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友好 黃偉哲:一定相挺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日相高市早苗表態支持台灣立場,引來中國大陸以經濟手段施壓制裁。議員朱正軒表示,台南與日本十六個城市締結姊妹市或友好,雙方合作密切,要求市長黃偉哲表態。黃偉哲強調,台日之間在城市外交、農漁特產品都有良好交流,「一定要相挺!」
朱正軒指出,台灣與日本同屬第一島鏈民主國家,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延續安倍晉三的友台路線,大力支持台灣,總統賴清德也第一時間於社群平台回應,而台南與日本長年交流緊密,議會也與日本群馬縣水上町簽署友好交流協定,建議黃偉哲表態,強化台日間合作關係,共同鞏固民主聯盟。
黃偉哲表示,台南與日本多個友誼城市,在城市治理、文化活動等領域長期互動,農特產品合作也展現良好互惠,近期青森蘋果來台南銷售,大台南會展中心的國際旅展,也設置日本主題館,都是台日合作的具體例證,且日本在疫情時也捐贈疫苗、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也在社群平台公開分享品嘗台灣鳳梨照片,以實際行動力挺台灣。
王家貞則批評賴總統團隊,中央請客地方買單,說對岸是敵對勢力,然地方議會卻編列預算跟中國大陸交流,且科目還刪不得,批評中央想被打臉,「錢不是重點,打臉賴清德才是重點」,既然地方政府不斷喊窮,無法編列建設和社福預算,為何硬要編列赴大陸經費。
其他人也在看

軍學攜手培育無人機專才 弘光科大與陸軍第十軍團締盟 共創教育與國防雙贏新局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弘光科技大學與陸軍第十軍團於19日進行策略聯盟合作協議簽約,代表學 […]
觀傳媒 ・ 9 小時前
中慈醫護歲末演繹 在時間夾縫中練習
即將到來的歲末祝福演繹,台中慈濟醫院醫護人員,也都把握時間練習。醫生要忙看診,開刀,時間都不夠用了,但不能漏氣,有人在兩台手術之間,即是只有30分鐘,也去練習,還有人回家,把客廳當場地,把動作熟記...
大愛電視 ・ 11 小時前國1南下新竹段4車連撞 小貨車駕駛命危送醫
(中央社記者魯鋼駿新竹市21日電)國道1號南下新竹路段下午發生4車追撞事故,其中1輛小貨車的駕駛受困車內,警消獲報到場成功破壞車門協助脫困,但男子被救出時呈現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HCA),送醫急救。
中央社 ・ 12 小時前
高市早苗拍板21.3兆日元刺激案 市場憂心日元先崩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內閣 21 日批准一項總額達 21.3 兆日元(約 1,354 億美元)的振興經濟方案,創下新冠疫情以來最大規模,希望透過這筆資金回應選民的不滿,然而此舉可能令正密切檢視日本財政狀況的投資人感到不安。 內閣府 21 日表示,這項振興方案包含 17.7 兆日元(約
鉅亨網 ・ 17 小時前


社家署:2年內完成訪查全台70萬獨居老人 (圖)
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長周道君(圖)21日應邀出席一場頒獎典禮,現場透過簡報說明民國115年起將結合社政與民政資源,於2年內訪查全台70萬獨居老人。
中央社 ・ 11 小時前
支援外縣市救災 議員:應建榮譽假制度
針對北市府支援外縣市救災人員獎勵機制,台北市議員吳世正昨(廿一)表示,今年九月書面質詢要求研擬榮譽假制度,市府表示函請消防局統籌評估,以便建立更具激勵效果的獎勵新制,議員在今日警政衛生部門質詢中,進一步詢問消防局評估進度與具體規劃。北市消防局長莫懷祖承諾,回去研究放榮譽假,研究要放幾天假。議員吳世正指出,今年七月丹娜絲颱風重創嘉南地區,台北市政府在第一時間主動派出公園處等單位同仁前往嘉義支援救災,展現高度責任感與同理心。然而,這些同仁在惡劣天候下長時間值勤,僅獲得雜費、加班費及嘉獎,與其付出辛勞和面臨健康風險不成比例,相較之下,高雄市政府除發放金錢獎勵,也給予救災人員榮譽假,做法更具激勵與肯定效果,因此,吳世正建議,北市府應將「榮譽假」納入救災獎勵制度,予以制度化規範。吳 ...
台灣新生報 ・ 10 小時前
英新冠疫情檢討報告 指強生政府防疫決策慢半拍
幾年前的新冠疫情為各國烙印下深深的傷痕,英國官方至今一直在檢討,而在最新發布的報告當中,「疫情調查委員會」沈痛指出當時政府的缺失,一句話總結就是「too little, too late」,做得太少又太遲。
公視新聞網 ・ 10 小時前

單車騎士不滿被按叭 狂踩踏板追公車爆衝突
新北市中和中正路,(21)上午九點半發生行車糾紛,公車對YouBike按喇叭,卻被騎士攔車嗆聲,司機下車理論,雙方在路中,爆發激烈口角衝突。就連車上乘客也下車幫忙勸架。儘管最後雙方都不願追究,但衝突畫面全被民眾拍下。 #單車騎士#追公車#衝突
東森新聞影音 ・ 10 小時前
黃捷曬巧克力挺高市早苗 「1亮點」曝光掀暴動!
政治中心/江姿儀報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上任以「台灣有事」論強力挺台,中方怒出手宣布禁止日本水產品進口。昨(20日)總統賴清德曬出午餐,大啖壽司跟味噌湯,以行動力挺日本盟友。不少台灣民眾加入聲援行列,民進立委黃捷也曬出「台日友好」紀念版巧克力,上頭印有高市早苗的頭像。照片曝光,在網路上引起轟動,網友瘋狂敲碗要求開賣。
民視 ・ 11 小時前
地制法「李四川條款」三讀闖關 直轄市不受人口限制均設3位副市長
立法院今三讀通過「地方制度法」修正案,縣市政府置副縣市長2人,直轄市政府一律置副市長3人,刪除人口限制規定;直轄市政府可置副秘書長3人,由市長依法任免;明年1月1日施行。另外為落實性別平等,更改婦女保障名額規定,選出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民代表名額在3人以上,應有任一性別當選名額1人,超過3人者則每增加3人增1人。
聯合新聞網 ・ 10 小時前
TWICE將開唱!賴清德嗨喊:周子瑜回來表演
[NOWnews今日新聞]南韓人氣團體Twice本周末首度在台灣開唱,也是台灣成員周子瑜首度在家鄉開唱。對此,總統賴清德今(21)日晚間受訪時表示,「我們台南人、麻豆台南人周子瑜也回來表演了!」台灣演...
今日新聞NOWNEWS ・ 10 小時前金正恩晚宴上談處決姑丈細節?北韓叛逃外交官揭血腥內幕
2019年9月逃亡至南韓的前北韓駐科威特臨時代理大使劉現祐(53歲),本月由東亞日報出版新書《金正恩的秘密金庫》,首次系統性揭露北韓最高層的權力與財務運作。劉接受日本《朝日新聞》專訪,從羅曼史般的「金氏家族私生活」到殘酷的恐怖統治,都以親身經驗細述其間真相。
聯合新聞網 ・ 10 小時前
2028大局恐改寫?吳子嘉震撼評估藍白合走向
[NOWnews今日新聞]2026地方選舉布局動起來,民眾主席黃國昌、國民主席鄭麗文首次峰會日前落幕,但卻未深入提及怎麼合?未來合作方向廣受矚目。對此,《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昨(20)日表示...
今日新聞NOWNEWS ・ 22 小時前
日本首位中國出身議員要求驅逐薛劍 外相:不能提前暴露底牌
出生於中國、已歸化日本籍、立場堅定反共的日本維新會參議員石平,近日在參議院外交防衛委員會上,直接點名並要求日本政府將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列為「不受歡迎人物」並驅逐出境。石平今年9月才因「散布謬論」遭中國外交部制裁,但他對此非但不畏懼,更稱感到「十分光榮」,將事蹟更新在自己的X帳號上。
鏡新聞 ・ 20 小時前
鄭麗文唱和中國?喊「2028不一定有和平選舉」 林飛帆回應了
即時中心/潘柏廷、黃彥翔報導中國犯台意圖愈趨明顯,且近日又傳出2027年是侵略的時間點;豈料,國民主席鄭麗文昨(20)日專訪宣稱,如果國民無法扭轉乾坤,「我認為不一定等得到2028年的和平選舉」,被外界質疑在唱和中國。對此,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今(21)日受訪回應了!針對鄭麗文所言「2028不一定有和平選舉」一事,林飛帆今日下午視察「台灣全民安全指引」視察發放情形受訪則表示,當國際社會都在討論對台野心,特別是2027年這個時間,當然不樂見政治人物去應和共軍對台企圖或動作,「我不知道鄭主席所提的言論,影射、暗示什麼?不過我們也期待在野能夠攜手合作,不論中央、地方、執政或在野,大家都是同一個國家」。另,媒體也問,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論」引起非常多討論與爭議,中國軍演天數也增加,台灣對於區域和平和安全穩定是否有進一步掌握?林飛帆強調,都有在密切注意在黃海相關軍事行動與軍演,對於單方面、片面破壞區域現狀,還是再次嚴厲譴責,同時,也對日本表達最高支持。國民主席鄭麗文。(圖/民視新聞資料照)他強調,過去這段期間中國對日本騷擾、經濟施壓,都已經被區域友盟國家注意,包括美國駐日大使公開表達對日本政府的聲援與支持,也希望中國不要片面破壞台海及周邊秩序,「答案非常清楚,才是區域地緣政治的Trouble Maker(麻煩製造者)」。最後,林飛帆喊話,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透過所有努力確保台海和平穩定能夠延續,也確保現狀不被單方面破壞,「軍演目的很清楚是為軍事及武力擴張,但台灣面對演習、發放全民安全指引,皆是強化我們自己保護,以確保現狀能夠被維繫」。原文出處:快新聞/鄭麗文唱和中國?喊「2028不一定有和平選舉」 林飛帆回應了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非鄭麗文退的!何鷹鹭停職案申訴獲受理 國民:暫保中常委職務李明璇稱「不投降不是政府該做的」 林飛帆:不知道暗示什麼想法?台日友好!逾3萬網友瘋轉賴清德「吃壽司」 行動支持水產登日媒
民視影音 ・ 14 小時前
影/藍白談2026新北市長選舉 李四川:要我承擔我不會排斥
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今(20)日出席都委會,會前接受媒體聯訪,被問及昨(19)日國民主席鄭麗文與民眾主席峰會,談及2026新北市長選舉及藍白合問題,李四川回應他昨天沒時間看,並稱要他承擔他不排斥。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抗中挺日!美國務院發聲 賴總統大啖水產2/美國務院首度發聲挺日本 反對武力脅迫改變台海現狀
日本與中國的外交風波持續延燒,美國國務院昨(20日)主動發聲,強調對美日同盟的承諾堅定不移,無論在台海、東海或南海,都堅決反對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包括透過武力或脅迫手段。這也是美國政府在這次日中衝突升溫後首次表態。
鏡新聞 ・ 1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