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節氣保暖秘訣:中醫師教你「這樣做」 預防感冒與關節疼痛
寒露為24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氣溫下降、露水寒涼。(攝影/鄭國強)
「時露寒冷,而將欲凝結,故名寒露。」寒露為24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5個節氣。
寒露的到來,意味著從秋老虎的早晚溫差大逐漸轉向寒冷季節,氣溫下降、露水寒涼。民間有諺語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提醒大家在家中應穿室內拖鞋,避免足底直接接觸寒氣,尤其對年長者或有心血管疾病者更需留意。
台北迪化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魏士晉指出,隨著天氣逐漸轉涼,加上秋季乾燥,近期門診求診人數因感冒、咳嗽而增加,顯示呼吸道疾病在寒露時節容易高發。「中醫治療上以扶正祛邪為原則,透過提升身體正氣,將外來邪氣排出體外。」
那麼寒露中醫養生的具體作法有哪些呢?
寒露保養4大守則
魏士晉強調,秋季乾燥,呼吸道容易受影響,秋季保養應以「養陰潤燥、清肺止咳」為原則:
1. 注意頸部保暖
早晚溫差大,尤其是上班、上課或傍晚下班時,建議圍脖或小絲巾保護頸部。頸部為人體陽氣通行要道,保暖可阻擋寒氣侵入,增強身體抵抗力。
2. 多曬太陽
中醫認為膀胱經絡與後背循行相關,每天傍晚4-6點,可背對太陽曬後背,讓膀胱經吸收陽氣。此法除了緩解腰背酸痛,對鼻過敏、哮喘等症狀亦有幫助。
3. 養身茶飲
常用方劑如沙參麥冬湯、清燥救肺湯,皆能滋陰生津、潤肺止咳,可用以下藥材煮茶潤肺:
(1)百合 20 克
(2)麥門冬 10 克
(3)生甘草 15 克
(4)桔梗 10 克
(5)玄參 5 克
以2000毫升水煮成茶,分次飲用,有助潤肺生津,預防咳嗽與燥熱不適。
用茶飲調理身心,讓氣血循環順暢,秋冬也能溫潤如春。(圖片來源/馬光中醫診所)
4. 穴位保健
至於穴位保健,魏士晉建議可選擇天突穴、肺俞、尺澤等,調暢肺氣,舒緩呼吸道不適。「大椎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為提升免疫力、抵抗外邪的常用穴位。另外,每天可用吹風機熱敷約1分鐘,或按壓每穴15-20次,有助經絡暢通、強健身體。」
中醫師提醒:頸部保暖、曬太陽、熱敷穴位,強化抵抗力迎寒露。(圖片來源/馬光中醫診所)
長者護關節:薑、杜松與黑胡椒精油
除了傳統穴位與藥膳,寒露節氣對女性及長者也有特別的養生需求。翰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賴睿昕指出,氣溫下降會使末梢循環變差,女性生殖系統及關節容易受寒,寒露節氣若能搭配精油芳療,可改善循環不佳、手腳冰冷與經期不適。
賴睿昕表示,隨著年齡增加,心氣與陽氣逐漸減弱,關節循環不良,寒露節氣的風寒濕氣易誘發舊傷或關節疼痛。賴睿昕建議可使用具有溫經散寒與促進循環效果的精油:
(1)薑精油:溫暖身體、促進血液循環,可搭配按摩油輕柔塗抹膝蓋與小腿。
(2)杜松漿果精油:幫助代謝濕氣,減輕關節腫脹。
(3)黑胡椒精油:促進氣血流動,改善手腳冰冷。
使用方式建議將精油與基底油以 1:5 的比例調配,按摩關節後再熱敷,可提升經絡循環與筋骨柔軟度。
女性保暖養生:精油、暖茶、穴位按摩
寒露對女性而言,最容易出現「下半身受寒」問題。足部陰經與生殖系統相關,一旦受寒,可能出現經痛、血塊、腹冷等狀況。賴睿昕建議以下精油調理方式:
(1)玫瑰精油:舒緩情緒、溫養子宮,幫助緩解經前緊張與焦慮。
(2)快樂鼠尾草(Clary Sage):促進荷爾蒙平衡,減少經期不適。
(3)肉桂葉精油:強力暖宮,建議稀釋後塗抹下腹部或足底。
此外,賴睿昕提醒女性應避免穿短裙、裸足,保持足踝與腹部溫暖,睡前可以足浴加3滴薑或玫瑰精油,溫暖身體、促進氣血循環。
寒露時節,賴睿昕也建議茶飲搭配精油芳香亦有助養生:
(1)甘草 10 克
(2)浮小麥 10 克
(3)紅棗 5 顆
以 300cc 熱水沖泡,調和身心、緩解緊張。若搭配嗅吸玫瑰或甜橙精油,更能放鬆心氣、提升睡眠品質。
芳香穴位建議:陰陵泉
陰陵泉位於脛骨內側,是健脾利濕、幫助循環的重要穴位。賴睿昕建議將杜松或薑精油稀釋後,順時針按摩陰陵泉 3-5 分鐘,可減緩寒濕堆積,對女性生理期不適或下肢關節舊傷皆有保健效果。
中醫師強調,寒露節氣的中醫養生重點,不僅在於防寒保暖,更強調內外兼顧,透過衣食住行、藥膳穴位、精油芳療的多層次保養,為身體築起一道健康防護,迎接秋冬的寒氣挑戰。
更多信傳媒報導
AI 必須創造價值:AI Junior Award 2025 如何打造不可或缺的 AI 體驗?
台灣民主文化在普發一萬中倒退
日本通》擊敗「日本蔣萬安」小泉!高市早苗勝選剖析:保守派的絕地反攻
其他人也在看

懷孕機率萬分之一!39歲腎移植媽喜迎兒:我等了10年
林小姐17歲因腎臟衰竭展開近8年洗腎生活,25歲幸運移植腎臟,盼能生兒育女的她去年在奇美醫院醫療團隊嚴謹評估下,在免疫抑制劑(抗排斥藥)調整後半年就自然懷孕,上月10日剖腹生下健康男寶寶,實現「當媽媽的夢」,也是奇美醫院首位腎臟移植後自然懷孕成功的女性病人。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輝達選址 劉和然:新北已規畫2處基地 (圖)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左)9日接受廣播節目專訪,被問到輝達(NVIDIA)台灣總部選址議題時表示,新北早已備妥基地,展現誠意,林口區、新店區基地各有優勢。右為廣播節目主持人黃暐瀚。
中央社 ・ 1 天前

助理狗仔跟拍賣料牟利 柯晨皓揭「分帳內幕」:王鴻薇都裝不知情
律師柯晨皓在今(9日)晚在節目中揭開狗仔圈內幕,指王鴻薇團隊的「邊角料」常流入藍營民代手中,侯漢廷、張斯綱都曾買到王方不欲刊出的照片或題目,他並直指賣料者為王鴻薇的前助理張凱維,張拿到素材會先問王要不要,若王不要就外流給其他人買。
鏡報 ・ 1 天前
工藝解碼/一「絲」不苟!鐘錶游絲350年簡史(上)
在Geneva Watch Days 2025上,TAG HEUER發表了革命性的「TH‑Carbonspring 前衛碳游絲」材質,並宣佈已進入工量產前置階段。在金屬、矽之外,提供了第三種游絲材質選項。而若熟悉鐘錶史的人或許會注意到,今年正好是游絲發明滿350週年。1675 年荷蘭天文學家兼發明家--Christiaan Huygens公開了史上第一個採用游絲(但看起來或許更像個「鐵螺旋」)的擒縱器草圖,讓鐘錶技術正式進入了游絲時代。可別小看游絲的發明,在那之前計時器都只能使用又大又吵的冠輪式擒縱(Crown-Wheel Escapement),而且僅限於塔鐘或座鐘上。游絲發明後讓計時器的小型化成為可能,並繼續衍生出懷錶、甚至是腕錶。回顧游絲這350年來的進化,基本上就是一部冶金、數學、材料等人類近代科學的發展史。無數專業人士廢寢忘食的投入研發,只為了讓鐘錶走時更準個幾秒,對於航海、軍事和天文等許多領域都至關重要。其中的擇善固執,令人敬佩。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哈孝遠胖到163公斤!一晚打呼1700次+漏尿 決定做切胃手術
【記者張瑞振/台北報導】籃球運動員出身的44歲男星哈孝遠日前錄年代《聚焦2.0》分享身體變化,承認飽受高血壓、睡眠呼吸中止症、痛風等病症所苦,光是1個晚上就打呼超過1700次,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尤其主持美食節目多年,不是在吃,就是在吃的路上,明目張膽的幸福肥帶來的是壓迫膀胱導致漏尿,令他相當困擾,減肥議題刻不容緩。
壹蘋新聞網 ・ 1 天前
移工留才久用方案 勞雇雙贏加倍穩定
經統計,目前在臺移工人數約八十五萬人,其中部分移工已在臺工作超過六年,不僅熟悉我國生活環境,且具備純熟專業技術;為積極協助雇主留用優秀資深移工,勞動部自一一一年四月三十日起推動「移工留才久用方案」相關措施,開放符合轉任中階技術人力資格的資深優秀移工可以繼續留臺工作,勞動部高屏澎東分署指出,雇主除可免繳就業安定費外,中階技術人力亦無在臺工作年限限制,且移工轉任中階技術人力後,原名額也可再彈性運用;另一方面,移工從事中階技術工作滿五年後,符合資格者可以申請永久居留,長期留臺發展。高屏澎東分署表示,符合工作年資與技術條件的移工,透過「移工留才久用方案」轉任從事中階技術工作後,雇主需提供之每月經常性薪資,產業類應達三萬三千元以上、家庭看護應達二萬四千元以上、機構看護應達二萬九千元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數字看中國|新能源占比逾50%車企 均實現利潤增長
大陸各大車企日前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所有新能源占比超過50%的車企,都實現利潤增長。陸媒統計的15家車企中,淨利潤增長的分別是比亞迪、賽力斯、理想、小鵬、蔚來、零跑、北汽藍谷,都是新能源車企。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威剛、技鋼和FADU三方結盟 共創新世代企業級SSD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9日電)記憶體模組廠威剛今天宣布,旗下企業級儲存品牌TRUSTA與技鋼、FADU策略合作,共同推出專為新一代伺服器平台打造的高階企業級固態硬碟(SSD)方案。
中央社 ・ 1 天前
福山雅治變身《迷宮裡的魔術師》 手指拉傷也堅持「一鏡到底」親秀魔術
四季線上/李幸倪編輯改編破億暢銷作家東野圭吾同名小說的電影《迷宮裡的魔術師》,由「日本天王」福山雅治詮釋頂尖魔術師,為了自然散發魔術師氛圍,他不僅天天勤練到一度手指拉傷,更堅持「一...
四季線上 ・ 1 天前
乳癌篩檢破百萬人次!醫界響應乳癌倡議行動 呼籲「早篩早治」接軌國際
[FTNN新聞網]記者盧逸峰/台北報導今年台灣乳癌篩檢首度迎來百萬人次佳績,創下歷史新高。台灣乳房醫學會今日攜手乳癌病友協會、台灣癌症基金會、癌症希望基...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17歲洗腎至今近8年 腎移植婦拚子成功歡喜慶滿月
39歲的林女士,疑因小時候服用長高藥物導致腎臟受損,17歲即雙側腎臟衰竭,洗腎近8年,25歲時接受腎臟移植成功。由於腎臟移植病人懷孕存在高風險,不僅藥物可能影響胎兒,妊娠更會增加腎臟負荷,擔心再次陷入洗腎人生,直到去年經奇美醫院團隊跨科別合作協助,已於9月10日剖腹產下1名健康的男寶寶,拚子成功,一
自由時報 ・ 1 天前
菲律賓強震重災區 見證苦難發放救急
菲律賓宿務,遭受6.9強震襲擊。慈濟志工勘災關懷,這一趟車程四小時,受災居民大多搭帳棚,不敢回家,快要斷炊了。志工送來生活物資應急。大字報,寫著需要水和食物。街邊的帳棚、幾張椅子,難挨也得挨著。受...
大愛電視 ・ 1 天前
「台中國際動畫影展」10/11盛大揭幕 三大特色打造世界級動畫饗宴
【民眾網諸葛志一台中報導】由台中市政府及新聞局指導、台中市影視發展基金會主辦的「2025台中國際動畫影展(TI […]
民眾日報 ・ 1 天前
臉痛、張口困難?顳顎關節障礙原因多元 「新技術重建」改善生活困擾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靖昀報導】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牙齒檢查沒有蛀牙、影像檢查骨頭也正常,但臉部依然隱隱作痛,咬東西總覺得不舒服。」這種情況常與顳顎關節障礙(TMD)有關。其並非單一原因造成,常因結構異常(如關節盤移位、咬合不正)、功能使用不當(如磨牙、偏側咀嚼)及心理壓力等因素交互影響,引發耳前疼痛、張口困難、關節聲響、耳鳴、頭頸肩痠痛等症狀。衛福部統計顯示,台灣約有 20~25% 民眾曾出現相關困擾,多數可透過物理治療、藥物或咬合板等保守方式改善;但若已出現結構性破壞、反覆沾黏或末期病變,則可能需要考慮重建手術,以恢復功能並減輕症狀。 ▲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廖漢聰醫師 擺脫傳統肋骨移植風險 顳顎關節重建添新利器 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廖漢聰醫師指出,目前臨床上常見的關節置換手術多集中在膝關節與髖關節,而顳顎關節置換手術其實在國外已有2、30年歷史。過去因國內缺乏人工關節代理,因此治療多以使用自體肋骨移植為主,但此方法容易面臨骨頭被吸收及術後功能無法預期等風險。 而目前已有人工顳顎關節植入物獲衛福部核可,臨床可依規使用,可望為更多顳顎關節疾病患者提供新治療選擇。他強調,全人工顳顎關節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台北101國慶煙火無人機表演 周邊3階段交管資訊一次看
台北101大樓將於週五(10)國慶日當晚,進行無人機展演並施放國慶煙火,預計信義區周邊將有大批民眾到場觀賞,北市警方將於附近路段實施3階段交通管制,維護人車安全。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為氣候而走 環團11/1號召百工百業上街 (圖)
由10組環團發起,將於11月1日舉辦「為氣候而走 打造韌性台灣」遊行。環團代表9日在記者會中表示,遊行提出3大韌性主題,要求政府強化非核減碳目標、堅守非核減煤的能源轉型等,遊行起點為台北市政府東門廣場,邀百工百業一起上街。
中央社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