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岩砌的迷你石或只低一探便知有收,以卵石、玄武岩、咕石所石都依著潮汐登堤巡。巡落在退潮行退之前,此刻踏上堤察中有截到,定是否出手捕。少直接放,困在槽池中的在潮逃回大海,多起手下水捕,更多得火速呼同伴助。台西海岸石量近年大不如前,是偶有中大刻,那就得老少出,抓抓得人人笑逐。
「石是活的,是有生命的。」老人家常口出如此含哲理的。想想也如此,一口石成之後便被予了生命,得再固也得由巡人日日巡,加呵。巡除了看、抓,得察堤有否坍落而立刻出手修,否今日只坍一小而不,十天半月之後已塌掉半座城,如果有半年不加它便成,甚至都找不到而回大海。更加人感受到三百年承之珍得。我在新屋遇著日日巡石的耆老,自大字不一,他出「石是活的,是有生命的」人心弦的道理,在我心多。老人家膝,衣食虞,巡行得潮汐而行,有白天,有半夜,有炎烈日,有冷如刀,在海洋源枯竭的今天,石不多,巡的目的何在呢?老人家淡淡地:老了,趁著能走能,把石做健康吧。
我明白有一天老人更老了,若人接,石可能也就承不下去吧,不定有一天也被大地所回收,如同卑南成址,是的事。
在卑南,看著沉睡已久的土地挖掘出的石,想卑南先民池中抓,笑彷如仍在耳;在麟山鼻,一夜潮如人,伴我在有著石的海入。晨起信步又到高,那天和新屋老人的如在耳畔,再看下,啊,潮了,晨光似照映得海面波如彩,石已完全入海中,成了海底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