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社之造
李永展 、洪菁
壹、前言
近年人的於境的,逐受到世界各的重,去不善於境的做法,以制的成策略及鼓大量消、促生的方式,致了日益重的境危,不但展的目受限,甚至可能影到人本身的生存安全。不密集的源利用及不相容的土地使用方式境更形大。究其原因,工革命前,人社是建在以互相信、互相合作基的社上;而工革命後,高度化及大量生、消逐消了社的功能上,人人之以共同感基、追求共同目的「社」(Gemeinschaft)缺乏感、追求人目的「社」(Gesellschaft)(Swaney, 1981; Poplin, 1977)所致。
因人的,人待境的度也之化,往往以追求最大的人私利最目的,忽略了其他的益,而生各令人的外部性(externality),尤其是多具有「避性」(NIMBY, Not-In-My-Back-Yard)的施,如垃圾、化工之、工的噪音等;著人口成、污染界的世界,弗地影到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就人罕至的南北地也法免,大流、海潮洋流以及光射的助力,毫不被抗拒地散播著人工生的物於地球各角落。
管1942年在巴黎出版的《雅典章》──第四次代建(CIAM)所定的都市章,已提示了人民享有良好的境、日照、通,排除受境污染、噪音侵害的基本境,也多在的大境之中被淹了。如果缺乏的管理制,面的外部性更加重,致境的化源的枯竭。在情形之下,了境生系的平衡,一方面透立法予人民享有持良好生活境之利,以保境品;另一方面必重建以「社」主的人,使人在使用境能相互尊重(李永展,1995)。
著科技步所的械文明巨於境的,基於社展未台土空展的重要角色,以及「永展」、「生」的日益受重,本文由社展生之,台地社展持之,以及民的途,而建原,作社之考。
、社展生
一、社之意展
上於社之定,是指一特定地理域,在此域中於文化、、、教育、公共行政等,均形成「外自主」、「互助合作」的社系(世、崎清,1996),而且共享一些生活有的利益。社里不同,它不只含有地理上的,需要它的成地、他彼此,以及成一社本的自我意方面的定。因此在此下,社居民基於生活境的共同性,而展出「福共」的感情,亦能於社整事凝聚共。社也是一理想的社,每一份子都有他的居所,他的生活方式是合作而非突。
但著社型生活方式的,社共甚而可能打破地理域的限,不再以此唯一的媒介。事上,不同地理域的人仍然可以藉由其他媒介共、某共同特,而形成如同概念的「外自主」、「互助合作」的社系,如目前蓬勃展的INTERNET,透
WWW、FTP、E-mail、Gopher、Usenet、BBS之服,了特定族群、特定、及具有特定目的之社元。
因此,社是民及民主最直接、最生活化的地方,也是地人的日常生活特殊活、生、史、文化社生活的合展。社是起源於人群居本性的一些特徵和人本身的基本需求,是人自己生存境、控制和改生存境所形成的(McKenzie,1925)。社的展程中,不透居民居民之的互、居民境之的相互影、而逐衍生出不同的社型,政治、教育、等因不的影社的系,建立了社法孤立於家、城市之外的地位。
而近年台地政治型的化,地方自治的已是庸置疑的,又由於展和社的日多元,社自主化的音也逐大,中央政府各部各自大力推的「社造」,疑地成今最受重策略之一。是台的「社造」、日本的「造町」、英的「社建」(Community Architecture)都是源自於激居民自主性的去改造,以建立自己所居住的境、社生活,且要居民了解,工作成,都必要由自己(本居民)承,而不是任全人,一味的去要求人予或其他助,要了解自身社的需求和期盼,主挖掘,和遭的人事及境取得良好的互。然受限於的能力官僚制度,人民突破以追求他想要的住家或社,成功率不大,但其中少成功的案例是令人鼓舞的。
察社造成功的外案例,什能成功呢?在以往取向失的地方,促社造成功的原因何?英新者Nick Wates及Charles Knevitt在的和分析中出下列三共同特徵(、林卿,1995):
1. 社居民意境的任,且有或集的境之造;
2. 外的一或多域的家,共同建立具有造力的合作;
3. 同在持演的基上,完整的考到居民境需求的所有面向。
上述原不但明易懂,也不是什新的明,只是人重新基本成合作的真。三原同到的果是,人群居的聚落得了更著的成就,或可以之「社造法」了。
二、生之意社造
「生」(ecology)的意是一研究植物、物、人等生物之的,及生物境之的科(Longman Group, 1992: 324);以及於自然境的保(Oxford University, 1996: 152)。原文的希字──oikos原意house「住所的研究」,期以不受大所重,直到1960年代末期,人到今所面的重大:人口暴、食物短缺分配不均、及境污染等生已法再漠(Great Britain encyclopedia, 1991)。且注意到生(Ecology)(Economics)之,由於多危害境品的生,科之相互成必要,以解所面的境。
其中生四定律更是此之基,容如下(于宗先,1986):
1. 物物相(Everything is Connected to Everything Else)法
是明生系中,、群及物之均相互,有孤立的式群或物,一事一物都是相扣。
2. 物有所(Everything Must Go Somewhere)法
就物理而言,就是物不、能量不;就生角度而言即自然界中每一物均有其功能用途,有所的物。
3. 自然善知(Nature Knows Best)法
大自然的力自持境及物的平衡,任何人自作明的重大改,反而境系的平衡,及自然系。
4. 有白吃的午餐(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Free Lunch)法
有得必有失,任何效益均必付出代,所不同的只是代的大小、付的短以及付的地。
社原即根植於自然生的基展而成,然而性的展方式,不耗社的自然源(如乾的水、空、日照)、累大量法再用之物,不消了社自然健康的生命力,也使自然能逐分化衰竭乃至瓦解。著台地政及社展的化,居家境的化也常成抗的,多社居民的,如自救、社展委等,都自於抗公害的同理心。民地方上鼓吹保意者,在念上往往大幅先政府部,且由於地,於政府政策的施行私部境的改更敏感且直接。所以就社民而言,社造代表於地方源用的重新思考,以及民自主意的重整(慕思勉,1996)。有於自身居家境改善的理想,衰退的期望。
在《雅典章》一所描的理想住所是:「位於良好位、通良好的建物,不受寒侵,野良好,可以眺美的景、湖泊、大海、高山等等,而且也具有充分的隔保暖」(施植明,1996)。良的位往往由高住宅所,也正明了人本能的渴望是找一些生活件和大自然合、具有良品身心有益的地方;定平衡且少污染的生境,即是人的理想住所。
、生社之意涵理念
一、生社之理念
面人的各源利用境所造成的,多者致力於生保、永展念入理念之中,因而生了「生家」(Econation)、「生城市」(Eco-city)、「生社」(Eco-community)、「生村」(Eco-village)、「色城市」等一串的理念;此理念即是源於人法自然生的基(在人造生圈『ecosphere』想尚未成功之前,的依恐怕要持很一段),一如上述於住宅的理想。根此理念,「生社」的目是了出足居民需求又不破生境的「色社」,其目如下(李永展,1995):
1. 建立安全、健康、有地方特色的社。
2. 透民,落社自治。
3. 社源(包括境源、文化及源等)永利用。
4. 社多性(包括生物多性、文化多性)永展。
5. 「量Repress、再使用Reuse、回收Recycle」之3R政策落。
6. 「色消」之。
根生之理念,展於社之上是要尊重自然,促使社的健康永展性。
二、生社之民
去的社空塑造,者的政策或者的意完全左右了策,真正的使用者──社居民的需求往往被忽略了,而在台的境下,居民於自身所的境早已失去了管理的利有能力。地方社於影自身的定享有更多且完整的,是一由下而上的策程,以取更完整而有效的支持。
有家支持、有自由流通的社居民是整社重要的人力源,基本上鼓人民其自我的境保有言、影力、感到傲且具有富任感,些所花的教育程有值的社投。在地方政府方面,由於地方事多可以交由居民自行解,故政府在整造程中,要主者的角色化、配合之地位。
肆、
去台以向的方式崛起,未提供居民的境品,在一切求力的年代,作是白吃的午餐而大自然止的予所予求,大地反早已公於世。在生社的大原下,不政者者於社有宏的生值,社居民所思考的不只是如何意使用需求策者,而更的以活形成生生活的共,建立永的社生活方式,土地使用交通、自然源、能源使用垃圾理,以及自治、自律、自足的社管理等方面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