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國跨境信貸轉向發達國家 美國借的最多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弗吉尼亞州威廉瑪麗學院的AidData研究實驗室稱,中國國有銀行在過去二十多年間,向美國企業輸送了2000億美元。但許多貸款一直不為人所知,因為這些資金最初是通過開曼群島、百慕大、特拉華州和其他地方的空殼公司進行轉移的,這有助於掩蓋其來源。
研究顯示,大部分貸款是為了幫助中國企業收購美國企業的股份,其中許多企業與關鍵技術和國家安全息息相關,包括一家機器人制造商、一家半導體公司和一家生物技術公司。
隱性貸款流向西方科技資產
該實驗室匯編了迄今為止關於中國海外貸款活動最廣泛的公共數據庫。分析發現,中國政府或國有控股實體向 200 多個國家提供了 2.2 萬億美元的援助和信貸。美聯社報道稱,這一數字是此前最高估算的兩倍,甚至令長期關注中國崛起的分析人士也感到驚訝。
報告指,中國對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的貸款份額,從2000年的88%下降到2023年的12%,並削減了“一帶一路”倡議下對全球南方基礎設施項目的貸款。與此同時,中國對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國家的貸款份額,從2000年的24%大幅提升至2023年的76%,例如英國獲得了600億美元的貸款,而歐盟則獲得了1610億美元。
“我們其他人還在下跳棋的時候,中國卻在下國際象棋,”前白宮投資顧問威廉·亨納根(William Henagan)說道,他擔心隱性貸款已讓中國掌控了關鍵科技。
為了追蹤中國的隱性貸款,AidData 查閱了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多種語言撰寫的監管文件、私人合同和證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調研工作始於十多年前中國啟動“一帶一路”倡議之時。三年前,AidData團隊發現許多貸款流向了美國、澳大利亞、荷蘭和葡萄牙等發達經濟體。調查結果顯示,國家信貸的使用方式正在發生轉變,從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轉向獲取地緣經濟優勢。
戰略資源、基礎設施
AidData報告中所研究的由中國國有銀行提供融資的交易被認為尤其成問題。這些貸款機構受中國中央政府和中央金融委員會控制,並被指示推進中國的戰略目標。
報告顯示,對富裕國家的貸款大多集中在關鍵礦產和高科技資產上——稀土和半導體,這些是戰鬥機、潛艇、雷達系統、精確制導導彈和電信網絡所必需的。
美國是中資信貸的最大接收方,已獲得超過2000億美元,用於近2500個項目和活動,這些項目和活動幾乎遍布全國各州。
其中超過一半的信貸是以流動性支持的形式提供給企業的,這是一種融資方式,中國債權人(通常作為眾多國際金融機構組成的財團中的一個實體)在其中為需要現金的大公司提供信貸額度。
“無論是在拜登還是特朗普的領導下,美國十多年來一直強調北京是掠奪性放貸機構,”AidData執行主任布拉德·帕克斯(Brad Parks)說,“這真是莫大的諷刺。”
研究人員發現,自2000年以來,中國國有企業也為收購美國高科技公司提供了融資,並為包括液化天然氣項目、能源管道、輸電線路和機場航站樓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資金支持。
配合國家產業戰略
近年來,美國的審查力度有所加強。例如,跨部門的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等審查機制在2020年得到強化,以保護國民經濟中的敏感行業。
但中國也在不斷改進,近年來在海外設立了100多家銀行和分支機構,這些機構向境外實體提供貸款,進一步模糊了資金來源。帕克斯說:“在執法力度較強的地方,中國找到了繞過准入壁壘的方法。”
AidData的研究人員在報告中指出,他們發現“中國的跨境貸款活動與國政策重點之間的契合度日益提高,其中包括與國家安全和經濟戰略相關的政策重點”。
研究結果尤其顯示,“中國制造2025”計劃似乎與對外貸款重點的轉變密切相關。這項於2015年發布的政府計劃旨在促進中國在先進技術領域的發展,尤其是在機器人與自動化、航空航天和計算機等重點領域。與此同時跨境並購貸款迅速增長。
帕克斯指出,這使得中國企業能夠利用國家資本收購具有戰略意義的資產,以彌補自身資金缺口。他還提到,在富裕的工業化國家,“沒有真正類似的例子”。
報告中列舉了過去二十年間美國高科技公司被收購的案例,包括半導體公司OmniVision Technologies、自動化公司Paslin Company以及電子公司Ingram Micro。
帕克斯表示,中國的金融業完全由國家主導,“我們並不認為所有這些對美貸款都服務於某種宏大的地緣政治或地緣經濟戰略——其中一些實際上只是為了追求利潤,”然而,他補充說,判斷哪些交易“良性”,哪些交易“有害”,是監管機構和國家安全官員面臨的一項關鍵挑戰。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德正 (美聯社、CNN)
其他人也在看

為了京華城案? 還是出招對抗寶佳集團 ? 中石化董座陳瑞隆突辭中工董事
中工(2515)今日傍晚發布重大訊息,公告法人代表中石化(1314)董事長陳瑞隆,因「個人主觀與客觀因素」請辭法人董事代表人職務,尚未指派新任人選。由於寶佳集團日前已公告取得中工逾10%股權,中工突如其來公布人事變動,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外界聯想是否經營權大戰布局有關。
太報 ・ 6 小時前
太子集團跨國詐騙3人收押 七成民眾贊成鞭刑"打"詐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太子集團詐欺洗錢案,北檢兩波搜索行動,拘提八人到案,其中有三人遭到羈押。相關部會在週三,赴立法院進行專題報告,法務部長鄭銘謙認為是否採納鞭刑,已經在18日,聽取審檢辯學專業意見,納為後續評估可行性參考,至於司法院代表,認為鞭刑屬於酷刑,具以暴制暴復仇性質,恐怕與現代刑罰強調教育理念相違。針對太子集團跨國詐欺洗錢,立委黃國昌對於閣揆卓榮泰評論個案,似乎很感冒,一度跟法務部長鄭銘謙槓上,雙方你一言、我一語。法務部長鄭銘謙vs.立委(民眾)黃國昌:「卓榮泰怒批法院輕放,重挫打詐士氣,有聲押五人核心幹部聲押五人,法院交保三十萬,我現在沒有問你,你急著趕快出來幫卓榮泰洗地喔,我們沒有洗地喔,雙標至極啦沒有雙標啦,這個本來就是依照,回到事務的本質在處理嘛。」早在2019年之後,檢警調曾接獲52次洗錢通報,究竟在美國司法部起訴前,相關單位有沒有早一步動起來,立委吳宗憲提出疑問。法務部長鄭銘謙vs.立委(國)吳宗憲:「他們事情報了那麼大,我們這裡才第一次的開始分案調查,北檢就是這樣的新聞稿啊,委員我們當過檢察官喔,不是說今天(報出來)明天就可以查的到,就是一定有提前的一個掌握嘛,才有辦法要執行要搜索有他字案嗎部長。」打擊詐騙是否納入鞭刑,相關部會赴立院進行專題報告。(圖/民視新聞)柬埔寨太子集團在台嫌犯,北檢經過兩波搜索,拘提八人到案,其中三人遭羈押禁見。原本遭聲押的幹部涂又文,則獲得三十萬交保。七成民眾贊成引進鞭刑,處罰詐騙犯,是否參考新加坡打詐,將鞭刑納入刑法,法務部和司法院態度保留。法務部長鄭銘謙vs.立委(民)吳思瑤:「英國都已經老早廢除掉了,我們認為說當然有一些的聲音,但是我們是認為這個可能有違反酷刑,跟公政公約的疑慮。」司法院刑事廳長李釱任vs.立委(民)吳思瑤:「刑罰在身體刑的部分,在我國討論比較採負面的看法,可能有所謂的報仇性的性質,我們是用矯正刑的概念,來取代這種應報刑的思維嘛對對,我們絕對要審慎。」打擊詐騙是否納入鞭刑,相關部會赴立院進行專題報告。(圖/民視新聞)鞭刑可不可行,在保障人權之間如何取得平衡,仍有待相關部會做出評估。原文出處:詐騙太猖獗! 太子集團跨國詐騙洗錢 七成民眾贊成鞭刑入法"打"詐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跨國洗錢集團藏身高雄 "鴨哥"一年成功洗錢53億假存款單租賓士「連父母都是演員」!悲情男遭騙婚 聽女方1句話氣笑了嘉義市加碼普發6000元有譜?黃敏惠拍胸保證「完全有能力」
民視影音 ・ 3 小時前
台積電2奈米機密外洩?傳前高層羅唯仁回鍋英特爾 經長說話了
台積電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今年 7 月底正式退休,但近期業界接連傳出震撼性消息,羅唯仁疑似「回鍋」英特爾(Intel)擔任研發要職,更有傳聞稱他在離任前帶走台積電 2 奈米先進製程機密,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對此,經濟部長龔明鑫今(18)日公開回應,強調目前已啟動了解,但細節仍應由台積電自行對外說明。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台積電洩密案涉美方、輝達利益? 前工程師曝多方關係:恐很棘手
台積電再傳洩密案,7月退休技術研發資深副總羅唯仁,10月轉任競爭對手英特爾(Intel)研發副總,更疑似帶著研發機密,恐...
聯合新聞網 ・ 7 小時前

一家四口吃野生菌菇送醫!「誤食劇毒鵝膏菌」5歲女不治 醫生示警了
《遵義晚報》報導,芝麻鎮衛生院與匯川區衛健局證實,該家庭食用的為劇毒野生菌「鵝膏菌」。相關部門已展開善後處置,並再次提醒民眾近期野生菌中毒事件頻仍,食品安全風險已呈高發態勢。根據通報,近期遵義市已接連出現多起疑似因食用「假淡紅鵝膏菌」而中毒的病例。由於該...
CTWANT ・ 3 小時前
台積電2奈米爆外洩? 陸行之直言:非常詭異
曾主導台積電「夜鷹計畫」、在公司任職長達21年的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羅唯仁,今年7月底正式退休,卻在10月底傳出重返老東家英特爾(Intel)擔任研發副總。如今更爆出他疑似在離職前動用高階主管權限,影印並帶走大量2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相關機密,引發外界高度關注。針對台積電機密可能外洩,經濟部長龔明鑫昨(18)日在出席活動時被提問,他強調上午已請同仁了解實際狀況,但基於尊重公司,仍要由台積電對外說明。對此,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揭疑慮。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5 小時前
中國博主製「扒光日本命脈地圖」嗨喊:一擊必癱
近期中國與日本間緊張關係升溫,不少中國網友在社群發文洩憤。日前地理博主「小朱觀地球」整理出「扒光日本命脈」戰略地圖,包含日本重要工業基地、石油儲備、電力中樞等,並自豪地表示掌握這些「戰略命門」就能「一擊必癱」。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中國停辦水產品進口手續 日朝野呼籲冷靜應對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東京19日專電)中國政府今天停止辦理日本水產品進口手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木原稔表示,「沒有收到中國政府(停止進口的)通知」。據知,中國沒有直接通報停止進口,而是稱「未完成檢查的部分暫停進口」,似乎要避免兩國對立升級。
中央社 ・ 4 小時前德國總理批評氣候峰會主辦城市 巴西當局譴責
巴西當局18日譴責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因為他發表了明顯輕視亞馬遜城市貝倫(Belem)的發言。這座位於亞馬遜雨林邊緣的城市正在舉辦聯合國氣候峰會。 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巴拉州(Para)州長巴爾巴柳(Helder Barbalho)、貝倫市長諾曼多(Igor Normando),以及幾名國會議員都批評梅爾茨。梅爾茨在這個月稍早訪問巴西,與其他國家的領袖討論氣候對策。 在返回德國後,梅爾茨在柏林的一場貿易會議上表示,他很高興能夠離開這座城市。他在他的演說中稱德國的繁榮與自由環境應該被慶祝。 梅爾茨說:「我們生活在世界上最美麗的國家之一。上週,我詢問一些跟我一起到巴西的記者:你們有誰想要來留在這裡?沒有人舉手。」「他們都非常高興,所有人,我們在週五、週六晚上從那個地方回到德國。」 德國總理府18日晚間沒有回應美聯社的置評請求。巴西外交部自16日起就拒絕發表公開評論。梅爾茨演說的新聞16日迅速在巴西的社群媒體上傳播。魯拉在亞馬遜南部一座新橋樑的揭幕儀式演說中終於提到了這起事件。 魯拉說:「德國總理在這幾天抱怨:『我去
中央廣播電台 ・ 17 小時前
北市校園「碳盤查」首波47校完成 教育局:2028全面推動
台北市校園配合「2050淨零碳排」今年起推動碳盤查,有47校參與,先了解自身能源使用和排放來源,再以數據為基礎找出減碳熱點,訂定2026年至2029年的「碳中和」計畫,首波參與學校之一的南港區舊莊國小,碳排放源最大宗為外購電力,提出透過實施節電探究課程,持續宣導節省用電,隨手關燈、溫度達28度以上才
自由時報 ・ 3 小時前
俄控烏軍發射4枚美製ATACMS飛彈 烏批俄逾500無人機飛彈轟炸釀16死
俄羅斯國防部19日表示,烏克蘭軍隊向俄國南部城市沃羅涅日(Voronezh)發射了四枚美製「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rmy Tactical Missile System, ATACMS)飛彈,試圖攻擊平民目標。同時,俄羅斯19日凌晨以無人機與飛彈對烏克蘭各地方發動攻擊,造成至少16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毛加恩生日「也是二女兒忌日」! 妻沉重發聲:每年不知用什麼心情面對
籃球員毛加恩2019年與造型師Tiffany(羅雯)結婚,隔年迎來大兒子出生,並在去年3月順利迎來女兒的誕生,喜獲不少祝福。但事實上,在女兒出生前,羅雯還歷經第二胎流產,而那天不只是二女兒的忌日,也是老公的生日。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2025最後一次日出!「這奇葩城市」將迎極夜 未來64天看不到太陽
福斯新聞報導,極夜形成的主因是地球自轉軸的傾斜,使高緯度地區在冬季無法獲得陽光。不過,烏特恰維克並非全然漆黑,每天仍會出現幾小時淡藍色的「民用曙暮光」,與日出前微光類似,成為居民唯一可見的自然光源。烏特恰維克距離費爾班克斯西北約500英里,人口約4,400人,歷...
CTWANT ・ 6 小時前1分鐘讀財經》台積電老將傳帶走20箱1.4奈米機密 投奔英特爾!專家點破超車2關鍵
小編今天(19)日精選5件國內外重要財經大事。台積電前研發大將羅唯仁在7月底退休至今,已經第2次被傳出將回歸任職過18年的英特爾,協助其提升製程的良率,不過專家認為,良率的提升除了關鍵的研發人員外,客戶的訂單才是關鍵。
中時財經即時 ・ 17 小時前
家長、師生攜手相伴 桃園市青埔弦樂團以溫暖與實力再闖全國舞台
(觀傳媒桃竹苗新聞)【記者曾平/桃園報導】桃園市青埔國小弦樂團自 2022 年成立以來,始終以踏實與熱情堆疊每 […]
觀傳媒 ・ 3 小時前
太子集團洗錢案「3被告聲押禁見」 海外金流匯兌2要角曝光
[FTNN新聞網]社會中心/綜合報導台北地檢署偵辦柬埔寨太子集團跨國詐欺、博弈與洗錢案進入第二階段,繼本月初首波行動拘提4名台籍重要幹部、查扣約45億元資產...
FTNN新聞網 ・ 3 小時前
製造業「產線靜悄悄」!金屬機電業占九成 員工每週僅上4天班
勞動部最新統計顯示,本期實施減班休息的企業共435家、勞工8456人,雖比上一期減少20家,但人數卻增加125人,其中又以製造業受影響最嚴重,特別是金屬機電業占了九成之多!這波減班休息潮反映出全球訂單回穩速度緩慢,多數企業實施期間在三個月以下,幸運的是,有七成受影響的勞工可申請薪資差額補貼,基本生活仍有保障。專家建議,勞工應把握時機學習新技能,企業則需導入AI技術及優化生產流程以度過難關,畢竟這一波考驗的不僅是產業體質,更是企業轉型與勞工韌性的重要時刻!
TVBS新聞網 ・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