶咖啡特別傷眼?研究團隊將參與者依飲用習慣分為即溶咖啡、研磨咖啡與低咖啡因咖啡等3組,結果發現只有即溶咖啡組顯示出與乾性黃斑部病變的顯著關聯,每增加一個標準差的飲用量,風險就增加6.92倍,而其他類型咖啡則未出現類似風險。研究顯示,其關鍵在於製造過程的高溫濃縮步驟,即溶咖啡需先萃取成濃縮液,再經噴霧或冷凍乾燥製成粉末,此過程會產生大量梅納反應副產物,包括丙烯醯胺和晚期糖化終產物等有害化合物;因此,即溶咖啡的丙烯醯胺含量平均達每公斤358微克,是新鮮研磨咖啡179微克的約2倍。這些物質會結合視網膜細胞上的受體,啟動發炎反應與氧化壓力,破壞血視網膜屏障,逐步損害負責精細視覺的黃斑部細胞。此外,還有
常春月刊 ・ 6 小時前
Joeman減重30kg!每天168斷食仍反彈復胖 揪出1關鍵問題:自己都沒意識到
YouTuber Joeman近年減肥有成,從原先超過100公斤,瘦到現在健康的71公斤,付出不少努力。他日前拍影片分享心得,坦言減重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中間一度復胖,後來才發現除了運動、飲食之外,原來「壓力」對體重的影響也很大,若想減肥成功,也不能忽視心理上的健康!
姊妹淘 ・ 1 天前
過度「清淡早餐」恐引膽結石!醫揭危害:血糖如雲霄飛車
過度執行「早餐吃得清淡」這種飲食習慣可能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可能導致油脂、蛋白質及多種營養素攝取不足,進而引發膽結石、肌少症、免疫功能危機,甚至造成血糖劇烈波動。
中天新聞網 ・ 23 小時前
不是芭樂!每天一杯「超級水果」能抗三高和減脂:半年降心血管風險15%
隨著年齡增長,不少人開始面臨腰圍增加、血壓波動、血糖升高等「中年三高」問題,而這些症狀背後常隱藏著一個無聲的健康威脅。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從選對食物下手,並最新研究顯示,指出酸甜可口的「藍莓」是超級水果,可能成為對抗代謝症候群的天然利器,且豐富的花青素與多酚成分,為健康提供多層次守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食道癌為什麼發現的時候都已是末期?醫師盤點6大早期症狀:只要一出現,千萬快就醫!
食道癌好發於50-70歲的中老年人,男性比較容易得到食道癌,從2014年的癌症公報來看,食道癌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癌症為第6位,而在女性癌症則跑到了第26位;食道癌死亡率排名於男性癌症為第5位,女性癌症是排到第21位。男女差距挺大的。所以,各位男性,請注意了!食道癌是個你務必要認識的癌症。
幸福熟齡 ・ 1 小時前
慢性發炎恐致癌!醫推「多吃4類抗炎食物」 不讓癌細胞長大
若想遠離癌症,應從飲食著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癌症並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慢性發炎、老化加速所累積的結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發生率,建議日常多攝取「橄欖油、多酚、Omega-3、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天前
婦蹲整天馬桶罹大腸癌 醫:排便出現「7變化」有危險
台中市70多歲婦人近日出現排便習慣改變、糞便有血或黏液等症狀,甚至在家中蹲整天馬桶都無法排便,直到因身體虛弱無力,家人緊急將她送往大甲李綜合醫院急診,經檢查確診大腸癌。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別花冤枉錢!狂吃保健食品恐弄壞身體 醫揭「3大常見」錯誤行為
糖尿病已成為新國病之一,據統計全台破250萬人罹患,約每10人就有1人,代謝問題與糖尿病風險正在快速擴大。許多民眾開始尋求許多坊間「食療」來調理,不過醫師也提醒,坊間偏方有些可能是錯誤且不實,並列出忽略產品標示等常見三大錯誤,若長期使用恐增加其他疾病風險。(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惡性腦瘤名醫」馬辛一驚傳病逝 三總:以家屬回應為主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驚傳病逝,震驚醫界。馬辛一為惡性腦瘤手術專家,本月初才獲頒腦中風學會終身成就獎,近期因車禍導致腰椎受傷住院,原本病情穩定,不料卻傳出病逝消息,引發醫界友人紛紛表達不捨與哀悼。
中天新聞網 ・ 22 小時前
「2飲品」=超強顧齒飲料!營養師大推:預防蛀牙、牙周病
口腔健康與飲食有關,選擇正確的食物,有助於預防蛀牙。營養師宋明樺表示,若想防止牙周細菌生長、蛀牙,平時除了多喝白開水,也可以選擇「無糖茶飲」,例如紅茶或綠茶,幫助維持口腔衛生、平衡口腔菌叢,但不建議咖啡當水喝,長時間飲用會提高蛀牙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凌晨3至6點最危險!睡夢中猝死多與「心律不整」有關
每當聽聞親友在睡眠中離世,訃聞上總會寫著「安詳辭世」、「無病痛地走了」等類似安詳離世的字眼,彷彿在睡夢中告別人世是最理想的離開方式,然而,這個死亡方式背後往往潛藏著可預防的心臟危機。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翁日吞20顆保健品 醫胃鏡一照食道出事了
[NOWnews今日新聞]一名70歲老翁為了保養身體,每天服用20多顆保健品,卻發生胸痛、吞嚥不適,就醫檢查發現食道中段潰瘍。醫師提醒,不論是服藥、吃保健食品,都是要追求健康,在吃的過程中要注意吃的方...
今日新聞NOWNEWS ・ 5 小時前
想增肌又減脂?營養師:很多人「這1物吃太少」 難怪體態一直卡關
「減肥」對習慣久坐不動的現代人而言,可說是一大挑戰,而能做到減少體脂肪又不損失肌肉,更是一門大學問!減肥過程中如何能同時做到甩肥油、又保留原本的肌肉量呢?營養師張語希指出,答案就是「吃夠蛋白質」!蛋白質在保持身體肌肉、促進新陳代謝與增加飽足感上,扮演十足重要的角色。 減重為何要吃足夠蛋白質? 以下逐一解釋為何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對於減重而言至關重要: 第一「維持肌肉量」:減肥時若熱量消耗多於熱量攝取,身體不僅會燃燒脂肪,同時也可能分解肌肉以提供能量。因此,攝取足夠蛋白質有助於補充「胺基酸」,其為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肌肉維修的主要原料。而保持肌肉量有助提升基礎代謝率,讓身體燃燒更多熱量! 第二「增加飽腹感」:研究顯示,蛋白質在三大營養素(醣類、脂質、蛋白質)中最能增加飽足感。攝取高蛋白質的食物可以減少飲食過量的風險,輕鬆控制卡路里的攝入、將減肥的難度降低,不會在減重一開始就有「越級打怪」的感受。第三「提升新陳代謝」:蛋白質的「食物熱效應」(TEF)較高,也就是身體在消化蛋白質時,同時會消耗更多熱量。正因為身體需要更多能量來處理蛋白質,因此會促成身體的新陳代謝,幫助燃燒更多脂肪。 改變飲
常春月刊 ・ 1 天前
每天狂吃1萬大卡!健身網紅睡夢中「心臟驟停」猝死 享年30歲
恐怖!俄羅斯一名30歲的健身教練網紅努揚津(Dmitry Nuyanzin)為了推廣新的減肥計畫,因此連續數週每天攝取過1萬卡的卡路里,試圖增重50多磅(換算超過22公斤)。沒想到在增重過程中他感到身體不適,因心臟驟停在睡夢中過世。
鏡報 ・ 23 小時前名醫馬辛一驟逝 學長揭為人:許多年輕醫師難接受
三總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惡性腫瘤手術名醫馬辛一近日傳出病逝的消息,讓醫界相當不捨。出身三總的台北醫學大學神經外科教授蔣永孝,同時也是馬辛一的學長,回憶他過去都是以患者為主,在照護病友上非常認真,許多年輕醫師聽到他離世的消息,都難以接受。
中時新聞網 ・ 7 小時前
心情差、沒動力?小心大腦少了快樂原料 權威醫曝光影響情緒三大營養素
「我們的快樂,不只是心理問題,也跟每天吃什麼有關!」我國基因權威張家銘醫師表示,有許多民眾常會覺得每天提不起勁,甚至沒什麼動力,什麼事都不想做,第一直覺會想:「我是不是得了憂鬱症?」但醫師指出,其實有個常被忽略的關鍵,那就是飲食。張家銘醫師進一步解釋,若飲食出了問題,那大腦根本就沒有快樂原料可用,近年研究顯示,營養攝取與大腦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密切相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