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pri.tripod.com/2023/europe3.pdf
【“当代史”关注与政策性见解】
Max Weber[E.vebr]/[G.veb]/ウェバ/ㄨㄟㄅㄚ-/韦伯(1864–1920)的论著极为广泛, 1989年我根据日译版翻译过他的演说《社会主义》小册子。2010年,我参照英文版略微修订,由王兰博士校正后,出版第2版。哈尔滨军工大学社会学系曾经来函征询我的同意出版,我欣然同意并放弃版权,因为我的思想工作都属于public domain/公共区域。这是我唯一在中国正式出版的书籍,也可以在中国的网上传播。例如,从豆瓣网可以读到一些读者的反馈。汉译本前言是简短的“翻译说明”,本文不深入介绍ㄨㄟㄅㄚ-参与所处年代的时事政策性研究。
专门研究ㄨㄟㄅㄚ-以外的学者几乎没有注意到ㄨㄟㄅㄚ-学习过Russia/Россия/ㄌㄛ_ㄙㄧㄚ/俄罗斯语,在1905-06年和1917年写下了关于ㄌㄛ_ㄙㄧㄚ政治动态的观察随感笔记(足够成书),被收录到Mohr Siebeck出版的Max Weber-Gesamtausgabe,1995年,苏联解体几年后被译为英文。
1905年的笔记“Bourgeois Democracy in Russia/ㄌㄛ_ㄙㄧㄚ的ブルジョワ/ㄅㄨㄦㄐㄩㄨㄚ/中上市民阶层的民主主义”包括8个课题:zemstvo/(依1864年法令在欧洲地域成立的)乡村“自治”机构、宪法、民族与语言(作为一个法学者,ㄨㄟㄅㄚ-注意到ㄌㄛ_ㄙㄧㄚ的宪法草案没有包含ㄌㄛ_ㄙㄧㄚ民族以外的民族语言的公共教育问题)、教会与国家的关系、社会主义诸政党、知识分子与ㄅㄨㄦㄐㄩㄨㄚ阶层诸政党、农业、革命的进展。1906年的笔记“Russia’s Transition to Pseudo-constitutionalism/ㄌㄛ_ㄙㄧㄚ向模拟宪政主义的转换”主要根据政府法令研究царь/Tsar/ㄘㄚㄦ/沙皇与дума/Duma/ㄉㄨㄇㄚ/杜马的权力关系。11年以后,ㄨㄟㄅㄚ-再度关注ㄌㄛ_ㄙㄧㄚ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自己的祖国German/ㄍㄜㄦㄇㄢ/日耳曼(德国)的命运。1917年的两篇简短的笔记“Russia’s Transition to Pseudo-democracy/ㄌㄛ_ㄙㄧㄚ向模拟民主主义的转换”和“The Russian Revolition and the Peace/ㄌㄛ_ㄙㄧㄚ革命与和平问题”显示出ㄨㄟㄅㄚ-作为一个普世自由主义者对ㄌㄛ_ㄙㄧㄚ从战争动荡向民主主义转换的祝愿,同时作为一个ㄍㄜㄦㄇㄢ爱国主义者对ㄍㄜㄦㄇㄢ与ㄌㄛ_ㄙㄧㄚ和平相处的期待和不安。
ㄨㄟㄅㄚ-明白只通过阅读有限的政府的或反政府的文献以及翻译报道评论无法把握ㄌㄛ_ㄙㄧㄚ革命的动态和走向,但历史学者参与“当代史”(欧洲的国际政治)对其把握过去的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必不可少。正如古希腊历史学家Polybius/ㄆㄛㄌㄧㄅㄧㄜㄙ/波利比乌斯(公元前200-前118年)所说:没有参与见证过真实历史的人不知道他们在写什么。
非常遗憾的是: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运动是人类19、20世纪的最重要历史事件(包括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但一百年来,汉文明的智识分子/文人们在这个问题上完全失职,在中国境内出版的汉语文献里除了少数翻译作品,没有独立于垄断的国家社会主义(“马列主义-毛思想”)教条史观的研究和思考。为此,笔者从2008到2016年写作编辑出版《安那祺主义/自由社会主义文库》(第一册《安那祺主义:理论与实践》),用传统(汉字)中文对社会主义进行深入全面客观的介绍和评论。在编译文库的8年期间,我一直为anarchism这个核心概念的汉语翻译犹豫徘徊,最后,我突然意识到只有一个全新的书写方案才能准确、正确、简洁地翻译-转写anarchism/アナキズム(日本已经放弃汉字译法“政府主”):ㄚㄋㄚㄎㄧㄙㄇ。这个全新的书写方案就是“中文表示里导入汉音元素的方案”。
【超越社会学的成名之作】
ㄨㄟㄅㄚ-的Die protestantische Ethik und der 'Geist' des Kapitalismus/《Protestant/プロテスタント/ㄆㄌㄛㄊㄝㄙㄊㄢㄊ/抗议教派/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他的庞大著作中超越社会学/经济学专业领域的最著名书籍,是很受欢迎的科普读本,很早就有汉译本,也有很多汉语评论,包括我从日译本『プロテスタンティズムの理と本主の精神』写的读后随感“韦伯的新教伦理与中国的资本主义“精神””。
《ㄆㄌㄛㄊㄝㄙㄊㄢㄊ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最初发表在杂志上(1904-05年),主旨强调近代工业化社会的成功在于市场盈利、商务机灵、技术突破之外的“精神”(宗教、文化)因素(后来被称之为“ㄨㄟㄅㄚ-命题”),例如,“工作中的Beruf/proffesion calling/职业操守来自God/ㄍㄚㄉ/上帝/神”的观念,引起的反响超出ㄨㄟㄅㄚ-本人的预料,促使他扩展内容,于1920年出版成书。大致看来,这本书没有充分显示出ㄨㄟㄅㄚ-的利用宗教经济史素材的功底,虽然主张/见解新颖,引发了后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但还没有展开独特的概念或方法论创新;这本小书没有对social stratification/社会分层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书中最显著的ㄆㄌㄛㄊㄝㄙㄊㄢㄊ人物例子是美国独立革命的著名领袖Benjamin Franklin/ㄈㄌㄢㄎㄌㄧㄣ/富兰克林(100美元钞票头像人物),但ㄈㄌㄢㄎㄌㄧㄣ(以及许多独立建国的人士)不是ㄆㄌㄛㄊㄝㄙㄊㄢㄊ基督教徒。
ㄨㄟㄅㄚ-夫妇1904年在美国访问3个月,但对写作《ㄆㄌㄛㄊㄝㄙㄊㄢㄊ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没有什么学术上的帮助。ㄨㄟㄅㄚ-访美后写的随感“The Protestant Sects in America and the Uniqueness of Western Rationalism/美国的ㄆㄌㄛㄊㄝㄙㄊㄢㄊ诸教派与西方合理主义的独特性”不如《ㄆㄌㄛㄊㄝㄙㄊㄢㄊ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严谨,但开始考虑使用新概念术语,例如Herrschaft/统治/支配/权威的类型中一种:charisma/ㄎㄚㄌㄧㄙㄇㄚ/“超常的吸引信众的天赋”(后面会详细注释),和超越工业资本主义的整个西方近代社会的合理化问题,后来通常被收录在《ㄆㄌㄛㄊㄝㄙㄊㄢㄊ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后面一同出版。为此,ㄨㄟㄅㄚ-也被认为是modernity/近代社会论的开创者之一,“为什么近代社会只出现在西方(欧美和日本)?”是更广阔的命题。下面会详解ㄎㄚㄌㄧㄙㄇㄚ这个概念和近代社会的合理化问题。
ㄨㄟㄅㄚ-自己意识到需要进一步研究“宗教社会学”这一领域的艰深课题,此后创作了Die protestantische Sekten und der Geist des Kapitalismus/《新教诸教团与资本主义精神》、Die Wirtschaftsethik der Weltreligionen/《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Einleitung/《序论》、Konfuzianismus und Taoismus/《儒教与道教》、Zwischenbetrachtung/《中间考察》、Hinduismus und Buddhismus/《Hindu/ㄏㄧㄣㄉㄨ教与佛教》、Das antike Judentum/《古代犹太教》。ㄨㄟㄅㄚ-的这些比较宗教学的著作基本上局限于专业人士范围内,不乏真知灼见,笔者也受到一些启发(例如对古代犹太教的见解),但主要的困难是现在的学者/读者们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和必要判断他所依据的German/ㄍㄜㄦㄇㄢ/日耳曼语(Deutsch/ㄉㄛㄧㄑㄧ/德文)经典译本的数量(知识范围)和质量(正确/准确程度)。ㄨㄟㄅㄚ-的这些著作的多数都有汉译本出版,这些汉译本用汉字把古典宗教的基本概念和逻辑联系“翻译”得更加混乱,浪费读者很多时间去猜测译者为什么用这些而不是那些汉字。我在《印度文明(含佛教)新译注》对ㄏㄧㄣㄉㄨ教经典The Rig Veda/《ㄌㄧㄍ•ㄨㄟㄉㄚ/颂赞智识》、《Manu/ㄇㄚㄋㄨ法典》、Bhagavad Gita《ㄅㄚㄍㄚㄨㄟㄉㄜ•ㄐㄧㄊㄚ/天神之歌》、Upanishads/《ㄨㄆㄚㄋㄧㄒㄧㄚㄉ/奥义书集》以及佛教的基本概念,在《犹太神学政治史译注论》、《基督教神学政治译注论》对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基本概念、教义和历史提供了全新的转写•翻译和注解。
【中世纪•近代社会经济史】
传统的欧洲学者们的首要志向是历史学,因为历史学包罗万象,需要具备几乎所有的学识。近代以来,对于经济的研究越来越重要,特别在ㄉㄛㄧㄑㄧ文表述的思想界,Marx/ㄇㄚㄦㄎㄙ/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论著席卷了社会民主党的纲领和政策,对ㄍㄜㄦㄇㄢ智识阶层形成极大的挑战,而ㄨㄟㄅㄚ-正好具备了这个经济史学的条件捍卫、发挥传统的学术价值、观点、疆界和方法论。
1921年,ㄨㄟㄅㄚ-去世后,他的夫人整理出版了他的遗著Wirtschaft und Gesellschaft. Grundriß der verstehenden Soziologie/Economy and Society: An Outline of Interpretive Sociology/《经济与社会:解释性社会学的概要》,是他的magnum opus/代表性巨作,1947年第1部分被译为英文,1968年才全文被译为英文,1998年被国际社会学协会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学著作(《ㄆㄌㄛㄊㄝㄙㄊㄢㄊ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被评为第4名)。
《经济与社会》由4部分构成,第1部分“Basic Sociological Concepts/社会学基本概念”来自1918-19年的讲义,经过他审稿,最适宜出版。ㄨㄟㄅㄚ-在开首承认几个学者对他的影响,特别是Ferdinand Tönnies/テンニス/ㄊㄛㄣㄋㄧㄙ的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一书提出的这两个独特社会学概念,它们对应“土地/不动产/家族法规/近代以前的社区/具体个人”与“金钱/财富/契约法律/近代社会/人格”等广泛对比,英文照抄原文词母,日文音译为ゲマインシャフト与ゲゼルシャフト,汉译无法用汉字“翻译”为 “共同体”与“社会”等,只能转写为ㄍㄜㄇㄞㄣㄒㄚㄈㄊ与ㄍㄜㄗㄝㄦㄒㄚㄈㄊ。第1部分有16节对“社会行动”等社会学概念赋予独特的ㄨㄟㄅㄚ-式的verstehenden /注释性理解,例如:第一,“Sociology … is a science concerning itself with the interpretive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action and thereby with a causal explanation of its course and consequences. We shall speak of "action" insofar as the acting individual attaches a subjective meaning to his behavior.”/“Sociology … is a science which attempts the interpretive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action in order thereby to arrive at a causal explanation of its course and effects. In "action" is included all human behaviour when and insofar as the acting individual attaches a subjective meaning to it.”/“Sociology … shall mean: a science that in construing and understanding social action seeks causal explanation of the course and effects of such action. By “action” is meant human behaviour linked to a subjective meaning on the part of the actor or actors concerned;”/社会学……是一门关注对社会行为的注释性理解因而对其过程和结果进行因果解释的科学。当行动的个体的行为带有一种主观的意义时,“行动”就发生了。Henderson (初译) & Parsons (大幅改译兼编辑)的英译本奠定了ㄨㄟㄅㄚ-在英语世界最重要社会学创始人的地位。
第2部分“Basic Sociological Categories of Economic Action/经济活动的基本社会学范畴”来自1919-20年的讲义,有些内容来自他1890年代的讲义。1924年,S. Hellmann和M. Palyi编辑出版了ㄨㄟㄅㄚ-的讲义《普通社会经济史概要》,与第2部分很多内容重叠,由正和青山秀夫译成日文出版,在注释中多处引用后者,对于汉译极有参考价值。
例如,第24节,“Beruf/Occupation is that mode of specific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the work done by a person that serve that person with ongoing Chancen for provision and acquisition./职业是一种规范的模式以及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的结合,此结合为该人提供持续获取供给与收购的机会。”职业的概念极为广泛地被用于各个领域,例如政治经济学中或实际政治上被滥用的“阶级”概念,但在社会学里成为理解近代社会构造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因为ㄨㄟㄅㄚ-在这里提出的:“Finally, important in shaping all occupations are status-based (ständisch) structure and the status-based Chancen and educational forms that they create for particular kinds of skilled occupations./最后,所有职业的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基于地位的结构和基于地位的诸机会以及他们为特定的技能职业的种类创造的教育形式。”笔者就是根据ㄨㄟㄅㄚ-的社会地位概念,由定量化的职业score/评分、客观的学历分布和收入构成测量社会阶层的结构(硕士论文)和流动性(博士论文)。第26,“Communist organisation, including all working commnities and associations that do without calculation, do not seek to achive an optimal level of substence, but rather an optimal level of directly felt solidarity./共产主义组织,包括所有没有计算的工作社区和协会,不寻求达到一个最佳的物质水平,而是寻求达到一个直接感受到的最佳水平的连结。”这样的学术研究虽然读者范围不多,但比面对(战败)军官们的讲演《社会主义》的内涵深刻。
从来没有担任过社会学职称的经济学教授ㄨㄟㄅㄚ-的经济学研究与主流经济学分道扬镳,是经济学的遗憾,期待新的经济学发展可以吸收ㄨㄟㄅㄚ-在这里提示的启发。与其说解决了(《ㄆㄌㄛㄊㄝㄙㄊㄢㄊ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书中的问题,ㄨㄟㄅㄚ-在这里的贡献是进一步深入询问:为什么带来近代社会生活的资本主义只发生在一般人所称的“西方”?
第3部分“Types of Herrschaft/Rule (Domination, Authority)/统治(支配、驾驭、领导)的类型”有25节,是更早的讲义和稿件的改写,与《普通社会经济史概要》讲义,很多内容重叠,也提示很多没完成的写作计划,这里详细阐述了不少重要的独特概念。具有正当性的支配有三种纯碎的类型,它们的有效性分别来自:1,合理的方式,2,传统的方式,3,charisma/カリスマ/ㄎㄚㄌㄧㄙㄇㄚ的方式。
合理的支配方式就是近代资本主义的组织原理。第9节a:“Modern, specifically occidental capitalism grew out of relatively rationally administered, specifically occidental, urban organizations/近代的、特别是西洋/オクシデント/ㄛㄎㄙㄧㄉㄣㄊ的资本主义产生于行政上管理得相对合理的、特别是ㄛㄎㄙㄧㄉㄣㄊ的都市组织”。
ㄎㄚㄌㄧㄙㄇㄚ的概念来自古代基督教用语χρισμα,意为“赐予的礼物”。第10节:“Charisma” is the personal quality that makes an individual seem extraordinary, a quarlity by virtue of which supernatural, superhuman, or at least exceptioanl powers or properties are attributed to the individual: powers or properties that are not found in everyone and that are thought to be the gift of God or exemplary, rendering that indivudual a “leader” (Führer). /ㄎㄚㄌㄧㄙㄇㄚ是使一个人显得非凡的个人品质,通过这种品质,超自然的、超人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诸能力或属性被赋予给这个人:这样的权力或属性并非每个人都有,而被认为是ㄍㄚㄉ的恩赐或模范性的,使这个人成为一个“领袖”(元首)。
《普通社会经济史概要》“绪论—概念上的预备性留意点”“第三节:支配的诸类型”把合理性支配也称为“依法式的支配”,主要展开对ㄎㄚㄌㄧㄙㄇㄚ式支配的解释。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ㄎㄚㄌㄧㄙㄇㄚ式权威意味着人们对Caesar/(按拉丁语转写)ㄎㄚㄜㄙㄚㄦ/凯撒式的人物所具备的超常人格和非凡资质的顺从而产生的支配形态。这种资质不问真伪,这种支配也无论内外,支配者也包括巫术(医)师、预言者、狩猎或强盗团伙的首领、战争时期的酋长、近代的政党领袖(例如,同时代的Ленин/Lenin/ㄌㄝㄋㄧㄣ/列宁)等。ㄎㄚㄌㄧㄙㄇㄚ式支配无法靠传统式规范、也无法靠合理性的制度维持,而只能靠具体环境下非合理的启示或灵感维持,所以是革命性的。
第4部分“Social Stände/Ranks/Status and Social Classes/社会等级地位与社会阶级”只有3节不完整的段落,但对社会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启发价值。Stände/Stand指早期近代ㄍㄜㄦㄇㄢ社会控制收税的家族式特权的社会集团,由此衍生Beamtenstand/政府文职职员(公务员)一词,没有对应的英文词语,也可以被译为status/身份地位,强调家族遗传的资源垄断性,而社会阶级强调市场导向的经济体系中的层次。ㄇㄚㄦㄎㄙ在《资本论》第3卷强调无产阶级的联合,但体力•劳工阶级也分技能不同的“熟练工”、“半熟练工”、“生手”阶层。但ㄨㄟㄅㄚ-在这里没有机会充分展开叙述。
对应第2部分第24节所说的“所有职业的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基于地位的结构和基于地位的诸机会”,后来的社会学(在计量分析主导下)采用的社会地位的概念包括了客观的可以数量化的经济因素收入、职业评分和非经济因素学历、关系等,建构出社会阶层和社会mobility/流动的模型。
在阅读他的论著时,一个明显的印象是ㄨㄟㄅㄚ-大量使用双引号“”表述一些复杂概念或简单形容词语,例如,“历史唯物主义”、“精神”、“经济的”,因为他所用的词汇只是沿用别人所指的概念,与他的想表述的略为不同,但他又不能新造大量词汇。近年来,有一些从英语等拉丁语系翻译的佛教研究开始频繁使用双引号来翻译一些佛教的基本概念,说明这些译者治学严谨,明白不能用既有汉字翻译这些概念,可惜他们没有想到用汉音元素来正确准确简洁地转写这些概念。由此可以理解ㄨㄟㄅㄚ-特意强调社会科学概念的准确性的方法论意义,在理解他独创的概念时要细致留心其意义,有时候,需要读完整个章节甚至全书才能理解某些新概念的创新价值。
【ㄛㄎㄙㄧㄉㄣㄊ城市与市民的独特性】
Bürgertum/citizen/市民或Bürgerschaft/citizenship/公民权的概念有三重含义:1,带有阶级特征或经济利益的各阶级统称;2,具有政治意义的Staatsbürgerschaft/国家公民;3,具有财产和教养的Stände/身份地位(阶层),即所谓的Bourgeoisie/ブルジョワジ/小市民(有产)阶级。别的社会可能出现过市民/公民权的萌芽,但只有ㄛㄎㄙㄧㄉㄣㄊ的城市社会才有市民阶级。用一个原则来概括,就是:Occidental city air makes man free/ㄛㄎㄙㄧㄉㄣㄊ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因为只有ㄛㄎㄙㄧㄉㄣㄊ的城市才享有自治的特权。
在法律制度上结成自治的πλις/polis/ㄆㄛㄌㄧㄙ/自治共和的希腊式城邦或commune/自治体(不是“公社”或“集体农庄”)的协会而组建的城市只存在于地中海沿岸和ㄛㄎㄙㄧㄉㄣㄊ社会,只有这些城市的居民才享有“公民权”的法律身份地位。进一步,这种城市作为一个政治上自治的组织,由居住在附近的市民们组成,从事各种专业化的行业,与周围的乡村远离隔绝,只有在ㄛㄎㄙㄧㄉㄣㄊ才得到充分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其文化(生活态度)政治参与(例如近代政党)的演变,同时推动产生了近代语言意义上的科学。城市是一切近代文化的母胎。
近代城市的早期最突出代表是海洋商业城市Venice/(Italian)Venezia/(Venetian)Venesia or Venexia/ヴェネツィア/ㄨㄟㄋㄜㄒㄧㄚ(按母语发音)/威尼斯,那里的地主们组成对抗各Doge/总督的平衡组织,但其市政建筑外貌变化很大,分不出近代以前的遗迹。而意大利中部的早期教会和城邦中心Siena/ㄙㄧㄜㄋㄚ/锡耶纳作为从欧洲大陆来罗马参拜的信徒的必经之路,是保持得最好的欧洲中世纪城市(包括教会办的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大型医院遗址),完全没有近代建筑或道路,很多老建筑至今仍在使用,获得联合国授予的世纪文化遗产认定。除了市容外观外,作为展览馆的原Palazzo Pubblico/市政厅内由Lorenzetti/ㄌㄛㄌㄜㄗㄜㄊㄧ所绘的壁画代表了中世纪晚期/早期Renaissance/ㄌㄨㄋㄧㄙㄢㄙ/(狭隘译法)文艺复兴艺术的杰作(作于1338-1339年),典型地体现出中世纪自治城邦的乌托邦社会(城市规划、快乐的婚礼、和平相处的交易、建筑劳动,甚至最古画出的沙钟等)。由定期替换的“九人议会”治理独立自治的ㄙㄧㄜㄋㄚ共和城邦,使人联想起自治共和的希腊ㄆㄛㄌㄧㄙ。
形成ㄆㄛㄌㄧㄙ的fraternization/兄弟式联谊互助协会只有在ㄛㄎㄙㄧㄉㄣㄊ在城市里才存在发展,共同体成员的会餐(来自早期基督教“最后的晚餐”)是典型的形式。这些城市成为个体市民(男性家主)们的condeferation/自主性联合,而市民成员受到单独个体的oath-bound/誓言约束(类似今天的“入籍”宣誓),中世纪的城市就是从commune/自治体(强调“自治”而不是“公有”)出发的。Civic/civil righrs/ㄙㄨㄧㄦ/公民权利是市民个体的法律地位,而中国、India /ㄧㄣㄉㄧㄚ/南亚、Islam/ㄧㄙㄌㄚㄇ/伊斯兰的社会和城市里的个人都被束缚于ethnische Gruppe/氏族、宗族、村落、部落等传统组织和神秘迷信壁垒的支配,不可能组成自主性联合的协会组织。
具有corporate/(日译)会社/社团法人性质的城镇自治社区的起源的另一个重要成分是自我武装的骑士/市民们组成的军事协会,在ㄛㄎㄙㄧㄉㄣㄊ的城市为了对抗领主/君主们的经济要求(特别是金钱支付)而成立,这就是 “estates/不动产”的来源。England/ㄧㄣㄍㄜㄌㄢㄉ/英格兰ㄙㄨㄧㄦ社会的发展不同于欧洲大陆,当社团法人的概念终于被纳入英语法体系后,诸城市成为不动产制度之内的具有特权的社团法人,也被在北美新大陆复制。中国或ㄧㄣㄉㄧㄚ的城市里存在财务上的“broker/中介”阶层联系有产居民和领主,但没有集体性的军事方式对抗国王或城市领主的非分要求。
【近代社会的合理性特征】
我们今天的商法形态具有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性质,在中世纪就已经出现,但仅限于ㄛㄎㄙㄧㄉㄣㄊ。ㄛㄎㄙㄧㄉㄣㄊ资本主义的第二个特征是扬弃按照氏族划分的“对内经济/道德”与“对外经济/道德”的合理的劳动组织。
具有合理性的国家只存在于ㄛㄎㄙㄧㄉㄣㄊ,由专业的官僚阶层依照合理性的法律管理,特别是诉讼程序的合理化,其中,教会法的合理化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除了法律社会学,ㄨㄟㄅㄚ-在宗教社会学上的开创性工作篇幅浩瀚,包括对犹太教的研究。虽然有些论断有失偏颇,如“近代经济组织的大企业创始者中没有一个犹太人,…犹太人对合理性的资本主义的成立没有任何贡献”,但他也承认犹太教的反巫术精神传给基督教的遗产对合理性的近代资本主义有决定性的意义。
ㄨㄟㄅㄚ-驱使丰富的广泛经济、法律、宗教、历史等领域的知识,发展出独特的社会学概念并归纳出独特的类型,特别展示出ㄛㄎㄙㄧㄉㄣㄊ社会才具有的近代性特征,令人信服地解明了“为什么只有ㄛㄎㄙㄧㄉㄣㄊ才才进入近代社会”这个跨世纪的社会学命题,同时列举了非ㄛㄎㄙㄧㄉㄣㄊ社会阻碍近代性的障碍因素。在英语世界,多少也是因为Talcott Parsons的英译推介,确立了作为思想家的ㄨㄟㄅㄚ-的最主要贡献在于Modernity/近代性研究的创始者。
正如《The Talcott Parsons Reader/读本》一书的编者介绍标题The Contribution of Talcott Parsons to the Study of Modernity所示,Parsons本人的社会学写作就是沿着ㄨㄟㄅㄚ-开创的概念和方法进一步扩展近代性研究的。实际上,Parsons专门写过The System of Modern Societies(1971),我从日译版写过书评。此书的题目不易译为中文,它的命题是:为什么近代社会形态只出现在ㄛㄎㄙㄧㄉㄣㄊ(以及殖民国家)和日本(即一般人所说的“西方”)?是否还有别的途径进入近代社会?“广义地讲,基督教的社会组织成为古代西欧社会与近代社会之间的主要桥梁。不过,为了促使社会进化顺利地展开,基督教还需要有效地连接世俗社会的战略据点,这样的据点,按ㄨㄟㄅㄚ-所强调的那样,由欧洲的都市自治体提供了。”
Parsons不了解日本社会。日本的近代化除了“脱亚入欧”的合理化、专职化的国家政策导向,其书写系统中的片假名表音系统功不可没,没有片假名系统就不会进入近代社会。
【结论】
ㄨㄟㄅㄚ-论著巨丰,内容艰深,且几乎都是身后别人(特别是他夫人)整理出版的,英语译本为了普及推广,所选择的词语与原文含义有所差异,而且许多同样的理想型概念(“理念”)具有不同的实践意义,例如America/ㄚㄇㄝㄌㄧㄎㄚ/美国人认为国家是事务机构,而ㄍㄜㄦㄇㄢ人把国家看成形而上学式的“有机”系统。日语译本音译转写较多,读起来忠实于原文限制了读者的范围;而(包括笔者的)既存汉字译本有很多无法概念无法准确翻译出来,读起来不免有眼花缭乱之感。如果仅限于某个狭隘的领域如古代ㄧㄣㄉㄧㄚ、中国、或中世ㄧㄙㄌㄚㄇ的社会,包括犹太教历史、同时代政治政策,不免会看出ㄨㄟㄅㄚ-的知识局限性和判断偏颇,似乎不如读在这些领域内的更新近、更权威的学者们的著作。但是,ㄨㄟㄅㄚ-方法论的突出优势在于综合比较:通过比较透视出ㄛㄎㄙㄧㄉㄣㄊ社会与非ㄛㄎㄙㄧㄉㄣㄊ社会的不同本质特征,提炼出达成近代社会的理想型社会学类型,而树立起“ㄨㄟㄅㄚ-社会学”的庞大体系。“社会科学本来的任务…,唯一的终极目标是对具体的历史诸关系的文化意义的研究的贡献,而概念构成与概念批判的研究与其他手段并行是达成这个目标的工具”,ㄨㄟㄅㄚ-社会学的核心和特征就是大量被他赋予特殊含义的概念。本文译注出其中的基本概念,以此为进一步把握ㄨㄟㄅㄚ-的方法论、全面准确正确地翻译他的论著提供了基础。
[赵京,中日美比较政策研究所,2023年7月4日]
ㄨㄟㄅㄚ-社会学基本概念汉音元素词汇 | | |
CPE 词 | 原文 | 对应汉字翻译 | 注释 |
ㄚㄋㄚㄎㄧㄙㄇ | anarchism | 自由社会主义 | |
ㄅㄨㄦㄐㄩㄨㄚ | Bourgeois | 中上市民阶层 | |
ㄎㄚㄜㄙㄚㄦ | Caesar | 凯撒 | |
ㄎㄚㄌㄧㄙㄇㄚ | charisma | 超常的吸引信众的天赋 | |
ㄙㄨㄧㄦ | civil | 公民、民事、文职、国内、文明、文雅等 | |
ㄉㄚㄦㄇㄚ | Dharma | 律法等多种含义 | |
ㄧㄣㄍㄜㄌㄢㄉ | England | 英格兰 | |
ㄈㄌㄢㄎㄌㄧㄣ | Franklin | 富兰克林 | |
ㄍㄜㄇㄞㄣㄒㄚㄈㄊ | Gemeinschaft | 对应“土地/不动产/家族法规/近代以前的社区/具体个人” | |
ㄍㄜㄦㄇㄢ | German | 日耳曼 | |
ㄍㄜㄗㄝㄦㄒㄚㄈㄊ | Gesellschaft | 对应“金钱/财富/契约法律/近代社会/人格” | |
ㄍㄚㄉ | God | 神、上帝 | |
ㄧㄣㄉㄧㄚ | India | 印度 | |
ㄧㄙㄌㄚㄇ | Islam | 伊斯兰教 | |
ㄌㄝㄋㄧㄣ | Lenin | 列宁 | Ленин |
ㄇㄚㄦㄎㄙ | Marx | 马克思 | |
ㄛㄎㄙㄧㄉㄣㄊ | occident | 西方 | 汉字译法不准确 |
ㄛㄌㄧㄣㄊ | orient | 东方 | 汉字译法不准确 |
ㄆㄛㄌㄧㄙ | polis | 古希腊城市、城邦 | πλις |
ㄆㄛㄌㄧㄅㄧㄜㄙ | Polybius/ | 波利比乌斯 | |
ㄆㄌㄛㄊㄝㄙㄊㄢㄊ | Protestant | 基督教、新教 | “抗议”之意 |
ㄌㄨㄋㄧㄙㄢㄙ | Renaissance | (狭隘译法)文艺复兴 | |
ㄌㄛ_ㄙㄧㄚ | Russia | 俄罗斯 | Россия |
ㄙㄧㄜㄋㄚ | Siena | 锡耶纳 | |
ㄊㄛㄣㄋㄧㄙ | Tönnies | | |
ㄨㄟㄋㄜㄒㄧㄚ | Venice | 威尼斯 | Venesia or Venexia |
ㄨㄟㄅㄚ- | Weber | 韦伯 |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