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跨領域團隊建置AI智慧預測系統 助攻代謝與心血管疾病防治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調查,國人成人的過重與肥胖率已經超過五成,而20歲以上人口糖尿病的盛行率則高達12.8%。冠狀動脈疾病(CAD)則是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奪走超過萬人的生命。這些數據反映出臺灣在代謝疾病與心血管疾病領域的挑戰格外嚴峻,突顯建立早期預測與個人化防治系統的急迫性。對此,國家衛生研究院、基隆長庚醫院、宏碁與陽明交通大學自109年起共同推動「智慧預測系統之建置」計畫,透過跨領域的整合,運用AI智慧分析結合基因體、代謝體與腸道菌相等多重資料,逐步打造專屬於臺灣族群的精準醫療平台。
AI演算建立模型 合併腸道菌可及早辨識高風險族群
臺灣研究團隊以本土族群為主體,首次在國際上提出「腸-腎軸」與「基因-脂質-心血管疾病」的跨體學機制。在糖尿病患者常見且致命的併發症糖尿病腎病變研究中,研究團隊納入990位受試者,涵蓋健康人、糖尿病患者、慢性腎臟病(CKD)以及糖尿病腎病變患者,藉由AI演算法進行整合分析,建立準確率高達七成以上的疾病分類模型,並揭示13種與腎功能相關的菌群。若將腸道菌檢測與AI模型應用於臨床,或可即早辨識出高風險族群,並以飲食調整、益生菌補充或藥物介入的方式提供個人化治療策略,進而有效降低患者進展至洗腎的風險,減輕健保的龐大負擔。這項成果已於2025年3月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Gut Microbes》。
找出脂質代謝與心血管疾病關聯 肥胖控制是疾病防治核心
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團隊應用多體學與AI研究來自基隆長庚醫院的781位受試者,依風險程度分為健康對照組、高風險組與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研究團隊發現血漿磷脂濃度會隨著冠狀動脈疾病風險升高而下降,成為疾病進展的重要代謝標記。而LPCAT1基因突變被確認在脂質代謝異常與CAD進展中扮演核心角色。這項研究不僅為冠狀動脈疾病的早期篩檢提供了新工具,也再次驗證脂質代謝異常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密切關聯,顯示肥胖防治即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核心。這項成果已於今年8月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Biomarker Research》。
智慧預測系統結合學術臨床與產業 廣泛應用指日可待
「智慧預測系統之建置」計畫代表研究成果正在從實驗室逐步走向臨床應用,結合學術、臨床與產業三方力量所建立起的國人疾病多重體學資料庫與AI智慧預測平台,未來可望與健保資訊雲串接,提供醫師臨床決策支援,廣泛應用於其他重大疾病的研究與臨床照護。
研究論文全文:https://doi.org/10.1080/19490976.2025.2473506
https://doi.org/10.1186/s40364-025-00821-y
【延伸閱讀】
AI智慧新助益!圈註技術有效增加放療精準度 癌症病人有效續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87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Fortinet:網路犯罪邁入「產業化4.0」時代,台灣勒索軟體偵測年增四成、關鍵在於速度
Fortinet稍早公布《2026全球資安威脅預測》,指出網路犯罪正演變為一個高度組織化、由AI驅動且專業分工的「產業」。報告特別點出,台灣正面臨日益嚴峻的威脅環境,今年勒索軟體偵測量激增40%,駭客攻擊目標已轉向針對關鍵基礎設施與OT產業進行「癱瘓營運」式的高價值破壞。
Mashdigi ・ 7 小時前
全身冒血點、牙齦血流不止確診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
八歲陳姓男童全身皮膚無故出現密密麻麻的小血斑點,隨後剔牙弄傷牙齦竟血流不止,嚇得嚎啕大哭,到衛福部彰化醫院就醫抽血發現其血小板數低至每微升僅有三千(正常十五萬至四十萬),馬上住院治療,父母驚嚇「難道是血癌?」最後確定是「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醫師呼籲民眾若發現莫名皮下出血不要輕忽,還是要盡快就醫。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馬瑞杉昨(二十七)日表示,此病雖非血癌,但也不能大大意,最忌受傷,尤其是頭部千萬不能撞傷,以免出血不止。此病好發在兒童,成年人也可能發生,多數會在六個月內自行緩解,但在這期間需要定期追蹤。陳童媽媽表示,孩子一開始是四肢出現密密麻麻小血點,以為只是單純的過敏,後來連胸膛、脖子也都冒出來,曾到皮膚科看診沒有療效,後來又出現流鼻血、舌頭出血難止住的情況,最嚇人的是 ...
台灣新生報 ・ 11 小時前短期累積抗膽鹼藥物恐增心臟驟停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因過敏、腸胃不適、排尿問題或壓力調適而服用藥物,其中不少屬於具有「抗膽鹼作用」的處方。這類藥物能改善不適,卻也可能因副作用造成負擔。嘉義基督教醫院與成功大學共同發表最新研究指出,短期內累積使用多種具抗膽鹼作用的藥物,會顯著提高院外心臟驟停(OHCA)風險。此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心血管權威期刊《EuropeanHeartJournal》,是目前全球同領域規模最大的研究,再度展現臺灣在臨床藥物流行病學上的研究能量。此研究由嘉基副院長、宋昇峰醫師、蔡銘仁醫師、楊昕禕主任,及成大賴嘉鎮教授共同合作,利用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進行全國性分析。研究團隊蒐集二○一一年至二○二一年、共十七萬三千九百七十四名四十歲以上的院外心臟驟停病人的資料,透過多重統計模型嚴謹比對病人在發 ...
台灣新生報 ・ 11 小時前
月經困擾不是病量大致氣血兩虛
五十多歲賴女士與許女士皆因月經的困擾前來就診,兩人的月經量都很大,幾乎一小時就要換一片衛生棉,有時候從坐姿站起時會感覺到一股熱流,經血流到褲子上。出血時間一長,又會出現頭暈、心悸,甚至活動就會喘,對生活與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擾。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中醫科醫師謝淑鳳表示,月經來潮是育齡期婦女的正常生理現象,經血的排出可以促進婦女身體代謝,而過量的月經卻會使婦女產生氣血兩虛的虛證。輕微者頭暈疲倦,嚴重的可以造成貧血,產生心悸、喘促、無力甚至暈倒,對工作生活影響劇烈。中醫書籍中對於月經量異常的形容非常具體「崩漏症」,用山崩來形容月經大量排出,如山之崩塌;出血時間延長、拖拖拉拉、又如水從屋頂孔隙滴落。針對崩漏症,中醫婦科有三字心法熱、虛、瘀。熱迫血行導致出血,氣虛不能攝血使血流不止,瘀 ...
台灣新生報 ・ 11 小時前
高雄僅6床!3歲童等不到骨髓移植病床病逝 議員促建綠色通道
高雄3歲男童罹患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需要骨髓移植,卻因苦等病床最後不幸離世。市議員許采蓁於市政總質詢時指出,全台骨髓移植病床121床,高雄僅有6床。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會與衛福部溝通在南部布建正壓高效過濾病房,近期將跟醫學中心協調加速辦理。
中時新聞網 ・ 11 小時前長照3.0出院銜接 拚2026達2天到位2030第0天接住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7日電)第6場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議今天登場,台灣今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說,長照3.0盼加速出院後銜接,以2026年2天內完成、2030年起第0天接住出院後長照對象成為目標。
中央社 ・ 14 小時前灌腸不當引發嚴重腹膜炎
苗栗一位六十五歲黃先生,長期深受便秘所苦,因飲食控制無法改善,所以每天都服用強力軟便劑,甚至每隔兩三天無法解便時,就會自行灌腸。一日,黃先生又因連續三天無法解便而自行灌腸,卻發現沒有效果,於是改用更長的管子,把瀉藥送入直腸深處灌腸,沒想到竟突然引發劇痛,被家人緊急送至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急診,經安排電腦斷層掃描後赫然發現,在直腸上端處有一個巨大的破洞,糞水隨著破洞流進腹腔,引發嚴重的腹膜炎!大千綜合醫院外科部主任馮啟彥緊急進行腹腔鏡手術,術中發現直腸上端靠近乙狀結腸的轉彎處,有一個直徑兩公分的破洞,研判應是太用力灌腸造成的腸道破裂。而這個破洞也讓大量的宿便流進腹腔,才會引發嚴重的腹膜炎。所幸,病人在接受手術後順利康復,也嚇得直呼「再也不敢自己隨意灌腸了!」。馮啟彥主任說明, ...
台灣新生報 ・ 11 小時前
如何聰明選保健品 醫師建議:劑量不是越高越好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台灣成人糖尿病患者,超過259萬人,藥物控制外,醫生建議透過飲食、運動調整身體,不少人也會搭配保健食品。近年苦瓜胜肽相關食品越來越夯,有國際生技大廠研發多年,從促進新陳代謝與調整體質方面下手,獲得多項科學研究證實,可作為醫師輔助保健建議。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健康,想維持穩定代謝,有人早起運動,也有人飲食控管,更多人選擇搭配保健食品,尤其近期苦瓜胜肽相關保健食品,越來越夯。苦瓜胜肽專家徐榜奎說:「主要是針對國內外的,臨床研究發現,其實苦瓜萃取裡面的,專利定序19肽的成分,經過臨床實證,可以在12週的期間,快速地去降低患者的,糖化血色素以及空腹血糖,還有在三酸甘油脂的部分。」不少國際生技大廠,都在研究苦瓜胜肽相關機能,特別是在促進新陳代謝與調整體質方面,但市面上相關產品這麼多,該怎麼選呢?陳韜名理事長提醒應選擇有國家級&國際級官方機構所頒發的品質或安全認證,從源頭避免過量或不明來源的成分所造成的健康風險。(圖/民視新聞)台灣輔醫會理事長陳韜名說:「關於保健食品,其實事實上它不是用來治病,它就是用來做身體的調理,所以我們建議給民眾,第一個要明確,要知道它,對身體有什麼樣的幫助,劑量不是重點,而是在它有效的作用點。」簡單四個口訣,首先要明確,要看清楚關件成分,再來要科學,包括臨床實證佐證,第三則要認證,由國際級官方機構認可,像是SNQ國家品質標章、美國FDA等,最後則是要適合,民眾要聽從醫生建議。不少國際生技大廠,都在研究苦瓜胜肽相關機能。(圖/民視新聞)家醫科醫師林家揚說:「與其看劑量,倒不如要說,我們要選對的食品,是選對的成分,關鍵成分對才最重要。」業者也提醒保健食品,不是吃越多越有效,吃得多不如吃得好,才能邁向健康人生!原文出處:如何聰明選保健品 醫師建議:劑量不是越高越好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勇士苦吞敗仗!柯瑞末節跛行離場 火箭作客奪勝史上最狂金唱片!Jennie、Stray Kids、IVE明年攻台北大巨蛋專家曝省錢妙招!「這5項」生活用品千萬別買
民視影音 ・ 12 小時前
藍心湄掉髮越掉越多洩身體警訊!靠這招吃足1營養救髮,浮腫也自然消
時尚教主藍心湄日前在節目《女人我最大》中分享,某天她發現自己掉髮越來越嚴重,於是特地去做頭皮相關療程,沒想到抽血檢測的報告中卻顯示「營養不良」,根據她的體重和身...
早安健康 ・ 23 小時前
膝腫痛以為退化性關節炎?檢查竟是「骨結核病變」!醫:膝蓋痛別拖
74歲賴先生長期受左膝腫痛困擾,原以為只是退化性關節炎,於是前往台中慈濟醫院就醫。醫師抽取關節液檢查後發現是非典型細菌感染,進一步安排住院並多科會診,最後確診為「肺外結核感染」引起的骨結核病變。醫師提醒,膝蓋疼痛不要拖延,要找出病灶以免得不償失。
優活健康網 ・ 16 小時前
降血糖吃苦瓜、喝苦瓜茶有效?醫揭保健食品「3大迷思」建議這樣選
糖尿病已成為新國病,每10人就有1人罹患,代謝問題與糖尿病風險正在快速擴大。許多民眾開始尋求許多坊間「食療」來調理,希望維持健康體質,許多人嘗試苦瓜、肉桂粉、秋葵水相關製品,或醋漬大蒜等不同民間偏方,希望藉由自然的方式促進新陳代謝調整體質。但醫師指出,亂吃來源不明的保健食品,可能將有害物質吃下肚,提醒切勿落入3大迷思。
優活健康網 ・ 14 小時前
「瑞典處方」緩解壓力推薦——極光!阿比斯庫、基律納、尤卡斯耶爾維、耶利瓦勒四大極光勝地一次收~
日前,瑞典旅遊局推出了一項名為「瑞典處方」(The Swedish Prescription)的新宣傳計畫,主張透過當地的自然療法、文化體驗或社交活動,可以幫助人們改善壓力、減輕焦慮並重新找回生活節奏,讓它成為全球首例「可開處方旅遊國家」。遊客可以上官網下載處方單格式,和你的醫生討論合適的行程,或是按照處方內容自行設計專屬的瑞典處方。雖然不是真正的醫療行為,但是這些經科學佐證有助提升身心的瑞典旅遊體驗,能讓你從旅行中獲得更健康的能量。其中,「觀賞天空」可以緩解壓力,特別是地球上最壯觀的燈光秀——極光,有益情感釋放,長時間接觸自然光也能有助於調整晝夜節律,並且改善睡眠品質。瑞典是全世界欣賞極光的最佳地點之一,讓我們來看看瑞典旅遊局推薦你可以去哪些極光勝地「鬆」一下!
Yahoo奇摩旅遊編輯部 ・ 21 小時前昔日手機巨頭 退出中國大陸市場
近日索尼Xperia在中國市場的一系列調整動作引發關注。 11月初,索尼Xperia官方微信公眾號進入自主註銷凍結期,功能全面停用,過往文章也已無法查看。
中時財經即時 ・ 10 小時前

2025北區耶誕活動這天點燈 新北耶誕城最吸睛、六福村黑色耶誕超反差!6大景點拉滿氛圍感
每年冬天,北部最受矚目的耶誕盛事又來了!從新北市區到桃園、統一時代百貨,六大地點同步開燈、佈置聖誕造景,不論你是親子同遊、情侶約會、或朋友聚會,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聖誕氣氛。今年 2025 年,特別熱門的亮點活動包括可愛系、夢幻系、甚至暗黑系風格,一次滿足所有耶誕魂。
Yahoo奇摩旅遊夯即時 ・ 1 天前
漂髮前必看!5種「不適合淺色髮」的外貌類型,染錯小心顯黑又顯老
秋冬就是奶茶色、奶茶灰、榛果灰棕等「淺髮色」的主場,不過在衝動預約漂髮之前,先等等!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染淺髮色。髮色一旦挑錯,不只會讓臉垮、髮質崩,甚至還可能讓整個人看起來沒精神。這篇就幫大家整理出「8種不適合染淺髮」的外貌特徵。染髮前先幫自己做個小檢查,避開地雷色,讓改變髮色真的變成加分項!
BEAUTY美人圈 ・ 1 天前
iHerb 2025 黑五優惠|今年最後一波強檔下殺!滿額輸碼75折限時開跑 囤貨清單一次掃齊
一年一度的黑五檔期正式開跑,iHerb端出2025年最後一波全站級折扣,即日起至12/2上午10點,凡訂單滿額60美元(約新台幣1875元),結帳輸入折扣碼【BFCM25】即享75折優惠,無指定品項、全站皆可折,還能免運費直接送到家!「揪愛Mei」小編整理了站內4大類明星品項,每一款都是爆好評、高回購,讓你一次打包最值得下手的黑五清單!
Yahoo夯好物 ・ 22 小時前
車禍後嚴重雙眼複視 台中榮總眼外肌移位手術 讓他看東西不再睜一眼閉一眼
[Newtalk新聞] 25歲陳先生去年中因車禍導致全臉骨折,部位包括左眼眶底,手術後外觀與咬合功能明顯改善,但困擾的是雙眼複視,看東西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經台中榮總眼科檢查追蹤,研判為嚴重創傷造成組織沾黏及神經麻痺所致,為他安排眼外肌移位手術,改善複視症狀。 協助患者顏面重建的台中榮總口腔顎面外科連凱華醫師指出,病患到院時傷勢嚴重,全臉部骨折,其中左眼球下方肌肉被骨折碎片卡住無法自由轉動,須緊急手術處理。口腔外科團隊在4小時內利用三維電腦模擬將碎裂的骨頭重新「拼好」並製作手術導引板,再由連醫師以經結膜和口內的微創手術,協助病人臉部、上顎與下巴等多處骨折復位固定,避免患者原本瘦長的臉型因骨折而變寬,讓咬合恢復密合。接續以未骨折的右側眼眶鏡像重建左側,根據三維列印模型預先塑形鈦金屬網板,解除左眼球肌肉卡陷狀況,重建眼眶底正常結構。 但因車禍衝擊力大,陳先生眼外肌在撞擊後嚴重受損,殘存的複視問題仍造成他生活困擾,轉介由眼科進一步治療。 台中榮總眼科阮國華醫師指出,當遭受外力衝擊時,如車禍、球擊或拳頭攻擊造成眼眶底骨折,眼球下沉導致控制眼球的肌肉卡住,是外傷最常造成複視的原因,也是口腔
新頭殼 ・ 1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