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3/23a/23a07/23a0701.htm
新朝
(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君一法狐疑,不用祝蓍。
玉要三日,辨材待七年期。
周公恐流言日,王莽恭未篡。
向使初身便死,一生真知?
[作背景]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被江陵士曹。在江陵期,了五首《放言》,表露自己的心情。了五年,白居易也被江州司。白居易在官途中,吹浪激,感慨千,也了五首《放言》奉和。首是其三。
[容析]「君一法狐疑」,一就要告你一狐疑的方法,方法是什呢?「不用祝蓍」,先不直。至的第三四句才把方法委婉地介出:「玉要三日,辨材待七年期」。很,要知道事物的真劣,只有去考。一定的察比,事物的本面目出的。
以上是正面明方法的正性。然後掉,再反面明:「周公恐流言日,王莽恭未篡。」意周公在佐成王,某些人曾疑他有篡的野心,使他心恐,但史明他成王一片赤。王莽在末代,假恭,曾迷惑了一些人。但史明他的「恭」是,篡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向使初身便死,一生真知?」意如果早地下,不用考,就容易一表面象所蒙蔽,不辨真。
首以上述四例子作,寓哲理於形像之中,以具事例表普遍律,小中大,令人思之有理,之有味。
[]:古代用甲占卜吉凶。祝蓍:古代占卜的一方法,取蓍草的以卜吉凶。作者自注:「真玉三日不。」々作者自注:「豫章木生七年而後知。」
理解和一人,真的不是的。白居易大的在千年前就已把道理明白。的魔力和害之在於,用了很短的字但是表出的意思不白文。 人和物中相景互比,嗯有感到。所以1/4只是看起像但上一也不是,中的兄弟君看起像是??兄弟上是一好人。
大之不可忘,材得要七年之久。察人那可以一下子就下呢,有地察和欣是法看到事物和人的全貌的。白居易先生真的太害太大。不愧的平民人,的都很白容易人理解和感。即使了一千一百多年後一人得是一首用在代仍然不退流行的好。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