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專欄:習近平的稀土管制是一場宣傳戰而非持久戰
王丹/流亡海外中國民運人士、〈對話中國〉智庫所長
中國政府近日宣布實施史上最嚴格的稀土出口管制,要求凡是外國企業使用中國稀土材料超過產品價值0.1%,就必須獲得官方許可。這項新規幾乎等於對美國高科技產業開啟一場「經濟核戰」,被多家媒體形容為北京對川普政府最新科技封鎖的正面反擊。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就在幾週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還在聯合國大會上以「夫妻關係」比喻中美關係,意在表明中美雖有矛盾,仍應共處,這在外交語言中屬於極少見的溫和姿態。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中方向美方釋出善意,試圖讓兩國關係降溫,為經濟發展爭取喘息空間。但稀土管制的突然推出,立即推翻了這一柔軟姿態。這樣的轉變極為突然, 而且發生在這麼短的時間內, 是相當罕見的。「事出反常必有妖」, 顯然, 有一些事情再發生, 從而打亂了原來的節奏。是什麼事情呢?
我們要注意到: 這樣的轉變恰好發生在四中全會召開前夕,時機耐人尋味。四中全會是每個任期中最具制度意義的會議之一,往往被用來鞏固權威、調整人事與重塑路線。對習近平而言,這次會議不只是政策討論,更是一次「權力測試」。近年中國內外局勢多重不穩, 習近平若要維持「核心」地位,就必須在政治上展現控制力。稀土管制因此成為一種權力展示——既向外界宣示「中國仍握有產業鏈的命脈」,又向內暗示「中央仍由我主導」。
同時也要看到: 這並非孤立的事件,而是習近平一貫的政治節奏。過去幾個月,他反覆強調「鬥爭精神」、重提「國家安全」與「科技自主」,同時展開多項反腐與整肅行動。這些動作不僅針對貪腐,更在於清理潛在異議與鞏固軍權。如今在四中全會召開前,推出一項牽動全球供應鏈的強硬政策,目的明顯:要以「對外強硬」來換取「內部服從」。這是一場政治動員,而非單純的經濟報復。
然而,強硬的姿態越明顯,反而越暴露習近平內心的不安。若其權力穩固,若內一致支持,他無須冒如此高的經濟風險去挑戰美國。這場「反制」行動,實際上是政治焦慮的外化。中國經濟正面臨改革開放以來最嚴峻的困境, 經濟問題已威脅到政權的合法性。習近平過去依賴的「經濟成就正當性」正在瓦解,他必須尋找新的政治支撐點。民族主義與反美情緒因此被重新啟動,成為他維繫統治的替代能源。此外,內的不穩也在持續發酵。秦剛與李尚福的接連去職、軍委內部的整肅,以及外交系統的動盪,都揭示出體制內的不信任與潛在對立。這些事件削弱了「核心」的權威,使習近平不得不藉外部危機重新凝聚人心。對美強硬、強調鬥爭,是他維繫權力結構的心理防線。一旦全被導向「外部威脅」的敘事,內部的分歧就會被暫時掩蓋。
但與毛、鄧不同的是,習近平的強硬缺乏實質底氣。中國經濟已高度依賴全球市場與科技合作,稀土雖是戰略資源,卻難以成為真正的「武器」。美國與盟友早已著手尋找替代供應鏈,一旦北京長期施壓,反而會加速自身邊緣化。更何況, 從長遠來說, 中國與美國在貿易問題上形成僵局, 影響的是對華投資的信心, 對的經濟前景來說可以說是「雪上加霜」。從這個角度看,這次稀土管制更像是一場政治宣傳戰,而非持久戰。它的主要受眾不是美國,而是內部與中國輿論場。
當一個領導人必須不斷透過對外挑釁來維繫內部穩定,這本身就說明了體制的脆弱。習近平的稀土政策或許能暫時激起民族情緒,但無法扭轉經濟頹勢,也無法重建信任。對外的「硬」掩不住對內的「虛」,對美的強勢掩不住權力的不穩。最終,這場以「經濟核戰」為名的行動,更像是一面鏡子——照出的是習近平政權深層的焦慮與不安。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宋國誠專欄:中國末路突圍 美國極限反制──美中稀土大戰正式開打
王丹專欄:我們為什麼關注于朦朧之死
王丹專欄:九三閱兵傳達出的三個警訊
其他人也在看
美財長貝森特:川習10月底仍將於南韓會面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今天(14日)表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仍預計於10月底在南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雙方正努力在新一輪關稅威脅與出口管制後緩和緊張。 上週中國宣布擴大稀土出口限制,川普隨即威脅對中國貨物加徵「三位數」關稅,市場一度動盪。但周末過後,被森特與中國商務部皆試圖安撫投資商,強調談判雙方之間的合作關係。 貝森特指出,雙方近期密集對話,「關稅不一定會發生」,且「溝通管道已重新開啟」。他說,「川普總統11月前不會啟動新關稅,他仍會在南韓與習主席會面,我相信這場會面還是會舉行」。 川普與習近平規劃月底在南韓舉行的APEC領袖峰會上會面。 中國商務部14日發出聲明,證實前一天已舉行雙方工作會議,聲明也回顧了美中之前在斯德哥爾摩和馬德里的談判成果。不過,中國商務部的聲明也警告:「美方不能一邊談判、一邊威脅採取新的限制措施。」 貝森特在另一場媒體專訪中重申,美國「不會接受中國出口許可制度」,並稱白宮正與歐洲、印度及亞洲民主國家協調立場。 中國商務部則表示,若美方想對抗「中國奉陪到底」,若想談「大門始終敞開」。不過,聲明也強調習近平與川
中央廣播電台 ・ 9 小時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 美財長控北京想把全球經濟拖下水
(中央社倫敦14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指控中國對稀土及關鍵礦產祭出全面出口管制,試圖傷害全球經濟,衝擊全球供應鏈。金融時報指出,早在8月中國貿易談判官員就曾威脅美國將面對「地獄之火」,但並未明指管制稀土出口。
中央社 ・ 11 小時前美財長:川普仍按原定計畫在南韓會晤習近平
(中央社華盛頓13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今天表示,隨著美中雙方在貿易爭端上降溫,川普總統仍按原定計畫在南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中央社 ・ 1 天前美財長:川習會如期舉行
美中上周再爆貿易衝突,中國大幅擴大稀土出口管制後,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中國加徵100%關稅。但美國財長貝森特13日透露,雙方在周末進行了大量溝通,已經「大幅緩和緊張局勢」,川普仍將按原計畫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韓國會晤。
中時新聞網 ・ 23 小時前
越賠越多!周玉蔻控中天「傳聲筒」慘了 高院判賠320萬
周玉蔻曾在2018年批評旺中集團是「國台辦的傳聲筒」,被蔡衍明提告求償5000萬元,事後雙方調解成功,周玉蔻也承諾不再針對中天電視發表「攻擊性或惡意評論」,倘若要對中天電視做針對性評論,也會先詢問中天電視回應,來進行查證及平衡報導,否則將給予違約金1000萬元。...
CTWANT ・ 9 小時前
貝森特:川習會料仍在韓舉行 稱已密切聯繫、降低局勢
美國總統川普上週末揚言要對中國加徵100%關稅,並且示意他可能不會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南韓的亞太經合會(APEC)場合會面。不過美國財長貝森特週一(13日)表示,美中雙方已在週末進行密切的聯繫,他預計川習會仍將順利舉行。
太報 ・ 1 天前
中彰投分署「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計畫」 助打造國際競爭力
全球產業競爭加劇、客製化需求快速成長的環境下,企業如何透過人才培訓緊扣營運策略,已成為能否邁向永續經營的關鍵。為協助企業提升員工素質與競爭力,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積極推動「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計畫」。位於南投的東毓油壓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自民國72年以5萬元起家,至今已成為產品行銷超過60餘國的領先品牌,關鍵祕訣之一即是公司深知人才是競爭力的根基,近幾年積極向中彰投分署申請運用該計畫,將教育訓練視為強化營運的最佳利器。(見圖)東毓油壓近年面臨專案量倍增與客戶高度客製化的挑戰,為此,公司規劃的培訓課程跳脫基礎技能培訓,針對營運瓶頸與未來布局,設計系統性能力培訓。課程涵蓋高階程式語言應用、PLC(可程式控制器)與HMI(人機介面)等進階技術,直接對應產品設計、測試與量產流程。這些 ...
台灣新生報 ・ 13 小時前《國際產業》美中港口費開戰!貿易爭端延燒公海 巨頭慘付500億占一半
【時報-台北電】陸美兩國互徵船舶港口費政策正式生效,這場貿易反制戰火一觸即發,也帶來許多衝擊,路透社報導,這將使公海成為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貿易戰的關鍵前線。 美國計劃10月14日日開始向大陸有關的船舶徵收費用,路透社引述分析師說法稱,大陸中洋海運集團(COSCO)將首當其衝,到2026年,在這項預料達到32億美元(約新台幣990億元)的費用中,這家陸企將承擔近半數。 大陸也祭出反擊,同步從14日開始向美國相關船隻徵收港口費,今日最新宣布美國擁有的大陸建造船舶可以豁免港口費。不過業界預估,還是有高達近半船隻需要繳交港口費。 與此同時,大陸商務部持續出招,今日加碼指控南韓韓華海洋的5間美國子公司,其協助美國政府對大陸造船業展開301調查,陸方因此將對這5間公司實施反制措施。 在陸美加徵港口費情況下,這也使得公海成為這全球兩大經濟體貿易戰的關鍵戰線,將為海上貿易帶來更多動盪。Xclusiv Shipbrokers在研究報告中指出,中美這種爭鋒相對的行動,將把兩個經濟體鎖在海運稅的漩渦中,恐進一步扭曲全球貨運流量,這也表明航運已經從全球貿易的中立管道,轉變為國家治理的直接工具。(新聞來源:中時
時報資訊 ・ 12 小時前
川普疑再TACO:美國希望幫助中國、而非傷害
[NOWnews今日新聞]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因不滿中國祭出包含稀土管制等措施,上週放話要加徵中國100%關稅,導致美股重挫,許多投資人都擔心週一全球股市將迎來新一波危機,重演4月初...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教育電臺入圍2025卓越新聞獎 李思瑩聚焦語言迷宮下司法挑戰
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今天(14日)公布第24屆卓越新聞獎入圍名單,教育電臺臺東分臺李思瑩以《司法正「譯」:語言迷宮中的生存戰》入圍廣播新聞獎。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表示,今年參賽作品總件數為771件,經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2 小時前
遭通緝車手綠燈不走 警欲攔查竟逃逸還想搶裝備|#鏡新聞
今天(10/14)凌晨,高雄路竹發生警匪追逐!一名37歲許姓男子開車載4名友人,遇到警方盤查時加速逃逸,最後撞上社區圍牆,員警要上前逮人,兩名嫌犯卻跑給警察追,還想搶員警裝備,所幸支援警力到場及時壓制!原來駕駛許男是車手目前遭通緝,才會心虛逃跑。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3 小時前
UN國際勞工組織陷財務危機!若美國不繳清會費「恐裁員295人」
據《路透社》獨家報導,這份35頁的草案由ILO總幹事洪博(Gilbert Houngbo)於13日發給全體員工。文件指出,部分會員國拖欠的會費已達2.6億瑞士法郎(約合新台幣99.1億元),相當於該組織2年預算的1/3,使得現金流「陷入危急。」美國是ILO最大金主,負擔其22%的常規預算,但目...
CTWANT ・ 17 小時前
獨老宅十年翻倍 鴻宇健康驗屋籲重視高齡住宅安全檢查
老舊建物維修與防水管理影響居住環境。圖/鴻宇健康驗屋提供 商傳媒|記者金政美/台北報導台灣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住宅與人口雙重老化問題日益顯著。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台僅由長者居住的住宅數量已突破65萬戶,比十年前幾乎翻倍成長。許多長者獨居在屋齡超過30年的老舊公寓或透天厝中,潛藏的結構與安全風險逐漸浮現,成為新興的社會關注議題。台灣的住宅存量多集中於1980至1990年代興建的公寓型建築,至今多數已屆三十年以上屋齡。根據專業檢測統計,這類房屋常見問題包括電線老化、漏水滲水、樓板裂縫、浴室防滑不足及照明不良等。專業驗屋公司鴻宇健康驗屋指出,近年進行的老屋檢測案例中,約有六成住宅存在電力系統老化或過載的情況,另有超過半數浴室缺乏防滑與緊急照明設計。對獨居或行動不便的長者而言,這些細微問題往往是造成跌倒與事故的主要原因。牆壁嚴重受潮對居住環境及健康造成潛在危害。圖/鴻宇健康驗屋提供 鴻宇健康驗屋創辦人林泰宇表示,許多長者習慣住在熟悉的舊房子裡,但老屋結構與設備未必能滿足安全需求。「我們常見長者家中浴室無防滑設施、電線老舊卻未更換,一旦發生意外,後果難以挽回。房屋也需要定期檢查,就像人需要健康檢查
商傳媒 ・ 15 小時前
國民遭中國介入改選?蔡正元痛批看不慣他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將於18日改選主席,候選人之一的郝龍斌上周發文控訴遭大量境外帳號攻擊,挺郝的戰鬥藍召集人趙少康也出面指控中國介選,並認為這已經是國安問題,國安單位應該調查。對此,前立...
今日新聞NOWNEWS ・ 18 小時前中國管制稀土出口衝擊台半導體?經濟部:不在管制範圍內
中國10月9日擴大稀土出口管制,國民立委謝衣鳯今日在立法院質詢關切,這對台灣半導體產業是否造成供應鏈「斷鏈」危機?經濟部長龔明鑫強調,半導體製程所需要的稀土,這次不在管制範圍內,所以影響比較小。行政院長卓榮泰答詢時表示,美中之間談判變化非常迅速多元,最近發生這個狀況,我們還在評估含稀土的產品,對台
自由時報 ・ 15 小時前
燃料電池廠Bloom Energy獲資管巨頭投資 股價飆
MoneyDJ新聞 2025-10-14 07:13:30 黃智勤 發佈燃料電池廠Bloom Energy (BE.US)與資產管理巨頭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締結50億美元的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合作夥伴關係,將以燃料電池為Brookfield的AI資料中心供電;Bloom Energy股價應聲飆漲近27%。 路透等外媒報導,Brookfield於13日宣佈,將向Bloom Energy投資50億美元,用於部署先進燃料電池技術;Bloom Energy將成為Brookfield資料中心的首選現場電力供應商。 Brookfield在聲明中指出,雙方將積極合作在全球設計和交付「人工智慧工廠」(即大型資料中心),包括預計於年底前宣佈的歐洲資料中心。 Bloom Energy股價13日暴漲26.52%,收109.91美元;年初迄今已飆漲近四倍。 隨著AI和雲端運算服務需求激增,企業紛紛砸重金建設AI資料中心,也尋求以清潔能源滿足用電需求。 Bloom Energy專注於開發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提供高效、低排放的現場發電解決方案。該公司開發的燃料電池
Moneydj理財網 ・ 20 小時前川普:以色列已達戰場目標 現需推動中東和平
(中央社耶路撒冷13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今天在以色列國會發表演說,他指出,以國與哈瑪斯作戰兩年,期間並和真主及伊朗爆發衝突之後,其在戰場方面已達成終極目標,現在必須致力在中東地區推動和平。
中央社 ・ 1 天前六都前三季家戶購屋比 桃園高雄創新低
今年房市買氣冷,據統計,六都前三季家戶購屋比全面下滑,桃園、高雄創歷年最低紀錄,新北市跌至平十年來最低,台北、台中、台南皆為十年來次低水準,顯示全台房市受挫程度嚴重。
中時財經即時 ・ 13 小時前諾貝爾獎破壞式創新 產業轉型可借鏡
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由美、以雙重國籍學者莫基爾、法國學者阿吉翁及加拿大學者郝伊特獲得,研究內容為「闡明創新如何推動經濟持續成長」,學者認為,這反映出諾貝爾評審近年重視「理論與實證並重」的趨勢,且在川普關稅政策此時提出,不乏警示用意。
中時新聞網 ・ 23 小時前
鄭麗文「由綠轉藍」越走越歪? 昔日校友沈榮欽曝1關鍵:立場說變就變成利器
[FTNN新聞網]記者鄧宇婷/綜合報導民進出身、前國民立委的鄭麗文現投入國民主席選舉,近來在內民調中暫居領先。她昔日從野百合學運崛起,曾以民進...
FTNN新聞網 ・ 2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