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死亡作起重新看待事物
健保局1998年7月行安,有史以最漫的十一年,一直到今(2009)年9月於把安入健保局正式付目,而且原本只限癌症末期,中期加上神元萎症(俗人)末期,竟然一口追加用到八大非癌症末期:老年期及初老期器性精神病(失智症)、其他大、心衰竭、慢性道阻塞疾病、肺部其他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急性衰竭、慢性衰竭及衰竭,涵五大器官:、心、肺、肝、。
台北偕院淡水分院1990年成立安病房始台正式的安服,到明(2010)年才是成年,而我是1995年8月花慈院到台大院代,始接事安服,算年也入第十五年了。因此看到作者尼史密斯(Rodney Smith)去十六年全心投入於服者,心有很深刻的切感,再看到文章提到多在安病房的故事,定作者有真地在安病房工作,因面有多生命的是外面的社人士法想像的。
一般人避死亡,常用「往生」、「走了」、「去了」代替,人不「死」字,改用英文「expired(期)」代替,院面通常有四、病房逢四就跳、四人房有第四床,甚至佛教院都,由此可以想台社死亡的禁忌是如此深沉。理智上都承「有生必有死,合」,情感上就算我每天必然要短不一的生,是悲痛於死之。明明是生死一:「生的最後一,其就是死的第一」,真相是「因有,所以悲」。
佛教有:「我他人死,我心如火,不是他人,到我。」因此我是以:等人都死光了,才到我,想到事上死亡都跳其他所有人而「忽然就是我」!有些人:「等我老了,我要去志工。」或是:「假如我罹患癌症末期,我就要去世界。」想到:生命其不在不可知的未,只在瞬息的在!何人保我一定可以活到老,那什不在身健康的在就去志工或世界呢?
末期病人在死亡,「社面皮」一一地落,社功能著身逐退化,被迫身心需求,其才是最真的生命度。健康者常常反身需求、背心呼,有被迫病地活著,因此我有候分不清楚到底才是健康而是有病。我一向被是「社化不完全」,被成「安界的鬼才」,因此反而更能近者的。
台安界有迷思:「安病房最重要的工作是病人面接受死亡。」其有任何人必被迫面接受死亡,正常人到死之前一直都是要身、背、逃死亡。末期病人的其都只是「病生活」,他著重的疾病希望可以一直活到明天。另一迷思是:「有一完美的死法叫作善。」我在十年、三千位病人死亡,真相是:每人自成一死法,其都是「可遇而不可求」,所以有一而且完美的善死法是我努力追求就必然可成的。
我在安面判事物的是:「尊重病人的自主」、「尊重病人的差」,但又可以放大用到所有世事物。於末期病人有什的死亡,我都不能定期望,只能全照收而且全然接,陪伴他走完生命必的程,然後透生命生命。
本法鼓文化出版的《生死─人生最後的必修》,是我再一趟生命的旅程,更加化了我人的生死,因此而得到某些印。可是正如同生命只能自己遭遇,修行只能冷暖自知,各人吃各人,各人生死也就只能各人了。我自己透病人用生命教我所到的珍功,你而言可能只是一堆物,我一向是物的名利,於多社人士可能是重的物。
去理人:「明天要收哪位病人住院?」我是回答:「明天的事明天再。搞不好我先死在家,明天不能上班。」那我又何必明天的事呢?何大有言:「每天入睡就是小死一回。」死亡一向被以是生命的,然而我一直都得:「在往後看,每人好像都有限的未;但是死亡往前看,我都只有短的在。」
世俗曾有的快必之以痛苦,程的身心痛苦可能是生命之必然。如果你可以藉由本《生死─人生最後的必修》每一章後面的「省思」,始把死亡作起重新看待事物,你有截然不同的生命度。
安 2009年9月29日
高雄市文化基金行
台安照理事
美和技院兼任
生署屏院家科兼任主治
*: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
*摘自法鼓文化http://www.ddc.com.tw/event/2009/11book/index.ht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