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銀對美曝險創新高 連40季居最大曝險國
國銀資金布局持續集中於美國市場。央行公布今(2025)年第2季末「本國銀行國家風險統計」,美國已連續40季穩居最大曝險國,金額高達1,948.7億美元,較第1季增加148億美元,續創歷史新高;中國大陸則在本季超越盧森堡,重新奪回第2名。
根據央行資料,國銀對美國與中國的曝險差距已連續9季超過千億美元,今年第2季更擴大至1,464億美元,刷新統計以來最高紀錄。央行指出,顯示國銀資金繼續流向報酬相對穩定的美國資產;而大陸經濟發展動能轉弱、投資報酬率下降,使金融機構在資金配置上更加謹慎,反映市場對美中兩地金融商品報酬與風險評估出現明顯分歧。
進一步觀察對美曝險結構,第2季自有資產上揚130億美元、投資信託資產成長18億美元,是推升規模的2大主因。央行說明,自有資產走高主要來自存放央行與同業拆存金額上升;信託資產成長則與美元貶值及投資人加碼美國股票、債券型基金有關。部分銀行亦透過短期資金拆放操作,以提升資金運用彈性,帶動整體曝險水位升高。
至於國銀對陸曝險在第2季回升至484.96億美元,季增23.78億美元,終結連續數季減勢。資料顯示,增幅主要因為銀行投資中國政府公債、大陸銀行海外分行提高同業拆存規模,以及人民幣升值1.2%的匯率效應。雖然名次進步,但與美國曝險差距仍逐步拉大。
今年第2季國銀對外曝險前10大國家,依序為美國、中國大陸、盧森堡、澳洲、日本、香港、英國、新加坡、法國及越南,合計4,780億美元,占外國債權餘額的73.75%。其中,法國因歐元兌美元升值8.25%及國銀增持法國公債,曝險金額增至188.57億美元,排名從第11名升至第9名;韓國則因同業拆存與金融債持有減少,跌出前10名之外。
國銀整體外國債權餘額截至6月底達6,482億美元,季升5.57%,主要來自對非銀行私人部門債權增多。央行評估,整體曝險結構仍以高收益與高流動性市場為主,美國金融資產因流動性佳、報酬穩定,仍是國銀配置核心。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其他人也在看
上海 力推智慧終端機產業
上海市經信委近日公布最新「上海市智慧終端機產業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 (2026~2027年)」,其中計畫到2027年,上海市智慧終端機產業持續做大做強,總體規模突破人民幣(下同)3,000億元,包括AI眼鏡、機器人等產品都獲點名。
工商時報 ・ 5 小時前金價破4,000美元 續踩油門
金價屢創歷史新高,且每盎司衝破4,000美元大關,漲勢超越歷來多次重大危機時期,法人更齊聲上修金價預測,認為在美元疲弱、央行買盤強勁與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等多重利多支撐下,黃金多頭行情仍未結束。
工商時報 ・ 1 天前

韓財長:一年最多動用200億美元
韓國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具潤哲13日在國會財委會審查會議上,就與美國的關稅談判表示,韓國一年最多只能使用200億美元外匯儲備,因此向美國支付3500億美元現金的作法難以執行。具潤哲已向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提出安排於15日會面的請求。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大陸買家消失!美國大豆出口斷崖式崩跌 恐損失1600萬噸訂單
自5月以來,中國大陸一直抵制購買美國大豆,以表達對美國總統川普徵收關稅的不滿,也導致美國豆農面臨嚴重的生計危機。據大陸官媒《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潭天」報導,市場預測,如果大陸11月中旬前未重返美國市場,美國將損失對華1400萬至1600萬噸訂單,等於丟失一半的市場。
中時財經即時 ・ 9 小時前


籌碼/上週外資小賣超89億 記憶體好慘這檔砍最兇!
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上週(114/10/7~114/10/9)外資在集中市場總買進金額為5,468.17億元,總賣出金額為5,557.84億元,賣超為89.67億元,另統計自114年年初至10月9日止,外資總買進金額為25兆1,740.45億元,總賣出金額為25兆1,952.13億元,累計賣超為211.68億元。外資總持有股票市值為42兆2,710.22億元新台幣,占全體上市股票市值的48.01%,較10月3日的41兆2,512.99億元新台幣,增加1兆197.23億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光輝十月變震盪十月! 海外ETF抗暈有解方
美中關稅政策劇情多變,讓市場大洗三溫暖,不過,海外市場為主的ETF,多能打敗台股加權指數,若加上美國聯準會9月降息以來的表現交叉比較,可以發現有5檔既能在大盤重挫時逆勢抗跌,又能吃到美國降息紅利繳出正報酬,這5檔包括富邦越南(00885)、群益那斯達克生技(00678)、富邦ESG綠色電力(00920)、新光美國電力基建(009805),以及平衡凱基美國TOP(00980T)。
太報 ・ 2 小時前
獨家》稀土政策害黃立成慘賠? 鬼才阿水點出關鍵:連鎖效應
近來加密貨幣市場大爆倉,藝人「麻吉大哥」黃立成在20多天內,損失達5450萬美元(約新台幣16.7億元),這也是他今年第二度面臨鉅額虧損,會造成這般難以估計的損失,不排除與大陸稀土政策有關聯,對此,網紅鬼才阿水做出分析後,直指這就是所謂的「連鎖效應」,並推估川普之後勢必會上演大和解的戲碼。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苗市風箏節24-26日登場 邀鄉親放風箏、嘗美食
苗栗市「九降風起・紙鳶情揚・美食飄香」風箏文化暨客家美食節,24日至26日於苗栗市河濱公園登場;苗栗市公所今(14)日舉辦試飛記者會,由市長余文忠、苗栗縣政府秘書長陳斌山等人放飛「TEAM TAIWAN」橫幅風箏,象徵全民團結與光復節榮耀,揭開今年風箏節序幕,3天活動除風箏展演,還規劃「客家美食嘉年
自由時報 ・ 19 小時前維田9月出貨平緩,估Q4營運勝Q3,明年逐季走揚
【財訊快報/記者王宜弘報導】IPC廠維田(6570)自結9月營收6940萬元,月減18%較去年同期成長1.47%,累計前三季營收6.66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的幅度持續收斂至1.84%。維田指出,9月營收因市場需求出現暫時性調節,且配合客戶拉貨時程調整,出貨狀況稍微平緩,展望第四季,營運狀況將維持穩定且逐漸回溫,2026年亦可望逐季走揚。維田進一步指出,回顧今年因美國關稅政策反覆,且匯率來回變化,整體出貨狀況因此出現較大波動,惟景氣市況以及專案在手訂單目前尚無太大差異,但客戶端實際拉貨時程則較容易出現變動,9月營收亦略受影響,使第三季整體出貨較上季下滑,季減17.64%。展望第四季,該公司評估,預期美國關稅以及匯率影響逐漸緩和,全球經濟及製造業景氣回穩後,第四季營運狀況預期將優於上季,公司亦持續關注客戶出貨時程調整狀況。
財訊快報 ・ 1 天前9月證交稅312億元 年增52.6% 創16年來最大增幅
(記者李娜台北報導)財政部今天公布9月全國賦稅收入統計,證交稅一舉衝上新台幣312億元,年增52.6%,為近16年以來最大增幅。財政部官員說明,主因為9月台股走勢強勁,持續刷新歷史新高,帶動成交量增加...
自立晚報 ・ 5 小時前中國9月大宗商品採購普遍回升,鐵礦砂、銅金屬與煤炭進口創今年高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中國9月大宗商品採購量普遍上升,因買家紛紛囤貨以滿足秋季工業需求通常的成長。統計數據顯示,9月份鐵礦砂、銅金屬和煤炭的進口量均創下今年新高,大豆進口量則升至四個月以來的高點。原油、銅礦砂和天然氣進口量月比值則是下降,但原油、銅礦砂仍高於去年同期水準。儘管經濟環境嚴峻,進口仍保持相對強勁。若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再度升溫導致中國商品關稅提高,經濟形勢恐將進一步惡化。9月,中國製造業連續第六個月萎縮,但受天氣好轉和季節性活動回升影響,萎縮幅度有所收窄。建築業和服務業指標同樣出現下滑。9月份,天然氣進口量表現疲軟,較8月下降6.8%,因國內產量上升導致價格較高的海運減少。相反,煤炭進口則成長7.6%,得益於國內減產推高價格,使海外供應更具吸引力,尤其在電力企業為冬季儲備燃料之際。原油進口量下降4.5%。國際市場一直依賴中國的戰略儲備來支撐油價,但9月這一支撐作用受到削弱,因為一些國有煉油廠關閉裝置進行季節性維護,而小型煉油廠也因進口配額減少而受到阻礙。銅精礦進口量下降6.3%,原因是礦場中斷,最近一次是印尼Grasberg銅礦停產,阻礙了冶煉原料的供應。未鍛造銅及
財訊快報 ・ 1 天前全球吹寬鬆風 渣打:美元邁入下行周期
聯準會啟動降息循環,渣打集團14日發布今年第4季全球市場展望,預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同步祭出寬鬆政策的背景下,美元將邁入下行周期,未來6~12個月內美元指數將回落至95,不過若通膨再次飆升、地緣政治升溫,美元還是有可能因避險需求支撐而短線反彈。
中時新聞網 ・ 5 小時前證交稅衝高 全年稅收估呈三好兩壞
台股回神,9月股市日均量衝破6,000億元,為歷年單月次高水準,並帶動9月證交稅收達312億元,史上第三度單月突破3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除實徵淨額是14個月來最高,年增幅52.6%更是16年最大增速,顯示對等關稅對台股衝擊逐漸淡化。
工商時報 ・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