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握緊亞太「脈動」:川普政府的太平洋外交新藍圖
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
在亞太地區變局加速的時代,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正試圖重新定義「美國在太平洋的角色」。這條外交路線既延續了自由且開放的印太概念,也強調「美國優先」的現實主義取向。川普政府並非單純回到冷戰式聯盟,而是在安全與經濟的雙軌上重構新平衡。本文從戰略定位、政策操作、挑戰矛盾與區域啟示四個面向,分析川普政府太平洋外交政策的核心方向與意涵。
戰略定位與政策背景
川普政府承繼前期印太戰略的框架,但賦予它更具商業化與競爭性的色彩。「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原為日本提出的區域理念,後被美國擴充為結合地緣安全、經濟互惠與價值共享的戰略平台。川普團隊重新定義這一框架,將太平洋島國納入美國核心利益範圍,視為遏制中國影響的重要節點。
這條路線強調「美國優先但不孤立」。它顯示,美國在維持領導地位的同時,也要求盟友承擔更高成本。日本、澳洲、菲律賓等國被視為區域安全樞紐,而太平洋島國則被納入延伸戰略空間。川普政府在白宮聲明中多次提及:美國的安全承諾需與伙伴的「實質貢獻」相匹配。這意味外交關係正從「信任式」轉為「條件式」合作。
此外,政策重點逐漸從傳統援助轉向安全與經濟利益結合。根據國務院《2026財政年度國際事務預算》文件,美國對外援助帳戶縮減幅度超過四成,反映川普政府傾向以軍事威懾與經濟槓桿取代傳統援助模式。這項變化在太平洋地區尤為明顯,因為島國普遍依賴外援維持基礎建設與災後復原,外交策略的調整將直接影響其對美政策態度。
政策操作與外交實踐
川普政府的太平洋路線顯示出「硬實力優先」的特徵。安全部署是政策的核心,軍事基地、情報共享與島鏈防衛網構建被置於首位。美國強化與澳洲、日本、菲律賓的合作,並加快與關島、帛琉、密克羅尼西亞的軍事聯繫,企圖在第一與第二島鏈建立可快速反應的前置防線。延伸核威懾仍被視為美國維持區域信任的基礎,但學界警告:若政策走向過度交易化,可能削弱盟友對美國長期承諾的信心。
經濟外交則採取策略性互惠路線。川普政府主張援助不再是單向贈與,而應以貿易、投資與能源合作為主軸。商務部門鼓勵美國企業參與太平洋基建與漁業開發,以對抗中國「一帶一路」計畫的滲透。然而,實際落實進度仍有限。儘管美國在2023年重新開設所羅門群島使館,但大使職缺長期懸置,使外交接觸顯得斷續。
財政文件顯示這種「安全優先、援助次之」的傾向。美國財政部2026年度預算中,多邊開發銀行出資額下降約29%,外交操作與外援帳戶削減達四至五成。川普政府同時提出削減非防衛類開支約22%,意即政府把外交重心集中於國家安全與市場利益,而非廣義的人道與環境合作。這樣的調整使太平洋島國感受到美方重視防務卻忽略民生,導致信任基礎不穩。
與此同時,川普政府仍積極維繫區域架構。印太夥伴關係被重新定義為多層次合作網絡,包括海岸警衛行動、反非法漁業、海洋情報共享及基礎設施韌性計畫等。美方企圖藉此平衡中國在島國的影響力,但仍受限於人力與經費。研究指出,美國駐太平洋島國的外交人員數量與中國相差數倍,反映其外交能量尚未匹配戰略雄心。
矛盾與挑戰的浮現
川普政府的太平洋政策雖展現清晰戰略意圖,但內部矛盾同時顯現。首先是信任問題。美國退出氣候協定後,太平洋島國普遍質疑其對氣候行動的誠意。對於受海平面上升威脅的島國而言,環境議題即是國家安全,美國若忽視此一面向,其影響力勢將受損。
其次是資源與目標的落差。援助縮減與外交經費削減,與川普政府強調「擴大影響力」的宣示形成反差。若缺乏充足資源支持,美國在島國推行的安全合作與經濟倡議恐淪為象徵性。再者,川普要求盟友「負擔更多」固然有助分攤成本,但對經濟脆弱的島國而言,這樣的條件並不實際,甚至可能削弱整體安全架構的穩定性。
中美競爭壓力進一步放大了這些矛盾。川普政府將中國視為印太主要威脅,政策主軸集中在威懾與圍堵。然而,太平洋島國對中國資金與市場高度依賴,若美國僅以對抗為主軸,容易使島國陷入兩難。中國經濟規模遠超該區主要盟友的總和,軍事投入亦不斷擴張,美國若僅依靠威懾手段,難以維持長期優勢。政策因此面臨如何在競爭與合作間取得平衡的考驗。
此外,川普外交的個人風格亦帶來不確定性。太平洋島國傾向尋求穩定、可預測的合作關係,而美國政策若頻繁變動,將削弱其信任感。這種政策搖擺在長期將影響美國的戰略可持續性,也讓區域國家在中美之間更傾向策略性模糊。
對台灣與區域安全的啟示
川普政府的太平洋路線對台灣具有雙重意涵。首先,它強化了台灣的戰略地位。作為第一島鏈的重要節點,台灣在印太戰略中被視為維持自由航行與區域平衡的關鍵。川普政府的軍事部署與安全協議,使台美合作具更高戰略價值。
但這同時也是風險來源。若美國外交日益交易化、短期化,台灣可能在大國博弈中被當作籌碼。川普政府偏重利益交換,對盟友的安全保證有時以條件掛勾,這可能使台美關係在政治風向轉變時承受不確定性。此外,美國若持續縮減非軍事援助,將削弱其在島國的軟實力,而島國正是台灣外交空間的重要支撐。
面對這種情勢,台灣應積極行動。一方面強化與美國在科技、供應鏈及國防領域的合作,以確保在印太戰略中扮演實質角色;另一方面,主動深化與太平洋島國的雙邊交流,包括氣候、醫療、教育與基礎建設合作,形成「民生外交」的補位。如此可在美國安全主導下補足其外交不足,同時鞏固自身區域形象。
此外,台灣可與日本、澳洲等印太主要盟友共構多邊合作機制,強化非傳統安全領域的互助。川普政府政策雖傾向安全主義,但若台灣地區能以靈活策略融入多層次合作體系,反而能在新架構下取得更大戰略縱深。
結語
川普政府的太平洋外交路線,是一場兼具競爭現實與權衡實用的戰略實驗。它重申美國在印太的主導地位,強化軍事威懾與經濟槓桿,卻同時削減傳統援助與外交資源。此舉在短期內或能提升美國的地緣靈活度,長期而言卻可能削弱其軟實力基礎。
對台灣而言,這條路線既是挑戰亦是機會。若能順勢而為,深化安全與經濟合作,同時積極經營太平洋夥伴關係,便能在大國博弈的波濤中穩住自身立場。川普政府的太平洋政策揭示一個事實:未來的區域秩序將不再由單一霸權塑造,而是由一連串靈活且相互制衡的合作網路構成。台灣唯有在此變局中主動出擊,方能確保在新太平洋格局裡,既不邊緣化,也不被動依附。
其他人也在看
【台股盤後】27752點創收盤新高 台積電收平盤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台北2025年10月21日電)台積電股價走勢震盪,盤中一度攀高至1500元,創新天價,不過,終場收在平盤1480元。台股指數隨著震盪,最高達27969.05點,創下新高,終場漲勢收斂,上漲63.78點,收在27752.41點,仍創下收盤新高,成交值新台幣5139.15億元。電子類股指數盤中一度強漲逾1%,只是隨著台積電(2330)股價壓回平盤,類股指數終場小漲0.26%。輝達(NVIDIA)即將舉行GTC大會,盟立(2464)和所羅門(2359)等機器人族群在市場資金進場卡位下股價齊揚,其中,達明機器人(4585)強攻漲停,達435元。被動元件廠國巨(2327)公開收購日本芝浦電子(Shibaura Electronics)於20日完成,應募率達87.3%,激勵股價走勢強勁,一度達208.5元,創下股票面額變更為2.5元以來新高價,收在205元。九豪(6127)、鈞寶(6155)等被動元件族群也走勢強勁。功率半導體廠安世半導體因受出口管制衝擊,傳出可能實施減班措施,市場預期強茂(2481)和台半(5425)等台灣廠商可能受惠,股價強漲。傳統產業股漲跌互見,多數類股指數
中央社財經 ・ 1 天前(影)從緝毒轉向反恐!美軍第7度打擊毒品船隻3人喪生 疑隸屬哥倫比亞叛軍
[Newtalk新聞]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20日宣布,美軍17日在加勒比海國際水域發動第七次「致命動能打擊」,摧毀一艘涉嫌販毒船隻,船上三名男子全部喪生。這艘船被指與哥倫比亞叛軍組織「民族解放軍」(ELN)有關聯,ELN自1997年起即被美國國務院列為恐怖組織。赫格塞斯在社群平台X上發布攻擊影片,強調行動基於「情報確認」該船攜帶大量毒品,正沿知名販毒路線駛向美國。 此次打擊是川普政府自9月2日啟動的反毒行動最新一環,美軍部署包括「硫磺島號(USS Iwo Jima,LHD-7)」兩棲攻擊艦在內8艘海軍艦艇,在美國南方司令部轄區加強巡弋。行動視毒販為「非法戰鬥員」,依據美國法典第10條視為自衛,視毒梟為對美國發動「武裝攻擊」。自行動展開以來,已有七次公開打擊,至少30人喪生,其中第六次(16日)攻擊一艘半潛水船,造成兩死兩傷,美軍救援倖存者並將其移交哥倫比亞與厄瓜多當局。 哥倫比亞總統裴卓(Gustavo Petro)19日抨擊美軍先前一次攻擊誤殺無辜哥倫比亞漁民,呼籲美國提供解釋。川普總統18日表示,將倖存者遣返原籍國,強調「美國不容忍毒梟滲透」。國際社會
新頭殼 ・ 1 天前美國政府發言人公然用「你媽」懟記者
自從特朗普二度入主白宮以來,美國政府各部門的發言人就以愈發強硬的語氣對待特朗普的批評者。近日,發言人的措辭再度刷新了下限:「Your mom / 你媽」儼然成了常用詞匯。
德國之聲 ・ 1 天前

別想裝!役男體檢從嚴判定 BMI>45才免役、扁平足改替代役、血壓須住院檢查
演藝圈閃兵風暴一波波,第三波被逮藝人包括修杰楷、陳柏霖、棒棒堂小杰、Energy坤達與書偉,5人遭上銬拘提到案,訊後分別以35萬至50萬元不等交保,再度掀起演藝圈震撼。內政部役政司長沈哲芳今天(10/22)表示,台灣現行免役比率高達17%,未來體檢將加嚴,甚至將規範BMI>45、重大傷病證明才免役,扁平足也改替代役,另外,血壓異常將住院檢查,阻絕相關弊端。
太報 ・ 16 小時前
國際西洋棋特級大師納羅迪茲基 29歲去世
來自灣區、從小被視為西洋棋神童的國際西洋棋特級大師(chess grandmaster)納羅迪茲基(Daniel Nar...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20 小時前
盧秀燕危險 鄭麗文:內政治明星不只一位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新任主席由前立委鄭麗文當選,不過,台中市團書記長李中質疑,鄭麗文一直沒表態「不參選總統」,憂心主席想參選總統,國民失去執政機會恐再次上演。對此,鄭麗文今(21)...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阿文的想望1/鄭麗文掌舵大「連」艦隊 傳連勝文暖身接棒蔣萬安
鄭麗文在10月18日舉行的國民主席選舉中,以不到4成員投票率、僅開出約13萬總投票數雙低結果驚險過半當選,儘管選前氣勢飽滿喊話志在必得,但選後她才坦言「根本沒先找班底」,如今必須快快「拼裝」團隊。除了自己親向前國民秘書長李乾龍徵詢回鍋外,也轉向老長官連戰家...
CTWANT ・ 4 小時前
政最新民調曝! 民進回升2%.國民下滑3.3%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國民魁之爭落幕,但根據最新民調,政支持度不增反減,比起上個月,國民下滑3.3個百分點,加上鄭麗文才剛當選,卻不斷被質疑立場偏向「親中」,尤其日前喊話「九二共識是通關密語」,被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批評,是要通向統一嗎,但鄭麗文回擊,不要裝傻,要嚴肅地去面對兩岸關係。準國民主席鄭麗文VS.記者說:「邱毅跟蔡正元有可能當一級主管嗎,好大家每天都在幫我報派很多的人事,我怎麼請得動他們啦。」是否讓輔選有功者,入主決策核心?準國民主席鄭麗文,四兩撥千金,而針對基層憂心,至今尚未表態不選2028,似乎為親征大選留下伏筆?準國民主席鄭麗文說:「國民裡頭未來有能力也有能量,可以問鼎總統的政治明星有可能不只一位,很有可能包括盧秀燕市長大家不用擔心。」看來要擘劃執政藍圖,得先消弭各方湧現的焦慮,除了務運作外還有兩岸路線,日前鄭麗文表態有意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更喊話「九二共識是通關密語」。陸委會主委邱垂正說:「重點,是要通到哪裡,是要通到配合習近平國家統一嗎。」準國民主席鄭麗文說:「陸委會主委,不要裝傻裝不懂啊,因為以他的身分跟位置應該要,更嚴肅地或是更慎重地去面對兩岸的關係。」眼下要擺脫「親中」標籤,不過過去一個月,魁選舉競爭激烈,政支持度不增反減。根據最新民調,有32.9%的民眾支持民進,另外2成左右支持國民,再跟上個月相比,民進回升2個百分點,國民下滑3.3個百分點,民眾則原地踏步,而分析游離的中間選民,也有增多的傾向,恐怕影響地方大選布局。立委(國)羅智強說:「我相信外界的各種一些意見,我相信鄭麗文主席她都會把它放在心上的,主席選舉相當的順利的落幕之後,那我覺得我們所有的國民內的朋友們,那我們可以就繼續團結下來。」對手羅智強,選後率先高喊團結,不過一開局分歧便浮上檯面,各方整合成當務之急。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 天前
綠營反對再修年改法案!羅智強嗆這句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立委提案修《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20日也在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審查。民進批國民又要反對年金改革,國民立院團今(22)日開記者會反擊,勞保即將破產,...
今日新聞NOWNEWS ・ 22 小時前


曝「國民每年3億支出是沉重負擔」 羅智強捐50萬:響應鄭麗文小額募款
前立委鄭麗文當選國民新任主席後,為因應內財務挑戰,呼籲員發起小額募款。對此,藍營立委羅智強今(22)日宣布捐出新書所得款50萬元給國民,透露這筆捐款,對他而言有三層意義。羅智強表示,為因應國民...
華視 ・ 22 小時前
鄭麗文勝出!趙少康不認壓垮郝龍斌選情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主席選舉結果揭曉,前立委鄭麗文打敗前副主席郝龍斌,力挺郝龍斌的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選前指控中國介選,引發爭議,選後趙少康被罵翻。不過趙少康21日晚上在節目說,不認為自己是...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韋安觀點》主席選完了為什麼還在鬥?從國民內耗到南明亡國的鏡鑑
今天是2025年10月21日,距離國民主席選舉已經過去三天。按理說,選舉結束、結果揭曉,應該是翻過一頁、向前看的時候。但國民內部的火藥味不僅沒有消散,反而愈演愈烈。這種選後還在持續升級的內鬥,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到底怎麼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鄭麗文迎大選考驗!他分析:處理好2事即可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前立委鄭麗文當選主席,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指出,這屆主席的主要任務,是穩住當前局勢到2026、2028,千萬別出花樣、扯後腿;國民立委葉元之今(20)日在網路節目《...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日本憲政史新頁!高市早苗成第一位女首相
日本誕生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日本參眾兩院週二(10/21)舉行首相指名選舉,最終自民總裁高市早苗確定當選,成為第104任首相,也是憲政史上第一次的女首相。高市隨後公布內閣名單並即上路。而日股受到女首相的激勵,週一、週二連續上演「高市交易」,首次站上4萬9千點,直逼5萬大關,接連刷新最高收盤價。
TVBS新聞網 ・ 23 小時前
日本首位女首相!高市早苗結盟小殺出重圍 聯合政府還有難關要克服?! 新政府沒有蜜月期 國內通膨+經濟衰退 國外面對美中地緣經貿變局|全球聊天室|#鏡新聞
日本史上首位女首相誕生!自民總裁高市早苗因為長期公明的離去,積極奔走、拉攏政壇勢力,最後和日本維新會簽署協議組成聯合政府。兩在安全保障、抑制物價、外國人投資與土地政策上取得共識,但仍有分歧,代表高市內閣的挑戰才正要開始…… 國內的高通膨、政治信心低迷,以及來自中國的軍事安全挑戰、美國川普政府的關稅大棒,以及10月底一連串國際重要會議,考驗高市早苗應對進退的外交與談判能力。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