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信基金三個月失血千億 主動、貨幣基金反受寵
台美股市近期屢次創高,逢高獲利了結潮,使8月、9月投信基金大失血,逾半數淨流出,10月雖轉淨流入,但主要集中於貨幣市場基金,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至10月底,全部投信基金近三個月資金淨流出逾千億元,淨流出最多是台股基金和被動式台股ETF,淨流入最多是貨幣市場基金及主動式股票ETF。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至10月底數據,統一投信近三個月資金流入227.15億元、群益投信近三個月規模逆勢增175.85億元、第一金投信增加98.27億元、貝萊德投信增加76.38億元、台新投信58.29億元,展現較強的吸金力道,主要與主動式基金與新基金募集有關。
11月股市出現拉回且波動加劇,投資人逢低累積投資單位數,統一投信官網統計至20日申購買回清單,11月以來主動統一台股增長ETF(00981A)持續獲得資金挹注,發行張數增加45.8萬張,帶動ETF規模成長至315.12億元。
美股進入高檔震盪,長線資金持續看好美股、全球科技股,包括統一全球創新ETF(00988A)、貝萊德iShares安碩標普500卓越50ETF(009813)等布局美股、科技股的新基金,也吸引資金進駐。
主動統一全球創新ETF(00988A)基金經理人陳意婷表示,聯準會降息循環延續,有利風險偏好上升,以科技成長股及利率敏感股最具表現機會。
主動群益科技創新(00992A)經理人陳朝政強調,主動式操作在近期劇烈波動下更顯優勢,尤其台灣科技創新題材商機多元,12月聯準會仍有機會降息,短期資金仍維持寬鬆態勢,資金仍將持續圍繞AI族群輪動。
其他人也在看

財報佳音頻傳 全球股票基金連九週湧錢潮
MoneyDJ新聞 2025-11-24 08:37:44 李彥瑾 發佈全球股市進入財報密集公布期,重量級企業紛紛端出優於預期的財報,投資人看好多頭架構不變,把AI估值泡沫的疑慮拋諸腦後,帶動資金持續回流全球股票基金,已連續九週獲得資金青睞。 路透社報導,根據倫敦證交所集團(LSEG)統計,截至11月19日當週,全球股票基金淨流入44.3億美元,延續前週43.9億美元的買盤熱度,主要因全球財報季熱潮來襲,除了科技巨頭繳出亮眼獲利成績,其他產業也表現不俗,意味著股市多頭應不至於急轉直下,促使資金續押股票資產。 LSEG統計顯示,全球4,448家中大型上市公司第三季獲利年成長15.66%,增幅遠優於分析師預期的8.23%,為股市行情帶來基本面支撐。 從主要市場來看,美國股票基金單週淨流入達30.4億美元,吸金能力最為強勁;亞洲股票基金以淨流入31.3億美元居次;歐洲股票基金則流失60.3億美元。 債市方面,由於美國聯準會(Fed)降息趨勢未變,債市前景持續受到看好,吸引長線買盤布局,上週全球債券基金再度湧入105.5億美元,已連續31週獲買盤進駐。 (圖片來源:iStock) *編者按:本
Moneydj理財網 ・ 1 天前基富通總座稱,普發萬元當「錢母」,每月千元投資TISA基金放大效益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全民普發1萬元現金,基富通總經理陳光輝表示,如果還沒用掉,不妨參考目前金管會正在推動的「TISA臺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每月1000元定期定額投資TISA基金,可望放大1萬元的效益,還能培養長期紀律理財的習慣,一兼兩顧,同樣是非常好的方法。陳光輝說,TISA基金通通0手續費,基金經理費(管理費)都在1%以下,很多甚至只有0.5%、0.6%,加上,TISA基金會將配息自動滾入再投資,沒有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問題,而且透過基富通等基金平台開戶、交易,更加沒有銀行信託管理費,對於想要長期投資理財的人來說,非常優惠、划算。尤其TISA基金原本都是市場上流通的優質基金,經歷過多次景氣循環考驗,不僅長期績效表現獲得學者專家的認可,基金淨值的波動度也都在符合要求的範圍之內,務求長期穩健的理財目標。目前實際上架的TISA基金已經有76檔,在基富通平台的「TISA好享投」專區中都能找得到,種類非常多元,除了投資台股的基金之外,還有投資全球股票的基金、股債多元資產混合的平衡型基金,以及隨著人生週期而調整投資策略的目標日期型基金。陳光輝認為,投資理財的工具很多,最重要的是讓自己能夠
財訊快報 ・ 1 天前遠傳、文策院合資臺韓娛樂、遠樂文創娛樂雙基金
遠傳(9925)攜手文策院、韓國娛樂媒體巨擘CJENM、TVBS等重量級夥伴,共同成立「臺韓娛樂文化內容基金」與「遠樂文創娛樂基金」,雙基金規模合計逾15億元,全面推動臺灣影視內容的產業化與國際化。遠傳與文策院合資的「遠樂文創娛樂基金」聚焦國內外優質電影、戲劇與演唱會內容,透過跨國團隊合作合製,提升臺灣原創內容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臺韓娛樂文化內容基金」則由CJENM、遠傳與TVBS共同運作,鎖定具有國際潛力的影視作品,打造跨國製作與發行平台,推動台灣影視內容國際化發展。此外,米神國際攜手文策院、灰魚影像與公共電視共同出品的跨國實境綜藝《出去一下WHATATRIP》已在多個國際串流平台同步上線,展現遠傳與文策院共同推動國際級內容製作的企圖心。遠傳亦持續深化本土內容布局。自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投等債基金 扮資金避風港
近期美國聯準會對降息前景釋出偏鷹訊號,加上市場再度浮現「AI泡沫化」疑慮,投資情緒急速轉弱,主要股市、加密貨幣等高波動資產全面下挫,使得投資等級債券型基金成為資金避風港。統計全球投資等級債基金近三個月績效前五名報酬率仍超過5%,前十名也都有4%以上,凸顯低波動、抗風險優勢。
工商時報 ・ 1 天前《金融》退休理財術-台灣主動式ETF 退休族新法寶
【時報-台北電】台灣在全球供應鏈扮演關鍵地位,產業優勢鮮明,AI半導體,AI伺服器、人形機器人、低軌道衛星皆可望成為新護國群山,強化台灣成長股韌性,遇市場亂流能迅速反彈。在2022年聯準會暴力升息後的反彈格局中,台灣成長股指數大漲166%;在2025年川普關稅政策亂流過後的反彈格局中,台灣成長股指數大漲77%,皆明顯超越加權指數的彈幅。在全球AI浪潮推動下,台灣成長股長多行情可期,台灣主動式ETF成退休族樂活新法寶。 台新臺灣優勢成長主動式ETF基金經理人魏永祥指出,近期多家AI巨頭展開策略合作與交叉投資,引發部分投資人對AI投入過多、投資架構過於複雜的質疑,甚至擔憂可能引發泡沫。但2025年美國AI投資占GDP比重不到1%,明顯低於過往技術革命高峰期,如1920年代電氣化與1990年代資訊科技浪潮的高峰均達1.5%~2%,甚至不及19世紀鐵路建設高峰的2%~5%。此顯示AI資金投入仍處於早期階段,未來成長空間仍大。 魏永祥表示,近期包括甲骨文(Oracle)、CoreWeave(NVIDIA轉投資)、Nebius等中小型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積極提高資料中心的資本支出,中小型CSP
時報資訊 ・ 1 天前《基金》擁3利多 陸股基金回春
【時報-台北電】根據晨星統計,截至11月14日A股基金近一個月全面回升,前10名基金近月報酬介於7.87%至 2.78%,多檔基金今年來累計漲幅更超過2成,反映市場情緒改善、政策支持與AI概念升溫,資金回流大陸資產趨勢逐漸增強。 PGIM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經理人陳舜津指出,大陸第三季GDP符合預期,展望第四季,應可完成年初預期增速目標,基建投資增速有望隨著財政政策的持續加碼而回升,出口方面則持續由非美地區出口支撐,但由於去年第四季消費的基期較高,加上「以舊換新」政策的效力邊際遞減,因此將形成較大壓力。隨著全球AI熱潮快速崛起,陸股這波投資由科技股領投,在AI、資料中心發展,價值量也得到明顯提升。 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經理張繼文表示,大陸正加速推動AI產業發展,三大互聯網企業未來兩季合計投入將逼近600億人民幣,體現對AI長期布局的決心。Patentfield 研究顯示,2024 年大陸AI專利申請量達 3 萬件,是美國的2.5倍,AI 論文數量同樣領先全球,未來全球AI技術生態將可能形成中美兩套標準並行的局面。 回到估值面,目前A股遠期本益比約12~13倍,僅略高於五年平均,企業未來
時報資訊 ・ 1 天前《金融》12檔ETF買氣熱 兩類型最火
【時報-台北電】各主要股市11月以來,陸續受到AI前景出現雜音、評價面偏高等因素影響,震盪幅度加劇,台股與美股均跌破季線,投資人則趁勢湧入股票型ETF當中。據統計,有12檔ETF單周湧入超過千人以上,受益人數創下掛牌來新高,主要集中於美、台股市值型ETF以及主動式ETF當中。 其中,元大台灣50、元大高股息、主動群益台灣強棒等ETF近一周分別皆獲得萬人湧入布局,主動野村臺灣優選、主動統一台股增長、主動統一全球創新、貝萊德標普卓越50、國泰台灣領袖50、元大S&P500、國泰數位支付服務、富邦NASDAQ、主動安聯台灣高息等也皆獲得超過千人在上周加碼。 貝萊德標普卓越50基金經理人楊貽甯指出,美股後市雖仍看俏,但目前位於相對高點,短線波動難免加劇,想靠「精準擇時」搶賺波段並不容易。統計顯示,自金融海嘯後,美股已走逾15年大多頭,標普500指數累計大漲近9倍,但平均每個交易日上漲機率僅約55%,凸顯短線操作難度高。市場短線容易受到經濟數據、政策變化及突發事件影響而波動。但若能跳脫短期干擾,從長線角度布局具產業領先地位、並掌握AI趨勢的龍頭企業,將更有機會分享美股長期成長紅利。 安聯台灣高息
時報資訊 ・ 1 天前《基金》普發現金萬元當「錢母」 每月千元投資TISA基金放大效益
【時報記者張佳琪台北報導】普發現金1萬元,部分民眾有意拿來投資。基富通證券總經理陳光輝表示,有投資想法的民眾不妨參考金管會所推動的「TISA臺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每月1千元定期定額投資TISA基金,放大1萬元的效益,還能培養長期紀律理財的習慣。 陳光輝說,TISA基金通通0手續費,基金經理費(管理費)都在1%以下,很多甚至只有0.5%、0.6%,加上TISA基金會將配息自動滾入再投資,沒有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問題,且透過基富通等基金平台開戶、交易,也沒有銀行信託管理費,對於想要長期投資理財的人來說相當優惠。 TISA基金原本都是市場上流通的優質基金,經歷過多次景氣循環考驗,長期績效表現獲得學者專家的認可,基金淨值的波動度也在符合要求的範圍之內,務求長期穩健的理財目標。 基富通平台的「TISA好享投」專區實際上架的TISA基金已經有76檔,種類非常多元。除了投資台股的基金,還有全球股票的基金、股債多元資產混合的平衡型基金,以及隨著人生週期而調整投資策略的目標日期型基金。 陳光輝認為,多數的民眾可能沒有時間看盤、無法隨時追蹤市場消息或分析企業財報,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定期定額投資TISA基金,
時報資訊 ・ 1 天前
TISA基金績優 台股基金搶鏡
TISA級別基金近一月表現排名前十的績效落在8-12%,其中前五名績效皆突破12%,全數都是台股基金。投信法人表示,近期美股波動加劇,以AI為首的股票出現回調,市場法人認為,儘管美股AI權值股短線多有波動,但台股基本面無虞,仍是AI核心硬體供應鏈的關鍵節點,後市仍可期,掌握台股相關題材,布局TISA級別基金參與。
工商時報 ・ 1 天前美股基金連五週吸金,大型股獨攬買盤、小型股僅見試探性回補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資金在科技股評價壓力與經濟數據雜訊夾擊下,仍持續回流美股。最新統計顯示,截至11月19日當週,美國股票型基金連續第五週出現淨流入,單週吸金規模放大至43.6億美元,較前一週不足10億美元的水位幾乎放大四倍,顯示投資人選擇押注企業獲利韌性與AI、長壽醫療等結構性題材。數據顯示,在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中,已有473家企業公布第三季財報,整體獲利年增16.3%,遠優於市場原先預估的4.9%,為支撐美股中期基本面的關鍵理由之一。儘管標普500指數在科技股重挫拖累下,週內一度回落至兩個月低點6,534.05點,但大型資產管理機構分析指出,在經濟成長與企業獲利仍具韌性、AI與醫療創新帶動長期成長的背景下,美股整體吸引力依舊不弱。從風格與市值分布來看,該週大盤型基金成為絕對贏家,單週淨流入高達69.3億美元,較前一週約23.8億美元明顯放大;小型股基金則僅見約4.04億美元的試探性回補,反映風險偏好尚未全面恢復,而中型股基金更出現約20.4億美元淨流出,顯示資金在權值股與成長股之間進行更有選擇性的布局。債券與現金部位則呈現結構微調。美國債券型基金單週仍有約41.1億美元
財訊快報 ・ 1 天前《台北股市》投信基金三個月失血千億 主動、貨幣基金反受寵
【時報-台北電】台美股市近期屢次創高,逢高獲利了結潮,使8月、9月投信基金大失血,逾半數淨流出,10月雖轉淨流入,但主要集中於貨幣市場基金,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至10月底,全部投信基金近三個月資金淨流出逾千億元,淨流出最多是台股基金和被動式台股ETF,淨流入最多是貨幣市場基金及主動式股票ETF。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至10月底數據,統一投信近三個月資金流入227.15億元、群益投信近三個月規模逆勢增175.85億元、第一金投信增加98.27億元、貝萊德投信增加76.38億元、台新投信58.29億元,展現較強的吸金力道,主要與主動式基金與新基金募集有關。 11月股市出現拉回且波動加劇,投資人逢低累積投資單位數,統一投信官網統計至20日申購買回清單,11月以來主動統一台股增長ETF(00981A)持續獲得資金挹注,發行張數增加45.8萬張,帶動ETF規模成長至315.12億元。 美股進入高檔震盪,長線資金持續看好美股、全球科技股,包括統一全球創新ETF(00988A)、貝萊德iShares安碩標普500卓越50ETF(009813)等布局美股、科技股的新基金,也吸引資金進駐。 主動統一全球
時報資訊 ・ 1 天前富邦美國傘型基金 開啟投資新世代
富邦投信24日正式展開募集「富邦美國傘型基金」,一次推出三檔核心產品,包括:富邦標普500指數基金、富邦NASDAQ-100指數基金,以及國內唯一追蹤S&P500指數且採季配息的ETF—富邦標普500 ETF基金(009814)。三檔基金最低申購門檻皆為新台幣1萬元,以親民的價格,協助投資人輕鬆布局美股長線行情。
工商時報 ・ 1 天前
大盤暴跌...外資2.7億加倉這檔ETF 0050反一也獲買1.7萬張吸金吃飽
[FTNN新聞網]記者曾奕語/綜合報導台股加權指數上週(11/17~11/21)整體下跌962.56點至26,434.94點,週跌幅3.51%。主要投資標的為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的...
FTNN新聞網 ・ 1 天前全球股市基金連九週吸金,醫療股獲史上最大買盤,科技與歐股遭調節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在第三季財報全面優於預期的支撐下,全球股票型基金資金持續回流。截至11月19日當週,全球股票基金已連續九週出現淨流入,單週再吸金約44.3億美元,略高於前一週約43.9億美元,顯示投資人雖對科技股估值與利率前景有所保留,但對股市中期表現仍抱持正向看法。瑞銀財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資總監海福禮(Mark Haefele)指出,今年第三季財報「整體相當強勁,雖然仍由科技類股領漲,但已見到更廣泛的獲利復甦跡象」。統計約4,448檔大型與中型股企業,第三季獲利年增約15.66%,遠優於先前預估的8.23%。在此背景下,該機構仍給予「全球股市具吸引力」的評等。不過,MSCI世界指數最近一週一度回落至兩個半月低點963.34點,反映市場對美國利率走向與科技股高估值的憂慮仍未完全消散。從區域來看,資金明顯偏愛美股與亞洲股市。當週美國股票基金與亞洲股票基金分別出現約43.6億與31.3億美元淨流入;反觀,歐洲股票基金則遭到約60.3億美元的大幅淨流出,顯示在經濟成長動能偏弱、地緣政治與能源價格不確定性升高的情況下,歐股仍是全球資金調節與風險控管的主要標的之一。防禦與長線成長題材
財訊快報 ・ 1 天前擁3利多 陸股基金回春
根據晨星統計,截至11月14日A股基金近一個月全面回升,前10名基金近月報酬介於7.87%至 2.78%,多檔基金今年來累計漲幅更超過2成,反映市場情緒改善、政策支持與AI概念升溫,資金回流大陸資產趨勢逐漸增強。
工商時報 ・ 1 天前台股市值型主動ETF 逢低布局
美國政府結束長達43天關門,官方數據將重新公布,市場焦點轉向將到來聯準會12月利率決議,數據回歸勢必放大解讀,短線波動難免,但整體屬短期雜音而非長期利空,同時AI產業從狂熱預期逐漸轉向獲利驗證階段。投信法人表示,全球AI產業進入獲利驗證期,台灣供應鏈展現韌性與前瞻布局,可關注台灣半導體及光通訊供應鏈相關主流供應商,逢低布局市值型主動式ETF。
工商時報 ・ 1 天前主動式ETF掛牌夯
台灣主動式ETF元年,統計至10月底已累積13檔,根據投信投顧公會和MoneyDJ統計,近期多檔新基金陸續開募或完成募集,包括元大全球AI新經濟主動ETF(00990A)、台新台灣優勢成長主動式ETF(00987A)、復華台灣未來50主動ETF(00991A)及群益台灣科技創新主動ETF(00992A)等接連登場,預期第四季至年底前掀起一波掛牌潮,題材主要鎖定AI及科技等主流領域。
工商時報 ・ 1 天前《金融股》首家整併成功!吳東亮:台新投信規模要拚兆元級
【時報-台北電】台新新光金控子公司合併正式啟動,旗下台新投信與新光投信於24日正式完成合併程序,為首家完成合併的子公司,合併後的台新投信資產規模(AUM)達新臺幣5,300億元,躍升市場第九大投信。台新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亮表示,台新投信不只變大,還會更強壯,規模不只要拚兆元,還要引領台灣走向亞太、站上國際舞台。 吳東亮表示,台新與新光金控合併後,各子公司逐步啟動合併,今天由台新投信打頭陣,率先完成合併,這也意味台新新光金控正式進入「多引擎」發展階段,他也嘉許台新投信的同仁,不只針對市場投資反映快,完成合併的任務速度也很快。(新聞來源:中時即時 黃琮淵) 台新投信24日同步召開董事會,推選台新新光金控財務長賴昭吟擔任董事長。賴昭吟表示,合併後將整合雙方資源,並規畫擴大徵才,號召資產管理界好手加入,開發更多創新、符合市場趨勢的理財商品,積極發展全權委託業務,滿足不同投資人的需求,再加上集團資源與力量挹注,相信將加速達成資產規模逾兆元的投信公司。 台新投信副董事長林尚愷表示,二家投信合併後將快速整合資產管理、產品研發、專業投資、通路佈局及風險控管等領域的優勢,全力發展全權委託、主被動ETF及
時報資訊 ・ 1 天前外資活水來 美股長多可期
美股多頭行情邁入第16年,儘管指數高檔震盪,但市場資金動能不減,外資持續買超、美國企業獲利上修,加上AI加速普及、生產力循環啟動等長期因素支撐,法人普遍認為,美股中長線韌性猶存。隨著美元轉弱、政策不確定性下降與降息循環延續,市場風險偏好正逐步恢復,第四季展望並不悲觀。
工商時報 ・ 1 天前
理財習慣改變!年輕人開戶數創新高 趁年輕為退休準備"存ETF"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睿涵說財經✖怪老子》理財習慣改變,年輕人開戶數創新高,趁年輕為退休準備"存ETF",來看看專家最新分析。
民視財經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