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外交戰升溫:高市早苗內閣接連出招 日本正往「正常化國家」邁進嗎?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上任僅一個月,其一系列涉及區域安全、台灣及日本防衛政策的言論及行動,點燃了北京的怒火並遭到抨擊。外界分析稱,這有可能是高市個人保守派風格的延續,更有可能是地緣政治動盪下的戰略轉向。
從11月7日這位日本首位女首相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針對在野有關「台灣有事,日本有事」的直白回應,到隨後探討修改日本「無核三原則」及自衛隊軍銜改革提案,相關言行如同一連串的引信,觸動中國敏感神經並引發北京激烈的外交回擊,包括召見日本駐華大使、發布赴日旅行警示,其外交官及官媒的社交媒體或評論甚至使用「滿嘴糞言」及「毒苗」等字眼抨擊高市早苗。
最新情況是,中國外交部在日本官員飛抵北京交涉之後,11月1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稱日方「必須立即收回錯誤言論,深刻反省,給中國人民一個明確的交代。」而為了防止之前深圳有日童當街遭遇刺殺事件,日本文科省也在11月18日提醒在中國求學的日本公民,務必留意自身安全。
早些時候,中國海事局已公布11月17至19日黃海中部部分海域進行實彈射擊,禁止駛入;同時,解放軍發布影片稱「槍已上膛劍已出鞘,時刻準備打勝仗」。日本外務省官員飛往北京交涉,但中國外交部直指高市的言論「極其錯誤、危險且挑釁」,並警告日本若不撤回,將「承擔一切後果」。此前毛寧也表示即將到來的南非G20峰會,中國總理李強沒有計劃與高市早苗單獨碰面會談。
有分析稱,這場風暴不僅暴露中日關係的脆弱性,更折射出高市內閣在美中大國博弈中的親美戰略:透過強化日美同盟、鬆綁軍事約束,試圖在印太地區爭取主動權,同時鞏固日本國內中右翼選民的支持。
外界關注,東京的防衛政策是否開始轉變?作為提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安倍政治第一女弟子,剛上任不久的高市早苗近日動作頻頻,觸碰了北京紅線,她的戰略為何?
據此,美國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非常駐研究員長尾賢(Satoru Nagao)向BBC中文表示,高市首相上次台灣言論「並未挑釁任何事」,「只是陳述一種情況」。長尾賢博士認為,北京想利用此情況,對日本新政府進行壓力測試,而日本的回應,對中國來說是有用的資料。
美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印太區域資深研究員羅梅小百合(Sayuri Romei)博士也向BBC中文分析稱,高市早苗一直以來都長期主張將日本自衛隊的地位明確化,就高市來說這是日本國家「正常化」過程的一個議程。她向記者舉例稱,擬議中的軍事階級改革等措施,正是這項努力的一環。
但她也表示,這位新首相必須同時應對多重優先事項:除了推進她的國家正常化議程,亦需使日本的安全與防衛政策適應區域環境日益嚴峻的威脅,同時持續吸引最保守的核心選民,並謹慎行事不被視為正成為極端的民族主義內閣,還要因應日本國家的人口危機,後者對自衛隊徵兵已構成實質且迫切的挑戰。
不過,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ICU)國際與政治研究學系教授奈吉(Stephen Nagy)告訴BBC中文稱,若檢視日本自蘇聯崩潰後的後冷戰時期,日本自衛隊已經擴大了活動的地理範圍以及參與的活動類型,無論是在該區域為戰機加油、在印度洋或是在伊拉克及其他地區的維和行動,這絕非北京不滿的日本「切香腸」(salami slicing)戰略。
奈吉認為,日本是在非常明確地擴大其在區域的角色,以及隨著「新挑戰」出現而參與更多類型的活動。
高市早苗「國家正常化」的「三支箭」
高市內閣上任不到一個月的種種行動,或可稱為「三箭齊發」,但每一步似乎都接近甚或踩到北京紅線。最吸睛的是那句震驚東亞的「台灣有事」論。
11月7日,高市在日本眾議院答詢時稱若中國對台灣發動軍事行動,譬如海上封鎖或攻擊美軍支援艦艇,即可能構成日本的「存亡危機事態」,因此政府將允許日本自衛隊行使集體自衛權。
有分析稱,這是自2015年已故前首相安倍提出日本修憲(並未成功)以來,日本領導人首次如此赤裸裸地將台灣與日本軍事掛鉤,即便高市強調這是基於「最壞情況假設」,目的是強化美日聯盟的核威懾,也引發了爭議。
事實上,在這之前,高市內閣於11月12日已表示在研議修改日本自衛隊軍銜與軍服的提案,引發中國側目。根據日本防衛省內部文件,高市指示檢討自衛隊階級名稱,從現行「1佐」改回戰前「大佐」,並優化軍服設計以「提升象徵意義和士氣」。
關注日本行動的若干中國博客甚至指出高市本人視察空母時穿著機能性褲裝,解讀為「召喚皇軍」的信號,並直指此舉連結高市過往擔任大臣時參拜靖國神社的歷史,意在復興軍國主義,破壞亞太和平。
但也有分析認為,從高市的戰略來看,這是日本內閣對國防「現代化」的關鍵一步:透過象徵改革,振奮軍心,配合2026年防衛費翻倍計劃,逐步擺脫和平憲法的枷鎖。
譬如,11月14日曝光的「無核三原則」修法探討,無疑是比起軍服「改革」最具爆炸性的舉措。根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高市內閣考慮在修訂《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安保三文件)時,鬆綁「不擁有、不製造、不運進」核武器的「無核三原則」,理由是允許美軍核動力潛艇或搭載核武艦艇停靠日本港口,能強化美國對中國的核威懾。高市在國會詢答時確認2026年將推進修法的計劃。
對此,北京同樣表達抗議,視此舉為日本「擁核」鋪路,日本國內外媒體及評論也警告這將引發軍備競賽。
日本防衛學者長尾賢博士則向BBC中文補充稱,說到底,日本的法律體系本身就是問題。他解釋,在日本,首相需宣告「存立危機事態」才能調動自衛隊支援美國。在其他國家,領導人不需要如此就能調動軍隊。
他說:「在日本的情況,法律是『正面清單』;自衛隊只能做法律寫明的行動。例如,警察只有在法律提及的條件下才能開槍。這就是正面清單。因此,日本的自衛隊至今仍是警察力量,而非軍事力量。若不改變法律,日本一旦面對戰爭將顯得遲緩。」
也因此有分析稱,高市的戰略似是藉著美國的「核傘」以擴大日本戰略空間,配合武器出口擴大,如引進戰斧巡航導彈,提升自衛隊遠距打擊能力。但日本此舉的風險是會刺激北京加速核現代化及作出反制,也可能導致印太情勢不穩。
對此,長尾賢向BBC中文表示,長期以來,日本政府向其他國家表示,由於憲法第九條等法律體系,日本無法參與任何軍事活動。但事實並非如此。例如,2003年,韓國部隊在加入南蘇丹聯合國維和行動(UNPKO)時面臨嚴峻情況,向日本請求彈藥,日本以「例外情況」提供彈藥給韓國。
他分析稱,日本所謂的「和平主義」並非基於法律體系,而是建立在民衆的信念之中。「確實,這種信念一直維持以避免軍事議題」。例如,二戰後日本獲得坦克時,稱之為『特種車』(TOKUSYA,意為特殊車輛),日本主流媒體將與美國關稅談判稱為『貿易摩擦』,而非『貿易戰』或『關稅戰』,長尾賢說這都是因為日本的『和平主義者』在試圖避免使用軍事詞彙。他還舉例引用最近日本的「熊害」解釋,近日一位地方知事要求國防省派遣自衛隊,但由於這些自衛隊員未攜槍械,他們只能手持長木棍和防熊噴霧與熊對峙。
長尾賢表示這些都是因為日本人猶豫使用軍事相關物品,而軍事在日本仍是禁忌。他認為,「在英語中,自衛隊的上校就是『Colonel』,這點毫無疑問。但在日語中,『一佐』(ISSA)是自衛隊的軍階,『大佐』(TAISA)是陸軍的軍階,即使兩者皆意為上校。改變軍階名稱是打破禁忌的重要一步。而打破禁忌確實是正常化的主要部分,因為基於信念的猶豫才是日本問題的核心。」
奈吉則說,很明顯,日本希望將其自衛隊國際化,讓其軍階和徽章與全球其他安全部隊相同。這大概是為了改善溝通與理解——什麼人是什麼軍階、什麼角色對應什麼角色——從而更好地提升互操作性。他說,如果自衛隊發生與其他國家的安全部隊必須合作的情況,「我認為這只是務實的現代化措施,而絕非北京所描繪的那種象徵著民族主義」。
中國祭出「劃紅線組合拳」反擊
然而,北京對日本的種種行動已經表達激烈的不滿。上週日,中國派遣海警船在日本控制但中國和日本都聲稱擁有主權的釣魚島(日本稱尖閣列島)附近巡邏,同時中國駐東京大使館警告在日中國留學生注意其所稱的安全風險,兩國外交爭端升溫。中國學者、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徐永智11月16日在軍委機關報《解放軍報》發表一篇評論文章抨擊東京種種舉動實屬錯誤,只會把自己引向「不歸歧途」。
徐永智的文章稱日本已將從北海道到南方沖繩列島的數十個港口、機場變為軍民兩用基礎設施。在今年10月的綜合演習中,日本自衛隊業已使用39個機場、港口進行軍事運輸及戰機起降,徐文因此抨擊說,這表明如果日本介入台海,日本政府會將全日本民眾「綁上自毀的戰車」,因為「全日本國都有淪為戰場的風險」。
中國大陸是日本最大訪客來源
2025年1至9月旅客統計初步數字反映之狀況
「亞洲與大洋洲主要國家」包括泰國、澳洲、菲律賓、越南、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中東各國;「美洲」包括加拿大、墨西哥;「歐洲」包括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北歐五國、俄羅斯
在經濟上,中國也有學者評論高市對華政策雖趨強硬,但「掀不起大風浪」,原因是日本經濟對中國依賴度高達20%以上。其中,包含貢獻日本觀光經濟甚巨的中國遊客,成為矚目焦點。
中國外交部在11月14日鄭重提醒中國公民近期暫停赴日。港媒《南華早報》接著報導並引述資深航空分析員李瀚明資料稱,自11月15日以來,約49.1萬張從中國飛往日本的機票被取消,約佔中國飛往日本機票總預訂量的32%。李瀚明向《南華早報》稱,上海至日本兩大城市東京及大阪的航班受影響最大,他個人估計此次退票潮損失高達數十億元人民幣。
而根據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研究員木內登英11月17日的一個短評稱,若中國遊客大幅減少,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將減少0.36%,初步計算經濟損失將達2.2兆(萬億)日元(1006億元人民幣)。
分析中日激烈的外交角力,新加坡《聯合早報》刊出評論稱,北京連日來激烈的反制,或是向高市內閣劃出明確紅線,但日本對台灣問題又有著深度的戰略焦慮。評論說:「對北京而言,解鈴還需系鈴人,若高市不收回言論,這道坎很難繞過去,但高市在北京的壓力下很難有更大退路,示弱必然會影響她在國內的聲望與政治地位,雙方如今都是騎虎難下。」
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鄭志華副教授也向《聯合早報》稱北京正在動用「劃紅線組合拳」,因為單靠口頭譴責日本未必有效,「日本政策要踢到牆角、踢疼了,才會有後面的修正」。
據此,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中國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向BBC中文分析稱,中國對高市內閣有如此激烈反應,應該是在為這個新任女首相立標(marker)。葛來儀稱,中日關係在石破茂領導下已穩定並改善,北京因此希望維持此勢頭,但前提是東京尊重其核心利益。「如果高市首相繼續公開採取北京視為挑戰其主權的立場,後者可能對日本企業採取針對性行動或其他類似措施。」她說。
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奈吉教授則向BBC中文分析稱,中國正利用所有反高市內閣或反日宣傳,來引誘日本和高市犯下某種外交或外交政策錯誤,從而給北京一個藉口,在台灣、釣魚島或其他議題上變得更具侵略性。
其他人也在看


國軍驅離釣魚台周邊共軍?顧立雄給答案:只要進入應變區都會處置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接受眾議院質詢時,針對「台灣有事」與行使集體自衛權議題進行答覆,引發中國不滿,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發文威脅砍頭。對於高市早苗不願意撤回發言,中國在黃海展開實彈射擊,如今又派出4艘海警船進入釣魚台海域。對於是否會驅離在釣魚台周邊活動軍機艦?國防部長顧立雄今(19日)備詢時表示,「只要進入應變區都會處置」。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日方拒收回「台灣有事」言論 日中外交官過招不歡而散
日中關係急速惡化,共軍在黃海實彈射擊從3天延長到8天,大陸外交部再罵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要求「給中國人一個明確交代」。美國智庫學者分析,高市早苗只是將前首相安倍晉三已知的事實,公開講得更明白,根本原因是北京過去幾年,升高對台武力脅迫。
TVBS新聞網 ・ 14 小時前
長者喝水、吃飯常「嗆到」?專家警告:小心造成吸入性肺炎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您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家中長輩喝水或喝湯常嗆到,吃一頓飯會聽到許多咳嗽聲;吃飯時,常覺得飯粒「卡喉嚨」,有異物感,好像吞不乾淨,吃完飯後過一陣子才開始咳嗽。漸漸地,食慾越來越差,體重下降。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潘奕安表示,其實,上述這些都是「吞嚥障礙」的表現,在老年族群中十分常見。 「吞嚥障礙」與老化、疾病有關 常出現嗆咳、咀嚼力下降 潘奕安語言治療師說明,根據研究,台灣社區65歲以上的長者中,有12.8%經過評估為吞嚥異常,而住在長照機構的長輩,比例甚至高達50%以上。吞嚥障礙的常見原因包括: ‧老化:隨著年齡增長,吞嚥肌肉力量下降、口腔與咽喉協調性變差 ‧疾病因素:中風、神經退化性疾病(如:失智症、帕金森氏症)、頭頸癌手術後等。 ‧其他因素:牙齒缺損、口乾、長期臥床、藥物副作用等。 常見的老化吞嚥問題包含:吞嚥反射延遲、進食出現嗆咳、咀嚼能力下降、口中食物殘留、吞嚥費力或有異物感、體重減輕和反覆肺炎等。 「增稠劑」非唯一解方 應找出問題、擬定治療策略 潘奕安語言治療師解釋,從臨床到儀器檢查發現自己或家人頻繁嗆咳、吞嚥困難時,應找語言治療師進行評估,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苗栗「人人犬舍」首波20犬今開放認養 鍾東錦宣布蓋「寵物陽光樂園」
苗栗縣「人人犬舍」剪除犬隻聲帶違法繁殖事件,引發社會譴責聲浪,縣府後續作為也遭質疑把狗兒「換地方繁殖、繼續被利用」。縣府緊急將所有犬隻轉回安置,並將今(19日)下午1點辦理「人人犬舍」首波20隻品種犬認養,為狗兒找一個溫暖的家。此外,縣長鍾東錦並宣布將增設「寵物陽光樂園」,避免毛小孩孤獨老死籠中。
自由時報 ・ 5 小時前
不對中國退讓!日本官房長官重申立場:高市早苗不會撤回「台灣有事」言論
日本官房長官木原稔今(18)日強調,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國會中提及「台灣有事」可能成為日本「存立危機事態」的答辯內容,並未改變日本政府一貫立場,因此不會撤回相關發言。面對中國的強烈反彈,日本政府多次表明立場一致,未有修正空間。木原稔18日在記者會中表示,高市的國會答辯與政府過去的立場並無差異,日本方面不會收回相關說法。他同時指出,日本始終對日中對話保持開放態度......
風傳媒 ・ 19 小時前
中日衝突加劇 共軍今南海實彈射擊1/台灣有事引爆對立 日外務高層赴中協商 高市急滅火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國會談到台灣有事時的答詢,讓日中緊張關係升溫,為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日方派出外務省高層赴中進行協商,今天(18日)日本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也避免正面回應「台灣有事」相關話題,然而中方態度強硬,連日大動作嗆聲,還宣布今天開始連續8天要在黃海南部實施實彈射擊。
鏡新聞 ・ 1 天前
她稱高市早苗像「車力巨人」!身分遭挖「竟是藍營委員」
政治中心/于士宸報導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延續前日相安倍晉三路線,先前提出「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一說,挺台立場堅定;而此舉讓中國外交部直跳腳,14日急發聲呼籲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引起雙方關係緊張。對此,藍營政客也紛紛發表對此事看法,不料前國民中央委員黎子渝卻在Threads上失言,指高市早苗的外貌神似動漫《進擊的巨人》中的「車力巨人」,引起全網炸鍋。
民視 ・ 17 小時前
中國男「淺草寺丟冥紙求籤」還拍片!網怒譙:會有報應
國際中心/李明融報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先前針對「台灣有事」的答辯,引發中國強烈反彈,祭出反制策略,呼籲民眾停止赴日旅遊、慎重規劃留學,近期爆出大量退票、取消住宿潮,然而中國遊客的素質全球皆知,有不少聲音認為少了中國遊客,日本旅遊品質反而提升。社群平台「X」近日瘋傳一段影片,一名中國男子在日本旅遊拍片,他到淺草寺準備求籤時,竟拿中國冥紙當香油錢求籤,影片曝光後,引發大批網友痛批「連神明也敢唬弄,報應不遠了!」。
民視 ・ 4 小時前
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論」引爆中日僵局!黃暐瀚分析日本不退中國不慫的原因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論」引發中日外交風波持續升級。中國祭出旅遊抵制、釣魚台巡航等反制措施,而日本民調支持度攀升、美國公開挺日,雙方僵局難解。黃暐瀚深度剖析中日對峙背後的民意、經濟影響與美國角色,解析為何日本不退、中國不慫的僵局難題。
風向台灣 ・ 2 小時前

基隆家戶設太陽光電設備 單幢最高獎勵30萬元
(中央社記者王朝鈺基隆18日電)經濟部已核定「114年度基隆市政府辦理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加速計畫」,獎勵經費新台幣358萬5600元,市府今天起至年底受理民眾申請,單一幢建築物累計獎勵金不得逾30萬元。
中央社 ・ 21 小時前
德語媒體:面對中國 德國幾乎無牌可打
《科隆城市報》發表評論稱,在對華依賴日益加劇的大背景下,柏林在與北京的較量中已近乎毫無籌碼。而此次克林拜爾的中國之行,就是這種無力感的展示。《法蘭克福匯報》評論稱,中國企業在德國進行戰略布局的同時,德國經濟界卻嚴重缺乏戰略眼光。
德國之聲 ・ 14 小時前

67%認國民不反共 一國兩區「紅通通4人幫」效應曝光
論壇中心/綜合報導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有近7成台灣民眾不同意國民是反共政!對此,民進新北市議員卓冠廷分析,國民不是一個鄭麗文的問題,國民的路線已經變成中國路線,而黃國昌帶領的民眾比藍還要藍、也嚇走了一堆柯文哲累積的中間選民,民進要緊抓這次機會,接住被藍白嚇跑的那群人。
民視 ・ 6 小時前
台海議題惹火北京 日相高市早苗陷外交風暴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上任不到一個月,就因為「台灣有事,日本出兵」言論引發中國政府強烈不滿,聯合官媒全面開火;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甚至翻牆發文,企圖透過國際社會施壓。日本則表示首相言論並無違反國際法,不會撤回發言;北京當局因此祭出「赴日警告」反制,呼籲中國公民暫停前往日本旅遊、求學。而日本週一(11/17)派出外務省官員出訪北京,以對話緩和兩國緊張氣氛。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分析:「台灣有事論」擦槍走火 中日衝突如何收尾?
中日關係因為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發言而迅速惡化,隨後中國政府發布各種警告。兩國關係會否進一步惡化?如何收尾?DW採訪在東京的中日關係學者等多名專家,提出分析。
德國之聲 ・ 1 小時前
不是王義川、林佳龍?民進桃園「出奇兵」 王世堅點名這戰將:非常適合
民進2026桃園市長初選,總統府副祕書長何志偉、立委王義川、法務部次長黃世杰、外交部長林佳龍都被點名,近期更傳出立委王世堅都是可用的奇兵。對此,王世堅受訪時直言,能回到立法院這已經是最大光榮,這一點已經可以寫到祖譜裡面,「我不敢奢望」。不過他反而推薦綠營這戰將,強調「他很合適」。根據《上報》報導指出,有幕僚表示,民進在桃園市長選戰要出奇兵,「從從容容」......
風傳媒 ・ 34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