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次 | 父法__福智之 |
125 | 人是地球上最了不起的生物,什唯有人最了不起?因唯有人具有思惟、梵行、勇健三力量。 |
125 | 人基於「苦得」的本能欲求,且加上教育的引,求高的成就,便制只知眼前的短行,生起向上、向善的。 |
126 | 如果不想浪自己的限人生,如果不意一再因明造,而苦法自主,就真深入地佛陀所走的自人、自利利他、行的成佛之路。 |
126 | 我「利益生而成佛」的目建立以後,走下去自然而然就有大的力量生。 |
127 | 只要你有真正的努力,加持的力量一定,但是如果只是等在,加持的力量不天上掉下的。 |
127 | 不是好就好,要加上行,所以必件--第一要祈求三,第二配合的行。主副二者都做,有不成功的。 |
128 | 如果我懂得善巧,不管任何一件事,然有的那一面,同地可以找到好的那一面。什我一定要去找的那面,而不看好的那面呢? |
128 | 佛法的延,靠的不是典、文字的,也要倚靠修的。 |
129 | 究竟成佛的捷在於下的第一步,是否往大乘佛果的方向走去,生活中起心念,手投足,都是的涵。 |
129 | 佛心不,要行六度,力的聚,增化心,到最後得空性,成上菩提。 |
130 | 了以後,感到真正找到了自己要的、走的路。所走,是指先理上得正的了解,一步依法「」,才是真正菩提道次第。 |
130 | 然走成佛之路很苦,可是苦的有限,苦的涵也有限;但是如果你怕苦而停在,果,苦的限,苦的涵也比大。 |
131 | 如果有正的,所的一似是而非的知,就去盲修瞎,全是自苦吃。我真正弄清楚目,正式走上去的候,然遇到一些困,但是如果克服了些困,後面就正了,我可以把些境界看成失,也可以看成成功必要的因。 |
132 | 我作慈心事是在因地上提,不是求表相上面的成功。照著正的慈心理念慢慢去推展的,不但自己下一份最好的善,也周相的人培植了一片善的地。 |
132 | 佛出世是站在出污泥而不染的花上,如同劣的境是我最好的增滋,最的西,是最肥沃的有土。 |
133 | 「敬」就是在做事中投注心力,心力自利利他的提升心;「群」就是看到多人都在努力增上,意把人人的性磨擦逐降低。 |
133 | 世都是因聚,而每一因都是你、我、他所共同成的。大家所依的外在世界也是息息相的。 |
134 | 皈依不是嘴巴上的念皈依,而是可以在筋中去,怎呢?不是把佛像起,而是下心,想迦世尊坐在前面,你正在祈求;或很真地去思惟迦世尊的功德,光做就有很不可思的效果。 |
136 | 告我真正治,不在下士、中士、而是在上士。如果境,不就:「不要生」,不是在。要掉,要先菩提心益有情,砍掉的根本──我,最後才。 |
137 | 悔我非常重要,一定要透心查,打心面去悔,悔才有力。否只是:「我悔呀!」嘴巴上一下是有用的,一定要真的心去追、察,悔的力量就比。 |
139 | 有很多上了年的人,可能以前所的瘟疫,那是端可怕的。我十的候,在二次大期,福建、浙江很多地方,霍蔓延,非常多人生。我眼一家十口人,有八死亡。之,我一定要了解一切非是力所感。身佛弟子,非常幸,了解世的方法是不可少,但最主要的正治是、正信三,因此,佛的出世,便成比重要的事情,所以在大劫、大口,我再「三是唯一的救」,「唯一」就有的意。 |
141 | 我通常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以了解理就是知道涵。若不去是很浮的,而且往後走上岔路的非常大。真正去,然走得慢,但基得非常。 |
142 | 我往往不能主代人著想,是陷在「我」的立,以至於持己。 我在法人事中,常常自己,透皈依、祈求、悔,知的力量大大的提升。然後我可以抑止的,提升善的,最後好好回向,必能步步提升。 |
143 | 有了,正做的候,第一要有正的方法,第二要照著正的方法全部精神注去做,能,做件事情本身就聚。所以事情本身有好,好,做出是善,,做出就是。 |
144 | 造有四要件─事、意、加行、究竟,其中以意最重要,可是意的生起一定不境界。所以我在面事相或境界,心知、提升改善,而不是了事相意,那是很荒唐的。 |
146 | 人都有一本能─追求快、痛苦,之所以得不到快,是由於我事情的真相看不清楚。要苦得,由「」定,的真正重心在行,行的真正指原在知。如果不以佛告我的道理去做,一定著明,所以要刻意去治。佛法告我真正的治是「我慧」。 |
148 | 在我然未起菩提心,但是如果常有代人著想的心,自私的心也就慢慢改了。心代人著想以後,做事情遇到,要自己:「什老是只想配自己胃口呢?我不是要代人著想?他今天有所需要找我,我能不能助他?」想清楚了,心就了。 |
149 | 平常人人之的交往,很通的原因是什?第一是覆器,因我是我,要接受人的意很。第二是污器,面是染的,而染根本原因是自己。第三是漏器,性不好或是不真。 |
150 | 精不是很真去做而已,不但要有,要策自己照著正的方法去做,才叫「精」。一切善的根本是精,一切法的根本是懈怠。 |
151 | 如果我一境,碰到就想逃避,不想去做,以就不了,就是「痴心」「怠慢」。如果你有一功德,是人道中痴痴呆呆的人;如果有功德,很多畜生就是的。一定是心境所生起的,治就是境下手。 |
152 | 做事情起是很正常的象,只要不查是否正、方法是否正,而且你心中真正肯人著想的,大大低。 |
153 | 做事情不要太著自己的想法,在方法上面也不要著「依我才可以」,如果能的,心格局就能深方面更拓展了。 |
155 | 所造,真正要察的是的影力量,因一切善的根本是的正知,很多人不察,而去察,是的。 |
158 | 如果知而得自己知,知可以救。如果知而不知道自己知,自以是,就很救。如果知下去,就造成等流,是自害;如果一步告旁人、影旁人,是害人。 |
160 | 我察心的候,一旦偏重在上,人去看,怎努力,也治不了,於是,心就沉下去了;若能整去看,我看到整的功德的候,心就提起了。 |
161 | 只要肯努力去做善行,分分秒秒都是在累功德。始做的候,一定常常出,可是千不要心急。佛告我,做件事是放大,是以阿僧劫算的,不是一年一月的。 |
162 | 有受戒之前的善行叫做善,受了戒的善行叫做戒善,同做一件事情,善戒善二者功德相差非常大。善,去做有功德,做功德,但也有害;戒善,是去做有大的功德,可是不做的,有大的害。 |
163 | 儒家「仁」,人字旁,表示人生在世,不是一人,是二者彼此相互依存的。在社最大的毛病,是只管自己不管人,上真正自己好,必要及人,肯代人著想,把人看成我自己一,正是儒家「忠」的精神──忠是把心放在中,也就是佛法「自他」的心。 |
164 | 儒家的正因和佛法暗暗吻合,因它看心,不在表面上的五欲之,故孔老夫子曾:「富於我如浮。」孟子更:「如彼其卑也。」正的因果如看不清楚,只求眼前的果,是大害。 |
165 | 一切由「」定,造的主因是「惑」,起惑造而招感苦果。果起,心所起的念、想法是前世因地同的意,「等流」──即是以前造的。要改怎?那就不造,造善。 |
166 | 一切由「」定,造的主因是「惑」,起惑造而招感苦果。果起,心所起的念、想法是前世因地同的意,「等流」,就是以前造的。如果要改苦果怎?那就不性造,造善。 |
167 | 「於中,形於外」,真正的至只有人才能做到。我在,做不到,就以很恭敬的度,自心虔地去做,而不是浮浮泛泛做人看,那只是「」,上,得了人不了自己,得了自己,不了因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