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創辦人陳永興:柯文哲與黃國昌的轉變令人沉痛
陳永興/醫師、《民報》創辦人
日治時代–第一代台灣知識份子創辦《民報》和〈民眾〉
1920年代,台灣第一代知識分子接觸了西方文明的洗禮,民主、自由和人權思想、民族自決和社會主義等思潮。也激起台灣知識分子的共鳴。當時的前輩蔣渭水、蔡惠如、蔡培火、林獻堂等人組成「文化協會」,展開台灣人民自覺運動,舉辦文化講座,更於1923年4月15日創立《台灣民報》成為文化協會的刊物。蔣渭水曾在《民報》提出「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反抗殖民統治,甚至於1927年成立「台灣民眾」,聯合台灣農民組合、台灣工友總聯盟以及學生運動,對抗殖民集權統治。但是,日本軍國主義抬頭之後,這些運動遭受鎮壓及解散,許多前輩甚至坐牢身亡,這是第一代台灣知識分子的命運。
228大屠殺–第二代台灣知識分子的悲劇
1950年代,二次大戰結束後,台灣脫離日本統治,換來國民政府代表同盟國的軍事佔領。第二代台灣知識分子很快發現陳儀政府的貪污腐敗,以及缺乏法治人權觀念,又充滿省籍差別待遇。當時的台大文學院長林茂生再度發行《民報》,批評時政,反映台灣人民心聲。不少知識分子如王添灯等也為民喉舌,爭取台灣人的權益都在228時遭受殺害。1947年發生的228事件當中,國民政府大量逮捕台籍菁英,如施江南、郭章垣、張七郎、湯德章、吳鴻麒、王育霖、潘木枝、陳澄波……等全遭殺害。接著進入戒嚴時期,許多白色恐怖案件殺害許強、郭琇琮等知識份子,又逮捕無數知識份子長期監禁,造成長達39年的獨裁集權統治。僥倖未遭殺害的知識份子試圖突破禁、報禁,如雷震、傅正、郭雨新等也受迫害,而彭明敏、謝聰敏、魏廷朝三人發表「台灣自救宣言」也被判刑入獄,最後彭明敏潛逃出國流亡海外,成為黑名單人士,這是第二代台灣知識分子的悲劇。
第三代台灣民主運動 歷經艱難初現曙光
時間來到1980年代,長期被壓抑的台灣知識分子又展開第三代的台灣民主運動。外雜誌紛紛創刊,外人士串聯參選,並試圖組。美麗島雜誌社以政團形式動員群眾遊行示威,被鎮暴部隊鎮壓,隨後有黃信介、張俊宏、呂秀蓮、姚嘉文、陳菊、林弘宣等人遭受逮捕,甚至爆發林義雄母親與雙胞胎女兒慘遭殺害。但是,第三代海內、外知識分子持續努力,終於促使戒嚴解除、禁、報禁開放,進而由李登輝主導「國是會議」,海內、外知識分子合力通過「總統直選」、「國會全面改選」、解除「黑名單」。海外異議分子彭明敏得以返鄉參選總統,海外台獨人士張燦鍙、蔡同榮、陳唐山……等也得以返台參政,甚至陳水扁當選總統造成了政輪替。我自己身處第三波台灣民主化過程,也扮演了參與外雜誌、接任台灣人權會長救援政治犯、推動228平反運動、籌備及參與國是會議、擔任國大代表推動修憲、代理民進主席、參選花蓮縣長及立委等不同角色。
傳承歷史使命再辦《民報》 以反映人民心聲
在2014年4月15日,紀念《民報》91年的創刊日,我又邀請了許多醫界、文化界、學術界、企業界朋友共同集資成立了「民報股份有公司」,發行了《民報》。這是歷史上《民報》的第三度發行,代表台灣知識分子的歷史傳承。發刊時我們提出日治時代的《民報》發刊詞說:「民報達民情,民權任你評。」、「民心真未死,民族自增榮。」勉勵我們的工作同仁,以媒體專業倫理自我要求,反映台灣人民心聲,追求台灣主權獨立和社會公平正義,維護人權,提升文化品質為理想。當時《民報》成為台派政論的園地,也擴及醫療、文化、台語文、藝術、國際關係及經濟領域的文章。我們從未違背《民報》的傳統精神,也一貫堅持媒體的專業自律。
但在沒有任何財團和政治派的支持下,我們連續虧損了八千萬的經費,終於決定於2018年12月31日解散了「民報股份有限公司」,只留下「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沒有再聘請工作人員,只剩下劉志聰總編及一位基金會秘書將台派主筆的文章放上《民報》網站供人閱讀,如此苦撐將近兩年,又賠了將近一千多萬的經費,只好忍痛停刊。基金會也出版了幾本《民報政論選集》以及《民報人物選集》,還有《邱垂亮教授紀念文集》,作為主辦《民報》的歷史紀錄。
打過美好一仗 期待第四代知識份子奮起
在《民報》結束後,我從未尋找過任何財團或企業界人士求售《民報》,因公司既已解散,我覺得《民報》就回歸台灣歷史,而且我認為《民報》是屬於台灣社會的公共財。我只曾為文呼籲,希望有年輕一代的知識分子能繼承《民報》精神,繼續將《民報》這樣值得珍惜的媒體延續下去,為台灣社會的民主、自由、人權和台灣人的尊嚴繼續努力。後來太陽花學運出身的黃國昌老師來找我,說如果他能找到一批太陽花世代的年輕人願意接辦《民報》,我是否贊成?其實,我發行《民報》那一年(2014年)正好就是發生太陽花學運的時候,我們《民報》是第一家報導學生衝進立法院的媒體。我們的記者當時用隨身攜帶的iPad,用夾腳拖撐住,做了現場實況轉播,當時是第一張傳出來的太陽花學子攻占立法院的照片,《民報》當時也發行快報,特別做了詳盡報導。所以當黃國昌老師來找我時,我樂觀其成,就鼓勵他和年輕人來將《民報》延續下去,發揮《民報》的台灣人知識分子犧牲奉獻、為台灣發聲的傳統。
我真的沒有想到,當時的黃國昌會變成今天的黃國昌這種樣子,在黃國昌擔任時代力量主席的時候,我們有很多朋友還支持他,希望時代力量能扮演台灣本土反對的角色,發揮制衡監督的力量。我也在時代力量成立的募款餐會上去為他們義賣籌款。就如同柯文哲醫師當初出來要競選台北市長時,我和許多醫界的朋友覺得他是一股清流而給予支持,我們也幫柯文哲募款,沒有想到後來柯文哲成立「民眾」之後會變成今天這種樣子。有時候我們這些支持台灣民主運動、無怨無悔的老朋友,不禁感慨是我們錯了?還是他們變了?
《民報》和〈民眾〉屬台灣人歷史公共財 未竟的理想值得嚴肅看待
自從我主持的《民報》停刊後,《民報》似乎歷經了四次不同團隊經營。但我從來不曾過問是誰在做、請了什麼樣子的人擔任總編輯或記者,因為我從來不認為《民報》是屬於誰的。我認為《民報》是屬於台灣人的歷史公共財、是社會公器。就像「民眾」一樣,如果能認同《民報》和〈民眾〉的創立宗旨,珍惜台灣知識分子的傳承,發揮台灣人自主的尊嚴和精神,這樣來接手《民報》或〈民眾〉才有意義。如果不能傳承或不認同第一代台灣知識分子的情操,那大可另行取名,不需去讓《民報》和〈民眾〉受到汙名化。以今天台灣的民主開放社會要組織新的政或新的媒體是很容易的事,也不需要去背負歷史的責任和壓力。
我最後只能說,今天黃國昌和柯文哲所引起有關《民報》和「民眾」的種種不可思議爭論,值得社會大眾共同思考,尤其在面對中國文攻武嚇大肆滲透台灣社會的威脅下,國內又朝小野大的國會動盪不安,國際關稅貿易戰造成經濟危機,2010年代太陽花學運後的知識份子或今天所謂的年輕『小草』朋友,是否能了解百年來台灣知識分子的悲劇?百年來台灣人未竟的理想和追求的目標能否實現?事實上,、政、軍退出媒體早已是台灣社會的共識,媒體作為公正監督的第四權,是否值得大家共同珍惜維護,媒體不該成為政爭的工具,《民報》和「民眾」都是台灣歷史的遺產,也是台灣社會的公共財,我想這是台灣知識份子共同的責任,也是我們要嚴肅反省的課題。
(本文標題為編者所加,作者原標題為:百年來台灣知識分子的悲劇─從《民報》和〈民眾〉的歷史談起)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陳嘉宏專欄:你永遠不知道黃國昌的下限在哪裡
鄭任汶專欄:比起水門案與腳尾飯 黃國昌更加惡質卑劣
陳嘉宏專欄:大法官 是誰允許你們這樣「睡覺」的?
其他人也在看

龔明鑫:輝達還是最喜歡T17、T18 其他部分算備胎
輝達原屬意將台灣總部設在北士科T17、T18基地,因用地取得卡關,正盤點其餘符合需求土地。經濟部長龔明鑫今天(9日)受訪表示,輝達還是最喜歡T17、T18基地,其他部分算是備胎,經濟部會盡快盤點其他用地,他也證實民生社區松南營區也是選項之一。台北市長蔣萬安今天表示,無論是誰的地,只要輝達在台北就是加分,將與中央一起努力。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8 小時前
風評:國民不是爛泥誰扶上牆都行?
自二0一六再次失去執政權後,「爛泥扶不上牆」幾乎就是國民的專屬形容詞,恨鐵不成鋼的國民人能以此開駡,取得政權的民進能以此嘲諷開酸,無無派但憂國憂民的名嘴網紅也能順口刮上一頓,連對岸的小粉紅都能蹭過來海削國民一頓。這九年來,國民主席選舉一蟹不如一蟹,幾乎到了無人聞問的地步,連帶國民的「權力機構」─中常會到底是何路神仙成為中常委,也無人關心;就是這......
風傳媒 ・ 20 小時前
震撼!郝龍斌控「境外勢力網軍」介入國民魁選戰:超越民進以往戰力
國民主席選舉將於10月18日登場,各方候選人也展開激烈攻防,不過候選人之一的前台北市長郝龍斌,今(9)日晚間在臉書對於這場國民主席之爭發表長文,直言這場選舉讓他「震撼教育」,痛批出現假民調、假訊息與境外網軍攻擊,質疑「這真的是國民的主席選舉嗎?」並呼籲參選同志回歸正道,勿讓外力影響的自主性。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投書外媒宣傳防衛韌性 林飛帆:和平不能靠綏靖主義維持
國安會副祕書長林飛帆在國慶日前夕發表專文表示,2025年7月台灣舉行全國性漢光與城鎮韌性演習,象徵台灣防衛戰略從「純軍事防禦」轉向「全社會防衛韌性」,目標是讓侵略的代價高到任何敵人都無法承受,以嚇阻侵略者意圖。未來國防支出也將聚焦於非對稱戰力,如沿岸飛彈系統、機動防空系統,以及無人機技術。台灣正加緊整備,為強化自我防衛韌性努力,世界無須懷疑台灣的決心。
中時新聞網 ・ 15 小時前
海產自爆交往9任女友!孫翠鳳一針見血:不可以膨風
浩子(謝炘昊)、Sandy吳姍儒主持,「台語大師」許效舜領軍擔任評審長,搭配黃豪平的《Talk Talk秀台語》第二季10日邀請「歌仔戲第一小生」、「戲曲天后」孫翠鳳擔任飛行評審。首次造訪節目的孫翠鳳,還不擅長使用評審OX燈牌,好幾次失誤給予淘汰者O的過關評分,被發現後只能害羞的說「就當作『慈悲為懷』吧」,露出呆萌的一面,惹得現場笑聲不斷。
中時新聞網 ・ 2 小時前
就在鳳山車站!全台首座台鐵便當觀光工廠 全網笑:回歸本業
擁有35萬粉絲追蹤的臉書粉絲專頁「高雄點 Kaohsiungtien」貼文指出,全國首創!台鐵便當觀光工廠在高雄 ,初步規劃仿日本新幹線車站商場做法,設置台鐵便當觀光工廠。這篇貼文引發熱議,網友大笑留言:「回歸本業,便當是本業,車站只是附屬餐廳設施」、「最賺錢的本業要拿出來了」。
太報 ・ 18 小時前
傅崐萁再爆金句喊:亡靈啊!鄭銘謙秒愣「要確欸?」 網笑翻狂cue徐榛蔚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洪災,國民立院團總召傅崐萁7日質詢時狂拍桌,反被行政院長卓榮泰電爆。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8日邀請法務部長鄭銘謙進行業務報告,傅崐萁仍繼續嗆中央喊要咎責,質詢時更當鄭銘謙的面脫口金句,讓鄭銘謙愣住一臉「傅崐萁你要確欸?」影片曝光後,不少網友笑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
國小畢旅金額「快破萬」 3天2夜行程全曝光!
生活中心/饒婉馨報導國小畢業旅行程通常都很相像,而近日有家長發出自家小孩學校的畢旅完整行程通知書,發現「3天2夜」行程金額高達9510元後,瞬間臉僵了;行程安排包括遊玩南部景點及義大遊樂世界。貼文引發網友討論並直呼「不如跟小孩說,不要去畢旅了,爸媽帶你出國玩」。
民視 ・ 16 小時前
202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揭曉 匈牙利作家卡撒茲納霍凱獲獎
202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今(9)天揭曉,由匈牙利作家卡撒茲納霍凱獲獎。瑞典學院的聲明提到,獲獎理由是「他那引人入勝且富有遠見的全部作品,在末日般的恐懼中,重申了藝術的力量」。卡撒茲納霍凱的作品以後現
中廣新聞網 ・ 5 小時前MLB》羅伯茲調度惹議!名將怒轟沒朗希「道奇牛棚像垃圾桶」
洛杉磯道奇昨(7)日在國聯分區系列賽第2戰以4比3驚險擊退費城人,取得聽牌優勢。但第9局險些被追平的局面,引爆外界對總教練羅伯茲(Dave Roberts)的調度爭議,就連費城人名將波泰里柯(Ricky Bottalico)都公開砲轟:「這是史上最愚蠢的調度之一。」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白帽阿北「扛走8盒鳳梨酥」逃8日投案了!向警方強辯:全捐給弱勢
台北市知名糕餅店「佳德鳳梨酥」中秋節前夕驚傳竊案!有名頭戴白色鴨舌帽、穿著藍色外套及戴口罩的阿北,趁著店員忙碌之際抱走一整箱鳳梨酥後搭乘公車離去。竊案事件曝光後,轄區松山警分局展開調查,決心要找出竊嫌,鄭姓嫌犯疑似自知難逃法網,9日中午主動前往警局投案,經警詢後函送至台北地檢署偵辦。據了解,鄭嫌投案後向警方供稱,當時共偷走8盒鳳梨酥,事後全數捐給弱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分鐘前
黃金葛案下毒動機曝光!評論身材、碰身體、近距離盯看 教師漠視縱容男童長期性騷被罰10萬
台中一所國小4名女童因不滿另名男同學長期性騷擾,故將有毒的「黃金葛汁」倒入男同學杯中,致其嘔吐腹瀉,該案被判3女童及其家屬賠6萬1,800元。該事件有網友翻出判決書與監察院糾正報告,發現男童誇張性騷言行,而女童求助導師卻遭漠視,才會導致男童變本加厲。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7 小時前
AI永動機再添AMD 「高含積」這幾檔還有戲!
美股AI永動機聯盟再添AMD新成員,帶旺美股費半指數續創歷史新高,使台股加權指數續強攀27301點歷史新高,隨台股這波多頭漲勢強勁下,10月預計展開除息的台股ETF,受惠於股價資本利得表現佳,今年有望提高配息表現,建議投資人想掌握台股創新高下的息利雙收行情,除傳統高股息ETF外,鎖定10月採高配息的台股市值型或產業型ETF,其中又以具「高含積量」的10月台股除息ETF,有機會抓緊這波台股「拉積盤」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陳幸妤很兇?久違露面影片瘋傳!患者評價曝
[NOWnews今日新聞]前總統陳水扁女兒、牙醫師陳幸妤,過往因家庭背景屢遭媒體跟拍,數度在鏡頭前崩潰、飆罵,兇悍形象深植人心。不過,近日一名網友找陳幸妤矯正牙齒,也上傳互動影片,影片中可見陳幸妤被網...
今日新聞NOWNEWS ・ 8 小時前
陸十一連假出遊人次達8.88億 但旅客平均花費較去年下降
大陸今年十一長假落幕,據大陸文旅部數據中心測算,為期8天的假期,大陸國內出遊8.88億人次,較去年十一的7天連假增加1....
聯合新聞網 ・ 8 小時前
青少年憂鬱症持續攀升 醫師:「這些行為」都是求救訊號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根據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調查,青少年憂鬱症、自傷與自殺風險持續上升,對家庭與社會造成沉重負擔。草屯療養院觀察,許多兒少不會直接表達情緒,而是以易怒、退縮、身體不適或拒學等方式呈現。這些非典型憂鬱症狀若未被察覺,常被誤認為叛逆,導致錯失協助時機。 自殺並非問題行為 而是強烈求救訊號 草屯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許維堅指出,自殺與自傷不應被視為問題行為,而是痛苦無法承受時的「求救訊號」。臨床經驗顯示,兒少想結束的往往不是生命,而是難以承受的壓力。此時,最需要的正是陪伴與傾聽,即使一句簡單的關心,也可能成為走出低谷的轉折點。 友善就醫氛圍 青少年願意尋求幫助 草屯療養院副院長林俊媛醫師表示,越來越多青少年已有自我覺察並願意就醫,顯示只要環境友善、制度健全,他們並不排斥尋求協助。因此,去除心理疾病污名化,營造安全接納的氛圍極為重要。 醫院也持續推動三大方向,包括:早期識別與轉介情緒異常兒少、加強衛教與親職指導、跨領域合作推動心理健康教育。 家長觀察與陪伴 是守護第一道防線 林俊媛醫師提醒,家長應留意孩子是否出現失眠、食慾不振、情緒低落或過度依賴網路;避免責備
健康醫療網 ・ 8 小時前
中國商務部公告「史上最嚴稀土禁令」,劍指美日台供應鏈!紐時:輝達與蘋果深受其害
中國商務部網站9日悄然掛出2025年第61號與第62號兩份公告,以「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為名,再次祭出對全球供應鏈最具威懾力的武器:稀土。這次中國不僅僅是管制從本土出口的稀土原料,更是史無前例地將管制範圍擴展至全球,宣告任何含有「中國成分」的稀土物項,以及任何使用「中國技術」生產的稀土產品,都將納入其出口管制的天網。《紐約時報》指出,除了軍事用途的出口原則......
風傳媒 ・ 11 小時前
對抗褐根病 屏東瑞光綠廊啟動分區整治
屏東市瑞光綠廊因為樹木感染褐根病造成近百棵樹木死亡,屏東市公所在經過專家診斷後,啟動分區分段病株消除及土壤消毒,希望有效遏止病害擴散,讓瑞光路綠帶能夠早日恢復美麗的綠蔭。屏東市瑞光綠廊,以往綠樹成蔭、林木蔥鬱,是民眾散步休憩的好地方,但近年被稱為「樹癌」的褐根病傳染到該處,使得瑞光綠廊的樹木岌岌可危
自由時報 ・ 10 小時前中國股市十一長假結束首日大漲 滬指創10年來新高
(中央社記者廖文綺上海9日電)中國A股十一長假後開門紅,三大指數齊漲。終場上證指數漲1.32%,深證成指漲1.47%、創業板指漲0.73%。上證指數更因此突破3900點關卡,創下10年來大波段新高。
中央社 ・ 12 小時前
5公尺巨鯊被捕畫面曝光「肚藏數十幼鯊」!宮古島漁民陷搶魚危機 連觀光客都怕下水
根據《FNN》等日媒報導,砂川先生不僅經營潛水店,也身兼漁夫,自稱「獵鯊雙刀流」。為防止鯊魚傷人及破壞生態,他與常客合力設置超大釣鉤進行誘捕行動,這回鎖定的是體型超過3公尺的大型虎鯊。事發當天一早,獵鯊團隊將釣鉤沉入海底後返航,隔日再度出海回收。沒想到一靠近...
CTWANT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