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海海運成立天津子公司 強化遠洋運輸
根據中國大陸相關單位表示,為深化全球航運布局、拓展遠洋市場版圖,浙江省海運集團旗下的浙海海運有限公司(下稱浙海海運)近日宣布,已於天津東疆綜合保稅區成立全資子公司「天津之江五零七海運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達人民幣一億,此舉代表浙海海運在遠洋運輸與國際船舶租賃業務上的策略布局邁出關鍵一步。
浙海海運成立於二○○○年六月,總部位於杭州,由國海聯合(上海)有限公司與浙江省海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控股。公司主要從事船舶航次與定期租賃業務,服務網絡橫跨中國沿海及多條國際航線,逐步發展成為具備全球營運能力的綜合性海運企業。
自二○○八年首艘外貿船投入營運以後,浙海海運持續擴展海外市場,並與多家國際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主要營運航線涵蓋東南亞煤炭與鎳礦運輸、亞非航線、印度與波斯灣航線、波羅的海至印度洋航線,及北中國至地中海、歐洲、西非與南美等多地貨運運輸服務。
浙海海運指出,東疆綜合保稅區具備完善金融、租賃及航運產業配套資源,對企業發展離岸租賃及國際船舶管理業務極具優勢。
其他人也在看
BIMCO:USTR新關稅 全球35%船隊運力恐受衝擊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引述,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一項最新分析,當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針對中國海上主導地位費用於十月十四日生效時,散貨、原油油輪、成品油輪與貨櫃船隊中約三十五%船舶在停靠美國港口時可能會面臨額外港口費。BIMCO首席航運分析師拉斯穆森(NielsRasmussen)指出,儘管這些船舶提供聯合船隊運力的四十四%,但美國進出口商不應預期運費會上漲。他認為,在可能收取這些新費用船舶中,七十%是中國擁有或營運的,而三十%是中國建造的,超過一半的中國建造船舶因其尺寸或美國所有權而獲得豁免。拉斯穆森解釋,散貨船更容易受到成本上漲影響,因為四十五%的船舶可能需要繳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費用。由於更多船舶獲得豁免,或由於中國擁有或經營的船舶較少,只有三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美中今起互收港口費!新興、裕民等散裝航運全亮燈 分析師:比貨櫃更值得介入
因應美中航運大戰再度開打,航運族群全面啟動,散裝航運更是強勢,在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強漲10.74%,包含新興(2605)、裕民(2606)、中航(2612)、四維航(5608)通通亮起紅燈,分析師表示,散裝相對貨櫃族群價低、且籌碼相對乾淨,更值得介入。
Yahoo奇摩股市 ・ 1 小時前陽明9月營收雙減,Q4市場需求有潛在壓力,持續推動數位轉型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受到運價走勢疲軟,陽明(2609)9月營收為127.69億元,月減7.73%,年減40.94%;累計前三季營收為1,262.65億元,年減25.39%。據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最新航運市場供需成長預測,2025年供給成長為6.6%,需求成長為2.0%。而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之《2025年海運回顧》報告指出,2025年因關稅、地緣政治持續加溫、歐美塞港情況尚未緩解、以及美國海運政策不確定性正加劇國際貿易的不穩定性,進而影響海運貨量與路線選擇並產生重塑全球貿易與航運格局可能性,預估2025年貨櫃貿易量約0.5%,相較於2024年1.4%明顯下滑。另UNCTAD亦於報告書預測,全球海運貿自2026年至2030年間,年均成長約2.0% ,而貨櫃貿易量約2.3-2.4%。航運市場短期內運價將視中國市場節後復工力道狀況而定,而陽明將持續依據現行船期準確率情況與季節貨載需求情形彈性研擬船隊與航次配置計畫,以提升船期準確度並降低成本。展望第四季仍因傳統淡季、美國港口將徵收停泊費用、美國聯邦政府停擺、中美關稅協商後續進展等不確定性風險,對市場需求
財訊快報 ・ 1 天前【公告】華豐董事會決議通過新設立子公司。
日 期:2025年10月13日公司名稱:華豐(2109)主 旨:華豐董事會決議通過新設立子公司。發言人:吳品儀說 明:1.事實發生日:114/10/132.公司名稱:華豐橡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本公司4.相互持股比例:不適用5.發生緣由:因應業務發展及集團美國市場規劃佈局,決議新設立美國子公司,並於該美國子公司之上層新設立美國控股公司,均由本公司直接或間接持股100%。6.因應措施:無。7.其他應敘明事項(若事件發生或決議之主體係屬公開發行以上公司,本則重大訊息同時符合證券交易法施行細則第7條第9款所定對股東權益或證券價格有重大影響之事項):(1)有關設立子公司相關事宜,董事會授權董事長全權處理之。(2)本公司114/10/13發布重大訊息之向關係人取得不動產案,如子公司於該案交割前已設立完成,將視營運需求擬由該子公司取得不動產。
中央社財經 ・ 17 小時前
七期市政路延伸加持 單元二6月成交量登頂全台中
台中房市持續聚焦大七期生活圈,隨著市政路延伸工程持續推進,七期與單元二整合效應逐步顯現。其中,擁有低密度開發、優質居住環境的單元二,6月份一舉拿下全台中成交量之冠,累積50筆實登交易,平均單價達83.5萬元;區內指標建商陸府、雙橡園、精銳憑藉強大品牌力,共同推升單元二成為高資產族繼七期之後的置產熱區。
中時財經即時 ・ 16 小時前中國反制美方港費措施,對美船舶徵收「特別港務費」,10/14生效
【財訊快報/陳孟朔】中國交通運輸部上週五(10日)宣布,將對美國相關船舶徵收「船舶特別港務費」,以反制美方對中國船舶加收港口服務費的做法。此項反制依據《國際海運條例》等規範,經國務院批准,自10月14日(週二)起由船舶掛靠港口所在地的海事管理機構落實徵收。公告明確列示適用範圍:一,為美國企業、其他組織或個人所有的船舶;二,由上述主體運營的船舶;三,由其直接或間接持有25%(含)以上股權、表決權或董事席位的企業所擁有或運營的船舶;四,懸掛美國旗的船舶;五,在美國建造的船舶。上述船舶在中國港口掛靠,將被徵收特別港務費。政策邏輯屬「對等反制」,焦點直指港口服務環節的成本與通關效率。以往港口收費結構包含碼頭裝卸、引航、拖輪、燈標、理貨與安保等項目,此次新增的「特別港務費」將改變航次經濟性與航線成本曲線,可能推動承運人對航線組合、靠泊頻次與艙位配置進行再平衡。市場人士提到,適用條件涵蓋「所有權、運營權、股權控制比例、船旗與建造地」等多重標準,對船公司與貨主的影響不僅止於旗國選擇,也涉及股權結構與租傭契約的合規審視。若採取嚴格穿透式認定,第三地中轉與船隊重組對費負影響仍需個案評估。對航運市場的潛在
財訊快報 ・ 1 天前9月台灣機械設備及工具機出口均年成長 工具機業訂單仍保守
台灣機械工業公會13日公布,台灣機械設備9月及前三季出口不論以美元或新台幣計價均年成長,尤其以美元計價,從今年2月起出口值已連續八個月正成長。
中時財經即時 ・ 15 小時前
長榮9月合併營收301.21億元 較上月減8.60%
長榮海運公告九月份合併營收,單月合併營收三○一·二一億元,較上月減少二八·三六億元(減幅八·六○%)。(見圖:長榮海運提供)九月國際海運市場運價持續修正,因此整體營收較上月走緩,相較去年同期則減少一四五·一三億元(減幅三二·五二%);本年累計合併營收為二九三一·三八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五四六·一九億元(減幅一五·七一%)。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周永暉接任臺灣港務公司董座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港務公司)昨(十三)日在交通部次長林國顯主持下,舉辦「卸、新任董事長交接典禮」,由原任董事長李賢義將印信交接給新任董事長、前交通部觀光署署長周永暉。新任董事長周永暉,現年六十六歲,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博士,曾任交通部觀光署署長、臺灣鐵路管理局局長、鐵路改建工程局局長及中華顧問工程司董事長等職務,也曾擔任港務公司董事。周董事長深耕交通領域超過四十載,擁有扎實專業背景與豐富實務經驗,並以卓越領導能力廣受肯定。周董事長表示,臺灣港務公司是百年企業,扮演著國家重要港航發展。感謝李董事長過去帶領港務公司經營團隊付出,尤其在困難疫情期間及疫後成果,都是有目共睹,他將在此一基礎上持續努力,追求更多突破。他記得在二○一二年三月港務公司成立之初,他見證當時蕭 ...
台灣新生報 ・ 16 小時前《熱門族群》重建商機刺激運價 航海王振奮漲幅衝4%最強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加薩停火,散裝航運迎來重建商機,波羅的海乾散裝綜合指數BDI指數大漲逾10%,海岬型運費指數(BCI)漲幅更達21.2%;另外,貨櫃航商預期年底節慶補貨需求逐漸開出,有望擺脫第四季低迷行情,沈寂已久的航運股今天全面彈升,貨櫃三雄漲幅都來到5%以上,散裝貨輪部分,新興(2605)、裕民(2606)及中航都登上漲停。航運類股漲幅超過4%,盤中躍居台股類股漲幅之冠。 受新船交付與運能過剩影響,主要航線報價續處低檔,長榮(2603)9月營收年減32.52%,陽明(2609)年減40.94%,萬海(2615)年減26.46%,不過,航商認為,年底節慶補貨需求逐步醞釀,市場可望在第四季回溫,帶動需求緩步復甦。SCFI上周也結束連四跌情況,美國線止跌,歐洲彈升將近1成,除了美西、美東、歐洲線運價已逼近或跌破船公司成本價,歐洲線新年度長約簽約季,航商有漲價規畫。 散裝部分,以哈戰爭正式結束,預估重建成本高達300億美元,另外,中國大陸將對美國船隻徵收額外港口費,使航運成本預期將上升,營運商紛紛上調運價,波羅的海乾散裝綜合指數(BDI)上漲208點,收作2144點,漲幅10.7
時報資訊 ・ 2 小時前美中互徵港務費14日起上路,航運鏈恐再掀波動,油輪與箱運首當其衝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中兩國週二(14)日起分別對彼此關聯船舶徵收港務費,海運成為最新博弈前線。美方年初拋出對「中資/中連結」船舶課徵港務費的計畫,目標鬆動對手在造船、航運與物流的全球市占;中方上週隨即反制,宣布自同日對「美資/美連結」船舶加收特別港務費。外電引述市場估算,集裝箱航商中,以中資航商所受影響最大,相關費用在2026年恐達數十億美元量級;船型分布上,原油油輪與集裝箱船受波及比例居前,全球船隊中約一成以上掛鉤度較高。業界評估,雙邊對等課費恐扭曲航線佈局與艙位配置,跨太平洋與中美洲際幹線運價波動加劇的風險上升。政策面火力亦同步升溫。美方除放話最快11月1日起對中國貨品加徵更高關稅、並擴大關鍵軟體的出口限制外,亦警示支持國際海事組織(IMO)航運減排方案的國家,可能面臨制裁、港口禁入或懲罰性船舶費用。這顯示「貿易+環境」雙軌政策正被工具化,航運不再是中性的全球商流載體,而被納入國家戰略競逐。市場人士表示,港務費與關稅的不確定性,將迫使貨主與承運人重新計算總物流成本(TLC),包括改換掛旗、改港靠泊、繞航與班期調整等方案;保險費率與融資成本亦可能上行,壓縮航商利差。對終端而言,若費
財訊快報 ・ 2 小時前
高齡海嘯!全台「老人宅」高達85萬戶 十年翻一倍 專家:3大影響
全台高齡化問題難解,也衍生出「獨老宅」問題。住商機構盤整內政部資料,全台截至第一季為止,全台僅老年人口居住宅數達85萬宅,僅一名老人居住宅數達65.5萬宅,兩項數據相較10年前同期,都有將近翻倍成長。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這波「高齡海嘯」不僅衝擊社會結構,更將是未來房市供需的關鍵。
Yahoo奇摩股市 ・ 23 小時前巴西5大港口領航減碳轉型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表示,隨著巴西政府積極推動海運脫碳政策,巴西國家水運管理局(NationalWaterwayTransportAgency,下稱ANTAQ)最近宣布,巴西國內已有五座主要港口在減少溫室氣體(GHG)排放方面獲得明顯進展。這些港口正參與由巴西與德國共同推動、透過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執行的減碳研究計畫,並預計將研究成果納入未來港口政策。該研究計畫已完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於二○二一年完成,主要檢視全球港口減碳經驗;第二階段於二○二四年評估巴西港口減排措施與港口基礎設施對潔淨燃料船舶的接納能力;第三階段結果於近日公布,針對五座領先減碳的港口進行個案分析。入選港口包括伊塔基港、佩森私人使用碼頭、巴拉那瓜港、桑托斯港及阿蘇私人港。這些港口因具備優異的環境績效 ...
台灣新生報 ・ 16 小時前
陸擴大管制稀土出口衝擊有多大? 經濟部說話了
針對大陸9日通知各國將擴大稀土出口管制,經濟部12日表示,國內目前半導體所需含稀土之產品或稀土衍生物等,以歐美與日本供應為主,直接影響較低,將持續關注原料成本變動及供應鏈調整所可能帶來的間接影響,並與業者保持密切聯繫,共同應對市場情勢變化。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萬海前三季營收年減11.06%,年底節慶補貨需求,估Q4逐步回溫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萬海航運(2615)2025年9月合併營收為110.16億元,月減4.99%,年減26.46%;累計前三季營收1,069.7億元,年減11.06%。受市場需求暫時疲弱影響,9月份營運價量較上月略有下滑,整體營收呈現月減。不過,隨著年底節慶補貨需求逐步醞釀,市場可望在第四季逐步回溫,帶動整體需求緩步復甦。萬海持續密切關注貿易關稅與供應鏈轉移等外部變化,並依市場狀況彈性調整運力,以維持營運韌性與服務穩定。因應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市場雙向貿易活動日益頻繁,自2025年10月31日起,萬海將與長榮海運(2603)及陽明海運(2609)攜手新增一條華北直航至印尼的航線(CHINA-SOUTHEAST ASIA SERVICE III, CS3 service)。此新航線將與現有服務網絡形成互補效益,為往返華北、印尼、星馬及高雄的客戶提供更具效率與彈性的運輸選擇,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穩健拓展多元市場布局。
財訊快報 ・ 1 天前
富邦金9月大賺174億 5公司皆創同期新高
富邦金控今(13)日公布獲利自結數,9月稅後純益174.4億元、年增121.9%,前9月稅後純益909.2億元、年減25.0%,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為6.38元。富邦金無論9月單月、前9月,抑或累計EPS,獲利金額均居國內14家金控公司最高,為金控業獲利三冠王。不僅如此,富邦金本身,以及其人壽、銀行、證券、產險子公司,9月稅後純益均為歷年同期新高;其中......
風傳媒 ・ 14 小時前

紐西蘭開放台灣護照使用自動通關 入境便利又快速
經我國內政部、外交部與紐西蘭移民局及紐西蘭海關總署共同攜手推動,今(13)日紐西蘭政府宣布開放我國晶片護照旅客出入境時可使用該國自動查驗通關系統(eGate)。內政部表示,紐西蘭成為繼美國(需付費申請)、韓國、澳洲、義大利、德國、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第8個提供我國國人自動通關待遇的國家。 內政部
桃園電子報 ・ 21 小時前
13家金控9月合賺690億元 富邦金蟬聯三冠王、玉山金前9月唯一賺贏去年
13 家上市金控 2025 年 9 月自結獲利全數出爐!新台幣匯率續貶,有利減輕壽險型金控避險壓力,加上股市維持高檔,整體獲利表現穩健。根據各公司公告,13 家金控 9 月稅後純益合計約 690 億元,較 8 月增加逾百
鉅亨網 ・ 12 小時前長榮前三季營收年減15.71%,續以「靈活調度、優化服務」為核心策略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受運價持續修正,長榮海運(2603)9月合併營收301.21億元,月減8.60%,年減32.52%;累計前三季合併營收為2,931.38億元,年減15.71%。長榮海運總經理吳光輝日前在法說會上表示,今年第四季仍有一定量能支撐,價格很難預測,但審慎樂觀,明年能見度不高,至於俄烏戰爭是否落幕將是明年變數因素,但長榮將採取多元市場布局。長榮海運指出,關稅與地緣政治風險仍是中長期發展的最大不確定因素。雖然目前航運市場的統計數據多顯示供過於求,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單純,由於主要港口持續壅塞、環保法規對碳排的要求、以及紅海危機迫使船舶繞航非洲等,皆導致船舶周轉效率下降,市場的有效運力明顯縮減。另一方面,全球消費者的基本生活與剛性需求仍在,支撐貨物運輸的需求底盤。供需的落差並未如靜態統計數據所呈現的那麼大。另外,雖然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持續走低,但航運公司上半年EBITDA表現仍普遍維持正值,航運產業的韌性與中長期發展潛力仍然存在。長榮海運指出,長榮與海洋聯盟(OCEAN Alliance)將持續依市場需求靈活調整船隊與艙位配置。在目前聯盟合作階段,共計投入
財訊快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