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風險高25倍!糖尿病竟是「視力小偷」 八成患者早期幾乎無症狀
糖尿病不僅影響血糖,還可能悄悄偷走視力。根據統計,台灣超過200萬名糖尿病患者中,近三分之一可能已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卻毫無自覺,糖友失明的風險更高達一般人的25倍。令人擔憂的是,八成患者早期幾乎沒有症狀,不少患者直到視線模糊才就醫,往往已是中後期,可能造成永久視力喪失。
亞東醫院眼科部主任王嘉康醫師指出,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會損害視網膜微血管,進而引發黃斑部病變或視網膜出血,若病變進入中後期,視力可能就不可逆了
王嘉康醫師提醒,糖友應每年至少做一次眼底檢查,並保持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適度運動,避免抽菸熬夜。糖友也可透過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我檢測,觀察視線是否出現扭曲、黑點或空白,並及早就醫。
為提高民眾警覺,亞東醫院即日起到11月21日,舉辦「糖尿病與視網膜健康篩檢週」,推出專題講座與免費血糖、血壓及黃斑部病變篩檢,涵蓋日常血糖管理、視網膜保健與自我照護策略,並設置互動衛教展與線上問答抽獎,讓民眾在輕鬆互動中學習保護視力的方法。
王嘉康醫師強調,只要及早發現,九成以上患者可避免視力喪失。照顧血糖,也不只是為了健康,更是為了看見生命中的每一個幸福瞬間。
更多鏡報報導
吃飽就想睡、動一下就累!6大初期糖尿病警訊,你中幾個?
家長群組瘋傳小孩打流感疫苗會得糖尿病?醫師打臉闢謠
小學生脖子黑一圈變粗糙!醫師警告:恐是糖尿病前兆
其他人也在看

國際專家匯聚部桃 共探精準環境醫學新藍圖
在全球化與科技快速推進的今日,人類所面對的健康威脅已不再侷限於單一污染物,而是由氣候變遷、都市化、工業污染與新興化學物質共同交織而成的複合環境風險。這些看不見卻深刻影響健康的因素,使得傳統研究模式已難以完整回應疾病成因的全貌,跨領域整合與精準環境醫學的重要性因而更加凸顯。為促進國內外合作與知識交流,國家衛生研究院攜手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臺大醫院及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共同舉辦「環境、健康、未來:精準醫學的跨界新視野」國際研討會,並安排於桃園醫院舉行精準環境醫學座談會,邀集來自英國、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與臺灣的研究者齊聚一堂,以多角度討論環境風險與健康的最新趨勢。桃園醫院在大會中展現多項綠色醫療與精準醫療成果,分享「桃園航空城跨世代研究(TACC)」的進展、公立醫院在長照與偏鄉醫療服務的經驗,以及臨床端推動精準感染控制的做法。回顧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桃園醫院面臨高強度醫療量能壓力,透過科學化感染監測、跨科室協作與即時決策機制,有效守住醫療院所防線,同時建立出可供醫院界借鏡的防疫模式,展現公立醫院在重大危機中的韌性與責任。面對全球醫療減碳及永續發展趨勢,桃園醫院也在會中分享遠距醫療影
台灣好新聞 ・ 15 小時前
「芬普尼毒雞蛋」風波延燒!至少1萬顆流入新北 市議員說話了
即時中心/高睿鴻報導近期我國爆發「芬普尼毒雞蛋」風波,大量來自彰化文雅畜牧場的蛋,遭驗出芬普尼殘留,且難以計數的雞蛋總量已流入各地市場;其中,估計1萬顆以上流入新北、且至少50籃確定流入新莊區。對此,新北市議員陳世軒今(19)對此嚴正表示,市民的健康絕不能僥倖靠運氣;因此,已於第一時間要求新北市衛生局,儘速統整並公開下游早餐店、雜糧行與相關販售點名單,不能讓民眾在恐慌中盲目猜測。
民視 ・ 1 天前
單側耳悶聽力變差要小心!醫示警可能是鼻咽癌前兆
「當初就是鼻塞,鼻子裡有分泌物擤不出來,擤太大力還會有血絲,總是覺得左側耳朵悶悶的,聽力受到影響……」,這些症狀大約兩個月都治不好,陸續在附近的診所就醫,一直吃感冒藥症狀都沒改善,後來左側頸部竟然摸到了一顆硬硬的腫塊,雖然不會痛,但是有慢慢變大的跡象,華哥嚇的趕快上大醫院檢查,確診已是鼻咽惡性腫瘤第四期。 6種症狀出現要小心1.頸部腫塊:通常是癌細胞轉移到頸部淋巴結,摸起來是固定的,不會痛,會持續長大,通常在後頸部。 2.口水混有血絲:腫瘤表面血管出血,跟著鼻水倒流被吐出來,有時候會聞到血腥味。 3.耳悶塞或漸進性單側聽力損失:鼻咽癌長在耳咽管旁邊,腫瘤壓迫會造成耳咽管阻塞,初期會導致低頻耳鳴,然後完全阻塞會造成中耳積水,所以,單側中耳積水一定要檢查是否有鼻咽癌。 4.漸進性鼻塞:鼻咽癌在鼻腔最後面,大約7到8公分處,如果持續長大,會造成鼻塞,尤其晚上睡覺躺著的時候,會更明顯,因為軟顎往上關閉,會讓鼻塞感更明顯。 5.複視:鼻咽癌往上侵犯會陸續造成第三、第四、第六對神經麻痺,這些神經是控制眼球轉動的神經,如果受到侵犯,會依序麻痺,造成眼球運動受限,然後眼睛看腫瘤那側的時候就會產生複視。
常春月刊 ・ 15 小時前拔河選手怎麼吃最有利?長庚推「拔河運動公益專冊」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今天(20日)發表《拔河運動員健康手冊》,正式推出全台首本以拔河運動為主題的健康公益專冊,手冊由長庚跨領域醫療團隊合作完成,內容涵蓋運動防護、運動營養、運動禁藥與運動心理四大面向,提供拔河選手與教練最實用的健康照護指南。陳昱瑞名譽主委表示,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自2014年起贊助景美女中拔
自由時報 ・ 15 小時前男無法解便就醫驚見肛門塞8公分高陶瓷杯 剖肚取出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20日電)一名男子腹脹3天無法大便,肚子痛到受不了就醫,X光檢查驚見患者肛門塞1個直徑約6公分、高約8公分陶瓷杯,部分腸子缺血壞死,最後全身麻醉「開腸破肚」取出杯子。
中央社 ・ 15 小時前
天氣變冷最危險!呼吸道病毒升溫 疾管署急籲:流感、新冠疫苗一定要打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疾病管制署表示,近期氣溫下降,呼吸道病毒更為活躍,依監測資料顯示,新冠病毒持續活躍於社區,仍有重症及死亡病例發生,自今年10月1日新冠疫苗開打以來,新增病例未接種新冠疫苗者占96.3%,疾病威脅不可輕忽。 近期氣溫變化大 呼吸道病毒可能伺機而動 依據疾管署資料顯示,截至11月17日,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583.3萬人次,新冠疫苗接種累計132.9萬人次,其中Novavax JN.1疫苗接種7,461人次。但近期氣溫變化明顯,請民眾務必防範呼吸道傳染病,並持續留意流感及新冠併發重症發生風險,若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發紺、血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危險徵兆,應儘速就醫以及時獲得治療,並呼籲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完成流感及新冠疫苗接種,獲得保護力,降低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之風險。 接種疫苗才能早一步防堵病毒 長輩與慢性病患更不可不防 疾管署指出,如因受鳳凰颱風影響延後接種的公費對象,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疾病等高風險族群,請儘速安排前往接種,及早獲得保護。因疫苗接種約需2週的時間才能獲得足夠保護力,提醒符合資格且尚未接種的民眾,儘速完
健康醫療網 ・ 15 小時前半世紀青春不會老!南大64級校友重聚 笑談昔日「升旗放鞭炮」趣事
國立台南大學64級校友今年迎來畢業50週年的重要時刻,百餘位校友與親友特別返校舉辦級友聯誼會,再次踏上昔日熟悉的校園,重溫半個世紀前的青春記憶。這場相聚由許榮賓校友擔任總召,活動溫馨又熱鬧,尤其「升旗放鞭炮」往事,以當時尚是保守校風下堪稱是「奇聞」。
自由時報 ・ 17 小時前
新莊淪陷!50籃毒雞蛋流入市面 議員促公布下游名單
針對彰化畜牧場被驗出芬普尼殘留的毒雞蛋,其中1萬顆流向新北,並有50籃確定流入新莊,民眾新北市議員陳世軒今(19)日發布回應指出,除了新北市衛生局應公開下游早餐店、雜糧行與相關販售點名單外,更應協助民眾退換貨與全面稽查蛋品來源、建立雞蛋抽驗制度,防止不肖業者與漏網之魚。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美前財長竟向性罪犯討教「把妹」 桑默斯丟掉OpenAI董事、哈佛主任雙重職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何宜蓁/綜合報導曾任美國財政部長、亦是哈佛大學重量級經濟學者的桑默斯(LarrySummers),17日被揭露曾與已故性犯罪富豪艾普斯坦(Jef...
FTNN新聞網 ・ 13 小時前
移植非血癌治療終點!「三吹四請」助提防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潘昱僑報導】近期知名資深藝人確診血癌的消息引起社會關注。臺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滕傑林科主任表示,大眾對血癌無須過度恐慌,隨著醫療進步,不少患者的病況可穩定控制,唯進行骨髓移植後可能出現排斥反應,影響皮膚、眼睛、肺部與口腔等部位,但若能定期回診追蹤、留意症狀和及早治療,患者都有機會維持生活品質,做到與疾病共存。 移植後免疫系統攻擊健康器官 致GvHD(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滕傑林科主任說明,血癌目前治療方式包含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與骨髓移植,有些患者認為成功配對、完成移植,代表治療也將迎來結束,實際上新的治療旅程才正要開始。 「異體幹細胞移植,也就是俗稱的骨髓移植,是藉由植入捐贈者的造血幹細胞,建立一套新的免疫系統,以清除肉眼看不到的癌細胞、降低復發風險。」當這些幹細胞成熟、新的免疫系統包括T細胞、淋巴細胞等形成後,可能誤把患者的正常組織也當作外來物,並發動攻擊,引發「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簡稱GvHD),也就是一般常說的排斥。 GvHD(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症狀分急、慢性 可侵犯多重器官恐致命 傳統上以移植後100
健康醫療網 ・ 15 小時前
氣溫驟降特別難睡、無力、易跌倒!室內低於這個溫度就容易出事
連續幾天低溫,許多人發現家裡長輩明顯有「冬季症候群」,包含夜間頻尿、睡不好、精神不濟,甚至肌力下降、平衡變差,跌倒風險升高。這些現象不只是年紀問題,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背後的真正原因,可能是家中室溫過低。
鏡報 ・ 16 小時前
男不能說的秘密 肛門卡杯子 醫看:太扯了
[NOWnews今日新聞]中部一名男子連續三天腹脹、無法排便,疼痛難耐急赴醫院求診。醫師安排X光檢查時意外發現,他的肛門深處竟卡著一個直徑約6公分、高約8公分的陶瓷杯,杯口朝下嵌入腸道,導致部分腸段缺...
今日新聞NOWNEWS ・ 16 小時前
46歲健身教練天天運動飲食超自律竟得肺癌 醫揭1習慣破功,很多人都中
46歲的健身教練,體脂率僅12%、每天晨跑+重訓、食量控制嚴謹,卻在公司健康檢查中被診斷為早期肺腺癌。這位教練不解地問醫師:「我這麼努力維持健康,為什麼還會得癌?」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
健康2.0 ・ 5 天前
醫大推「1蔬菜」降血糖血脂、抗癌:我都加在泡麵中
蔬菜有益健康,醫師邱筱宸特別推薦海帶芽,因為它富含膳食纖維、多種礦物質,研究發現,吃白飯時加4克海帶芽者的飯後血糖、胰島素值,都低於沒吃海帶芽的人。另一項研究發現,連吃8週海帶芽點心的人,壞膽固醇(LDL)可降低7.4%。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空腹血糖210!54歲男靠3招不吃藥降血糖 連血壓血脂也變正常
54歲男上班族員工健檢發現空腹血糖高達210mg/dL,因為自己的爸爸就是因糖尿病引發心肌梗塞過世,決心不靠藥物、力行飲食控制和生活型態改變逆轉三高。他早睡早起、每日散步、控制碳水化合物與油脂攝取等方
健康2.0 ・ 1 天前
這種蝦子超毒不新鮮!吃多恐傷腎、骨鬆、血管鈣化 4招選好蝦
美味新鮮的蝦子,大家都愛吃!只是你知道看似肥美飽滿的蝦仁,可能暗藏健康風險。營養師表示,市面上有些肥嫩飽滿的蝦仁,實際上是經過磷酸鹽處理的膨發蝦,長期食用超傷健康。 蝦子泡過磷酸鹽,吃多恐傷腎、
健康2.0 ・ 18 小時前
他耳朵「1處冒焦黑斑點」!檢查竟罹大腸癌 醫嘆:第三期了
耳朵異狀也可能透露大腸健康!中醫師吳宏乾分享,他曾在義診時遇到一名患者,因長期失眠前來求診,發現對方耳廓附近出現「焦黑色斑點」,且有腹瀉、排便帶血等狀況,推斷可能是大腸出問題,患者趕緊到醫院做檢查,發現患「第三期大腸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天天喝珍珠奶茶!32歲男司機「精蟲變成碎片」 悲涼下場曝光
珍珠奶茶香甜好喝,不過切記別「當成水喝」!茂盛醫院家醫科醫師呂昀珊分享一起案例,這名年僅32歲的貨車司機,每天都來杯珍奶,結果結婚兩年他的妻子都沒有懷孕。他到醫院診斷後發現,空腹血糖竟然高達近680 mg/dL,幾乎無法分泌胰島素,甚至「精蟲都變成碎片」,相當駭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趙露思甩嬰兒肥靠「這招」!醫證實:做法超正確 燃脂效率提升10%
陸劇《許我耀眼》女主角趙露思狠甩嬰兒肥,身材蛻變成為熱議焦點。她透露自己的瘦身秘訣之一,就是晚餐提前在6點前吃完,並以花椰菜和芹菜等高纖蔬菜為主食。這樣的飲食方式不只是明星偏好,更有多項國際研究證實其減重效果。 提早吃完晚餐 提升燃脂效率 用餐時間真的會影響體重嗎?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暨成人體重管理林承達醫師說這個答案是肯定的。美國內分泌學會研究發現,晚間用餐者的血糖峰值比傍晚用餐者高出近20%,脂肪燃燒效率則降低約10%;營養學期刊指出,睡前兩小時內進食會讓肥胖風險暴增5倍,顯示提早用餐的減重成效明顯優於晚間用餐。林承達醫師解釋人體代謝在早晨最活躍,順應生理時鐘進食能提升營養消耗率,避免熱量在睡眠時轉為脂肪囤積。若將進食時段控制在早上8點到下午2點之間,不僅全天飢餓感更穩定,夜間脂肪燃燒效率也顯著提升,對代謝健康有正面幫助。 花椰菜低卡高纖 吃得飽又能瘦 為什麼花椰菜成為減重聖品?林承達醫師說明其關鍵在於它的低熱量與高纖維特性,每100公克花椰菜僅含25大卡,卻能提供超過2公克膳食纖維與每日所需維生素C。當纖維在腸道中移動緩慢,就能延長飽足感並穩定血糖,避免飯後血糖波動引發的飢餓感,進
常春月刊 ・ 16 小時前
60歲男沒有胸悶痛!起床「1症狀」急就醫 竟是心梗
提及心肌梗塞,一般會想到胸悶痛、頭暈、肩頸疼痛、呼吸急促等症狀,但醫師劉中平表示,一名60歲男子長期高血壓,某天因起床嘔吐數次,上午9時就趕緊就醫,檢查發現,男子的心臟已受損,已是急性心梗,因此緊急改送急診治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