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服員之死勞動部調查出爐 長榮航空發3點聲明
長榮航空(2618)組員抱病執勤最終返台不幸離世,引發病假爭議,勞動部調查報告出爐,長榮航空也發表三點聲明,表示配合修訂、滾動檢討,同時針對工會所質疑「國定假日挪移有違法?」則將與主管機關陳述後再釐清適法性問題。
延伸閱讀》長榮航病假改了!空服員明年考核標準出爐 2取消2放寬刪除「旺日加重扣分」
長榮航空自事件發生以來,積極調查並以最快速度落實各項改善措施。針對勞動部調查報告所指出之制度上未臻合理之處,公司亦將積極配合並迅速完成檢討與調整。對於勞動部調查報告結論,長榮航空回應如下:
一、針對出勤規範與考評制度,長榮航空在蒐集各界意見後,已在日前做出調整,發布前亦遵循勞動部建議與工會溝通。後續法規若有所更動,長榮航空將會配合修訂,以確保公司制度符合相關規範的要求。
二、針對機上執勤規範未臻清楚之處,公司亦已在事件調查後修訂手冊內容,並透過加強宣導以及納入訓練課程等方式,確保空勤組員充分理解與確實遵循規範內容。長期以來,組員手冊皆持續滾動式檢討不足之處,以訂定得更加清楚明確,利於空勤組員遵循。
三、針對勞動部表示空勤組員的國定假日挪移有違法疑慮,桃市府已來函請公司說明,公司將再向主管機關陳述相關法規適用情形,以釐清適法性問題。
其他人也在看

空服員逝世促病假改革 勞動部:新制明年元旦上路 最高罰100萬
空服員逝世事件引發社會關注病假權,勞動部20日召開記者會指出,病假新制將於明年元旦上路,將從四面向保障勞工,其中病假未請超過10日,雇主不得因勞工行使病假權而懲處,且全勤獎金也不可全扣,應按比例,若違法最高罰100萬元。
中時財經即時 ・ 22 小時前央行公布,Q3經常帳順差458.4億美元,金融帳淨資產增加369.2億美元
【財訊快報/編輯部】央行今日公布,114年第3季經常帳順差458.4億美元,金融帳淨資產增加369.2億美元,央行準備資產增加51.2億美元。一、經常帳方面本季經常帳順差較上(113)年同季增加207.6億美元,以下就經常帳主要項目進一步說明。(一)商品貿易順差498.3億美元,較上年同季增加219.0億美元,主要受惠於AI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熱絡及消費性電子新品備貨需求增加,出口擴增。(二)服務收支逆差40.8億美元,較上年同季增加1.8億美元,主要係旅行支出增加及國輪貨運收入減少。(三)初次所得順差26.4億美元,較上年同季增加5.0億美元,主要係居民對外直接投資所得收入增加。(四)二次所得逆差25.4億美元,較上年同季增加14.6億美元,主要係工作者匯出款增加。二、金融帳方面以下就金融帳主要項目予以說明。(一)本季直接投資淨資產增加91.0億美元。其中,居民對外直接投資淨增加99.2億美元,外資來台直接投資淨增加8.2億美元。(二)證券投資淨資產增加106.4億美元。其中,居民對外證券投資淨增加160.0億美元,主要係居民增持國外債券;非居民證券投資淨增加53.7億美元,主要係外資
財訊快報 ・ 21 小時前台灣銘板轉型跨足Web3金融科技,挹注2026年營運動能
【財訊快報/記者陳浩寧報導】台灣銘板(6593)預期隨著新卡發行計畫陸續啟動,製卡需求將逐步回溫,加上隨冷錢包卡量產、國際交易所合作落地,以及CaaS(Card as a Service)跨境金融平台、跨境金融U卡服務與以太坊驗證節點等新事業加速導入,公司期望在金融科技與區塊鏈浪潮下,掌握Web3轉型所帶來的中長期機會,並以期對2026年起營運將迎來良好的成長動能。台灣銘板目前營收來源仍以金融卡與票證卡等製卡業務為主,搭配卡片個人化服務,2025年前三季三大業務營收占比分別為卡片58%、卡片個人化17%及銘板25%。台灣銘板表示,雖2025年前三季因銀行與票證機構客戶新舊卡交替,以及新業務Web3、CaaS與跨境金融等在前期佈局與拓展階段,相關研發、人力與行銷費用持續增加,使得整體產能稼動率短期內未達規模經濟下,整體營收為3.2億元、稅後淨損4,432萬元,但從目前在手訂單來看,已掌握多家銀行、票證公司客戶年度的合約,約達770萬張,預期隨著新卡發行計畫陸續啟動,製卡需求將逐步回溫,加上Web3金融科技事業部的佈局陸續到位,轉型效益有機會從今年第四季起逐步顯現,堆疊公司整體營運有機會回
財訊快報 ・ 22 小時前
遭勞動部點名管理過度! 長榮航空承諾落實改善「病假、執勤」制度
今年9月,長榮航空孫姓空服員執勤返台後因身體不適就醫,最終於10月10日病逝,引發社會關注。勞動部今(20)日公布調查結果,指出長榮過度運用勤惰管理制度,嚴重影響組員申請病假。長榮航空回應,自事件發生
台視新聞網 ・ 20 小時前
請病假不再心驚驚!勞部修法保障「請假權」因病假扣全勤獎金須按合理比例
勞動部針對長榮航空孫姓組員病逝事件的調查報告今 (20) 日出爐,直指長榮航空「過度運用勤惰管理制度」,將空勤組員的航班、休假、個人績效與病假申請情形緊密連結,形同實質剝奪勞工的「請病假權」,已嚴重影響勞工權益。此案不僅讓長
鉅亨網 ・ 19 小時前勞動部修法保障勞工病假權 擬115年元旦上路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025年11月20日電)長榮航空孫姓空服員抱病執勤後病逝,勞動部查出有「不敢請病假」情形,因此修改「勞工請假規則」擬明年1月1日上路,明定勞工1年內請病假合計未逾10天,雇主不得為不利處分。勞動部今天下午召開記者會,說明長榮航空孫姓空服員抱病上班,返台後病故事件訪談與調查結果,以及檢討修正勞工請假規則,確保勞工請病假的權益。勞動部次長李健鴻說,長榮空服員這起事件,令外界關切現有勞動法令對於勞工「病假權」保障是否充分有疑慮,針對長榮航空實施勞動檢查,發現確實有勞工會帶病上班或不敢請病假情形。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會同桃園市政府勞動檢查處,是在10月13日至11月10日進行當班客艙組員、孫員家屬及工會代表訪談,實施勞動檢查,以釐清整起事件經過,檢討現有法制是否有可再精進之處。李健鴻說,11月10日特別召開 「研議保障勞工病假權會議」,邀集全國性勞雇團體、關注議題相關團體與中央部會與地方政府,聆聽各界對於病假權保障制度的建議,納入勞動部研修的「勞工請假規則」及相關函令,保障勞工請病假的權益。李健鴻說,「勞工請假規則」修正條文已在法制作業階段,預定明年1月1日上路。根據勞
中央社財經 ・ 21 小時前陸委會:挺日無關「戀殖」 對岸不應刻意連結
中國與日本近期持續升高對立態勢,賴清德總統、外交部長林佳龍都表態力挺日本,此舉引來中國官方批評。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今天(20日)表示,台灣對日本的支持是因為民主自由價值,也因為日本一直願意幫助跟關切「台灣問題」,與所謂「媚日戀殖」無關,但對岸刻意將台灣挺日與之連結,這種做法很不妥當。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國會回應在野議員質詢「台灣有事」時的答詢內容引發中國不滿,並要求高市收回相關言論,而中國官方近期在做相關回應時,更一再提到日本對台灣曾進行的「殖民统治」。 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表示,台灣人都很珍惜自由民主制度,也很自豪現在蓬勃發展的經濟,所以願意幫助與關切台灣的國家自然都是我們的朋友,且台灣人也會對自由民主、社會文明的國家有好感。 梁文傑認為,台灣在經過國民幾十年禁止日語、日片的舉措後,所謂「日治」時代的記憶已距離台灣人很遠,所以台灣支持日本無關什麼「媚日戀殖」,梁文傑說:『(原音)我們現在是因為珍惜我們現在的發展、珍惜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們對於任何願意幫助和關切台灣問題的朋友,我們都把他們當做朋友,絕對不是因為什麼殖民時代的遺緒。我覺得對岸或是國台辦他們刻意把這些事情連結到
中央廣播電台 ・ 20 小時前
川普解禁後首動用! 烏用美製ATACMS長程彈轟俄本土
在美國開綠燈批准後,烏克蘭首度動用美製長程飛彈,來攻打俄羅斯本土。俄軍也出動無人機報復回擊, 烏克蘭西部的住宅區遭到猛烈攻擊,造成上百人死傷。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走訪土耳其,希望艾爾段總統促成 重啟和談。
TVBS新聞網 ・ 18 小時前《航運股》勞動部點名過度管理、空服員病假權遭忽視 長榮回應了
【時報-台北電】長榮航空孫姓空服員9月底報病值勤,返台住院後病逝,引發外界對空服員權益的關注,勞動部今日公布調查結果,直指長榮過度運用勤惰管理制度,嚴重影響組員申請病假。長榮航空回應,針對勞動部調查報告所指出之制度上未臻合理之處,公司亦將積極配合並迅速完成檢討與調整。 長榮說明,針對出勤規範與考評制度,在蒐集各界意見後,已在日前做出調整,發布前亦遵循勞動部建議與工會溝通。後續法規若有所更動,將會配合修訂,以確保公司制度符合相關規範的要求。 針對機上執勤規範未臻清楚之處,公司亦已在事件調查後修訂手冊內容,並透過加強宣導以及納入訓練課程等方式,確保空勤組員充分理解與確實遵循規範內容。長期以來,組員手冊皆持續滾動式檢討不足之處,以訂定得更加清楚明確,利於空勤組員遵循。 長榮指出,勞動部表示空勤組員的國定假日挪移有違法疑慮,桃市府已來函請公司說明,公司將再向主管機關陳述相關法規適用情形,以釐清適法性問題。 民航局表示,已要求長榮航空應予以改進,該公司已坦承作業流程確有改進之處,並表示將檢討改進。本案正收集相關事證並持續調查中,若查有違反《民航法》或相關規定,將予以警告或處60萬元至300萬元罰
時報資訊 ・ 21 小時前
長榮航空猝逝空服員生前不敢請病假 勞動部調查報告出爐
勞動部於今(20)日稍早記者會中公布長榮空服員抱病服勤後不幸離世一案初步調查結果,以及病假權法制化的詳細內容。針對該案,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再度表達深切遺憾,工會認為,有關孫姓空服員抱病服勤後不幸離世,以及孫姓空服員所面臨到涉及職場不法侵害等,不管從制度面或個人行為面,孫員都是受害者,長榮航空和楊姓
桃園電子報 ・ 22 小時前病假新制元旦上路 四面向保障勞工
空服員事件引發社會關注病假權,勞動部20日指出,病假新制將於2026年元旦上路,將從四面向保障勞工,其中病假未請超過10日,雇主不得因勞工行使病假權而懲處,若勞工認為因請假遭差別對待,也不再需要自行蒐證,舉證責任將改由雇主承擔。若違法最高罰100萬元。
工商時報 ・ 9 小時前
英國立法禁售塑膠濕紙巾,但新式濕紙巾適合扔進馬桶嗎?
雖然英國目前販售的大多數濕紙巾已經使用非塑膠材質,但政府與自來水公司仍表示,它們不應被標示為「可沖式」,因為仍然會造成堵塞。
BBC NEWS 中文 ・ 23 小時前英國:俄艦侵犯專屬經濟海域 首度雷射攻擊英空軍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20日專電)繼今年1月後,俄羅斯間諜船「琥珀」(Yantar)近日再度於英國周邊活動。主責武裝部隊事務的英國國防副大臣卡恩斯(Al Carns)今天在國會應詢表示,這已是「琥珀」今年第2次侵犯英國專屬經濟海域(EEZ)。
中央社 ・ 10 小時前勞動部調查出爐 長榮航空釋出3點回應
對於最新出爐的勞動部調查報告結論,長榮航空表示,公司自事件發生以來,積極調查並以最快速度落實各項改善措施。針對勞動部調查報告所指出之制度上未臻合理之處,公司亦將積極配合並迅速完成檢討與調整。並列出3點回應如下:
中時財經即時 ・ 20 小時前漢達擬於12月下旬掛牌上櫃 目標每年一新藥獲准上市
(中央社記者何秀玲台北20日電)新藥公司漢達生技預計今年12月下旬掛牌上櫃,總經理陳俊良說,營運雙引擎為改良型新藥以及高技術門檻學名藥,未來目標每年有一項藥品取得美國FDA核准上市,今年已有血癌藥上市與學名藥取證,隨著新藥陸續上市,營運可望呈階梯式走升。
中央社 ・ 20 小時前
勞動部指長榮空服員病逝「請假文化扭曲」 擬修法保障病假權
長榮航空一名孫姓空服員日前抱病執勤,返台後不幸離世,勞動部今(20)日公布調查結果指出,長榮航空請假文化扭曲,對組員突發疾病的緊急應變規範也不夠周詳與落實,導致孫員未能獲最適當處置。對此勞動部表示,將修法明定雇主不能以勞工病假天數作為考核基準,若須扣除全勤獎金也應符合比例原則。
公視新聞網 ・ 21 小時前《電週邊》華碩小金雞台智雲啟用全新品牌識別 明年Q2上興櫃
【時報記者張佳琪台北報導】華碩(2357)旗下台智雲今(20)日宣布,正式啟用全新英文品牌名稱「Taiwan AI Cloud」,以「賦能主權AI打造自主數位未來」為願景,打造從台灣出發、邁向全球的AI算力服務領導品牌。台智雲總經理吳漢章對公司今年獲利正向,預計明年第二季登錄興櫃,明年底以前邁向上市櫃。 吳漢章表示,AI正在重塑全球科技與經濟秩序,各國都在思考如何建立專屬自己且可控的主權AI,本次台智雲品牌升級不只是名稱轉變,更是核心理念的延伸。他說,「Taiwan AI Cloud」將致力成為全球可信賴的主權AI夥伴,協助政府與企業打造自主、安全且具擴展性的AI體系,提升國家與產業的數位韌性與競爭力。 他指出,台智雲的營運策略是:輕資產的算力商業模式、難以複製的算力代工、模型代工與生態布局。由於台智雲今年已開始獲利,吳漢章預估今年營收有望倍數成長,明年展望正向。他說,明年公部門標案已拿到1個國科會標案,另1個還在準備中,民間也有一些標案,光是在台灣看到的投資機會就很多,且明年還有行政院啟動AI新十大建設,將成為台灣算力與應用全面擴張的關鍵階段,且台智雲已準備好。 台智雲規劃明年5月上
時報資訊 ・ 21 小時前
10月外銷訂單再創高 全年漲幅有望破2字頭
[NOWnews今日新聞]AI熱潮尚未退燒!經濟部統計處今(20)日公布10月外銷訂單693.7億美元,創下同月新高、單月第2,年增25.1%。而今年前10月訂單金額達5937.4億美元,歷年同期新高...
今日新聞NOWNEWS ・ 19 小時前
航空股大解析 最佳持有標的曝光!
近期富邦投顧出具2026年航空業展望,認為營運表現持平,建議留意個股包括長榮航(2618 )、華航(2610 )。報告指出,客運部分,展望 2026年,需觀察在國內航空公司小幅提高總運能 ASK 的趨勢之下,載客率後續變化,預估 2026 年載客率將保持在75-85%區間,與疫情前載客率相當,預估 2026年客運營運,將呈現逐漸回歸常態狀況。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10月外銷訂單登史上次高 全年接單年增率上看2成
經濟部統計處今天(20日)公布10月外銷訂單693.7億美元,登史上次高紀錄。統計處分析,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對歐美年終旺季需求的影響,廠商反應正反不一,不過在AI(人工智慧)浪潮帶動下,不但全年接單創下新高近在眼前,且只要11、12月平均每月接單569億美元,全年年增率就可以衝破2成,以目前預估11月接單金額約有600多億美元來看,有望達陣。 經濟部統計處指出,受惠AI、高效運算、雲端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不墜,帶動客戶拉貨動能持續增溫,10月外銷訂單693.7億美元,僅次於9月創下的歷史新高,連續9個月正成長。 統計處分析,原先預期,10月份國際品牌新品備貨效應將收斂、伺服器產品交替期的衝擊也將縮小,然而從實際接單數據卻非如此,手機相關接單仍是不錯,伺服器產品交替期對接單的影響也超乎預期,所幸一增一減下,資訊通信產品接單仍創歷年同月新高。 統計處指出,傳產方面,持續受到市場需求保守觀望,又有中國低價傾銷衝擊未有緩解,基本金屬、塑橡膠製品等接單仍陷負成長,而機械業則是受到半導體設備及自動化設備需求帶動,年增16%;化學品則因藥品接單成長,年增4.4%。 至於美國
中央廣播電台 ・ 1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