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最早燒傷中心 國軍左營總醫院跨科團隊守護傷患
燒燙傷意外從日常廚房事故到大型公共災難皆可能發生,對患者造成的生理與心理衝擊往往遠超外界想像。國軍左營總醫院燒傷中心成立逾四十年,是南部最早設置燒傷中心及燒傷加護病房的醫療單位,累積長年重大事件處置與臨床經驗。該院醫療部整形外科主任賴冠宏近日接受節目訪問,分享中心成立的背景、醫療團隊的特色與民眾常見的燒燙傷處理觀念。
軍方爆炸意外促成成立 成南部首座燒傷加護中心
賴冠宏表示,左營總醫院燒傷中心成立於民國68年,起因於海軍彈藥庫爆炸事件,讓軍方與醫界意識到燒傷醫療的重要性,成立後三、四年間,再進一步規劃燒傷加護中心,成為南部第一個此類重症單位,後續更被中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選為南部示範醫院,與北部馬偕醫院、中部彰化基督教醫院並列為長期合作夥伴。
跨科別投入 建構完整燒傷重症團隊
國君左營總醫院燒傷中心現由整形外科為主軸,共有四位主治醫師,並整合多科別支援,賴冠宏指出,重症燒傷患者常伴隨心肺、腎功能問題,因此心臟內外科、腎臟科與胸腔科都是治療不可或缺的一環。皮膚作為人體最大器官,一旦受損易引發感染,因此感染科也需密切介入。此外,麻醉科、精神科、心理師、社工、營養師、呼吸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與重症護理師都扮演關鍵角色,形成完整的多專業團隊,協助病患度過關鍵的治療階段。
及早復健降低疤痕問題 壓力衣為重要療程
嚴重燒傷往往會留下增生性疤痕。賴冠宏強調,「及早復健」是治療關鍵,團隊會在換藥前給予止痛,協助病人更舒適地進行活動,以減少日後手術次數。疤痕在傷後一年至兩年內仍持續變化,因此這段期間需長時間穿戴壓力衣,以避免疤痕增厚造成癢痛與關節活動限制。賴冠宏也呼籲大眾給予理解,不要對病患投以異樣眼光。
重大意外累積經驗 關鍵期需高度團隊合作
左營總醫院曾參與多起重大事故救治,包括八仙塵爆、高雄氣爆、復興空難以及軍方爆炸事件等。賴冠宏指出,大面積燒傷患者的治療關鍵期多落在最初幾天,醫療團隊必須全力合作,確保患者不因休克、呼吸道阻塞或感染導致危險。他說,過去常以「年齡加燒傷面積」估算死亡率,如今隨醫療進步,大多數患者都能獲得更佳預後。左營總醫院的病友連結相當強,許多康復者會持續回到復健場域互相支持,以「前輩帶後輩」的方式傳授經驗,形成獨特的病友文化。此外,兒童燙傷基金會、社會局與慈濟團隊也長期提供協助,減輕家庭心理與經濟壓力。
醫師提醒:燒燙傷第一步是「沖脫泡蓋送」
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燙傷來自廚房意外與兒童接觸熱水設備,尤其孩童容易拉倒飲水設備造成燙傷。此外,成人常見排氣管燙傷等狀況,賴冠宏提醒,遇到燒燙傷時最重要的步驟是:
沖:立即以流動冷水沖洗至少30分鐘
脫:移除沾黏在皮膚上的衣物,以免熱度持續滲透
泡:讓患部持續降溫
蓋:以乾淨布料覆蓋
送:儘速就醫
他也強調不要隨意塗抹牙膏、偏方等物質,以免影響後續治療,若為大面積燒傷,需注意保暖,並盡速送醫接受專業診治。
賴冠宏提醒,除了正確處理燒燙傷,意外發生時家人與朋友的心理支持也十分重要,能夠幫助患者度過長期的復健過程。
其他人也在看

蔡依林認罹「1惡疾」醫示警:1年內中風機率急升131%
45歲天后蔡依林維持好身形,近來不只發行全新專輯、推出Podcast節目《Pleasure Talks》,年底將首次攻大巨蛋,門票一開賣就引爆搶票潮。她日前在Podcast中談及9點半睡覺的好處之後,並透露早睡的真實原因,證實曾得過「皮蛇」(帶狀皰疹)。醫師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為帶狀疱疹高風險族群外,研究指出,45歲以上患者罹患帶狀皰疹後,一年內中風風險提高131% 。(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惡性腦瘤手術專家」名醫馬辛一病逝 三總最新回應了
三總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是惡性腦瘤手術專家,11月1日才在高雄醫學大學舉辦的腦中風學會年會獲頒終身成就獎,近日...
聯合新聞網 ・ 11 小時前
大火吞宏福苑7棟樓!他絕望告別「燒到了…各位保重」 結局曝光
香港大埔宏福苑26日下午發生火警,火勢迅速延燒,7棟逾30層樓大廈瞬間被大火吞噬,目前死亡人數增至44人、279人失聯。現在網路上瘋傳一段對話,看到有一名受困民眾,發現大火已經燒到自家窗外,絕望在群組留下遺言,「燒到了…各位保重。」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阿布達比轉機失聯3日陳男找到了 妻證實人在「杜拜警局」
雲林一對夫妻原定赴中東旅遊,未料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轉機時,丈夫陳男於登機空橋上突遭五名武裝人員帶走,長達三日音訊全無,家屬焦急在網路上發文求助。全案經媒體報導後,今(27日)上午傳來好消息,陳男妻子楊女證實,丈夫已被尋獲,目前人在杜拜警察局,駐外辦事處已派員前往關心。
鏡新聞 ・ 21 小時前
影/宏福苑大火慘況曝!最新空拍畫面直擊 爆炸聲狂響
香港大埔「宏福苑」社區大火釀成44人死亡、279人失蹤,包含一位當場殉職的消防員,今(27日)清晨最新的空拍畫面也曝光,還有3棟持續狂燒,濃煙狂竄幾乎整個香港全境都看得到。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久坐超傷身、奪命!研究揭「1物」真可補救:讓血管有彈性
久坐已成為現代生活的日常,而久坐已被確定會增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等。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表示,一項研究發現,可可黃烷醇可以抵銷久坐造成的傷害。黃烷醇是類黃酮的一種,是植物多酚的一員,常見於茶、無糖可可、莓果類、蘋果、李子、堅果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Joeman減重30kg!每天168斷食仍反彈復胖 揪出1關鍵問題:自己都沒意識到
YouTuber Joeman近年減肥有成,從原先超過100公斤,瘦到現在健康的71公斤,付出不少努力。他日前拍影片分享心得,坦言減重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中間一度復胖,後來才發現除了運動、飲食之外,原來「壓力」對體重的影響也很大,若想減肥成功,也不能忽視心理上的健康!
姊妹淘 ・ 1 天前
過度「清淡早餐」恐引膽結石!醫揭危害:血糖如雲霄飛車
過度執行「早餐吃得清淡」這種飲食習慣可能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可能導致油脂、蛋白質及多種營養素攝取不足,進而引發膽結石、肌少症、免疫功能危機,甚至造成血糖劇烈波動。
中天新聞網 ・ 17 小時前
更年期瘦不下來?努力運動反更胖? 營養師揭「體脂不降真相」:這個沒吃夠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惑:明明每天努力跑步,體重計卻紋風不動,甚至體脂率還居高不下?這也是許多更年期女性都面臨的真實困境,究竟該如何透過正確方法,成功告別「越跑越胖」的魔咒? 跑步無效? 更年期體重停滯的秘密 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分享,C小姐的故事是個典型。50多歲的上市公司副總,工作忙碌卻堅持運動。她每週慢跑三次,堅持三年。然而,她的體脂率幾乎紋絲不動,體態也沒變。這背後有更年期特有原因。C小姐飲食清淡,卻因蛋白質不足,導致肌肉量低、基礎代謝率下降。偶爾進健身房,也僅限於輕型機械訓練,對增肌幫助有限。根據《Maturitas》在2025年的研究顯示,停經後女性若能持續進行阻力訓練,不僅體能活動水準能顯著提高,甚至能在兩年後維持效果 。這說明:跑步雖能提升心肺,但缺乏重量訓練,就難突破代謝低谷。 為何單靠跑步難以瘦身? 科學告訴你 運動研究證實:單一有氧運動無法顯著增加肌肉量。更年期後,荷爾蒙變化使脂肪易集中腹部,這就是許多女性「小腹難瘦」的原因。根據《Geroscience》在2025年的實驗,阻力訓練能讓女性肌肉蛋白質合成率增加47%,改善肌力與肌肉量,提升總瘦體重2%!想有效燃
常春月刊 ・ 23 小時前
香港大火/才剛過生日...宏福苑16歲少女失聯 火燒到她家留最後訊息:好辛苦
香港宏福苑大火已帶走94條寶貴人命,尚有200多人失聯,許多民眾著急尋找失聯親人,1名16歲少女火災後發生後曾傳多次訊息,最後留下一句「好辛苦」,從此斷聯。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小時前
不是芭樂!每天一杯「超級水果」能抗三高和減脂:半年降心血管風險15%
隨著年齡增長,不少人開始面臨腰圍增加、血壓波動、血糖升高等「中年三高」問題,而這些症狀背後常隱藏著一個無聲的健康威脅。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從選對食物下手,並最新研究顯示,指出酸甜可口的「藍莓」是超級水果,可能成為對抗代謝症候群的天然利器,且豐富的花青素與多酚成分,為健康提供多層次守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別花冤枉錢!狂吃保健食品恐弄壞身體 醫揭「3大常見」錯誤行為
糖尿病已成為新國病之一,據統計全台破250萬人罹患,約每10人就有1人,代謝問題與糖尿病風險正在快速擴大。許多民眾開始尋求許多坊間「食療」來調理,不過醫師也提醒,坊間偏方有些可能是錯誤且不實,並列出忽略產品標示等常見三大錯誤,若長期使用恐增加其他疾病風險。(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慢性發炎恐致癌!醫推「多吃4類抗炎食物」 不讓癌細胞長大
若想遠離癌症,應從飲食著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癌症並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慢性發炎、老化加速所累積的結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發生率,建議日常多攝取「橄欖油、多酚、Omega-3、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天前
雞蛋價差4倍有原因!研究:選錯恐讓身體慢性發炎
雞蛋價格從一顆不到5元到超過20元不等,價差懸殊讓消費者疑惑:貴的雞蛋真的比較好嗎?藥師蔡佩玲指出,研究顯示放牧蛋比籠養蛋含有高出3倍的Omega-3脂肪酸,且Omega-6含量較低,長期食用Omega-6過高的雞蛋可能導致身體陷入慢性發炎狀態,建議民眾優先選擇放牧蛋或有機蛋,以攝取更優質的營養。
中天新聞網 ・ 21 小時前
「惡性腦瘤名醫」馬辛一驚傳病逝 三總:以家屬回應為主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驚傳病逝,震驚醫界。馬辛一為惡性腦瘤手術專家,本月初才獲頒腦中風學會終身成就獎,近期因車禍導致腰椎受傷住院,原本病情穩定,不料卻傳出病逝消息,引發醫界友人紛紛表達不捨與哀悼。
中天新聞網 ・ 16 小時前
婦蹲整天馬桶罹大腸癌 醫:排便出現「7變化」有危險
台中市70多歲婦人近日出現排便習慣改變、糞便有血或黏液等症狀,甚至在家中蹲整天馬桶都無法排便,直到因身體虛弱無力,家人緊急將她送往大甲李綜合醫院急診,經檢查確診大腸癌。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影/台中土地公廟全燒光是「2屁孩縱火」!主委欲哭無淚
台中市西區鄰近某公園旁的一處土地公廟,是該區的信仰中心之一,昨(26日)晚間10點38分左右不明原因猛烈狂燃,最後整間廟全燒光,土地公神像跟廟內所有裝潢通通付之一炬,經調查是人為縱火,2名嫌犯竟然年僅10歲、13歲。
中天新聞網 ・ 20 小時前
「2飲品」=超強顧齒飲料!營養師大推:預防蛀牙、牙周病
口腔健康與飲食有關,選擇正確的食物,有助於預防蛀牙。營養師宋明樺表示,若想防止牙周細菌生長、蛀牙,平時除了多喝白開水,也可以選擇「無糖茶飲」,例如紅茶或綠茶,幫助維持口腔衛生、平衡口腔菌叢,但不建議咖啡當水喝,長時間飲用會提高蛀牙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32歲男「牙齒全壞光」醫揭原因!口腔問題恐爆4大癌症
一名32歲年輕男性牙痛就醫發現,幾乎全口牙齒都在搖動,經醫師詢問後才知,他一天最多可抽到四包菸,對此,口腔醫學部牙周病科林宏達醫師指出,台灣成年人牙周病盛行率高達8成以上,不僅影響口腔健康,更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