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警戒倒數 待撤離計畫演練
洪災重創花蓮縣光復鄉,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6日曾指出,若要解除紅色警戒須達成4個要件,目前僅剩撤離計畫。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12日表示,撤離計畫包括確認堰塞湖情境告警系統、疏散警戒值、撤離方式等,經審查內容大致完整,待縣長徐榛蔚核定就會公布並展開兵棋推演。
季連成昨說明解除堰塞湖紅色警戒有4個要件,已達成湖體狀態穩定、堤防鞏固及疏濬工程,剩下地方撤離計畫。
季連成指出,撤離計畫內容的警戒範圍納入光復鄉、萬榮鄉、鳳林鎮原本畫入區域,並加入這次受災地點,撤離情境是累計雨量每日200毫米、地震震度達到5弱。
他表示,疏散對象主要為3鄉鎮、12個村里保全戶,總門牌數約1837戶、8524人。其中,優先撤離有86戶、147人,主要為長者、幼童、身障者、長照個體、老人之家,人數會再調整,納入這次受災的家戶,撤離路線和收容點則是以南端光復糖廠為核心點,車輛優先往大農大富方向行駛。
另外,宜蘭囝仔活動企畫公司老闆蘇宏明發起「宜蘭幫」公益光復重建計畫,昨展開水電修繕。前進協調所10日起替受招募專業志工、接受分流一般志工保險,截至11日有逾1.1萬人投保。在光復鄉市區提供災民申請慰助金與諮詢服務的一站式服務站昨關站,13日起由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接棒,其餘業務回歸原各主管機關窗口。
其他人也在看


光復2校泡水重建估逾億 教育部允經費會快速到位
花蓮923洪災重創光復市區,身為重災戶的光復國中及光復商工,經國軍、志工投入大量人力清淤,校園雖已陸續恢復原形,但重建經費初估至少1至2億。教育部長鄭英耀今天二度到災區視察校園復課情形,強調教育部會從速從簡讓經費快速到位,協助學校用最快時間幫助重建。
自由時報 ・ 14 小時前
曝光復鄉降級條件、撤離計畫 劉世芳要徐榛蔚清查保全戶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針對「堰塞湖監測、災害預警通報、疏散機制及災後復原重建」進行專題報告。針對花蓮縣光復鄉降級條件及撤離計畫,內政部長劉世芳會前受訪時說,降級條件包含壩體要穩定、邊坡持續監測及在光復、萬榮跟鳳林在幫忙做清淤、其他復原重建計畫的人,能納入未來疏散撤離動員的方案。
自由時報 ・ 16 小時前
馬太鞍溪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只差1關 季連成:撤離計畫須實地演練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下游嚴重災情,釀逾百人傷亡,還有民眾失聯中。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今天(10/12)召開記者會說明堰塞湖最新情況。針對是否能對堰塞湖解除紅色警報,季連成說,解除紅色警戒有四個要件,現在大概已經達成了三個,最後一關就是「撤離計畫」,預計今天晚間最快核定通過,公布後也將盡快啟動演練。
太報 ・ 1 天前
花蓮洪災第20天仍有5失聯 季連成:搜救工作從未放棄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流造成光復重大洪災,累計19死、5失聯,針對失聯民眾,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今天強調「搜救工作從未放棄」,將持續加強搜索。季連成說,災後迄今仍有5位民眾失聯,中央動員5個縣市的特種隊、軍方特戰以及海巡特種人員,以混合編組方式投入搜索,搜索範圍涵蓋佛祖街336巷、
自由時報 ・ 1 天前
撤離計劃待徐榛蔚同意 劉世芳籲花蓮縣府清查保全戶名單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13日)邀請內政部長劉世芳、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曾智勇、農業部長陳駿季率所屬單位就「堰塞湖監測、災害預警通報、疏散機制及災後復原重建」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劉世芳會前受訪表示,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跟花蓮縣政府現在仍維持一級開設,未來要降級或...
CTWANT ・ 16 小時前
前進協調所維持一級開設 劉世芳說明降級條件
花蓮縣光復鄉因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導致災情慘重,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仍持續救災。內政部長劉世芳今(13)日表示,前進協調所仍一級開設,若要降級須符合壩體穩定化等條件。
中天新聞網 ・ 16 小時前
行政法「唯一死刑」的憲法靈魂拷問
甫結束國慶連假,此刻吾人緬懷114年前辛亥革命先賢使中國告別數千年封建人治,迎來民本共和,並引入現代法制框架。然一世紀倏忽而過,中華民國仍困於徒具形式的「法制」窠臼,「法治」仍原地踏步。近日一樁個案見微知著,不勝唏噓。
中時新聞網 ・ 22 小時前
光復鄉災後工作收尾 著重側溝及佛祖街淤泥清理
今(12)日是連假最後一天,也是花蓮光復災後復原第20天,還是有許多鏟子超人湧入光復車站。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指出,災後工作已進入收尾,目前著重側溝跟佛祖街的淤泥清理。至於被泥流淹沒、大約800公頃農田,農業部提出再生復育計畫,希望和專家跟地方農民共商研議。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
10歲童爬阿里山健行!墜落25公尺邊坡腳骨折 勇母冒險下切陪伴救援
[FTNN新聞網]記者邱梓欣/綜合報導嘉義市阿里山昨(12)日發生一起登山意外,1名10歲男童於昨日中午和家人前往阿里山霞山線舊鐵道健行,卻在途中不慎跌落約25...
FTNN新聞網 ・ 15 小時前好消息!馬太鞍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 只剩1要件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復原之路正逐步完成。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總協調官季連成今天(12日)上午在花蓮召開記者會表示,馬太鞍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4要件中只剩1要件,也就是撤離計畫待花蓮縣政府核定後,就會將警戒往下降,若一切順利,可能還會降至黃色警戒以下。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12日上午在花蓮召開記者會表示,專家在前天已經開始陸續針對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進行全面性監測,目前堰塞湖的水,儲存量只剩155萬公噸,只有原來的1.7%,即便水流量全部流出,也不足以影響下游的光復鄉等鄉鎮,堤防和橋樑也不會遭破壞。另外,堰塞湖的水位大幅降低,每天水流量仍維持50萬噸至100萬噸。疏浚量也正在超前,每天達到9萬方公噸。 季連成也指出,堤防的鞏固作業相當完整,已經達到2860公尺,可以有效抵檔水位的衝擊。另外,目前也正在進行撤離計畫,經過召集花蓮縣府、當地住民以及3個鄉鎮長和中央各部會同仁進行最後一次審核後,撤離計畫已經擬定完成,之後交由縣府核定後,就會按照計畫執行。 季連成也表示,馬太鞍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4要件中只剩1要件。季連成說:『(原音)第四個要件就是我剛剛講的撤離計畫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專家之眼】上海名人賽變成種子「焚」場
美網結束後,一年的網球賽季已接近尾聲,但東亞的網球賽事卻接二連三地熱鬧登場。首爾、東京、北京、武漢,各方好手雲集,尤其上海名人賽,是亞洲唯一的千分級男子網球公開賽,幾乎所有頂尖高手都報名參加,恰...
聯合新聞網(運動) ・ 15 小時前

東石海之夏煙火吸睛湧人潮 交通易阻塞 (圖)
嘉義縣政府中秋節在東石漁人碼頭舉辦海之夏活動,施放海上煙火(圖),許多網友稱讚比國慶煙火還好看,吸引許多人潮,但當地只有一條連外道,每辦活動交通必阻塞,相關單位擬增闢外環道。
中央社 ・ 13 小時前離災不離村 光復40戶將入住中繼屋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71戶民宅幾乎無法居住,將蓋中繼屋讓災民入住,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11日表示,有40戶願意入住,台糖提供3處土地選擇。另外,堰塞湖蓄水量僅剩155萬噸,是滿水位1.7%,季連成說,疏濬、堤防加固、流量穩定及撤離計畫等4項指標,將是未來堰塞湖紅色警戒降級的重要參考依據。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影/彰基「綠色處方箋」帶你用大自然療癒身心 翻轉社區及癌症健康照護
【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彰化 報導】當代醫療已不再侷限於疾病治療,如何促進全人健康,成為全球醫療體系關注的焦點
互傳媒 ・ 14 小時前疏散撤離計畫何時定案?劉世芳籲花蓮縣府把保全戶清查清楚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致災,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今天(13日)重申,馬太鞍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4要件中只剩1要件,也就是撤離計畫待花蓮縣政府核定後,就會將警戒級別往下降。內政部長劉世芳今天在立法院接受媒體聯訪時也被問及「疏散撤離計畫何時定案」,她回應表示,季連成跟花蓮縣府已開會討論修正疏散撤離計畫,只要花蓮縣長徐榛蔚同意這個計畫,就會按照計畫進行,她並呼籲花蓮縣府把保全戶與人員位置清查清楚。 劉世芳:『(原音)其實季(連成)政委講得非常清楚,它會有個兵棋推演,因為目前第一個...災區現在受損嚴重,包括道路交通,或是收容安置場合跟一般住家不一樣,所以可能要請花蓮縣政府跟3個鄉鎮公所把保全戶...他現在人在什麼地方,能夠把清查名單做出來,清楚之後,如果我們要納入兵棋推演或實兵演練的時候才能夠真確地反映疏散撤離計畫。那只要花蓮縣長徐榛蔚同意這個疏散撤離計畫,我們會按照疏散撤離計畫開始進行,目前,上個禮拜已經回去上課的國中、國小這些學生已經做第一波包括地震與堰塞湖的專案演習,未來會按照進度來執行。』
中央廣播電台 ・ 13 小時前
曝光復降級條件「撤離計畫待徐榛蔚同意」 劉世芳籲花蓮縣府清查保全戶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洪災重創光復鄉,目前仍維持紅色警戒,若要解除紅色警戒須達4要件,目前剩下撤離計畫,包括確認堰塞湖情境告警系統、疏散警戒值、撤離方式等,待縣長徐榛蔚核定就會公布並展開兵棋推演。內政部長劉世芳13日進一步說明,降級條件包括壩體穩定、邊坡持續監測,以及光復、萬榮跟鳳林幫忙清淤和其他復原重建計畫者,也要納入未來疏散撤離動員的方案。
中時新聞網 ・ 15 小時前
光復鄉災後20天堰塞湖警戒有望降級 農田、民生設施復原恐需3年
即時中心/温芸萱報導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滿20天,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今(13)日表示,目前重點在側溝與佛祖街清淤,預計15日前完成,並加速災區撤離計畫,盼儘快調降紅色警戒。總協調官季連成指出,光復鄉學校已全面恢復實體上課,下水道清理進度良好,堰塞湖水量已降至原有1.7%,無立即威脅。志工保險已累計1.6萬人次投保,中央與地方持續推進重建,預計農田與民生設施復原需2至3年。
民視 ・ 1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