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獲甲骨文 GPU 大單
甲骨文雲端基礎架構(OCI)14日宣布,將從2026下半年開始部署5萬顆超微圖形處理器(GPU)。
法人看好,超微AI晶片再獲大單,勢必擴大對代工廠台積電(2330)投片量,挹注台積電先進製程生產線持續熱轉,健策、群聯等超微協力廠同步沾光;預料甲骨文後續也會擴大AI伺服器委外代工訂單,鴻海、神達等代工廠同步得利。
這是雲端運算大咖再次以超微GPU,作為輝達GPU替代選項的最新案例。消息激勵超微股價美股14日早盤漲約0.3%,優於其他科技股。
OCI資深副總裁巴塔(Karan Batta)接受CNBC訪問時說,「我們覺得客戶會非常歡迎超微,尤其是在推論領域」,「我認為超微做得非常出色,就像輝達一樣,而且我認為他們都會有自己的位置。」
甲骨文將使用超微於今年稍早發表的Instinct MI450晶片。這是超微首批可組裝成大型機櫃系統的AI晶片,一組機櫃會配備72顆來運作。超微同日也發布聲明指出,甲骨文明年第3季會大舉部署該公司的MI450晶片。這個系統會包含超微的處理器和網路零件。
彭博資訊指出,此舉形同對超微技術的又一次肯定,這家總部設在加州聖塔克拉拉的公司,正致力於成為AI晶片霸主輝達以外、值得信賴的替代選項。
此前,OpenAI也與超微簽訂多年供貨合約,將採購超微AI晶片,預期每年可望為超微帶來數百億美元營收,OpenAI並可獲認股權證,最多能添購超微10%股票。
更多udn報導
泡麵王換人?這碗爆紅缺貨 網掃一箱:超好吃
這時間喝咖啡死亡風險低16% 醫揭最健康喝法
大尺度!關之琳沒穿內衣上陣 浸浴缸胸前激凸
表妹婿20多歲確診大腸癌 譚敦慈揭地雷食物絕對不吃
其他人也在看

輝達壓力來了!甲骨文雲端選定AMD,將購入5萬顆AI晶片
甲骨文雲端(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台北時間14日晚間宣布,將從2026年下半年、開始部署5萬顆來自超微(AMD)的繪圖處理器。此一採購宣告,讓超微股價在盤前交易上漲約3%。隨著人工智慧(AI)領域持續升溫,甲骨文此舉、似乎也給予原先領跑者輝達(Nvidia)不小壓力,象徵如他們這類雲端運算業者,已經開始尋找替代方案,以此防......
風傳媒 ・ 11 小時前
輝達 揭GW級AI工廠藍圖
OCP高峰會登場,輝達(NVIDIA)提出「百萬瓩級(Gigawatt)AI工廠」發展願景,揭示AI資料中心邁向高效能與開放架構的新藍圖。主軸包括新一代開放機架伺服器設計Vera Rubin NVL144、800VDC(伏特直流電)資料中心電力基礎與Kyber伺服器架構,並擴展至NVLink Fusion平台,成為AI基礎設施演進的重要指標
工商時報 ・ 7 小時前《金融》TACO交易怎麼賭?蔡明彰揭2訊號有詭
【時報-台北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自家社群平台「真實社群」(Truth Social)發文表示,「美國希望幫助中國,而非傷害它!」已被市場認為是當川普發出貿易威脅、導致市場下跌時,就將其視為買入機會,因為過去的經驗顯示,他最終往往會撤回或軟化這些威脅,該現象又被稱為「TACO交易」(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也證實,川普仍計劃10月底在南韓會晤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緩解雙方因貿易爭端帶來的緊張局勢,但市場的反應卻顯示出普遍的「留一手」態度;雖然美股科技股(包括納斯達克、費城半導體指數)在談判消息傳出後大漲,但並沒有完全收復上周黑色星期五跌幅。 萬寶投顧投資總監蔡明彰分析,種種跡象表明緊張局勢並未完全緩解,例如美國揚言11月起對中國加徵100%額外關稅,以及中國擴大稀土禁令也如期在12月1日實施;美國戰爭部甚至動用10億美元掃貨稀土材料,此行為與局勢緩和的預期相矛盾。此外,美中互徵對方船隻的港口費用,也導致運價飆漲。 黃金現貨價格達到4,150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在「TACO交易」暗示
時報資訊 ・ 2 小時前焦點股》瀚荃:AI營收貢獻擴大 帶量漲停
連接元件供應商瀚荃(8103)受惠於旗下伺服器、網通產品營收貢獻規模持續放大,9月營收創下近38個月以來新高,加上伺服器主板連接器出貨成長的趨勢明確,激勵市場買盤進駐,帶動今日盤中股價大漲、攻上漲停,截至上午9時55分緊鎖漲停價57.5元,成交量3052張、漲停委買張數約410張。
自由時報 ・ 1 小時前
鴻海劉揚偉登臺灣週讚資本市場挹注 鴻海IPO市值爆發850倍、1元可賺12元生意
臺灣首創國家級金融盛事「臺灣週」(Taiwan Weeks 2025)今(15)日起登場,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親自與會,並發表專體演講,劉揚偉表示,鴻海在1991年上市市值30億元,今年已超過3兆元,成長超過850倍數,成為臺灣民間營收最大的企業,沒有資本市場是不可能達成,鴻海生意等於是用1元可賺12元。
太報 ・ 1 小時前
AI新霸主將誕生!黃仁勳、蘇姿丰都靠攏他 謝金河1句話說穿真相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AI已成為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近期,美國人工智慧新創公司OpenAI動作頻頻,陸續與科技巨頭輝達(NVIDIA)、超微(AMD)、博通(Broadcom),甚至零售巨頭沃爾瑪(Walmart)展開合作。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直言,未來世界最重要、也最昂貴的投資標的一定是「人」!他指出,經過這一連串的合縱連橫,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將躍升為世界級的巨人,未來OpenAI若啟動IPO,起跳市值勢必從一兆美元起算。在這樣的情勢下,外界所關心的「AI 泡沫化」議題,也可能因此被戳破、逐漸浮現。此刻的奧特曼是全球最尊貴、最受矚目的那個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重磅再一發!AMD拿10%股權換OpenAI訂單,對抗輝達出奇招
OpenAI與超微(AMD)達成協議,OpenAI可能將取得這家晶片製造商10%的股權。消息一公布,AMD股價大漲超過30%。AMD拿股權換夢幻客戶OpenAIOpenAI才剛從輝達(Nvidia)手中拿到千億美元投資,現在又取得AMD的股票認購權證。短短兩週,這家AI巨頭一口氣綁定兩家晶片龍頭,背...
商業周刊 ・ 1 小時前
足球》1:6負泰 總教練請辭 中華男足 無緣亞洲盃
中華男足14日在亞洲盃資格賽對陣泰國,郭博瑋於下半場開賽25秒閃電破門,一度讓地主球迷燃起希望,可惜中華隊防線持續失球,讓客隊前鋒提拉沙上演「帽子戲法」,最終以1比6吞下系列賽4連敗,確定無緣後年在沙烏地阿拉伯舉辦的亞洲盃。
中時新聞網 ・ 7 小時前《半導體》AI桌面革命啟動!DGX Spark開賣、聯發科聞訊走揚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NVIDIA(輝達)今(15)日正式開賣個人AI超級電腦DGX Spark。 受題材激勵,聯發科(2454)早盤股價震盪走揚,漲幅一度逾1.5%,並收復5日與10日短期均線。 DGX Spark搭載GB10 Grace Blackwell超級晶片,具備128GB統一記憶體與最高1 PFLOP(FP4)AI效能,主打讓開發者可在本地端完成原型設計、微調與推論,支援多家模型至約2,000億參數級距。NVIDIA並預載完整AI軟體堆疊,官方定價為美金3,999元。 DGX Spark的關鍵核心為NVIDIA與聯發科共同打造的GB10超級晶片。聯發科負責設計客製化的20核心CPU晶粒,透過NVLink-C2C與NVIDIA的Blackwell GPU相連,採用統一記憶體架構以擴充容量,並搭配ConnectX-7 200Gb/s網路介面實現高速傳輸。兩組DGX Spark亦可串接使用,進一步提升運算效能與記憶體規模。 DGX Spark將過去屬於資料中心的算力「下放到桌面」,有助於隱私保護或低延遲應用在內網完成PoC到小規模部署。多家OEM廠,包括 宏碁(2353)、華
時報資訊 ・ 2 小時前IMF上修日本今年GDP至1.1%,預示中期利率走向「1.5%中性區間」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週二發表的在最新《世界經濟展望》上調日本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估值至1.1%(去年0.1%、7月預測為0.7%),並預期2026年前後日本央行利率將「循序上行」至約1.5%的中性區間;預估日本明年增速為0.6%,較7月小幅上修0.1個百分點。IMF指出,實質薪資可望回升,將為民間消費提供靠山,抵消美國貿易政策不確定性與外需轉弱的逆風。報告同時指向AI與在地投資的延續性,有助維繫內需的韌性,但出口對關稅變動更敏感,導致外部循環波動加大。在利率前景上,IMF判斷日本央行中期內可能把政策利率由目前約0.5%,逐步上調至約1.5%(約1.5%)的中性區間,與通膨與通膨預期錨定在2%目標相匹配。日本央行總裁植田和男近期亦表態,若經濟與物價走勢符合預測,將續行升息路徑。就當季數據而論,日本第二季GDP按季年率增長2.2%,主要受資本支出穩健帶動,加上汽車製造商為規避美方關稅而提前出貨,推升出口表現。不過,7月新出口訂單轉為去年12月以來首度下滑,出口額亦走弱,顯示關稅對特定行業的拖累或在未來數月加劇。在風險評估上,IMF提醒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
財訊快報 ・ 4 小時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研究創新驅動經濟成長 學者:呼應 AI 變革挑戰
瑞典皇家科學院昨(13)日公布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三位歐美學者贏得。台大經濟系教授林明仁認為,今年得獎組合結合理論...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 美英3學者享殊榮
諾貝爾經濟學獎在台灣時間今(13日)下午5時45分揭曉,由美國學者莫科(Joel Mokyr)、英國學者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美國學者霍威特(Peter Howitt)共享殊榮。
鏡報 ・ 1 天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籲歐洲勿讓中美成科技領袖,押注「突破式創新」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法國學者阿吉翁(Philippe Aghion)直言,歐洲不應坐視中國與美國在科技創新上持續領先,呼籲集中資源推動「突破式」而非「漸進式」創新,縮小實力差距。阿吉翁指出,美國與歐元區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差距曾在二戰後至1980年代中期收窄,但其後再度擴大,關鍵在於歐洲未能在高科技領域產生足以改寫局面的創新成果,整體仍停留於中技術層面的漸進改良。他援引前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於2024年提交的報告,強調歐盟要重振競爭力,需每年投入至少7,500億至8,000億歐元,並配套產業政策、科研體系與資本市場改革,以形成有利高科技突破的制度與金融生態。阿吉翁批評,歐洲現階段在政策設計、創新機構與風險資本供給上仍顯薄弱,難以支撐半導體、人工智能(AI)、綠色科技等關鍵領域的長期大規模投入;若不及早行動,歐洲在未來創新版圖上的相對地位恐進一步邊緣化。本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由阿吉翁、莫基爾(Joel Mokyr)與霍伊特(Peter Howitt)共同獲得,評審表彰三人在「創新驅動型經濟增長」理論與實證上的開創性
財訊快報 ・ 20 小時前《國際經濟》諾貝爾經濟學獎 三學者共享殊榮
【時報-台北電】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表彰三位學者莫基爾(Joel Mokyr)、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豪伊特(Peter Howitt),發現了創新是如何推動經濟持續成長。然而面對世界當前情勢,後兩位學者也點名批評美國總統川普實施的貿易戰可能阻礙經濟成長。 鑒於全球貿易談判、關稅壁壘大興,阿吉翁與豪伊特發言示警,川普的貿易政策可能阻礙經濟成長。 阿吉翁線上受訪時表示,去全球化與關稅壁壘都是經濟成長的障礙。市場愈大,越有機會交流想法、轉移技術並促進良性競爭。任何阻礙開放的行為都是對成長的阻礙。身為此次獲獎唯一的歐洲人,他呼籲歐洲應向美、中兩國學習,點出美中已找到如何在產業中協調又競爭的關係。 豪伊特則說,貿易戰會縮小市場規模,抑制創新。試圖讓製造業工作回到美國,也許有政治效果,但不是好的經濟政策。 瑞典皇家科學院官網上表示,過去兩個世紀,全球歷史首次見證持續性成長,使無數人得以脫貧,也為全球的繁榮奠下基石,「在人類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裡,經濟停滯而非增長是常態。我們必須意識到並應對持續增長面臨的威脅。」 經濟學獎評審委員解釋,莫基爾獲獎原因,是透過經濟史發現通過技術進步
時報資訊 ・ 1 天前諾貝爾經濟學獎 兩得主批評川普貿易戰
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表彰三位學者莫基爾(Joel Mokyr)、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豪伊特(Peter Howitt),發現了創新是如何推動經濟持續成長。面對世界當前時局勢,後兩位學者也點名批評美國總統川普實施的貿易戰。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警告 歐洲不能讓美中主導科技創新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13日綜合外電報導)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桂冠得主之一的法國學者阿吉翁(Philippe Aghion)今天警告,歐洲不能讓美國和中國主導科技創新。
中央社 ・ 1 天前2025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 學者:呼應AI變革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025年10月13日電)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今天出爐,3位學者因解釋「創新驅動型經濟成長」,獲得殊榮。台灣學者認為,隨著時代演變,更多關於研發、創新,以及其外部效果的討論,這也呼應如今AI帶來的變革。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由美、以雙重國籍學者莫基爾(Joel Mokyr)、法國學者阿吉翁(PhilippeAghion)、加拿大學者郝伊特(Peter Howitt)三位學者共享殊榮。其中,一半獎金頒給莫基爾,表彰他「識別出透過技術進步實現持續經濟成長的必要條件」,莫基爾利用歷史資料,深入探究持續經濟成長如何成為「新常態」的成因;另一半則由阿吉翁與郝伊特共同獲得,以肯定他們「提出透過創造性毀滅(creativedestruction)實現持續成長的理論」。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最早的經濟學理論談的是土地、勞動力、生產力,隨著時代推移,研發、創新等討論愈來愈受重視,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莫(Paul Romer)的內生性成長理論,談的就是以創新帶動成長。今年諾貝爾學獎得主,談討更多持續經濟成長背後的機制,以及「創造性破壞」理論。王健全以現今最夯的
中央社財經 ・ 1 天前諾貝爾經濟學獎 三學者共享殊榮
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表彰三位學者莫基爾(Joel Mokyr)、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豪伊特(Peter Howitt),發現了創新是如何推動經濟持續成長。然而面對世界當前情勢,後兩位學者也點名批評美國總統川普實施的貿易戰可能阻礙經濟成長。
工商時報 ・ 1 天前
經濟成長、工作卻消失了!高盛示警:AI開啟無就業時代
據《商業內幕》周四 (14 日) 報導,高盛 (GS-US) 周一發布報告指出,美國可能進入「無就業型經濟成長」時代,也就是經濟持續擴張,但因 AI 提升生產力,不再創造相應的就業機會。
鉅亨網 ・ 1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