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英文名: Bread-fruit Tree
名: Artocarpus incisus (Thunb.) L. f.
Radermachia incisa Thunb.
科 名: 桑科(Moraceae)波蜜(Artocarpus )
: 蜜、包果、榔、接烙、磅、巴刀、Chipopo(雅美)、Patiru(阿美)
原地: 波里尼、西
分 布: 台地包目前普遍栽植於及部地
用 途:
1.庭、遮、行道、防。
2.用:性味:果:甘、淡、平。效用:、枝、根(巴刀):解毒,降血。治糖尿病;:灰治疱疹,脾。
: 株高可 10~15 公尺,全株含有乳汁。
: 有柄、互生、革、卵形,先端尖,基部近於心形,羽深裂,老亦有全者,裂片 3~9 枚, 30~40 公分,中肋均著,上有毛;托大而作三角形、有毛、早落。
花: 4~6 月花,雌雄同株,雄蕊小,穗花序,密集而成棍棒,花被二片,雄蕊一枚,直生。雌花花被筒形或球形。
果: 果合果球,肥大呈肉,小大, 10~20 公分,外有角形之瘤突;小果各藏黑色扁平之硬子一粒。本之果托特肥大而肉。初白色,成熟色,果於 8 月成熟,果肉可煮食,子可炒食,其味如包而得名。
特 性:
包桑科,常大木,株高可 10~15 公尺,全株含有乳汁。它原在波里尼、西、大溪地,土著以其果主食。清代由南洋引入台,各地普遍栽培,是公、庭之,因其冠、大、色、遮效果甚佳,果可供食用,木材材而粗,亦可供建,海居民以此木舟。包每部分太平洋地的民都是有用的材料,是一很重要的日常用品,最重要的莫於其是民的主要食物。研究Marquesas的原住民深入的外者Handy,E.S.C.:「1-2棵包就足提供一人一整年所需的食物」。
文字料取自:
http://163.17.44.1/teach/校植物/包/包.htm
文章定位:
人(12,548) | 回(0)| 推 (
5)| 收藏 (
0)|
寄 全站分:
影真(作品、技、器材) | 人分:
木 |
此分下一篇:
此分上一篇:
酒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