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喝10瓶酒!他酗酒成性忘工作竟罹患「酒精性失智症」醫揭致癌風險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一時失志免怨嘆,但喝酒喝多了則可能導致失智。隨著飲酒文化在社會中普及,許多人以為小酌怡情。然而,醫學研究已明確指出,長期飲酒不僅會傷肝,更會直接損害腦部。醫師提醒,酒精本身就是失智的重要風險因子,飲酒會加速腦部退化,很可能讓人提早邁向失智。
52歲的林老闆(化名)是一位生意人,交友廣闊、應酬頻繁,長年下來一天常常喝掉十多罐啤酒,或是半瓶威士忌,甚至習慣靠酒助眠。起初只是偶爾忘記事情,但漸漸出現記憶力明顯缺損,工作上判斷不再精準,連帶影響公司經營。在家人的陪伴下就醫,經臨床詳細問診、認知功能測驗以及影像學檢查,確診為「酒精性失智症」。所幸及早接受戒酒藥物治療、動機式晤談與團體治療,停酒3個月之後,林老闆的記憶力與工作表現得以逐漸部分改善,避免了進一步惡化。
飲酒者為何有比較高失智風險?北市聯醫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醫師洪研竣表示,酒精代謝物-乙醛,除了是一級致癌物以外,也具有直接的神經毒性,長期飲用之後會造成慢性發炎、自由基堆積及神經細胞受損。此外,酒精會改變腦部神經受體的功能,因此導致認知功能受損。這些變化使得大腦生理功能受到傷害,包含記憶、判斷、衝動控制、情緒調節的能力都會下降。
他說,根據國際期刊《Psychosomatics》2017年發表一項系統性回顧,持續飲酒可能導致中壯年族群大腦功能受到影響,提早出現失智症狀。國際期刊《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2020年的系統性回顧也指出,飲酒每週超過14個酒精單位(相當於每週140克酒精,約等於每週12罐330毫升酒精濃度4.5%的啤酒),是一個確定的失智症危險因子。2024年國際知名期刊《The Lancet》收錄30萬位飲酒者資料更顯示,飲酒與失智症發生有其因果關係。
除了直接的神經毒性,酒精也會導致神經生長必須的維生素B1缺乏,造成「韋尼克氏腦病」與「高沙可夫症候群」,病人可能出現眼球運動異常、步態不穩(導致跌倒)、嚴重的失憶與虛談症狀,讓病人與家屬承受沉重照護壓力。洪研竣呼籲:酒精不是保健品,「長期飲酒會增加失智風險」;若有長期飲酒習慣,應警覺失智風險,及早戒酒最能降低傷害;若發現親友出現飲酒控制困難或記憶力明顯退化,應及早尋求專業精神醫療協助。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侵占幹細胞研究害損失122億!教授夫妻控檢方被誤導 北醫駁斥:誤導視聽
消滅「直美」!衛福部修法「醫師需受訓才能做醫美」醫事司揭受影響人數
耳鼻喉科擬改「耳鼻喉頭頸外科」衛福部曝「真正原因」:還是可看感冒
民眾省荷包!健保費確定「明年不調漲」健保會:維持現行費率5.17%
其他人也在看

工廠作業不慎觸電! 鋼條吸附員工雙手 同仁急斷電
台南市 / 綜合報導 台南市仁德區一處工廠,就在工作人員執行作業過程中,搬動鋼條,竟然遭到電擊,瞬間鋼條緊緊吸附在工人雙手,儘管試圖想要鬆開仍然沒有效果,同仁見狀後立即關閉電源,才化險為夷,結束這場驚魂記,這名遭電擊的工作人員事後也沒有大礙,不過當時明明已經佩戴手套,怎麼還會發生意外?物理老師說,配戴絕緣手套未必就沒有風險,因為當時電流,可能已經超過負荷範圍。工廠內配戴手套工作人員,才剛彎下身來,將地面鋼條抬起,沒想到,鋼條瞬間吸附在雙手,工作人員,試圖以跳躍方式想將鐵條鬆開,卻絲毫沒效果,見狀同仁,起初還摸不著頭緒,著急用雙腳試圖踹掉,仍然無效,立刻將電流給關掉,才順利化解危機。記者VS.工廠員工親友說:「(沒怎樣,對吧),人都沒怎樣,已經在工作了。」事發就在,台南仁德一處工廠,當時,工作人員已經佩戴手套,沒想到,還是不慎遭電流電擊,幸好,當下機靈的同仁,協助將電流關上,才化險為夷,但明明戴上手套,怎麼還會,發生意外。生活科技教師錢文國說:「比較簡單的方式就是找身邊的,像是可能木棍等等的,長的物體,盡量遠離這個地方,而且可能也要注意一下地上有沒有水灘等等的情況。」物理老師凌永裕說:「戴著絕緣手套的時候,你用手背去碰,這樣子觸電會收縮,反而就不會把物體抓住,可是你這樣子碰的時候呢,你的觸電的時候就會收縮,就把東西抓得很緊,放不開。」物理老師說,絕緣手套未必就能完全杜絕電流,一旦超過耐受電壓上限,就會有意外發生的風險,建議戴上手套後,以手背接觸物體,會較為安全,避免這驚險意外不幸發生。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0 小時前
綠2026王世堅戰北市? 徐國勇:其中一位「好人選」
民進在2026年的台北市、桃園市長的提名人選尚未出爐,儘管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表態選台北、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參選桃園態勢逐漸明朗,但內似乎還有其他考量。對此,民進秘書長徐國勇強調名單沒有難產,好人選非常多,還特別舉例王世堅,是能挑戰台北市長的人選之一。 #2026年#王世堅#徐國勇
東森新聞影音 ・ 8 小時前

越活越年輕有祕訣?研究證實:睪固酮可減緩老化,醫曝現代男性最大殺手
為何同樣是熟齡男性,有些男明星越來越顯年輕,但一般男性卻愈來愈顯疲態?答案可能與男性荷爾蒙「睪固酮」(Testosterone, TT)密切相關。新陳代謝暨減重專科醫師周建安指出,規律運動與健康飲食不僅能穩定睪固酮,更是許多男星保持精神飽滿的重要關鍵。 睪固酮可減緩老化最新刊登於《eClinicalMedicine》的跨國研究亦印證此觀點。研究整合中國、美國與英國四大健康資料庫,分析超過 1.7 萬名男性血液檢測資料,以「生物學年齡」反映身體老化速度。結果顯示,在三個大型隊列中,睪固酮每增加一單位,老化加速值便下降 0.01 至 0.078 年。 英國研究團隊更進一步追蹤同一批男性 4 年後的變化,結果發現睪固酮提升幅度最高的前 25% 男性,其老化加速值平均下降 0.12 年,顯示良好的睪固酮水平能有效「拖慢」身體老化時鐘。 失去睪固酮保護,老化速度加快相反地,一旦失去睪固酮的保護,老化速度更明顯加快。研究分析 38 名進行前列腺癌切除後、接受雄激素剝奪療法(ADT)患者,發現其睪固酮濃度下降後,生物學年齡加速值大幅增加,平均上升 1.804 年,形同老化速度被「踩下油門」。 周建安
常春月刊 ・ 1 天前
220萬人受惠!75年以前出生B、C肝免費篩檢
[NOWnews今日新聞]為強化B、C型肝炎防治,國民健康署114年8月1日起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B、C型肝炎篩檢年齡範圍,民國75年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皆可終身接受一次免費篩檢。此措施將使220萬名...
今日新聞NOWNEWS ・ 4 小時前戒菸吧!日吸2支菸 心臟衰竭風險增5成
美國1項對近20項長期研究的廣泛回顧研究表明,即使吸煙量很少,吸菸者心臟衰竭風險仍然遠高於從未吸煙者,這種風險在戒菸後仍會持續存在。此研究被發表在PLOS醫學期刊上。根據科學網站《SciTechDaily》報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西卡羅內心血管疾病預防中心的研究人員,分析來自22項對人們進行長達1
自由時報 ・ 10 小時前
新北耶誕城低溫執勤辛勞!海山分局長送「防寒手套」慰勞員警
2025年11月7日已進入立冬節氣,隨著入夜氣溫降低並伴隨飄雨,對於24小時晝夜執勤的員警,備顯辛勞。海山警分局所轄區域為板橋精華地段並為新北市政府所在地,海山分局員警為提升機動性,執行各項勤務均以騎乘機車為主;分局長林國民有感近期冷空氣南下,同仁低溫執勤辛勞,在慰勤及集會場合,一再提醒幹部同仁注意保暖及維護健康,亦叮囑外勤主管與員警朝夕相處,應如同家人般的主動關懷員警保暖措施並留意健康狀況。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北市聯醫:長期飲酒 加速腦退化釀提早失智風險
(中央社記者劉建邦台北20日電)北市聯醫今天表示,飲酒文化普及,雖小酌怡情,醫學研究提到長期飲酒傷肝,更直接損害腦部,飲酒加速腦部退化,可能有提早失智風險。
中央社 ・ 9 小時前
小禎熱戀滿臉春風 笑曝小7歲男友跟女兒「天天鬥嘴」
小禎9月大方認愛小7歲的廚師男友Alan,春光滿面的她19日出席保養品牌10週年記者會,笑說男友與女兒Emma互動融洽,甚至常常因為無聊小事鬥嘴。兩人交往不到半年,小禎認為現在談再婚都還太早,「我們兩個都是順其自然,沒有要給彼此太大壓力。」
簡子喬|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1 天前
「尿尿男」天天到三民公園樹下「排水」 陳其邁:檢討廁所數量
高市議員張博洋今總質詢時,特別提到三民公園有位「尿尿男」、天天天騎車到公園大樹下尿尿,讓周邊居民困擾不已;市長陳其邁答詢說,會檢討廁所數量,也會請警局、環保單位積極執法。張博洋說,三民公園是周邊很多住戶使用的公共空間,但居民注意到有位男性、幾乎天天專程騎車到公園大樹下尿尿,還傳出有樹被尿死情況,有民
自由時報 ・ 12 小時前

天降初雪!玉山飄30分鐘融化無痕跡 氣象署曝歷年紀錄
[FTNN新聞網]記者鄧宇婷/綜合報導受到東北季風增強影響,全台氣溫驟降,玉山在今(20)日中午迎來今年冬天首次降雪。中央氣象署指出,玉山氣象站於12時25分...
FTNN新聞網 ・ 7 小時前
基隆阿北搶銀樓!持「玩具手榴彈」奪25萬金項鍊 今遭檢方起訴
今年10月間,基隆一名57歲戴姓阿北,面戴口罩、持玩具手榴彈「搶銀樓」,奪走2條金項鍊(合計價值台幣25萬餘元),所幸戴姓阿北約半小時之後落網,被警方依法移送偵辦,今(20日)基隆地檢署偵結,依搶奪罪嫌對戴男提起公訴。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台北天文館預告2026年天象大爆發!月全食、流星雨輪番登場
台北天文館近日發布《2026年重要天象表》,預告明年將有多項精彩天文現象輪番上演,包括罕見的月全食、壯觀的流星雨以及多次行星相合,為天文愛好者帶來豐富的觀測饗宴。
中天新聞網 ・ 8 小時前
■00929配息再創新高 科技股息成市場避風港
在AI熱潮推動下,台股加權指數歷史性地站上兩萬八千點大關。然而,指數屢創新高,市場的「懼高症」也隨之而來。在聯準會降息時程未明、全球地緣政治風險猶存的背景下,投資人陷入「既想參與AI盛宴,又怕買在高點」的兩難。如何在波動的市場中,找到一個既能參與科技趨勢、又能穩健收穫現金流的「攻守兼備」型資產,成為當前顯學。
理財周刊 ・ 7 小時前
拜媽祖竟遇陌生婦「塞籤詩」!楊登嵙:施放者恐遭反噬
太荒唐!資深媒體人呂文婉最近分享1樁怪事,她到苗栗白沙屯拱天宮拜拜時,1名陌生婦人突然叫住她,塞給她1張籤詩就跑了,她懷疑遭人轉嫁厄運,民俗專家楊登嵙也提出解決辦法。
中天新聞網 ・ 5 小時前母親吃加工食品恐傷胎兒?研究:乳化劑讓寶寶腸道提前失衡
根據科普媒體《SciTechDaily》報導,一項發表於權威期刊《自然─通訊》的最新研究顯示,孕期與哺乳期若攝取含有乳化劑的加工食品,可能無形中影響新生兒腸道菌群的建立,使孩子在長大後更容易出現慢性腸道發炎與肥胖。乳化劑是食品工業中最常見的添加物之一,主要用於讓油與水均勻混合、改善口感與延長保存期限
自由時報 ・ 11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