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定位」到「和平」:賴清德國慶演說的兩岸新敘事
王智盛/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
今(2025)年賴清德總統的雙十國慶演說,可視為是其上任以來兩岸論述的關鍵轉折。從去年520就職演說到今年雙十國慶講話,賴總統在重要節點的政策談話中,逐漸把兩岸敘事的焦點從「臺灣與中國互不隸屬」的定位論述,轉向「臺灣致力維持兩岸現狀與和平」的和平論述。其在雙十國慶談話中,將兩岸議題聚焦於「和平」,強調「台灣願意負責任維持現狀、守護和平」,同時呼籲北京「體現大國責任」,以和平取代恫嚇。賴總統的戰略,並不是放棄原則,而是改變對話的起點:當「定位」已不再需要辯論,「和平」就成了國際社會與台灣共同的語言。
從主權論述轉向和平責任
賴總統的新敘事論述,回應的是當前的地緣政治現實:台海局勢緊張、威權擴張加劇,國際社會更關注如何防止戰爭,而非台灣如何自我稱呼;他明白,一味強調主權容易被中國定義為「挑釁」,反而模糊了國際社會對於兩岸事務關注的焦點。因此,賴總統不再重複「台灣是國家」這個已不證自明的客觀事實,而是用「台灣是印太和平樞紐、國際負責任一員」的敘事取代,直接將台海議題放回全球戰略的脈絡。他強調,「民主台灣將致力維持現狀,守護台海和平穩定」,同時提醒北京別再扭曲2758號決議、別再用武力改變現狀。這樣的語言,既符合國際期待,也讓台灣在國際輿論更佔上風。
這種轉變並非退讓,而是一種敘事上的升華。賴總統藉此把兩岸議題「重新定義」---兩岸議題不再只是政治歸屬的糾結,而是全球安全的試金石。當北京在九三閱兵高舉「抗戰勝利」時,賴總統則提醒「二戰教訓不遠,人類需要和平」;當中國展示導彈時,台灣展示的是民主制度與防衛決心。這場「敘事競賽」,台灣選擇以理性與價值對抗武力與威權。
和平不是口號,是可被驗證的行動
在國慶演說中,賴總統提出「和平必須靠實力」,並宣布國防預算將超過GDP的3%,2030年更要達5%。同時,他啟動「台灣之盾(T-Dome)」計畫,建構防空網、強化不對稱戰力。這些都不是為了挑釁,而是確保談判籌碼。和平需要底氣─這是賴總統的核心邏輯。他明白,「維持現狀」不是靜止退卻,而需要主動捍衛。當北京強調「和平統一」,台灣用具體行動告訴世界:我們守護和平,但絕不放棄自保。
這樣的敘事,也為臺灣外交開了新空間。當台灣不再被描繪成麻煩製造者,國際社會將更願意替台灣發聲。美國、歐盟、日本都對賴總統的談話表達肯定,認為台灣展現了理性與責任。反觀北京,若繼續拒絕對話、持續軍演恫嚇,就會讓「誰破壞現狀」的問題更清楚。賴總統實際上設下了一個國際政治的道德門檻:要和平,就必須兩岸雙方對等行動。
把身分辯論轉為和平競賽
回顧過去,兩岸對話常陷入「定位爭議」的死胡同。賴總統現在嘗試做的是「改變題目」。他不再回應「你是不是台獨」這種陷阱式提問,而是說「我們都應為和平努力」。這讓輿論場的重心移動,從身份攻防變成行為檢驗。中國若真想證明自己不是侵略者,就該以行動展現克制。這個轉換,不僅削弱了中國在國際話語的操控力,也讓台灣社會重新聚焦於「怎樣的和平才是真和平」。而當「和平」成為兩岸互動交流的基礎,臺灣的主權安全就被內嵌其中。因為唯有在承認台灣存在的前提下,兩岸和平才可能成立。賴總統的敘事轉變,既是對北京的回應,也是對國際的說明:台灣不是問題製造者,而是秩序維護者;不尋求改變現狀,但也不會接受被強迫改變。
「和平」是國際共同敘事話語
賴總統的雙十談話,標誌著民進政府在兩岸論述上的一次「敘事創新」─從防禦性的定位辯護,轉向建設性的和平倡議。這不只是語氣溫和化,而是把兩岸問題放進全球坐標,用台灣的民主經驗與穩定形象去說服世界。台灣的戰略重點,從「讓世界理解台灣」變成「讓世界需要台灣」。
接下來,真正的考驗和壓力將會落在北京身上。若中國繼續用軍機軍艦「回應」臺灣主張的兩岸和平,那不僅是挑戰台灣、同時也挑戰全球對於和平的信念。賴總統已經把話說得清楚明白:台灣願意負責任維持現狀,也準備好對話;現在該回應的,將是北京當局。直白的說,和平絕對不是誰給誰預設前提的恩賜,而是雙方共同的選擇;在這個選擇題上,台灣已經交出了一份清楚而自信的答案,球,又重新回到北京手上。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陳嘉宏專欄:別以為林和立說的不會發生
國慶文告全文曝光!賴清德籲中國體現大國責任 將加速打造「台灣之盾」護國
鄭任汶專欄:郝龍斌與張亞中戳破國王的新衣?
其他人也在看

鄭任汶專欄:郝龍斌與張亞中戳破國王的新衣?
雙十國慶的前一晚,國民主席候選人郝龍斌彷如突然吃了誠實豆沙包,直接質疑,境外勢力企圖影響國民主席選舉,並反問,「我想問問親愛的同志,尤其參選的候選人同志們,你們確定這是一場中國國民的主席選舉?我差點以為自己參加了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戰爭。」不過,郝龍斌並未明說是那一個境外勢力?他使用「創造性模糊」的自我批判,有一點突破性但又不說明實質意涵。昨天國慶日,另一候選人張亞中更清楚直指,團隊收集到至少已經有十多個數字人頻道,已超過上百支影片,均出現由大陸 AI 數字(虛擬主播)所生成的內容,以統一模板、相似語氣、極端情緒與單一立場,集中發表涉及中國國民主席選舉之評論。並明顯傾向於特定單一候選人,「中國大陸的AI技術與宣傳,疑似已直接介入台灣政內部選舉之輿論場域。」
鏡報 ・ 16 小時前
宋國誠專欄:AI異化世界的來臨──我對未來世局的看法(10之3)
宋國誠/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學家,《宋國誠觀點》YT頻道主持人、《宋國誠觀點》(Blog)版主,最近著作《失速中國》
鏡報 ・ 16 小時前
中國介選早非新聞!民進:國民別再內神通外鬼 應正視國安問題
針對近日國民主席選舉期間,數位候選人相繼指控中國勢力透過 AI 合成影片、網軍攻擊等方式介入選舉一事,民進發言人吳崢今(11)日表示,中國長期介入台灣選舉的行為劣跡斑斑,早已不是新聞,難道國民現在才發現?他並呼籲國民應該正視國安問題,不要再與中國內神通外鬼、沆瀣一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台灣人最愛滑Threads 流量登全球冠軍 網友:不意外
人手一機的數位時代,每個人的日常活動以手機為中心,最新訊息隨時掌握不漏接,而台灣人最愛的社群媒體,根據外國數據統計網站統計,就是年輕人口中的「脆」。社群平台IG在2023年推出應用程式,榮登年輕人最愛...
華視 ・ 8 小時前
不願稱被中國網攻?郝龍斌:我只強調是境外勢力介入
[Newtalk新聞] 國民主席選舉發現大量網軍攻擊郝龍斌,張亞中影射有鄭麗文有關,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則指中國勢力介入,但郝龍斌今(11)日辯論前受訪表示,「我們只強調這是境外勢力介入」。不願箭指中國或鄭麗文本人。 中天電視台今日下午舉行國民主席選舉電視辯論。 對於網攻事件,郝龍斌活動前受訪則稱,他只是提出目前現象,並沒有劍指認何人。他請專業公司來查這些帳號、頻道,發現非常多都是三個禮拜前才成立,製造的假訊息需要一個非常大團隊與資金,到底是誰有這樣技術、資金、這麼大團隊,處心積慮用這個假訊息攻擊郝龍斌,怕他當選。唯一確定的這些技術大部分不是來自台灣。 對於鄭麗文稱不要把言論自由上升到國安層級,郝龍斌說,他同意。但假訊息必須要查清楚。柳采葳已經把相關訊息送檢調,希望檢調查清楚。 對於趙少康稱大陸這次排山倒海介入,郝龍斌說,「我個人有感覺假訊息排山倒海的在攻擊我,而且這些訊息對我都非常不利,更重要這些都不是真實的訊息。」 對於民進發稿稱「中國長期介入台灣選舉的行為劣跡斑斑,早已不是新聞,難道國民現在才發現?」郝龍斌再度強調,「我們只強調這是境外勢力」。查看原文更多Newtalk新聞報
新頭殼 ・ 9 小時前
台灣又成世界第一!狂用「這款APP」讓它流量打敗X 網共鳴:每天都滑
社群平台Threads(或稱:脆)是各大APP中流量數一數二的存在,根據Similarweb的數據,上個月Threads流量一度打敗X(前身為Twitter),其中又以台灣人貢獻最多,占超過20%;投資理財作家便發文直呼「台灣人,世界最愛滑Threads」引發不少網友共鳴,許多人表示自己每天都用、宛如大型LINE群組。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華航馬拉松星光夜跑登場 陳世凱出席揭幕(1) (圖)
「2025華航馬拉松–星光夜跑」11日傍晚在台北市大佳河濱公園熱鬧起跑,開賽前,華航董事長高星潢(前右2)、總經理陳漢銘(前左2)邀請交通部長陳世凱(前右3)及外籍跑者一同合影,為活動揭開序幕。
中央社 ・ 4 小時前
稱屬「正當防衛」 中國宣布對美船舶徵收港務費以示反制
為了反制美國對中國船舶收取港口服務費,中國商務部於昨(10日)宣布,將自10月14日起,對美籍船舶開徵「船舶特別港務費」,更強調此舉乃屬維護中國海運企業合法權益的「正當防衛」,「我們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停止對中國海運業的無理打壓」。
鏡新聞 ・ 7 小時前雙十連假第二天 國5北返車潮午後湧現估恐塞到深夜
今天是雙十連假第二天,宜蘭地區觀光景點及主要聯外道路湧入大量車潮;國道5號及台9線部分路段仍然會有車多情況。宜蘭縣警察局預估午後北返車潮將湧現,國5壅塞情形恐持續至深夜。宜蘭縣警局表示,今天上午國5南下車流依舊踴躍,南港系統至頭城路段車速一度緩慢,台9線部分路段與相關景點也有相當多旅遊人潮,縣警局規
自由時報 ・ 11 小時前
一到秋冬就關節痛?中醫教你日常保養秘訣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醫師啊,最近秋冬到了,我關節就開始痠痛」、「我甚至吹冷氣、電風扇都會關節痠痛」、「為什麼以前都不會,最近卻很容易關節痛呢?」我實在很想直接回一句:「因為年紀大了。」 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傷人,但卻能解釋大部分的病情,很多地方會引發疼痛,除了腰椎以外,最常看到的可能就是手指與膝關節了。這些關節有時痛起來又重又沉,早上起來感覺僵硬活動不便,動一動會改善,嚴重時還會像針刺一樣難過,但有時卻完全無異常,就跟常人一樣。 關節疼痛不只因年紀 揭常見退化與生活因素 關節疼痛的原因並非一句年紀大就能完全解釋,還有其他更細的機轉,有年紀體質問題、有免疫異常問題、有生活工作所致。這裡會著重在因年紀退化導致的疼痛為主,當然年紀是很重要的因素,退化導致末梢循環不良、關節肌腱緊繃、關節液減少、骨骼磨損,都是疼痛發生的原因。有的患者常常在寒濕的環境下工作,有的患者過度使用關節,甚至飲食不良、缺乏運動或有舊傷,全是關節疼痛加重因子。 氣血不通易痠痛 急性熱痛要這樣調理 中醫有句名言「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指的就是氣血循環不暢通時引發的疼痛,然而很多原因都可能引發循環不良,比如寒氣導致血管收縮
健康醫療網 ・ 4 小時前賴總統今發表國慶文告 6關鍵力擘劃國政願景
記者吳典叡/臺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今日將於雙十國慶大會發表就職第2年的國慶文告,演說將以「前進的力量,六大關鍵力」作為核心元素,描繪臺灣歷史從威權走向自由的「豐
青年日報 ・ 1 天前
吃綠色奇異果能變瘦?營養師解析水腫、便秘救星的5大健康要點
擁有高營養價值的「奇異果」時常被我們視為飲食管理、提升健康效能的超級食物,不過除了甜度高且有「小金礦」之稱的黃金奇異果,常見且價格更實惠的「綠色奇異果」更是隱藏版瘦身寶藏!專業營養師高敏敏現身解答:綠色奇異果5大健康瘦身效益,原來大魚大肉後、水腫、便秘等體態困擾都能靠它解決!
bella儂儂 ・ 13 小時前
未經核准開挖、污水直排街頭!遭爆「近800起」環規違反 馬斯克「無聊」公司遭罰24.28萬美元
根據《ProPublica》報導,無聊公司在拉斯維加斯(Las Vegas)推動地下隧道網路擴張時,涉及近800件違規紀錄。內容包括未經許可擅自開挖、將未經處理的廢水直接排入市區街道、工區未設沉砂柵欄,以及使泥土與碎石隨工程車輛散落周邊道路。即便在2022年與州方簽署協議、明確承...
CTWANT ・ 9 小時前瓜地馬拉:接受首批美國遣返外國公民
瓜地馬拉當局表示,該國10日接收了首批被美國驅逐的外國公民,此舉兌現了對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的承諾。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發起大規模驅逐行動,將部分移民遣返回國,同時也和願意接收外國人的政府達成接收自該國遣返移民的協議,這項作法引發人權組織的擔憂。 瓜地馬拉移民局在聲明中表示,該國已接收首批3名宏都拉斯公民,此外,在同班飛機被遣返的包括瓜國56名國民。聲明稱,這些宏都拉斯公民將在外交部的參與下被遣返回國,以確保他們得到「具尊嚴的對待」。 瓜地馬拉是美國移民的主要來源國之一。自川普今年1月重返白宮後,該國已經接收上百架遣返本國人民的航班。 去年,在前總統拜登(Joe Biden)執政期間,瓜地馬拉共接收了508班次來自美國的遣返航班,總計有6萬1,680名國民被遣返回國。 在盧比歐今年2月訪問期間,瓜地馬拉總統阿雷巴洛(Bernardo Arevalo)承諾將允許增加遣返航班,以接收「返國的國民和(被遣返的)外國人」。
中央廣播電台 ・ 5 小時前
中職季後賽/桃猿2將季後賽初體驗 賴胤豪、何品室融都直呼緊張
樂天桃猿10日的季後賽首戰有2位選手在季後賽初登板,分別是投手賴胤豪和外野手何品室融,一投一野的組合,談到季後賽首戰都表示自己很緊張,前者上場就忘了投球策略,後者則說自己原本以為只是代跑。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紐約沿海風暴來襲 多地發布暴風雨、洪水警報
紐約州州長霍楚(Kathy Hochul)10日呼籲全州居民在哥倫布日(Columbus Day)連假前,提前做好防災準...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8 小時前

談醫師總統賴清德國慶文告 恩師陳志鴻:健康台灣計畫已見成果
即時中心/顏一軒報導總統賴清德今(2025)年以「變局中 奮起的新台灣」發布就任後第二年的國慶文告,賴總統強調,照顧人民為其施政首要任務,並舉例「健康台灣深耕計畫」,將提供全民更優質的健康照護服務,對此,「健康台灣推動聯盟」召集人、前成大醫院院長陳志鴻今(11)日欣慰表示,賴清德就任僅一年多,福國利民政策推陳出新,為全民帶來新希望與好日子;賴總統所提出的「健康台灣」國政願景,已具體落實為五大支柱,而支柱四「健康台灣深耕計畫」旨在結合科技,打造智慧、綠色與韌性的醫療體系,將扮演「奮起新台灣的最佳助攻手」!
民視 ・ 6 小時前從母親島出發!邀全民為首艘跨文化南島舟船命名,見證航向南島的新啟程
一艘由臺東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打造、融合阿美族、達悟族與關島查莫洛族造船技藝的「跨島嶼南島船」,將於11月15日舉辦盛大下水儀式。在啟航之前,主辦單位即日起至10月底特別為這艘承載南島精神與文化記憶,即將啟航跨越島嶼,展開象徵南島族群連結新航程的舟船,推出「跨島嶼南島船命名活動」,邀請全民一起發揮創意,成為這艘南島之舟的命名人。臺東縣政府表示,跨島嶼南島船造船培訓課程於7月4日啟動,吸引來自全臺乃至國際學員共同參與,開訓典禮中,來自關島的查莫洛族造船師RonaldAcfalle分享動人信念,表示「臺灣是南島族群的母親島」,他遠從關島來臺,想與臺灣族親一同打造一艘無動力帆船,象徵回到起源之地,傳承航海技藝與文化記憶。此次造船融合多族群智慧,包括阿美族傳統竹筏編綁工法首次運用於 ...
台灣新生報 ・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