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突圍!「開放模型」領域急起直追美國
商傳媒|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近日,根據《Financial Times》報導,以「開放」(open-source / open-model)策略為主的中國AI業者,正快速搶占全球市場,甚至在某些範疇超越美國主導的封閉平台。 
全球人工智慧競賽正出現重大變局:中國支持的「開放AI模型」正迅速崛起,在全球用戶與企業中獲得可觀採用率。與此同時,美國科技巨頭堅守封閉策略,但面臨成長疲弱、創新瓶頸的挑戰。這場「開放 vs 封閉」的AI戰爭,可能重塑未來整個AI生態,也牽動科技霸權與資料治理的新格局。
什麼是「開放AI模型」?
「開放AI模型」指的是 — AI開發者將模型架構、訓練方法、甚至部分訓練數據資訊公開,允許第三方研究者、企業或個人自由下載、改造、部署與使用。這種模式與以往由大型科技公司封閉、專有、僅限內部使用的AI形成對比。
優勢包括:
• 快速創新迭代:眾多開發者可在相同模型基礎上加速優化與改造。
• 降低使用門檻:無需高昂授權費或封閉生態鎖定,適合中小企業或研究者。
• 強化透明性與可解釋性:公開架構與方法有利於審查、安全與信任。
中國「開放策略」崛起的背景與動因
• 政策與資源導向
中國政府長期重視AI自主與本土生態發展,在資金、基礎設施、研發補助等方面支持AI產業。對於「開放模型」的支持,正符合其希望降低對外依賴、培育在地生態的願景。
• 生態系統形成與開發者熱情
中國已有多家AI新創與研究機構,釋出開放模型與工具,快速形成社群與生態。這帶動更多開放式創新:從語言模型到圖像生成、從企業級應用到個人研究,都有人投入開發與部署。
• 市場與成本競爭力
對於企業而言,使用開放模型意味著更低的授權成本與更佳的自主掌控;對於中國市場而言,本土模型易於符合當地語言、文化與監管環境,具備一定優勢。
為何美國「封閉AI平台」面臨瓶頸
以往全球AI發展由美國大型科技公司主導,它們多採封閉策略:模型與服務僅限自家或付費客戶使用。這模式雖保護商業利益、維持高利潤,但也導致以下挑戰:
• 創新速度受限:封閉環境減少外部研究者改良模型的可能性。
• 成本與可及性問題:授權費高、使用門檻高,不利中小企業或開放研究。
• 信任與透明性困境:封閉結構無法讓外部檢視模型細節,不利負責任AI與審查。
因此,在開放模型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封閉策略顯得愈加吃力。
全球反響與潛在風險
• 促進AI民主化:不再只有大型科技公司主導,任何開發者、企業或學術機構都有機會參與。
• 加速AI技術普及與多樣性:不同語言、文化、應用場景皆可能被納入,提升AI技術覆蓋面。
• 鞏固本土AI生態:對於中國來說,開放模型有助強化國內AI產業鏈自主性。
• 資料治理與安全疑慮:開放模型可能被惡意使用(如生成偽資訊、濫用內容)。
• 監管與責任模糊:誰對模型生成內容負責?若模型錯誤造成損害,法律與道德責任界定不明。
• 專利與商業利益受損:開放可能侵蝕傳統商業模式,企業獲利減少。
未來發展方向與觀察重點
• 企業策略轉向混合模式:部分企業可能採取「基礎開放 + 加值封閉」模式──將核心模型開放,另行封閉提供企業級服務。
• 各國監管框架建立:為防止濫用,監管機構可能要求模型透明、標示生成內容、負責內容管理。
• 本地化模型興起:不同語言、文化、產業背景下的模型需求增加,開放模型可快速因地制宜,形成在地生態。
• 企業與政府合作加深:政府對開放模型的支持,可能促使更多企業投入AI研發,也可能形成國際競爭的新前線。
對台灣與全球科技產業的啟示
對於台灣來說,觀察到全球AI潮流重心可能從封閉平台轉向開放模型,值得思考以下布局:
• 促進本地AI研究與創新:高校、研究機構可利用開放模型,自主研發符合台語、中文語境的AI應用。
• 強化自主AI產業鏈:台灣科技產業若能抓住開放模式浪潮,有機會在全球AI供應鏈中佔有一席之地。
• 關注監管與道德議題:開放模型若進入校園、媒體、產業運用,須同步建立倫理與法律規範。
「開放」還是「封閉」,正成為全球AI產業的新分水嶺。中國主導的開放AI模型正快速崛起、挑戰既有格局。對於全球科技產業、政策制定者、企業,以及普通使用者而言,皆意味著一次重大轉型。未來數年,AI主導權、數據治理、產業競爭力將隨之洗牌,而台灣若能提前因應與投入,不失為一個難得機會。
其他人也在看

首超美國!陸AI開源模型17%下載量全球登頂 全球技術競爭升級
最新研究顯示,中國在全球開源 AI 模型市場首度超越美國,過去一年中國團隊開發的開源 AI 模型下載量佔比達 17%,超過美國同業對手的 15.8%,這意味著中國在全球 AI 技術應用中取得了關鍵優勢。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IT) 和開源 AI 新創公司 H
鉅亨網 ・ 19 小時前
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斷電」 美國廠Q3獲利暴跌99%|#鏡新聞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被外媒揭露,9月時因為工業氣體斷電,導致生產線停擺,蘋果、輝達、超微等客戶晶圓全數報廢,使美國廠第三季獲利暴跌99%!專家指出,台灣擁有成熟供應鏈與自建氣體系統,但亞利桑那廠因美國製造政策,關鍵氣體外包給英國林德集團。
鏡新聞 ・ 1 天前英國數位銀行Revolut傳計畫赴港開展業務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引述南華早報的報導指出,總部位於英國的數位銀行Revolut計畫在香港設立營運機構。南華早報這篇未交代消息來源的報導指出,這正值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訪問倫敦。陳茂波在倫敦期間還會見了來自歐洲、中東和亞洲各地家族辦公室的代表。根據香港政府的聲明,陳茂波與一家有意到香港設點營運的金融機構舉行了會談。
財訊快報 ・ 1 天前
巴西女墜紐約地鐵軌道遭「輾斷手腳」!纏訟10年獲賠25億
一名來自巴西的女學生在美國紐約搭乘地鐵,因暈倒不慎掉入鐵軌,遭列車輾斷左臂與左腿,案件纏訟多年,紐約法院日前判決她獲得約25億台幣天價賠償。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慈大31校慶 社區共創展活力
歡慶學校31週年,慈濟大學今(26)日以「人文薈萃育英才 智慧同心創未來」為主題,舉辦校慶慶祝活動,除了各項運動競技,還有校慶園遊會,還邀請在地小農參與擺攤,展現社區共創的成果。 慈大校長劉怡均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 天前于朦朧案竟成中國國二生考題?李大宇秀試卷怒轟:連學生都要強迫洗腦
[Newtalk新聞] 時事評論員李大宇今日在直播時表示,于朦朧離世後竟被寫入初二政治課考題,被以選擇題方式要求學生表態,題目描述他酒後意外與所謂「虛假信息」傳播,逼迫學生表態。李大宇指出,不僅持續抹黑于朦朧,更強制對孩童洗腦,這種毫無價值的題目,盡顯為隱瞞真相,連學生都不放過的醜惡嘴臉。 李大宇進一步強調,于朦朧離世後風波未平,竟淪為洗腦教育的素材。根據中國網友提供的資料,在于朦朧案真相未明之際,其案件已經進入中國國二某地的政治課試卷中。李大宇說明,該試卷強行灌輸官方定調的內容,試卷的問題是:「近日37歲男星于某某酒後意外,然後有虛假訊息傳播、擾亂公共秩序,公安依法對所謂『散播謠言』者進行究責。」李大宇指出,這是道選擇題,問這個究責是為什麼?選項都是同一類答案:如淨化網路環境、保護公民網上行為、杜絕不良文化和訊息、打造自由網路環境等等。 李大宇指出,這種毫無價值的題目,選項設計完全是一言堂,逼迫小孩子們表態站隊,不僅繼續抹黑于朦朧,更顯示出北京官方為了隱瞞真相,連未成年學生的思想空間都不放過。 除了于朦朧案被政治化利用,李大宇表示,中國演藝圈內藝人遭「重量級粉絲」精神控制
新頭殼 ・ 1 天前
挺高市早苗!談中國制裁日本 賴清德:動不動威脅不是一個大國應有的作為
總統賴清德今天(26日)宣布追加1.25兆台幣國防特別預算案,以提升台灣自我防衛能力,然而針對高市早苗發表台灣有事言論以來,中國已採取各種措施,台灣如何在國際扮演角色?召開國防預算記者會想傳達什麼訊息。賴清德表示,高市早苗首相基於維護印太和平穩定,在國會答詢也是基於這個立場,中國要能體現大國的責任,動不動對周邊國家進行複合式的威脅跟攻擊,這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應有的作為。
鏡報 ・ 1 天前揭壓縮預警!國防部曝1.25兆軍備重點 7大武器一次看
國防部今(26)日表示,當前我國正面臨嚴峻的安全挑戰,襲擾樣態日趨多元,亦壓縮我預警時間,面對威脅,國軍奠基於過去10年穩定的國防預算成長,以及建軍備戰成果,規劃於2026年起編列「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特別預算」,區分8年籌獲符合防衛作戰實需的武器裝備,以展現強烈自我防衛決心。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英國秋季預算案上調最低工資4.1%,逾240萬人受惠,年薪增近千英鎊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英國政府在最新公布的2025年秋季預算案中,聚焦紓緩生活成本壓力,決定自2026年4月起上調21歲及以上勞工的國民生活工資與多項最低工資標準,期望為低收入族群加薪「補虧」。預算案採納低薪委員會建議,將21歲或以上國民生活工資由每小時12.21英鎊調升4.1%至12.71英鎊,估計全國約240萬名受薪階層將直接受惠,人均年收入可增加約900英鎊。為縮窄不同年齡層薪酬落差,18至20歲的最低時薪將大幅上調8.5%至10.85英鎊,16至17歲及學徒的時薪亦調升6%至8英鎊。財政大臣李韻晴(Rachel Reeves)表示,生活成本仍是工薪階層面臨的首要問題,當前經濟運行對低收入家庭「仍不夠好」。她強調,此次調升國民生活工資與青年最低工資,是為了讓辛勤工作的勞工獲得更合理回報,扭轉多數人為生計持續掙扎的局面。不過,青年就業風險同步浮現。數據顯示,英國青年失業率目前升至14.5%,高於一年前的13.7%,尼特族(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NEETs,即不上學、不就業也不參與培訓者)過去兩年增加約19.5萬人至
財訊快報 ・ 1 天前賴清德證實北京2027年侵台? 總統府駁斥:錯誤的片面解讀
賴清德總統今召開「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記者會,示警北京2027武統台灣,並公佈特別預算,8年投入1.25兆國防軍購經費。不過對於媒體稱,賴清德「證實」中國將於2027年攻台,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晚間強調,這是錯誤的片面解讀,「並非指稱中國將於2027年發動對台侵略戰爭,所謂2027年的時間,在包括美國國會近期報告所稱,是中國領導人要求解放軍做好攻台準備的時間點」。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大火吞宏福苑7棟樓!他絕望告別「燒到了…各位保重」 結局曝光
香港大埔宏福苑26日下午發生火警,火勢迅速延燒,7棟逾30層樓大廈瞬間被大火吞噬,目前死亡人數增至44人、279人失聯。現在網路上瘋傳一段對話,看到有一名受困民眾,發現大火已經燒到自家窗外,絕望在群組留下遺言,「燒到了…各位保重。」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阿布達比轉機失聯3日陳男找到了 妻證實人在「杜拜警局」
雲林一對夫妻原定赴中東旅遊,未料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轉機時,丈夫陳男於登機空橋上突遭五名武裝人員帶走,長達三日音訊全無,家屬焦急在網路上發文求助。全案經媒體報導後,今(27日)上午傳來好消息,陳男妻子楊女證實,丈夫已被尋獲,目前人在杜拜警察局,駐外辦事處已派員前往關心。
鏡新聞 ・ 12 小時前
「惡性腦瘤手術專家」名醫馬辛一病逝 三總最新回應了
三總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是惡性腦瘤手術專家,11月1日才在高雄醫學大學舉辦的腦中風學會年會獲頒終身成就獎,近日...
聯合新聞網 ・ 2 小時前
有片/嚇得整日不敢踏出房間!瑤瑤韓國租屋「遭男房東擅闖」爆衝突 前1天還曾敲門試探
藝人瑤瑤(黃喬歆)近期到韓國旅遊,卻遇上令人驚魂的住宿事件。上週三(19日)晚間,她在當地所入住的房間內時,竟被房東未經允許擅自開門,讓她嚇得整日不敢離開房間、甚至都沒吃東西。直到友人下班陪同前往當地警局報案,警方才協助她搬離。事件曝光後,引起網友熱議,也提醒旅客注意海外住宿安全。
鏡週刊Mirror Media ・ 5 小時前
蔡依林認罹「1惡疾」醫示警:1年內中風機率急升131%
45歲天后蔡依林維持好身形,近來不只發行全新專輯、推出Podcast節目《Pleasure Talks》,年底將首次攻大巨蛋,門票一開賣就引爆搶票潮。她日前在Podcast中談及9點半睡覺的好處之後,並透露早睡的真實原因,證實曾得過「皮蛇」(帶狀皰疹)。醫師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為帶狀疱疹高風險族群外,研究指出,45歲以上患者罹患帶狀皰疹後,一年內中風風險提高131% 。(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強冷空氣下週報到!直逼「大陸冷氣團等級」 專家:入冬腳步近了
明(28)日受東北季風影響,再加上清晨水氣仍多,清晨西半部仍有零星降雨的機會,不過週六(29)東北季風減弱,白天各地氣溫回升,氣象署指出,下週一(12/1)起至下週四東北季風再增強,溫度稍降。對此,氣象粉專「氣象報馬仔」表示,預期下週二晚上開始南下的冷空氣強度將更強,有機會達首波大陸冷氣團強度,「將會是入冬以來最有感的一次降溫,冬天的腳步近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又有冷空氣來了!這天有望迎首波大陸冷氣團 入冬以來最有感降溫
今(27)日受東北季風影響加上水氣增加,各地雲量偏多,桃園以北、東半部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雨,南部地區、中部山區及新竹、苗栗也有零星短暫雨,南部、東半部地區及中部山區整天都有機會下雨。氣象粉專也示警,這天開始冷空氣強度將更強,有機會達首波大陸冷氣團強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明天清晨急凍14度!「兩波季風接力」週末又回暖、下週再轉濕冷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何宜蓁/綜合報導未來一週台灣將連續受到兩波東北季風影響,加上天琴颱風外圍水氣干擾,天氣變化相當明顯。今(27日)北台灣、屏東與恆...
FTNN新聞網 ・ 12 小時前
陳怡蓉喜迎「第8個孩子」誕生 結婚9年只單獨和男生出去3次
演員陳怡蓉2016年與醫師老公薛博仁結婚,近期雙喜臨門,不只是迎來薛博仁的生日,更迎接「第8個孩子」誕生,兩人為了慶祝,特地前往威尼斯度假三天兩夜。
簡子喬|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