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學術開放合作或面臨改變
(德國之聲中文網)多年來,美國和中國的學者在開放研究領域並肩合作,共同推動前沿科技的發展。這種開放研究的成果向所有人免費公開,被視為促進知識進步的重要機制。然而,如今這一做法在美國國會中引起了警覺。
一些議員擔心,中國——被認為是對美國軍事優勢最具挑戰性的國家——正在利用開放研究追趕甚至超越美國的軍事技術。他們呼籲對此采取行動。
“長期以來,我們的對手一直利用美國的大學來推進他們的利益,危及我們的國家安全與創新能力。”來自阿肯色州的共和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表示。他已提出立法,要求對獲得聯邦資助的研究項目加強限制,禁止部分與中國軍方有關的院校合作,同時限制與其他被視為美國“對手國家”的機構合作。
美國眾議院“中國共問題特別委員會”也將“保護美國科研”列為重點任務。該委員會指責北京將開放研究“武器化”,把它變成了“引進外國人才和推動軍事現代化的管道”。
隨著關切情緒在華盛頓國會山不斷升溫,美國與中國兩代人積累下來的這種學術聯系正面臨解體風險。與此同時,全球兩大經濟體也在通過關稅和貿易壁壘進一步疏遠。雙方關系已從“接觸”轉向“競爭”,甚至趨於敵對。
學術防護欄:攔不住合作的風險
“外國對手正在越來越多地利用美國高校開放、合作的環境為己所用。”美國國家反情報與安全中心主任詹姆斯·坎賈洛西(James Cangialosi)表示。該中心今年8月發布公告,敦促大學采取更多措施防止外部干預。
眾議院特別委員會在9月之內就發布了三份報告,分別針對:與中國軍事學者合作的五角大樓資助研究;中美聯合建立、為中國培養理工科人才的學術機構;以及允許與中國軍方相關學生進入美國博士項目的簽證政策。報告建議出台更多立法保護美國科研,收緊中國學者和學生簽證審查,並終止可能被用於加強中國軍事實力的學術合作。
據總部位於猶他州鹽湖城的美國私人情報機構“斯特賴德科技公司”(Strider Technologies)報告,近年來超過500所美國高校與中國軍方研究人員合作,幫助北京研發具備軍事用途的先進技術,例如防干擾通信和高超音速飛行器。
該報告顯示,盡管美國政府近年已努力設立“防護欄”,以防合作成果被中國用於軍事,但這種情況依然普遍存在。
斯特賴德公司指出,僅在2024年,美國機構與中國軍方附屬研究所合作發表的理工科(STEM)論文就接近2500篇,研究領域涵蓋物理、工程、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生物學、醫學和地質學。報告稱,雖然這一數字在2019年達到3500篇高峰後略有下降,但合作程度仍然很高。
報告指出,這種合作不僅可能導致“非法知識轉移”,還支持了中國“由國家主導、招募國際頂尖人才的努力”,往往損害美國的國家利益。
竊取研究成果:難以抗拒的誘惑
有關部門表示,外國勢力可能通過竊取科研成果,將其用於軍事或商業用途,也可能通過挖走優秀研究人員或招募學生、學者成為潛在間諜來利用美國研究體系。
建立一個強大的學術研究環境需要長期資金支持。然而,竊取研究成果卻可能輕而易舉——入侵大學網絡,挖走研究人員,或直接利用科研成果。這是美國對手難以抗拒的誘惑。
美國國土安全部最新的威脅評估報告也強調,美國的對手尤其是中國,正試圖非法獲取美國技術。報告稱,中國的目標是竊取軍事與計算機技術,以及最新的商業創新成果。
鼓勵創新:過度限制可能適得其反
瓦薩學院(Vassar College)社會學助理教授艾比蓋爾·科普林(Abigail Coplin)表示,聯邦資助的研究項目已經有相應的“防護欄”,以保護機密和敏感信息。她指出,開放研究是雙向的,對美國也有益處,過度限制反而可能適得其反,導致人才流失。
“與其設置高昂的研究壁壘,美國的國家安全和經濟競爭力更應通過持續甚至增加科研資金來保障。”科普林說。
科技企業家兼投資人阿尼·貝利尼(Arnie Bellini)也表示,如果保護措施過度,反而會扼殺創新,使高校或初創企業難以分享新興技術信息。貝利尼最近向南佛羅裡達大學捐贈4000萬美元,用於建立網絡安全與人工智能研究學院。他指出,要在競爭中保持領先,美國必須加大創新投資。
“我們必須鼓勵研究與開發,同時防止機密外洩。”貝利尼說,“如今,美國的數字邊界正遭受攻擊,各類企業都有理由擔心。”
根據美國司法部數據,約80%的經濟間諜案件都涉及有利於中國的指控。
一些國會議員推動恢復特朗普第一任期啟動的中國產業間諜調查計劃。該計劃旨在調查中國的知識產權間諜活動,但因被批評助長針對亞裔學者的種族偏見,於2022年終止。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德正 (美聯社)
其他人也在看

牆外文摘:成蕾在中國經歷了怎樣的三年監禁?
澳大利亞記者成蕾接受「不明白播客」主持人袁莉采訪,詳細介紹了在中國「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場所和看守所裡所受的折磨。她希望西方記者「能盡量為一個更完整的中國故事添加我的聲音」。
德國之聲 ・ 3 小時前
《國際政治》以媒爆料 以色列軍方再度發起攻擊加薩
【時報-台北電】以色列第12頻道(Channel 12)報導指出,以色列軍方正在對加薩地帶發動攻擊,不過截至目前為止,以色列國防軍(IDF)尚未就相關行動發表正式評論或說明。 路透社報導,以色列持續加強對加薩的軍事行動,聲稱要打擊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在當地殘餘的武裝據點與地下設施。軍方高層此前也多次表示,只要哈瑪斯持續活動,以軍就會「採取行動確保安全」 經歷兩年戰火蹂躪的加薩走廊,在美國與埃及、卡達等多國斡旋之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達成停火與交換人質囚犯的協議。 接下來的難題是如何改善民生條件與重建加薩。巴勒斯坦駐埃及大使館18日聲明,加薩走廊南部與埃及之間的邊境關卡拉法(Rafah)將於周一(20日)重啟,以色列尚未評論此事。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的停火協議,於上週五(10日)生效,雙方安排當地時間10月13日,進行人質交換。 從美國主導斡旋並成功讓加薩戰爭停火以來,每天平均有560噸糧食進入加薩走廊。然而根據聯合國世界糧食署統計,這個數字遠遠低於加薩走廊200萬居民的需求。 原先停火已超過1星期,加薩廢墟仍有罹難者遺體待尋,由哈瑪斯控制的加薩政
時報資訊 ・ 3 小時前
台積美製 Blackwell 晶圓問世 輝達擬斥資5,000億美元投入 AI 基建
人工智慧(AI)晶片霸主輝達執行長黃仁勳17日造訪台積電亞利桑那廠,慶祝首片在美國本土生產、將用於製造Blackwell...
聯合新聞網 ・ 13 小時前
藍新魁出爐綠批「赤化」 謝龍介反嗆:不需民進操心
鄭麗文當選國民主席,民進台南市部主委郭國文擔心國民若「赤化」將影響立法院法案推動。對此,國民台南市部主委謝龍介今(19日)反擊,國民的路線不因個人而改變,不需民進操心,反而是執政應先調整過度親美、親日的路線。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首波婚育宅10/27開放申請!最高可租12年 未來3年預計再釋1萬戶
第一波「婚育宅」即將開放申請!包含台北市、新北市與高雄市,首波761戶婚育宅10月27日開放申請,今年將推出1022戶,未來三年預計再釋出10000戶。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養寵物有益身心健康!研究指與動物同住可療癒心靈 還能提升免疫力
[FTNN新聞網]記者陳献朋/綜合報導許多現代人家中都有養寵物,因為有毛小孩相伴的生活讓內心更加富足,不過除了療癒心靈外,貓貓狗狗似乎還會守護人類健康。...
FTNN新聞網 ・ 4 小時前
軍情五處:中國每天都對英國安全構成威脅
英國一起涉華間諜案上月被意外撤銷,檢方稱原因是政府官員拒絕作證確認中國被視為國家安全威脅。周四,英國軍情五處(MI5)負責人麥卡勒姆表示:中國每天都對英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德國之聲 ・ 22 小時前


美俄隧道找「無聊公司」興建 川普喊有趣
[NOWnews今日新聞]美國總統川普上週與俄羅斯總統蒲亭通話討論俄烏戰爭解決方案,引發國際關注,在談話後,蒲亭的投資特使隨即公開喊話提出白令海峽興建「川普-蒲亭」隧道的構想,並點名富豪馬斯克旗下的「...
今日新聞NOWNEWS ・ 4 小時前
台灣醫療品質加速崩壞中 醫示警「未來5年不要生病」建議做1事更保障
許哲綸醫師今(19)日在臉書粉絲專頁「許哲綸醫師:新陳代謝,內分泌」發文表示,台灣醫療崩壞並非短期現象,早在10年前便已開始,但疫情後向下探底的速度來到新高。健保給付制度的停滯不前,甚至一再壓低救命醫療的價格,使得醫療資源不斷向高報酬的醫美與健康管理產業移動...
CTWANT ・ 5 小時前
鄭麗文當選國民主席 日媒:藍營恐更親中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主席改選昨日落幕,鄭麗文擊敗郝龍斌、羅智強脫穎而出,引發外媒關注,日媒尤其關注最大在野兩岸政策走向。產經新聞指出,鄭麗文在選戰中勝出,可能使國民對中傾斜的路線更加明...
今日新聞NOWNEWS ・ 5 小時前
柯志恩曾批《聽海湧》邱議瑩喊:得獎了!請認真看
《聽海湧》榮獲迷你劇集獎、導演、編劇、男配角和戲劇類節目剪輯獎。民進立委邱議瑩今先發文恭賀劇組,強調這是高雄影視團隊用心創作的成果,並點名國民立委柯志恩,曾在立法院以「篡改歷史、毀人名節」等言詞貶抑與踐踏,她出面受訪時再度回應,誠摯邀請柯志恩認真看這部劇,對於在地文化創作,要給予最大支持而非唱衰。
中時新聞網 ・ 4 小時前
表面祝福、暗藏不安? 朱立倫談交接「盼團結」凸顯藍營內部焦慮
[Newtalk新聞] 國民主席選舉落幕,由前立委鄭麗文勝出。對於外界關注未來內整合及路線問題,即將卸任的主席朱立倫今(19)日回應表示,自己未來「最佳角色是永遠的志工」,將以感恩之心持續回饋社會、協助務,並祝福鄭麗文能帶領國民更團結、更好、更強。 朱立倫表示,無論過去擔任地方首長或兩度出任主席,都懷抱感恩心情,「未來我會當志工,幫忙培育年輕人才」。他提到,明年將有許多年輕人參選地方公職,自己會全力協助輔選。 面對外界認為內焦慮聲音大於歡迎氣氛,朱立倫回應說:「我很輕鬆,也祝福。」他強調,每任主席都辛苦,希望鄭麗文上任後能帶領國民更加團結,強化戰力,「對手最希望我們內亂、焦慮,但我們要反而更努力、更團結。」 對於外界擔心鄭麗文「令不出中央」,朱立倫表示,目前仍有十多天交接期,「我會盡最大努力完成交接,新團隊一定全力協助」。他並強調,「國民一定會順利交接、團結一致。」 針對鄭麗文在選舉期間批評中央,朱立倫態度平和地說:「選舉中各種講法與言論,目標都是團結對外。」他重申,現在以「輕鬆、愉快、祝福」的心情看待一切,相信鄭麗文有許多想法,「包含在野團結、朝野合作,一切以
新頭殼 ・ 4 小時前
洪浦釗觀點》不只是介選:正視中國對台政影響的新策略
國民主席選舉落幕,外界多以「中國介選成功」定義,但若僅止於「中國挺誰、誰親中」的直觀分析,便忽略了這場權力變化背後更深層的意涵。中國真正的策略,早已從押寶個人轉向重塑結構,也就是從「資源滲透」轉為「論述塑形」,從外部施壓轉為內部誘導。它透過輿論與情緒共鳴,重新界定「藍營主流」的意涵。從郝龍斌到鄭麗文的對照,說明中國的介選邏輯已從操縱個人升級為影響整個政的思考框架。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有限資金用於高科技競賽還是提振消費?
下周,二十大四中全會就要召開。本次代會的重要任務就是審議並批准新一輪的五年規劃。目前,中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北京亟需拉動國內消費需求來提振經濟。然而,不斷加劇的中美地緣政治爭鬥,迫使中國當局將資金優先用於高科技產業升級而不是消費者。
德國之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