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噸級碳封存4年計畫 明年啟動
在全球展開2050年淨零碳排的同時,碳捕捉、封存也是淨零的關鍵步驟,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陳崇憲17日指出,明年跨部會將啟動萬噸級的碳封存計畫,2029年開始灌注,期許2035年達成商業規模等級碳封存設施部署目標。
這項4年計畫由國科會負責技術研發、模型模擬以及地質監測方法開發,並提供科研經費;經濟部負責探勘,產業端的銜接;環境部則負責在《氣候變遷法》下研擬碳封存的相關法規以及監管機制,並建立驗證與合規的框架。
陳崇憲在出席PAS247國際發布會時,以「台灣邁向淨零的政策規畫與CCUS發展路徑」為題演講,提到從上個世紀末至今,全球已經有50座碳封存的設施,如挪威的北極光計畫以及日本的試驗計畫,都以鹽水層儲存為方向,其中挪威第1階段每年注入1.5Mt的二氧化碳,其中日本多震,試驗仍具挑戰性,而歐洲為古地質構造較穩定,為此挪威不但早已商業化,今年更開始大規模商業運轉,計有丹麥等歐洲多國送去封存場。
國內的4年期計畫,將從明年起就海域地質以及空間潛能進行評估,主要鎖定桃園、林口、雲林以南海域,2027至2028年展開硬體建設,包括封存設施以及監測系統,且持續與社會溝通、搜集意見,在2029年完成灌注規畫與場址設計。
陳崇憲指出,在2030至2031年就會開始長期的監測並進行穩定性評估,到2033年開始萬噸級注入運轉,並驗證規模化的安全穩健性,一直到2035年檢視結果,目標將擴展至百萬噸級的商業化規模。
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表示,國際上,碳捕捉與封存正逐漸從試驗性質邁入商業化,若台灣要進一步推展,應參照國際經驗,不論碳捕捉與封存是否為試驗性質,都應進行環評,並使相關資訊透明、公開,加強與當地居民溝通。此外,碳捕捉封存旨在達成國家減碳目標,二氧化碳來源須來自國內排放源,不應替其他國家的二氧化碳進行封存。
劉銘龍也指出,民眾對於碳捕捉與封存,常擔憂造成洩漏或誘發地震,儘管目前國際上幾乎沒有碳封存誘發有感地震的前例,但為確保安全,除了環評把關,政府也應有一套完整、嚴謹的選址規範,以及碳灌注、封存的管理及監督等配套措施。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總監趙家緯表示,環境部正在研擬碳捕捉與封存環評準則,也正在進行政策環評工作,經濟部應待環境部完成相關工作,再啟動灌注,使風險最小化。此外,考量到碳捕捉與封存的成本及有效性,建議應用於水泥、石化業等重工業,經濟部也應說明清楚具體用途。
其他人也在看
經部:明年啟動萬噸級碳封存計畫 2029年展開灌注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17日電)碳捕捉與封存(CCS)是邁向淨零關鍵,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陳崇憲今天表示,明年將啟動跨部會萬噸級試驗計畫,預計2029年展開灌注,若驗證順利且法規配套完善,期許2035年達成商業規模等級碳封存設施部署目標。
中央社 ・ 1 天前經濟部預告高科技出口管制修正 新增先進半導體設備、量子電腦等18項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今天(17日)預告修正戰略性高科技出口管制相關辦法,新增高階3D列印設備、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積體電路等先進半導體設備、量子電腦等18項列為出口管制項目,預告期60天期滿後,將正式公告上路。 經濟部說明,為使我國管制貨品清單內容與國際出口管制組織接軌,協助廠商做好出口管制,經參考瓦聖那協議、核子供應國集團、飛彈技術管制協議、澳洲集團及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等國際出口管制規範與公約,經濟部參考國際規範、比照友盟國家做法,提出2025年「軍商兩用貨品及技術出口管制清單」及「一般軍用貨品清單」修正辦法,原清單內容共修正127處,主要是規格定義、原註解說明、編輯勘誤等文字調整,未有重大變更。 經濟部表示,此次還新增高科技管制項目共18項,包括高階3D列印設備、先進半導體設備、量子電腦在內。其中,先進半導體設備內含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積體電路、低溫冷卻系統、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設備、低溫晶圓測試設備等半導體相關設備。 經濟部指出,業者出口管制貨品,須事先向經濟部國際貿易署申辦戰略性高科技貨品輸出許可,經貿易署審核無武擴風險,才會核予輸出許可、准許出口。經濟部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全球首套「去碳電力」標準在台發表! 台英聯手推 CCS 國際新規
全球首套「去碳電力」國際標準正式在台亮相!為推動碳捕捉與封存(CCS)技術於電力領域的減碳應用,英國在台辦事處與台灣經濟研究院今(17)日在台北共同舉辦《PAS 247》國際發布會。台經院表示,PAS 247標準將助力全球去碳電力發展,以期促進未來去碳電力標準及其衍伸之憑證制度方面深化合作,開啟潔淨能源新篇章。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高科技出口管制加嚴! 先進半導體、量子電腦「18項清單一次看」
經濟部貿易署今(17)日預告,新增18項出口管制貨品清單,包括:高階3D列印設備、先進半導體設備、量子電腦全都入列,業者出口前,要先取得貿易署核准。 貿易署說明,為使我國管制貨品清單內容與國際出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
強冷空氣南下「雲街」現蹤!北台灣率先轉濕冷 低溫下探16℃
各地天氣轉涼了!天氣風險分析師林孝儒表示,今起一波東北季風正逐漸南下增強,北台灣率先感受到天氣轉濕轉涼;同時前氣象署長鄭明典也分享衛星雲圖上已出現代表冷空氣南下的「雲街」跡象,顯示冷空氣影響正逐步擴大。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經部砸5億元投入運動科技五大創新技術 衍生產值估逾75億元
【記者許麗珍/台北報導】看準「Sports Everywhere」智慧運動新商機,經濟部砸五億元經費進行為期4年的「運動×科技行動計畫」。產業技術司表示該計畫聚焦新興運動科技應用,鎖定運動科技五大創新技術,促成企業投資約30億元、衍生產值逾75億元。
壹蘋新聞網 ・ 23 小時前安謀攜手輝達NVLink 搶攻AI伺服器CPU市場
(中央社華盛頓17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半導體設計大廠安謀(Arm)今天表示,以其技術打造的中央處理器(CPU),未來將可與人工智慧(AI)晶片巨擘輝達(Nvidia)的NVLink Fusion技術相互整合。
中央社 ・ 13 小時前
經濟部稱「光儲日夜都發電」 網友炸鍋:台灣科技重大突破
近日網傳「台電光儲能每度9.59元,他國光電只要1.5元」,經濟部特地為此發文澄清,直指這是錯誤比較,不過在澄清貼文中竟提到,「光儲是日夜都能發電、一兼二顧的好設備」這段敘述在網路引發討論,網友紛紛開酸,「放電不代表發電... 你買AA電池會說發電嗎?」、「台灣科技重大突破!」。
中天新聞網 ・ 13 小時前
高雄月世界垃圾來源曝光!他驚:內鬥爭?
[NOWnews今日新聞]高雄市燕巢區「月世界」附近近日被爆遭長期違法傾倒家庭垃圾,原本雜草叢生的山坡地,兩年內竟被堆成數十噸重的垃圾山,惡臭瀰漫、蒼蠅滿天,宛如「廢棄物天堂」。環保局接獲民眾通報後,...
今日新聞NOWNEWS ・ 18 小時前
好冷!東北季風發威「這2天」最有感 下波冷空氣報到時間曝
即時中心/潘柏廷報導中央氣象署預報員黃恩鴻今(17)日下午說明,今天到週五(21日)前受東北季風影響,特別在週三(19日)及週四(20日)清晨預估是冷空氣影響最明顯的時候,隨後週末則是東北季風稍減弱,溫度也會有明顯回溫;下週一(24日)起下波東北季風又南下,但預估和這波相比較弱,溫度變化不會那麼明顯。
民視 ・ 11 小時前
全台有感降溫!明後天會更冷 氣象署曝這天回暖
受東北季風影響,全台今(18)日降溫,天氣明顯偏涼,最低溫來到16度左右。雨勢方面在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大台北地區都出現局部大雨或豪雨。中央氣象署指出,這波降溫會一直持續到週五,到週六、日東北季風稍...
華視 ・ 16 小時前
今變天「剩16度越晚越冷」雨下不停 明清晨跌破12度
氣象專家吳德榮在專欄「洩天機教室」中指出,今晨觀測資料顯示,東北季風堆積厚實的低雲、伴隨降水回波、帶來明顯降雨。最新歐洲模式模擬顯示,今日東北季風迎風面水氣偏多,北部、東北部及東部有局部雨,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東北部有局部較大雨勢,應注意;冷空氣持續南下...
CTWANT ・ 22 小時前

入秋以來最強冷空氣報到!未來一周氣溫溜滑梯 周末溫度漸回升
氣象署表示,今天(17日)東北季風增強,將是入秋以來抵達台灣最強的一波冷空氣,北台灣氣溫率先開始下降,天氣愈晚愈涼,迎風面水氣多,雨勢愈晚愈明顯,明天天氣如何?氣象署指出,明天、周三(18日、19日)東北季風影響,中部以北及宜花天氣明顯偏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各地感受會比較冷一些,預計周末才漸漸回升。
Yahoo奇摩(綜合報導) ・ 1 天前
東北季風持續發威!明北東下探15度 專家曝「這時」回暖
明(19)日仍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清晨中部以北及宜蘭低溫來到15、16度,南部及花東也只有17、18度,局部溫度會再更低一些,各地皆感受涼冷。氣象粉專「天氣風險」指出,週末東北季風會減弱,各地氣溫有望回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東北季風發威!北東濕涼探15℃ 大台北累積雨量達豪雨等級
今、明(18、19)日東北季風影響,北、東地區陰雨綿綿、低溫約15至17度;中南部雖天氣較穩定,但早晚偏涼。天氣風險分析師林孝儒指出,要到週三至週五水氣才會逐漸減少,北東部降雨範圍可望縮小,週末東北季風減弱後,各地有望回到晴時多雲、較為穩定的天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快訊/變天雨神報到!2縣市大雨特報 17縣市小心強陣風
受到東北季風影響,今(17)日基隆北海岸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中央氣象署提醒民眾,要注意瞬間大雨,山區則要慎防坍方、落石及溪水暴漲;此外,中央氣象署也發布陸上強風特報,提醒民眾小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強冷空氣南下!鄭明典曬圖「雲街」現蹤 今晚急凍19度
中央氣象署預報,今(17)日東北季風增強,將是入秋以來抵達台灣最強的一波冷空氣。前氣象局長鄭明典分享最新真實色影像雲圖,指出「雲街」現象已出現,這代表強烈冷空氣正在南下。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冷氣團還沒來...明起低溫剩15度 週末短暫回暖轉多雲
東北季風冷颼颼,本週末前最低溫可能只有15度,之後將迎來短暫回暖,北東之外的地區呈多雲到晴,緊接著又有東北季風到來,桃園以北、東半部雨勢再增。
中天新聞網 ・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