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一位有人分享:
在家也有很多磨人的事情,有一天一大早起,我奶奶不意我做的一件小事,就不停的我、我。我把它成老和尚巡,所以我不生,也不回我奶奶,她她的,我要量保持不起心、不念。
然不可能每一次都那麽相安事,很多候都是一半忍受、一半念,我需要不停的念,才能忍住我要爆的言及心。我只好在心快速的叫我的名字,先克制住怒火,然後告自己不能生!我目前在消去曾修偏入外道的障,每一次爆都可能是文的累,一再重告自己心性要提升。修行不是看事情合不合理,而是看遇事自己能不能忍!
最後再慢慢的件事情念,是在爆念之中,不停,把袋能念的想法都想一遍。等事情了後,得好像也有那麽以忍受,自己生一些激的想法感到不好意思。最能我把件事情放下的念方式,是利益他人的角度及立位思考,下次再遇到似的事情,念方式是管用的。重要的是前面要先忍住不火,我有生法忍,在忍不住,就先硬生生它住,等平下,再慢慢反省自已。
因嗔太重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都我起嗔恨心、怨恨心,所以我都需要不停的念,也怪我第一邪淫力的《六祖》1200部要1000部,看到向示哭了好久,得那也是我辛辛苦苦的呀,何要那麽多?了向的兄才知道原因是心性,我反省那候自己遇事都念不,後面索性就了!忍不了的直接就回了,致的果就是要那麽多的文。我哭死也用啊,放了那我就更救了。所以我悟到,於念不能、不能放,只要持的,自己慢慢有步的。如果不去努力改善程,果就自己付出更痛的代。
由於我是保持不了,定得慢,怕快有了,先消外道的障。次不敢大意了,努力心念,量心性提升。之前都不太在意心性,在有慢慢到,心性有有提升,真的很重要!心性好的遇事以德怨,甚至感化心性不好的,提升整的磁。而心性差的遇事只爆,大家也受到影,互相害,降低整的磁。如果一直不提升,一到就被淘汰,我要量加油,消外道。
(分享完)
蔡兄:「修行,要契入生活,要修到跟人融。修行就是要契入生活:修行是生活的致,生活是修行的。修行要在生活中表出,即是自己修也要自己行,不要只修嘴巴,只人做,但自己不做。修行人心口要合一。」
而生活中跟自己接最多的就是家人,修行,要契入生活,要修到跟人融,由而外家庭到社中,生活是修行的。如分享者遇到先自身反省,找到的根源,加以修正。修行不是只修嘴巴,只人做,但自己不做。修行人心口要合一,而在程中才能悟修行的妙;如人水,冷暖自知。
心境,是;境心,是智慧。把自我的性及不好的念改正的程,需不停地念。《六祖》:「即菩提。」六祖惠能句做了延伸:「前念著境即,後念境即菩提。」 大意是,前念如果著境界,所面的境生好或、有或等等反,那就是;如果念一,下一念前念所生的分、著、,就是智慧。
有人分享:「奶奶不意我做的一件小事就不停的我我,我把它成老和尚巡」,了境、了我相,就有著及怒。有人遇到似的事情,念方式是管用的。「重要的是前面要先忍住不火,我有生法忍,在忍不住就先硬生生它住,等平下,再慢慢反省自已。」以正向的心面生活中的考。利益他人的角度及立位思考,助自己念。的忍受到承受,方能承受到接受,而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享受人生我的任何好,都是助自己修行的。如《六祖》云:「不思善,不思」。
阿伯:「修行是往心修持清心,凡事反求己。不是一直往外攀,求幻象、幻、幻,那是在修魔,不是在佛。修行的程是由繁入,越是清,心境不受外境,心性就提升,才是真正的契入修行。」
「修行的程,人的心境不要著他人的言上下波起伏,你要持清自在,修行才能更上一;境心,不是心境走,否你的心就像浮萍永都在漂流中,法找到一立足。」
修行的路上一一滴都需要自己去修、自己去行,才能像一修行者。一真正的修行人言、行、行住坐,都能他的修行。如蔡兄的:「德於忍,福於量;有道德,看一人的忍耐力多;有福者,看一人的心量有多大。心胸要大,心量放大、不要著、要看,不要去著一些事物相,坐可助事物相看得清楚,待人事不脾;量大,福就大。」
踏上修行的路,度量要大。要有慈悲心、包容心、感恩心,有三心,人生路上才心安路平。南大悲世音菩摩!
南本迦牟尼佛
南琉璃光如
南阿陀佛
南大悲世音菩
南大地藏王菩
南菩
南伽菩
南十方一切佛菩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