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紀錄!出口美國首度超越中國 謝金河:全球「脫中入美」格局成形
財經中心/黃韻璇報導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國會答詢時,明確表示「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此番言論引發中國跳腳,中日外交風暴就此展開。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就提到,中日交惡,更加速日商從中國撤離,今年前10個月日本對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銳減83%,直言「全球『脫中入美』格局成形」。
謝金河26日在臉書發文,台灣的金寶電子結束了從1996年成立的東莞廠,3000多名員工失去工作。他提到,其實東莞的製造業萎縮已持續很長的時間,昔日繁華景象早已不復見。此外,最近中日交惡,更加速日商從中國撤離,今年前10個月日本對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銳減83%,情況會更加惡化。
謝金河指出,2025年川普上任,他的關稅棒子加上赴美投資,製造業重返美國,正逐漸改變過去的產業布局。1990年代全球投資中國是主旋律,台商一窩蜂西進,成為促進中國經濟崛起的推手,很多台商也因為投資中國而壯大。
謝金河透露,從台灣的出口結構可以看出新一輪的變化正在形成。今年10月台灣對美國出口211.35億美元,占比34.2%,對中國出口143.17億美元,占比23.2%,這是占比差距最大的一個月。今年前10月台灣對美國出口1516.21億美元,年增63.3%,對中國出口1388.91億美元,年增13.1%,這是出口美國首度超越中國的新紀錄。
此外,謝金河表示,台灣對美國的順差拉升至1119.93億美元,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739億美元,而對中國的順差是631.33億美元,和美國有一段差距。從占比更可以看出「脫中入美」的新格局。2020年台灣出口到中國的占比是43.9%,美國是11.7%,今年前10月,美國占比是29.5%,10月拉升至34.2%,對中國前10月占比27%,10月再降到23.2%,這個變化非常值得關注。
謝金河強調,今年AI是主戰場,台灣的ICT和半導體產業都和美國緊密結合,過去台商投資中國,現在投資美國。接下來是川普要求各國投資美國資金到位,台灣以台積電的1650億美元為基礎,很可能擴大到4000億美元,這個「脫中入美」新格局,也會對企業未來帶來巨大影響和變化。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林亮君曬自拍挺日本干貝!日網6萬人暴動喊「嚇我一跳」:太可愛了
習近平打給川普「日本早知情」!專家曝中國急通話主因:焦慮台灣這1事
怕得罪美國不敢告?台積電正式告羅唯仁 專家:川普不高興還是要講法律
陸男星表弟驚傳「柬埔寨工作失聯」!媽接最後電話心碎:非常虛弱、恐懼
其他人也在看

中國房地產再探底!陸銀急甩7萬套法拍房求自救 專家:恐再壓垮房市
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持續延燒,臨近年底,大陸多家國有與地方銀行正加速拋售法拍住宅與商舖,全力處置不良貸款。據《日經亞洲》報導,這波集體「年末清倉潮」恐進一步拖累本已疲弱的房市,讓中國已經夠慘的房市再度探底!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中日交惡加速日商從中國撤離!謝金河:全球「脫中入美」格局成形
[Newtalk新聞]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4日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通話,川普隨即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通話,受到全球關注。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分析,中日交惡加速日商從中國撤離,今年前10月台灣出口美國首度超越中國,今年川普上任以來,透過關稅以及赴美投資,逐漸改變過去的產業布局,從相關數據來看,都能看出全球「脫中入美」的新格局逐漸成形。 謝金河在臉書發文寫道,台灣的金寶電子結束了從1996年成立的東莞廠,3000多名員工失去工作。其實東莞的製造業萎縮已持續很長的時間,昔日繁華景象早已不復見。最近中日交惡,更加速日商從中國撤離,今年前10個月日本對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銳減83%,情況會更加惡化。 謝金河提到,今年川普上任,他的關稅棒子加上赴美投資,製造業重返美國,正逐漸改變過去的產業布局。1990年代全球投資中國是主旋律,台商一窩蜂西進,成為促進中國經濟崛起的推手,很多台商也因為投資中國而壯大。從台灣的出口結構可以看出新一輪的變化正在形成。 謝金河分析,今年10月台灣對美國出口211.35億美元,占比34.2%,對中國出口143.17億美元,占比23.2%,這是
新頭殼 ・ 17 小時前
出口美國首度超越中國 謝金河:全球「脫中入美」格局成形
面對美中兩個超級大國角力,產業鏈布局也出現明顯變化,根據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的說法,全球製造業版圖隨著地緣政治與供應鏈重整而快速轉移,有別於1990年代投資中國是全球的主旋律,如今「脫中入美」的趨勢已日益明顯,尤其AI產業開啟的新主戰場當中,台灣ICT和半導體產業都和美國緊密結合,台商從投資中國轉變為投資美國。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7 小時前


中日鬧僵!高市早苗支持度不減 謝金河曝日本「這群人」被喚醒:強硬路線的底氣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談集「台灣有事」的言論引發中國反彈,雙方緊張氣氛升溫,中國也祭出一連串報復措施。不過,多家日本主流媒體近日釋出最新民調,顯示出高市內閣的支持度居高不下。對此,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分析背後原因,3大年齡層在背後力挺高市早苗,成了高市強硬路線的底氣,這次很可能是日本再起很重要的轉捩點。謝金河說,中日衝突持續延燒,中國加大威脅力道,似乎......
風傳媒 ・ 1 天前
金管會准台新與新光人壽合併 無額外增資要求
金管會今(25)日宣布,核准以台新人壽為存續公司、新光人壽為消滅公司,並且更名為新光人壽的合併案,合併基準日為明年元旦。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並無法律規定以外的其他增資要求。外界關心新光人壽財務狀況,以及接軌兩大國際制度後是否需要增資?蔡火炎說,新壽的母公司台新新光金控有出具未來增資的承諾,如果有增資需求,將依照金融控股公司法第53條及第56條規定來......
風傳媒 ・ 1 天前
台積電投資1650億美元只是開端?謝金河揭台灣「出口結構」變化:全球脫中入美成形
[FTNN新聞網]記者江佳蓉/綜合報導台灣近年外銷版圖開始出現變化,對美國的順差已飆升至1119.93億美元,遠遠高於去年全年的739億美元,相較之下,台灣對中國...
FTNN新聞網 ・ 17 小時前

下車時間到?「記憶體大廠」賣壓籠罩...炸12.1萬登人氣王 股民激喊:再不走要被套
[FTNN新聞網]記者周雅琦/綜合報導台股今(25)日早盤開高震蕩,一度大漲逾600點、站上2萬7千點大關,截至10點30分,漲勢收斂,暫收26,875.94點、上漲371.7點...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記憶體人踩人?南亞科爆最大違約交割「這檔」卻成替罪羊…下殺6%爆19萬張成交量 網:融資排隊出場
[FTNN新聞網]記者何亞軒/綜合報導今(26)日台股加權指數收盤27,409.54點,漲497.37點,漲幅1.85%,觀察今日成交量排行前五名,記憶體指標股之一南亞科(240...
FTNN新聞網 ・ 10 小時前
年薪沒266萬別勞退自提?靠這招退休前有機會多賺690萬
報稅季延長至6月底,小資族節稅規劃成為當前財經焦點。理財專家闕又上深入分析20項節稅關鍵,提醒小資族「一個小決定可能替你省下上百萬」。他指出,每年節省1萬5千元稅金,若善用投資工具,40年後可能創造高
健康2.0 ・ 19 小時前
子公司工業富聯因「訂單展望下調」謠言觸跌停 鴻海發重訊
鴻海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工業富聯)遭爆訂單或展望下調,24日在A股掛牌盤中觸及跌停,光是最近2個交易日跌幅已達15%,收盤價55.94元人民幣,探2個月低點。針對工業富聯遭網際網路平台消息指稱「下調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
「小台積電」富邦0052拆股後恢復交易第一天!爆近27萬張大量奪成交王 吸金95億元
截至11:29,「小台積電ETF」富邦科技(0052)完成1拆7,股價從24萬多變成3萬多,今(26)日恢復交易第一天,股價最高觸及35.4元,隨後在32.33元附近震盪,上漲0.83%,成交量衝破20萬張居成交王。
Yahoo奇摩股市 ・ 18 小時前
驚爆鉅額違約交割!南亞科翻車噴量13萬張...記憶體3檔也入榜 這「PCB大廠」力拚守紅盤
[FTNN新聞網]記者江佳蓉/綜合報導台股加權指數今(26)日開高走揚,最高觸27,349.73點,截至中午12點55分,仍持續走高當中,觀察盤中上市上櫃個股成交量排名...
FTNN新聞網 ・ 14 小時前
被動元件再現烏龜綠!蜜望實重挫逾9%....國巨、華新科翻黑 盤中唯6檔小兵收紅
[FTNN新聞網]記者周雅琦/綜合報導台股在歷經上週大跌近千點後,今(25)日早盤一度強彈逾600點,站回2萬7千點大關,不過盤中漲勢收斂,截至中午11點25分,加...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台積電logo大揭密!tsmc小寫意義、11個小黑點代表什麼?公司元老親自解釋
[FTNN新聞網]記者陳献朋/綜合報導隨著AI時代來臨,「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營運成果更上一層樓,不只今年股價漲幅高達36%,市值更正式突破1兆美元,驚人...
FTNN新聞網 ・ 13 小時前
147萬小資族哭暈!外資再砍0050「34天抱走993億元」 2檔百萬人氣ETF也遭狙擊
[FTNN新聞網]記者薛明峻/台北報導台股昨(24)日開高震盪,終場加權指數收在26504.24點,上漲69.30點,漲幅0.26%,受指數編纂公司明晟(MSCI)半年度調整於...
FTNN新聞網 ・ 1 天前下個是誰?羅唯仁「帶槍投英特爾」 爆魏哲家陷更大人事危機
台積電日前爆出重量級人事震撼彈,退休資深副總羅唯仁遭指控在離職前影印二十箱資料,並轉投美國英特爾,引發科技圈譁然;台積電已於11月25日提告羅唯仁。有消息指出,這已讓董座魏哲家面臨一場關於人事布局的思考,因台積電中生代接班梯隊的競爭暗潮浮現,任何人事決策不慎,都可能引發比此次跳槽事件更嚴重的技術與人才外流。
中時財經即時 ・ 1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