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開打!中國徵美國船港口費1條件超狠
[NOWnews今日新聞] 中美貿易戰燒向公海!中國與美國自今(14日)起互相對海運公司課徵港口費用,分析指出這種對等措施會對海上貿易造成動盪。中方今公布的實施辦法中,美國擁有的中國建造船隻可以豁免,美國直接、間接持股25%的船隻同樣會被課徵港口費。
中國交通部今發布「對美船舶收費10條實施辦法」,公布對美國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的具體標準,美國企業、組織和個人擁有、運營的船舶,懸掛美國旗、在美國建造的船隻,以及「美國直接或間接持有25%及以上股權的船隻」,都將被徵收特別港務費。不過,由中國建造的船隻和進入中國船廠修理的空船可免於繳納。
《路透社》報導,中國與美國14日起開始對海運公司徵收額外的港口費,涵蓋範圍包括節慶玩具、原油等各種商品,這使得公海也成為兩大經濟體之間貿易戰的關鍵戰線。
今年初,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計劃對中國有關的船舶徵收港口費,以削弱中國對全球航運業的控制,並促進美國造船業發展。此次徵收港口費是基於拜登政府任內的一項調查,認定中國利用不公平的政策及做法,壟斷全球海運、物流與造船等產業,從而為這些懲罰措施鋪路。
分析師指出,中國貨櫃船公司「中遠集團」(COSCO)將受到最嚴重的影響,到2026年,這類費用總額將達到32億美元,其中近一半將由中遠海運承擔。
與此相關的是,中國今也對韓國造船大廠「韓華海洋」5家與美國有關的子公司實施了制裁,稱這些子公司「協助和支持」美國對中國貿易行為的調查。同時,中國也正在調查美國的301調查將如何影響中國航運和造船業。
克拉克森研究公司(Clarksons Research)在報告中表示,新的港口費用可能影響佔全球運力15%的油輪。傑富瑞(Jefferies)分析師諾克塔(Omar Nokta)指出,全球船隊中約13%的原油油輪及11%的貨櫃船將受到影響。
美國政府日前也警告,支持聯合國海事組織(IMO)減少遠洋航運溫室氣體排放計畫的國家,可能面臨制裁、懲罰性港口費,中國已經公開對該計劃表示支持。
總部在希臘雅典(Athens)的Xclusiv Shipbrokers公司在研究報告中表示,「這種以牙還牙的對等措施,將使兩國經濟陷入海運稅收的的惡性循環之中,恐將扭曲全球貨運流向。貿易和環境政策的武器化表明航運已經從全球貿易的中立渠道轉變為國家治理的直接工具」。
一位常駐上海、為跨國公司提供對中國貿易諮詢服務的顧問認為,新徵收費用可能不會對產業造成太大影響,任何成本上漲都可能被價格上漲所抵銷,與美國的貿易很混亂,但企業正在尋找解方。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美中互徵港口費!中國一邊嗆一邊喊:回到對話協商
每天死一人!韓媒揭柬埔寨園區黑幕 未達業績遭「挖眼、切手指」
不要胖士兵!美3XL國民兵引網群嘲遭撤換 防長讚標準回來了
其他人也在看

2025年土地銀行校園金融創意挑戰賽登場 總獎金高達32萬元
為鼓勵青年發揮創意、探索金融創新應用,土地銀行攜手臺灣金融研訓院共同舉辦「2025年土地銀行校園金融創意挑戰賽」,活動自114年10月9日起開放報名。全國大專院校學生只要於114年11月7日前提交與金融創意相關的企劃案,即可參賽,總獎金高達新臺幣32萬元。
住展房屋網 ・ 13 小時前美媒:中國抓準美國弱點 對貿易談判態度強硬
中國近期宣布多項針對稀土等關鍵原料的出口管制措施,引發美國強烈反應,讓美中貿易戰再度升溫。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指出,北京在貿易談判上態度強硬,源於認為美國總統川普對股市表現過度敏感,將成為與中國談判的「致命弱點」。 報導引述接近決策層人士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相信,持續的貿易衝突將拖累美國市場信心,迫使華府讓步。類似情況曾在今年5月出現,當時美中因稀土出口與關稅問題陷入僵局,最終川普在壓力下同意暫停新一輪關稅。 報導指出,雖然中國經濟正面臨房市低迷與債務攀升等挑戰,然習近平不受市場波動影響,反觀川普將股市視為政績指標,一旦市場劇烈下跌,往往會調整政策。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駐中大使龐德偉(David Perdue)正積極促成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通話,以緩解局勢。外界目前關注川普與習近平是否將於本月底在南韓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期間會面,為貿易僵局尋找突破口。(編輯:王志心)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法國新總理?剛辭職那位!馬克洪挽留勒克努回鍋
法國政壇動盪,現在到了讓民眾大喊荒謬失望的地步:上任不到一個月閃辭的法國總理勒克努(Sebastien Lecornu),被法國總統馬克洪再度任命為總理,內閣微調之後就要上任。傳出馬克洪與各政領袖協商後,在退休金改革方面做出讓步,但就算勒克努「被連任」後直言,唯一任務是通過總預算案,法國極左與極右翼已經分別揚言,要在本週對這位回鍋新總理,提出不信任案。
TVBS新聞網 ・ 1 天前《美股》分析:中美貿易戰可望停火;AI泡沫化看法大增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美股分析: ●瑞銀認為,美國新關稅政策是影響金融市場最關鍵的因素,上周美中緊張急速惡化,目前雙方立場沒有明顯軟化,預估美股上下波動性將在10月底之前加大。但從歷史上來觀察,美中的衝突將出現戰術性的休兵,也就是稀土礦物與海運費用的角力,最後有機會達成共識。 ●瑞士私人銀行業者隆奧(Lombard Odier)表示,美國跟中國大陸的貿易戰情勢有惡化的跡象,故造成股市動盪不安。不過,因美股愈走愈高,市場表現較不強勁,震盪恐怕是難免地將持續下去。 ●美國波士頓聯邦準備銀行行長Susan Collins指出,再次降息一碼,也就是25個基本點是一個合宜的決策。Collins呼籲在今年結束前,美國還要再繼續降息,理由是市場對美國勞動力疲弱的擔憂日漸增加。不過,就算持續實施寬鬆措施,美國的貨幣政策還是具有限制性。 ●根據美國銀行BofA的調查,全球基金經理人認為,人工智慧AI類股在今年大幅上漲後,可能走向泡沫化的比例創下新高紀錄,大概有54%受訪者覺得科技類股的股價太高,但在9月十,近半數受訪者卻不這樣認為。同時,這些專業投資人,也對全球股市偏高感到憂心。
時報資訊 ・ 1 天前
藥華藥美國市場再報捷 完成Ropeg筆形注射器申請
藥華藥今 (15) 日宣布,已完成向美國 FDA 提出 Ropeg 筆形注射器 (Pen Device) 產品的補充性生物製劑查驗登記申請 (sBLA)。此外,Ropeg 也預計年底前送件申請新增適應症 ET,力拚 2026 年取證。
鉅亨網 ・ 1 天前中美海運戰升級!美國線運價 盼趁勢漲足
中美14日開始互徵港口費全面開戰,從貨櫃、散裝航運到油輪等全在打擊範圍,從造船業一路燒向資本鏈,遠超過航運領域,激起一波波漲價潮,貨櫃航運界也面對共同問題,美國線運價已逼近或跌破成本線,船公司有志一同全力拉漲基本運價,貨櫃一哥MSC、長榮所屬OA聯盟、陽明所屬PA聯盟等船公司,計劃15日喊漲美西線運價600~800美元(每40呎櫃)、美東線約700美元,漲幅逾4成,船公司主要透過加大空白航班減少供給,挽救運價。
工商時報 ・ 1 天前

聯邦停擺或成史上最久 美財長:開始影響經濟、衝擊民眾生活
美國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13日發出警告,聯邦政府停擺已「開始影響」美國經濟,並稱這場僵局「正在變得嚴重」,衝擊數百萬民眾的生活。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這場始於10月1日的停擺,至今已進入第三週,且僵局仍無解套跡象。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中國暫停採購 重創美國大豆
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之際,美國農業出口面臨新一輪衝擊。美國此時正值大豆豐收季,但中國自今年5月起全面停止採購,導致美國農民手中的大豆堆積如山、無處可去。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指出,若中方不在11月中旬之前恢復採購,美國恐將失去多達1,400萬至1,600萬噸的大豆訂單,並由南美洲的供應迅速取代。
工商時報 ・ 1 天前廢鋁罐涉國防 美籲禁出口中國
美國鋁業協會(The Aluminum Association)14日呼籲美國政府禁止出口使用過的鋁罐至中國,強調此舉可確保國內鋁供應,用於汽車、戰機、戰車及衛星等國防與高科技產業。協會指出,美國每年消耗約500萬至600萬公噸鋁廢料,但出口量超過200萬公噸,其中大部分流向中國,加工後再返銷美國市場,削弱美國資源循環與供應安全。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華為夥伴秀晶片設備與軟體 力證中國半導體野心未止步
根據《彭博》周三 (15 日) 報導,就在美國總統川普威脅進一步限制中國取得先進科技的幾天後,華為 (Huawei) 旗下與關聯企業本周於深圳半導體展會上集體亮相,展示涵蓋軟體、晶片製程設備等多項產品,展現中國在晶片領域追趕美國的
鉅亨網 ・ 1 天前川普揚言停止向中採購食用油 但進口早已大減
美國總統川普14日再開新戰場,威脅對中國大陸實施食用油禁運,以報復後者停買美國黃豆的行為。但交易員私下表示,川普言論對市場幾乎沒有影響,因為「美國幾乎沒再買中國的貨,川普威脅等於空話」。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非美中船舶變搶手!貨櫃三雄 將迎轉單紅利
中美貿易戰火延燒至海運領域,美對中國營運船舶或中國製造船舶開徵「港口服務費」,14日生效,中國也不甘示弱,同日起對美國擁有、運營、建造或懸掛美旗的船舶課徵「特別港務費」,推升美國線運價暴漲逾5成,「非美中」航商迎轉單紅利。
工商時報 ・ 1 天前《大陸政治》港口費燃戰火!陸官媒喊話美:合作共贏、平等磋商
【時報-台北電】中美14日起相互加徵港口服務費,也讓雙方貿易戰火延燒到航運領域。大陸官媒15日發文表示,中國採取反制措施,並非為升級摩擦,是為維護國際海運市場的公平與正義。若任由美方霸凌行徑肆意妄為,國際海運規則將被侵蝕。該文也喊話,「單邊主義終將走入死胡同,合作共贏才是通向未來的航道。」 大陸《經濟日報》報導,文章直言,中方不惹事,但也絕不怕事。施壓、威脅和訛詐,絕不是與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面對任何無理打壓,中國都有決心、有能力、有手段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對美方一些人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領域實施的歧視性措施,中方不會坐視不理,更不會聽之、任之。 該文更強調,中國採取反制措施,並不是為升級摩擦,而是為維護國際海運市場的公平與正義。海運是全球經濟的動脈,承擔著約80%的國際貨物貿易運輸任務,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的關鍵支撐。(新聞來源:中時即時 陳柏廷)
時報資訊 ・ 1 天前川普擬禁中國食用油進口,以報復不買美豆,農產品與物價鏈承壓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週二再度放話,考慮對來自中國的食用油實施禁運,理由是北京自5月以來未採購美國大豆、對美農戶造成打擊。川普強調美方「可自給」食用油,若啟動禁運,將作為對中國「不買美豆」的報復手段。川普指出,2024年中國廢棄食用油出口創新高,美國買盤占比逾四成;若封殺進口,美國食用油供應結構勢必重排,回流至本土油籽壓榨與替代油源(如菜籽油、葵花油、棕櫚油)的需求彈性將受市場檢驗。同時,進口端的缺口可能推升美方現貨與期貨基差波動。市場焦點回到大豆上,中國是美豆傳統最大買家,2024年進口約2,700萬噸、價值近128億美元;若中國在11月中旬前未回流採購,美方對華訂單恐流失達千萬噸級別。在此脈絡下,華府以「食用油禁運」施壓,意在迫使貿易談判回到桌面,但短線更可能加劇雙方在農產品上的策略拉鋸。供應鏈層面,若美國限制中國食用油進口,貿易流向將重劃,美國需以本土壓榨或轉向他國貨源填補終端食用與工業用油;中國方面則可能調整油脂配方、擴大來自東南亞與南美的替代供應。對航運與倉儲來說,航線與庫容分配也需重新配置,帶動運價與週轉天數的結構性波動。物價與通膨角度,食用油屬居民消費
財訊快報 ・ 1 天前
南鐵地下化延伸至永康 信義房屋:兩區受惠
[NOWnews今日新聞]台南鐵路地下化工程拚明年通車,後續將再陸續啟用新增的林森站與南台南站、將原地面上的軌道規劃設計為綠園道;日前,台南市府更宣布,南鐵地下化延伸至永康地區的可行性研究,已通過行政...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AI教父」認了中國人工智慧追上美國?郭正亮曝1大優勢:這產業價格太便宜
圖靈獎與諾貝爾獎雙料得主、被稱為「人工智慧(AI)教父」的傑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日前表示,中國在AI領域的發展已經逐漸追上美國,此話一出引起外界熱議。對此,前立委郭正亮在節目《中天辣晚報》分析,中國的AI發展逐步迫近甚至說要超越美國,是仰賴於自身的1大優勢,使得中國能在全球的AI科技戰場上不斷的急起直追。「AI教父」傑弗里·辛頓日前......
風傳媒 ・ 1 天前
短影音風暴/學者籲政府建立本土社群生態
[NOWnews今日新聞]近日立委王世堅被中國網友改編的「沒出息」在抖音上爆紅,讓中國軟體抖音(國際版名稱「TikTok」)及小紅書效應再次被探討。教育部認為對青少年身心發展不利,會規劃使用限制。世新...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