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疫情反常升溫進流行期 中部一個月大女嬰感染發病2天亡
疫情預判明年放寒假降溫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言人曾淑慧今天(18日)在例行疫情周報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上升,11月9至15日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共1萬1223人次,新增一個多月大的女嬰染伊科病毒11型發病2天死亡。曾淑慧特別指出,就診人次較前一周1萬806人次上升3.9%,達流行閾值1萬1000人次,研判疫情反常,進入流行期,估到明年放寒假才會降溫。
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國內新增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個案為中部一個多月大女嬰,早產在9月下旬出生,11月上旬食慾和活動力下降,尿量減少,至急診發現血壓偏低,抽血檢查顯示發炎指數和肝功能指數都上升,白血球增加、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異常。
林詠青說,醫師當下懷疑個案有敗血症,因此緊急收加護病房,但仍在住院隔天,就發生意識狀態改變,血壓也量不到,經過急救仍未改善,於當日不幸過世;後續個案檢體檢出腸病毒家族中的伊科病毒11型腸病毒,研判為腸病毒重症造成死亡。
林詠青說明疫調狀況,個案出生後住院同病房工作人員與嬰兒都無疑似症狀,案母則曾於10月中下旬有呼吸道症狀,此期間雖有暫停探視,但成人感染腸病毒時症狀不明顯,不排除是同住家人在無明顯症狀時傳播、或有其他感染來源。
曾淑慧指出,今年腸病毒反常在夏季無明顯流行,到秋末才流行。她解釋,研判是因腸病毒在今年1、2月脫離流行期後,主要流行病毒株轉換為伊科病毒11型,其感染幼兒後症狀不明顯,較不易監測;近期轉換流行克沙奇A型,易造成幼兒手足口病、咽峽炎等,因此進入流行期,估計未來幾周個案數會持續增加,1月下旬寒假後才會下降。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說明,近4周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克沙奇A5型。今年累計19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9例死亡),為近6年同期最高;其中以感染伊科病毒11型17例為多,且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累計15例。目前研判疫情還會持續,民眾須留意新生兒及幼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責任主編:于維寧
其他人也在看

【本日焦點】「台灣人眼中的國民」民調出爐/才滿月女嬰亡⋯腸病毒「疫情反常」/川普批美愚蠢:晶片生意拱手讓給台灣
本日Yahoo焦點為您精選5則網友最關注的重點新聞、1.「台灣人眼中的國民」民調出爐 2.才滿月女嬰亡⋯腸病毒「疫情反常」 3.川普批美愚蠢:晶片生意拱手讓給台灣 4.幾乎沒雨量⋯鄭明典揭北市「不下雨的洞」 5.15萬元遊學團行前喊卡 學生等嘸退費批詐騙
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 ・ 1 天前
腸病毒疫情反常進入流行期再增1死!預防腸病毒家長必看Q&A
究竟腸病毒症狀有哪些?腸病毒潛伏期多長?腸病毒傳染途徑有哪些?腸病毒怎麼預防?腸病毒疫苗有哪些選擇?腸病毒消毒怎麼做才有用?Yahoo顧健康帶你認識腸病毒,防患未然!
Yahoo奇摩顧健康 ・ 2 年前

疾管署:腸病毒疫情反常升高進入流行期
(記者陳金寶台北報導)疾管署今天表示,11月9至15日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共1萬1223人次,新增1個多月大的女嬰染伊科病毒11型發病2天死亡,研判疫情反常進入流行期,估到明年放寒假才會降溫。...
自立晚報 ・ 1 天前
腸病毒冬季進入流行!疾管署揭原因
[NOWnews今日新聞]中部新增1名一個多月大嬰兒有早產情況,9月下旬出生,於11月上旬出現食慾跟活動力下降,急診就醫時發現血壓偏低,後續發現發炎指數上升等,住院隔天個案有意識狀態改變,當日不幸過世...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薛瑞福美國國會抨擊薛劍提斬首:絕無任公職資格
(中央社記者鍾佑貞華盛頓18日專電)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不滿日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的說法,於社群暗示「斬首」。美前國防官員薛瑞福今天在美國國會回應相關提問時指出,薛劍發言令人髮指,這種言論絕對應該讓他失去擔任公職的資格。
中央社 ・ 1 天前
反常!今年腸病毒入冬才「流行」 疾管署曝背後元凶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明明時序已經進入冬季,腸病毒卻才要開始流行,這是怎麼了?疾管署今(18)日公布,上週國內門急診就診人次較前一週上升近4%,且突破流行閾值(1萬1000人次),正式進入流行期。疾管署分析,主因是流行的病毒型別在轉換,過去一個月來,由感染新生兒為主、症狀不明顯的伊科病毒11型,轉為專找小小孩的克沙奇A16型、A6型、A5...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英國軍情五處示警 中國間諜假冒獵頭滲透國會
英國情報單位警告,中國國安人員近來會透過LinkedIn假冒獵頭,試圖接觸能取得敏感資訊的英國議員與政府相關人士,規模廣泛且具針對性。英國認為此舉已構成外國勢力干預,中國則否認指控並反批英方惡意誹謗。
德國之聲 ・ 1 天前
中日關係急凍 首輪磋商 中國官員手插口袋送客 直言不滿 北京民眾街訪:政治歸政治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拋出「台灣有事論」惹怒中國,雙邊關係急凍。高市在國會表示,若中國攻擊台灣、影響日本生存,可能會引發「軍事回應」。11月18日,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局長金井正彰,在北京與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劉勁松舉行司局長級磋商,但成果似乎有限。媒體捕捉到,劉勁松在會後透過口譯與金井交談時,「雙手插口袋」送客,引發議論;離去時更直言對會談「不滿意」。日本政府已表明高市早苗無意撤回言論,共同社指出,雙方分歧難以彌合,政治、經濟、民間交流迅速降溫,是否能透過持續對話打破僵局,成為焦點。旅遊業首當其衝。因中國發布赴日旅遊警示,加上航班大量取消,許多中國民眾被迫擱置赴日計畫。中國是日本最大的外國觀光客來源,占總數約四分之一。另一方面,日本電影遭取消上映、地方交流與商務往來也開始受到影響。不過,也有北京民眾表示,「政治正確很重要」,應與國家保持一致;但個人興趣是另一回事,認為文化交流影響不大,購買日本商品的習慣也不太會改變。有分析指出,日方應已重申,首相言論並不改變日本的一中政策。接下來預計日本外務事務次官船越健裕將於近期與中國駐日大使吳江浩會談。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將於11月22日在南非登場,儘管中國已表明國務院總理李強無意在會期間與高市早苗會面,但日方仍希望尋求對話機會。
Yahoo奇摩(國際通) ・ 1 天前

13:0!安理會通過美版加薩和平計畫 川普:最重大決議
聯合國安理會17日批准了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提出的加薩和平計劃,以13票贊成、0票反對的結果通過。這項決議授權組建「國際穩定部隊」進入加薩地帶,負責該地區的非軍事化與治理工作,同時設立「和平委員會」監督和平計劃實施。此舉被視為川普政府的重大外交勝利,為結束歷經兩年戰火摧殘的加薩地帶衝突提供了國際法律基礎。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醫生提醒:肺癌早期不是咳嗽,這6大異常才是真正的「早期警報」
肺癌早期症狀常被誤解為咳嗽或咳血,但醫界一再強調,真正讓肺癌難纏的,是它在初期幾乎「無聲無息」的特性。專家提醒,肺癌早期的 6 大異常往往不是咳嗽,而是細微卻明確的身體訊號,若被忽略,等咳嗽出現時通常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空腹血糖210!54歲男靠3招不吃藥降血糖 連血壓血脂也變正常
54歲男上班族員工健檢發現空腹血糖高達210mg/dL,因為自己的爸爸就是因糖尿病引發心肌梗塞過世,決心不靠藥物、力行飲食控制和生活型態改變逆轉三高。他早睡早起、每日散步、控制碳水化合物與油脂攝取等方
健康2.0 ・ 1 天前
醫療突破!三指爸迎來十指健康女兒 北醫阻斷「龍蝦爪畸形」罕病基因
出生時只有3根手指、走過50多次手術的李先生,從未想過有一天能抱著一個「10根手指」的孩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今(20日)分享,團隊成功阻斷導致「龍蝦爪畸形」的TP63罕病基因,協助李先生與妻子誕下健康女嬰,成功終結「新生突變」(de novo mutation)的遺傳傳遞。
自由時報 ・ 1 小時前
他耳朵「1處冒焦黑斑點」!檢查竟罹大腸癌 醫嘆:第三期了
耳朵異狀也可能透露大腸健康!中醫師吳宏乾分享,他曾在義診時遇到一名患者,因長期失眠前來求診,發現對方耳廓附近出現「焦黑色斑點」,且有腹瀉、排便帶血等狀況,推斷可能是大腸出問題,患者趕緊到醫院做檢查,發現患「第三期大腸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趙露思甩嬰兒肥靠「這招」!醫證實:做法超正確 燃脂效率提升10%
陸劇《許我耀眼》女主角趙露思狠甩嬰兒肥,身材蛻變成為熱議焦點。她透露自己的瘦身秘訣之一,就是晚餐提前在6點前吃完,並以花椰菜和芹菜等高纖蔬菜為主食。這樣的飲食方式不只是明星偏好,更有多項國際研究證實其減重效果。 提早吃完晚餐 提升燃脂效率 用餐時間真的會影響體重嗎?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暨成人體重管理林承達醫師說這個答案是肯定的。美國內分泌學會研究發現,晚間用餐者的血糖峰值比傍晚用餐者高出近20%,脂肪燃燒效率則降低約10%;營養學期刊指出,睡前兩小時內進食會讓肥胖風險暴增5倍,顯示提早用餐的減重成效明顯優於晚間用餐。林承達醫師解釋人體代謝在早晨最活躍,順應生理時鐘進食能提升營養消耗率,避免熱量在睡眠時轉為脂肪囤積。若將進食時段控制在早上8點到下午2點之間,不僅全天飢餓感更穩定,夜間脂肪燃燒效率也顯著提升,對代謝健康有正面幫助。 花椰菜低卡高纖 吃得飽又能瘦 為什麼花椰菜成為減重聖品?林承達醫師說明其關鍵在於它的低熱量與高纖維特性,每100公克花椰菜僅含25大卡,卻能提供超過2公克膳食纖維與每日所需維生素C。當纖維在腸道中移動緩慢,就能延長飽足感並穩定血糖,避免飯後血糖波動引發的飢餓感,進
常春月刊 ・ 4 小時前
天天喝珍珠奶茶!32歲男司機「精蟲變成碎片」 悲涼下場曝光
珍珠奶茶香甜好喝,不過切記別「當成水喝」!茂盛醫院家醫科醫師呂昀珊分享一起案例,這名年僅32歲的貨車司機,每天都來杯珍奶,結果結婚兩年他的妻子都沒有懷孕。他到醫院診斷後發現,空腹血糖竟然高達近680 mg/dL,幾乎無法分泌胰島素,甚至「精蟲都變成碎片」,相當駭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60歲男沒有胸悶痛!起床「1症狀」急就醫 竟是心梗
提及心肌梗塞,一般會想到胸悶痛、頭暈、肩頸疼痛、呼吸急促等症狀,但醫師劉中平表示,一名60歲男子長期高血壓,某天因起床嘔吐數次,上午9時就趕緊就醫,檢查發現,男子的心臟已受損,已是急性心梗,因此緊急改送急診治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天冷別喝熱薑茶、咖啡!醫揭「1飲品」最暖身又養生
近來氣溫驟降,許多人會喝熱薑茶等熱飲取暖,但醫師黃軒表示,喝溫開水最能有效保暖,因為溫開水能避免身體熱量散失、促進血液循環、舒適地溫暖內臟。相較之下,熱薑茶、熱可可等雖能提升體溫,但過高溫度可能刺激咽喉或胃壁,且身體還需耗費額外能量還冷卻過熱的飲品。他並提醒,過熱的水會傷害口腔、咽喉、食道,甚至導致食道癌。「飲用水的最佳溫度為50°~60°C。」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