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onism: 犹太建国运动@汉音元素经典译注|PChome Online 人新台
2022-06-12 11:06:17| 人82| 回0 | 上一篇 | 下一篇
0 收藏 0 0 站台

Zionism: 犹太建国运动

Zionism的词源Zion是耶路撒冷附近的锡安山,从大卫王占据耶路撒冷以来也表示耶路撒冷,“the city of the great King”(Psalms 48, 3),即上帝之城[1]。把Zionism译为“锡安主义”,虽然语义上比较呆板,却是政治上保险的译法,维基百科的中文就是这样译的。当然,这个译法要加上“表达了犹太人回归家园的愿望”等注解,而我们熟悉的中文译法是“犹太复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相连。实际上,联合国197312月的一系列决议就把Zionism与葡萄牙殖民主义和南非种族隔离(政策)并列非难。1975年联合国总会通过3379号决议,非难Zionism is a form of racism and racial discrimination是一种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译为犹太复国主义是可以接受的。不过,1991年联合国总会 46/86号决议撤销了3379号决议的非难;2001年联合国在南非召开关于种族的会议时,美国和以色列因为反对其他国家对Zionism的非难拒绝出席,结果会议的最终文本没有把Zionism与种族主义联系起来。看来,把Zionism译为有种族主义特色的犹太复国主义还是不妥。

这个例子说明,要想准确地翻译Zionism这个词,必须了解Zionism的历史,但简单地翻翻关于Zionism的介绍,例如http://en.wikipedia.org/wiki/Zionism,就会发现陷入更多的政治词语的圈套里:anti-Zionism, anti-Semitism, Cultural Zionism, Green Zionism, Reform Zionism, Streams of Zionism (Political, Practical & Synthetic Zionism),Judaism[2], decolonization, orientalism[3]……,无法自拔。怎么办呢?

通过对各种文献的比较,我找到一条重要的简化方案:必须把以色列建国以来的一系列政策与Zionism分割来开。实际上,以色列建国以后,以色列内外的犹太人[4]、巴勒斯坦内外的阿拉伯人、以及世界上杂七杂八的人所讲的Zionism与以色列建国前仅限于犹太人内部一小部分人热衷的较为单纯的Zionism完全不同。犹太复国主义多数情况下是指以色列建国后Zionism的一种(遭人记恨的)国家主义政策Zionist policy,对于以色列国家政策的态度/看法因为利益/意识形态不同五花八门,不足为奇;而以色列建国前的Zionism才是我们想要理解、翻译的史实,它应该被译为犹太建国运动Zionist movement,而作为“主义”的Zionist ideology意识形态没有多少意义。脱离犹太本色的犹太人[5]斯宾诺莎早就说过:犹太人瞧不起哲学、也不懂哲学,他们不谈“主义”。这个运动的目标是建立欧洲式的近代民族国家national state,而不是恢复两千年前的王国kingdom。实际上,犹太建国运动刚开始并没有拘泥于巴勒斯坦,也想在南美的阿根廷“建国”,可惜没有得到足够的资金。考虑到当时巴勒斯坦周围的政治环境,犹太人能“回复”的王国只能是奥斯曼[6]或英帝国[7]治下的象Herod the Great(希律大王,公元前74年-前4年)统治的“自治区域”,[8]所以称“复国”也不合适,还是译成“犹太建国运动”比较合适。通过对犹太建国运动的考察,可以提供不少历史教训。

从根本上改善犹太人地位的首先是法国大革命。本来,天主教中心法国1394年就驱赶犹太人出境了,但境内的一小块教皇领地和后来被兼并的三块领土中生活的4万名犹太人在1789年的大革命中得到(至少在法律纸面上)完全平等的公民权利。法国革命的成果波及到法国以外的欧洲,虽然程度不同,击败拿破仑的反法同盟也不可能恢复旧制度、回收这些公民权利[9]。犹太人逐渐融入欧洲“文明”社会,在经济等方面比别的种族更具优势。在assimilation同化过程中,除了经济上的显著优势,在政治上,犹太人Benjamin Disraeli担任到英国首相、Leon BlumPierre Mendes-FranceRene Mayer担任到法国首相、Luigi Luzzatti担任到意大利首相、Bruno Kreisky担任到奥地利首相[10],而Louis Brandeis在美国则担任到最高法官。1894年发生在法国的德雷福斯事件可能刺痛了一些犹太知识分子的激情,但德雷福斯在左拉等作家的支持下很快被释放并恢复名誉,倒是广为流传的“暴露”犹太人统治世界的“锡安长老议定书”[11]助长了排犹主义,使犹太裔奥地利公民赫茨尔1896年出版德文Der Judenstaat(犹太国)的小册子[12]得到较大范围的犹太人回应,帮助他1897年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了第一次犹太建国运动大会,宣言“Zionism seeks to secure for the Jewish people a publicly recognized, legally secured, home in Palestine寻求在巴勒斯坦确保一个得到公开承认的、法律上得到确认的犹太人民的家园”[13],成立了组织World Zionist Organization。不过,多数欧洲和美国的犹太人并没有感到需要一个犹太故土,而更实际地以平等公民身分安居住于本地国家[14],犹太人以外更是对犹太建国运动无动于衷。

当然,整个西方社会在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正经历着政治剧痛,具有独特宗教背景和社会地位的犹太人感受到独特的历程,这正是犹太人在新兴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人才辈出的原因,这特别表现在德国和俄国:工人运动的创始人拉萨尔、马克思、伯恩斯坦、卢森堡、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五人中的三人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季诺维耶夫、孟什维克的领袖马尔托夫等。实际上,早期国际劳工协会的代表多数是犹太人,但他们都不认为自己的犹太背景有什么意义,因为国际主义才是社会主义的方向,而民族主义(除了波兰的例外)几乎都是反动、落后、濒于灭亡的命运。马克思写于184310-12月、载于18442月《德法年鉴》的“论犹太人问题”是对同样的犹太裔德国公民布·鲍威尔《犹太人问题》(1843年)一书的哲学繁琐批判,集中在宗教、国家、法律等抽象领域,对作为民族主义的犹太人政治问题不屑一顾,就是一个例子。

与犹太人在西/中欧的浪漫、奇异、抽象理想和激情相比,他们在俄国的民族主义性质的诉求更具现实意义。“犹太人公民和政治的解放不充分正当和唯一的解救应该是一个人民生活在自己土地上的犹太民族的创建”[15]。曾经与马克思合作过、在1948年德国革命中被判处死刑的犹太人Moses Hess (1812-1875) [16]首先把社会主义理想与“回归故土”结合起来,写出《罗马与耶路撒冷》(1862年)等影响犹太建国运动的宣传[17]Syrkin等人提倡Socialist Zionism,影响了广大的移民到巴勒斯坦的主力军(主要是来自俄罗斯的贫穷犹太人)。特别是作为犹太人移民的主要经济组织--集体农庄kibbutz[18],奠定了以色列建国运动的经济、政治生活中的犹太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础条件[19]。在主流社会主义运动中,主要是由于1897年成立的Bund[20]用东欧普通犹太人日常通用的意第绪语(而不是犹太建国运动领导人物喜欢的希伯莱语),至少作为犹太文化的民族主义显示出积极意义[21],马克思的高徒考茨基才开始认真考虑犹太建国运动的性质和方向。他1914年发表的Rasse und Judentum仍然把犹太教和犹太建国运动定义为历史的反动,和(基于阿拉伯的人口优势)趋于灭亡的悲剧命运[22],这成为后来列宁、托洛茨基和“新左派”对犹太人问题的论调。[23]

感谢上帝,1903年英国表示愿意在东非的乌干达为犹太人提供了一块土地,这是外部世界第一次对犹太建国运动的反应,赫茨尔欣然接受,但遭到别的成员的抵制,不了了之。第二年赫茨尔这位“米赛亚”死后,犹太建国运动也偃旗息鼓了。

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1711月,在从俄罗斯逃出的犹太移民的游说下,英国政府害怕美国政府在犹太人鼓动下会支持德国,发布了含糊的Balfour宣言,许愿犹太人可以在尚在奥斯曼帝国治下的巴勒斯坦(包括现在约旦,有112平方公里)建立Jewish homeland犹太故乡[24]。战争结束后,League of Nations国联1922年追认了英国的Balfour宣言,发布巴勒斯坦Mandate命令,同意由英国来管理成立Jewish national home犹太民族家园。按照威尔逊的民族自决原则,如果在巴勒斯坦成立一个国家,占人口多数的阿拉伯人会立即民主地投票要求停止犹太人移民,所以国联把约旦河东边的3/4巴勒斯坦土地划出为Transjordan[25],约旦河西边的27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作为犹太民族家园,向建国的方向大大推进了一步。犹太人开始筹募建设基金,帮助移住人口,national home初具规模。如果犹太人主流(特别是财界)真的鼎力支持(包括资助阿拉伯人也成立民族家园),犹太建国会减少面临当地居民阿拉伯人的强烈抵抗。虽然犹太建国运动主流只以受害者的心态向列强交涉,无视软弱的阿拉伯驻民的人权,有远见的美国的犹太改革运动拉比(犹太教牧师)Judah Magnes (1877-1948)和受到安那祺主义者德国犹太学者Gustav Landauer[26]影响的Martin Buber[27]开始提倡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阿拉伯双民族国家[28],国际上也开始关注犹太-阿拉伯冲突,甘地就强烈谴责犹太建国运动。

同时,新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为犹太人带来希望:一、苏联法律宣布各民族平等、排犹主义anti-Semitism是犯罪;二、苏联专门为犹太人设立national home宣布在Birobindzhan建设工业-农业复合体的犹太自治区将吸引15万犹太人。对于前者,对比乌克兰的命运,普通犹太人的地位确实得到改善,而关于整个苏联“铁幕”的情况直到二战以后才逐渐为外界所知[29],但后者以可笑的失败收场,无法掩饰:从1928年到1933年只有8千犹太人在这个远东地区移住下来,不到当地人口的1/5[30]。在犹太人中曾传出希望,以为斯大林计划把克里米亚划给犹太人自治。这可以接收、吸引欧洲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才智、金钱和商业网络,建成苏联的加利福尼亚或香港。可惜,这位苏联的“民族问题权威”在政治上要打倒犹太人[31],犹太人放弃了建设民族家园的梦想。

又来了一次世界大战,让犹太建国运动的命运时来运转。二战爆发时,为了讨好阿拉伯世界,英国1939年发布白皮书,实际上放弃了Balfour宣言,限制犹太移民到巴勒斯坦。二战结束后,失去世界帝国地位的英国把巴勒斯坦问题交给联合国处理。在这个关键时刻,犹太人的救主出现了!这个救主不是美国,而是一贯敌视犹太建国运动的苏联。如果再联想到以色列建国后苏联马上回到过去的敌视政策至今,苏联此时支持犹太人建国的巴勒斯坦分割方案只能再用fantastic奇异来解释了。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苏联觉得阿拉伯世界还将处于英国(或新来的美国)支配之下,撒下一颗以色列的苦果在中东会消耗英美的势力[32]。总之,如果没有苏联的“临门一脚”推动,犹太人建国运动就彻底破产了[33]。国家呀国家,多少诡秘由此产生!国际政治中固然充满意外,但机会也不会落到没有准备的人们头上。

19471129日,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了将巴勒斯坦分割成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犹太国的议案(耶路撒冷成为国际托管)。美国在犹太人游说下[34]勉强同意,英国弃权,阿拉伯世界群起抗议。在演变为犹太-阿拉伯[35]战争的枪炮声中,1948514日,虽然并不满足联合国的决议,犹太建国运动毕竟“大功告成”,机不可失,在巴勒斯坦宣布建立以色列国[36]。不过,促成犹太建国的1917Balfour宣言和1922年国联巴勒斯坦命令中明确提到的“必须确保的所有巴勒斯坦的非犹太人的公民与宗教权利”[37]的条件已经不存在了,以色列的建国不是Zionism最后的胜利,而是对犹太民族新的考验的开端。正如一个犹太作家观察到的那样:“民族国家都不是靠和平、正义成立的,在每一个国家的中心,它的基础下都埋葬着大量的尸骨。”[38]犹太建国运动的独特性在于:不可共享的民族国家的主权恰好建立在冲突双方不可妥协的地点:Zion

 

[赵京,中日美比较政策研究所,2014131日第一稿]

【补注】

文章第一稿完成后,又陆续读到一些相关的文章,特别是刚完成了Coursera, Mountain View, CA提供的网上课程The History of Modern Israel - Part I: From an Idea to a State, by Professor Eyal Naveh, General History professor at Tel Aviv University and at the Kibbutzim College of Education & Professor Asher Susser, Senior Research Fellow, Moshe Dayan Center for Middle Eastern and African Studies,进一步从犹太人的角度体会到Zionism的错综复杂因素,深感有必要修订、增加一些重要的内容(例如Holocaust的影响)。但是,正如本文无法正确、准确翻译Zionism成汉字一样,文中的几乎所有名词和一些概念都无法正确、准确地用汉字翻译出来。

2016年我发表“中文表示里导入汉音元素的方案”以来,202211日已经修订到第九稿(https://cpri.tripod.com/cpr2016/hanyin.pdf),完满地解决了用汉音元素词母一一对应地转写所有非汉语书写系统的名词和概念的发音,运用到十个文明领域的经典译注,包括《犹太神学政治史译注论》202211日第4版(https://cpri.tripod.com/cpr2020/jewishstudy4.pdf)。本文中的许多名词,包括Zion/ㄗㄧㄛㄣ,都应该(或已经在别的译注中)用汉音元素转写,但这样修订后的文章要求读者具备基本的汉音元素知识,相当于一篇新的文章了。所以我决定不修订第一稿内容,暂时加入这个“补注”,待以后有机会重新改写。

[2022611]



[1] Martin Buber, Zion and the Other National Concepts. Contemporary Jewish Thought: A Reader. Ed. Simon Noveck. Clinton, Mass. 1963. p.266

[2] 作为政治运动的Zionsim已经放弃了上帝的选民的犹太教概念,省掉了一些讨论的麻烦。Arthur Hertzberg, Introduction. Judaism, ed. by Arthur Hertzberg. New York: George Braziller, 1962. p.13.

[3] Orientalism本来不是一个英文词,因为Edward Said的书名而成为又一个主义。不过这本书(1978年出版)是象牙塔内的学术论著,咬文嚼字抨击欧洲的东方学研究,没有多大社会价值。他的Zionism from the Standpoint of its Victims文章和更广泛、成熟的Culture and ImperialismNew York: 1993)对我们了解以色列建国后巴勒斯坦阿拉伯知识分子的历程倒很独特。Said完全在西方教育环境下成长、工作、生活,对西方文化界如何看待犹太建国运动提供了别人无法取代的有力视角,与犹太人教授乔母斯基成为西方知识界的良知代言人。他们的激进政治观点(如憎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对巴勒斯坦政治都没有什么直接影响。

[4] 例如,带有以色列正统色彩、著有The Origins of Zionism (1975), Zionism: The Formative Years (1982), Zionism: The Crucial Phase (1987)Tel Aviv大学教授David Vital甚至说有些历史学家说是犹太人发明了nation的概念。The Future of the Jew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p.146. 另一方面,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知识分子乔姆斯基因为他的安那祺主义政治观点成为non-Jewish Jew脱离犹太本色的犹太人。但以色列内与劳动党自由派相连的传统安那祺主义已经走到死胡同:参考Anarchists Against the Wall: Direct Action and Solidarity with the Palestinian Popular Struggle. AK Press, 2013.

[5] 我注意到几本我读到的犹太人写的历史中,对世界历史上著名的non-Jewish Jew耶稣、保罗、马克思、托洛茨基等都评价不高,但都对斯宾诺莎赞赏有加。如,以下这本书用好几页篇幅客观介绍他:Chaim Potok. Wanderings: History of the Jews. New York, 1978. p.476-480.另一方面,那些保持犹太本色的犹太人Jewish Jew中没有产生具有普遍价值的世界思想家。例如,以下书籍介绍这类犹太思想家:Deborah Karp, Heroes of Jewish Thought. New York: 1965. Great Jewish Thinke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Ed. Simon Noveck. Clinton, Mass. 1963. 其中,被称为摩西第二Moses Maimonides 1135-1204)最为有名,斯宾诺莎的独立思想(《神学政治论》)就是从对他的批判开始的。但Maimonides作为埃及苏丹御医的地位正好说明伊斯兰文明鼎盛时期犹太人在阿拉伯世界相对和谐的生活。见Shirley Stern. Exploring Jewish History. 1979. p.51-53.

[6] 1492年被西班牙驱逐的犹太人又开始新的Diaspora“大离散”,最终在奥斯曼帝国聚集,相对安居乐业。1902年,奥斯曼帝国为了摆脱财政危机向赫茨尔提供过巴比伦附近的犹太人“故土”,遭到拒绝(也不现实)。Chaim Potok. Wanderings: History of the Jews. New York, 1978. p.508.

[7] 191712月,Balfour宣言刚发布不久,英国将军Allenby领兵进入巴勒斯坦时,被犹太人欢迎为米赛亚。Chaim Potok. Wanderings: History of the Jews. New York, 1978. p.512.不过,有政治野心的Allenby没能当成希律王,英国政府禁止他以后再进入巴勒斯坦。

[8]希律作为罗马帝国在犹太行省耶路撒冷的代理王,被犹太人怨恨为Herod the Wicked(道德败坏的希律)Deborah Karp, Heroes of Jewish Thought. New York: 1965. p.11.他在《圣经》里因为下令杀死两岁以下婴儿臭名昭著,不过除了《圣经》没有别的史料记载此事。

[9] Solomon Grayzel. A History of the Jews. Philadelphia: 1968. p.490-501.

[10] Joan Comay. The Diaspora Story: The Epic of the Jewish People Among the Nations. New York, 1980. p.222.

[11] The Protocols of the Elders of Zion. 据说是沙皇的警察机构伪造的。1920年代,亨利·福特在美国出版这个伪造的文件,推动美国政府立法限制犹太移民。Heritage: Civilization and the Jews – Study Guide.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84.p. 194.

[12] 赫茨尔的日记很深动地记录他的浪漫动机:If the romance does not become a fact, at least the fact can become a romance. Title: The Promised Land!如果这(建国的)浪漫不能变成事实,至少这个(巨梦的)事实会变成一个浪漫故事。题目:上帝许诺(给我们)的土地!Theodor Herzl, First Entry in His Dairy (1895). Arthur Hertzberg, The Zionist Idea. New York: 1960. p.204.看到以色列建国时会议厅悬挂的“创始人”赫茨尔照片,不由得感慨人类政治活动的fantastic奇异性。

[13] Arthur Hertzberg, The Zionist Idea. New York: 1960. p.203.

[14] 许多美国的犹太人出书回忆占四分之一人口的犹太移民在纽约的奋斗,都讲到他们为什么投入社会主义运动。例如:Emma Goldman. Living My Life. 1931 and 1934.  Ronald Sanders. The Downtown Jews. New York: 1969.  Michael Gold. Jews Without Money. New York: 1930.AFL-CIO第一任和最长任会长Samuel Gompers也是犹太人。

[15] Leo Pinsker, Road to Freedom, ed. B. Netanyahu, New York: Scopus, 1944. cited in Judaism, ed. Arthur Hertzberg. New York: George Braziller, 1962. p.173.

[16] 他受斯宾诺莎影响较深,属于人性的社会主义,被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宣判了死刑:这种超乎阶级斗争的幻想,这种反对阶级斗争的幻想,就越失去任何实践意义和任何理论根据。他们一贯企图削弱阶级斗争,调和对立。他们还总是梦想用试验的办法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空想,创办单个的法伦斯泰尔,建立国内移民区,创立小伊加利亚,即袖珍版的新耶路撒冷

[17] Max Dimont. Jews, God and History. New American Library, 1962. p.396.

[18] 赵京:“穆斯林兄弟会与以色列集体农庄的政治功能”,2012年7月26日。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集体农庄的资助来自最富有的犹太人家族Rothschild. Paul Goodman. History of the Jews. New York: 1939. p.183. Balfour宣言也是以写给Rothschild家族成员的名义公布的。

[19] 最早的外部学者的研究Melford Spiro, Kibbutz: Venture in Utopia, New York: Schocken Book, 1964 (1956出版,但实地考察是1951)介绍其中的一个Kibbutz社会主义作为它的意识形态/信仰(xi, p.188),崇尚体力劳动,敌视犹太教在内的任何宗教(p.6),连用语chaver(同志)hakkara(觉悟)都是从苏联照搬的。这种Labor-Zionism是“以色列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也是以色列工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源泉(包括第一任总理Ben-Gurion)。

[20] General Jewish Workers’ Union of Lithuania, Poland and Russia.

[21] Bund反对(俄罗斯、波兰、乌克兰、立陶宛等)民族主义,其战歌有一段为:对于沙皇、主子和资本家这些偷盗和杀害穷人的家伙,我们宣誓我们的仇恨不共戴天,我们的复仇就会到来。Milton Meltzer. World of Our Fathers: The Jews of Eastern Europe. New York: 1974. p.184.

[22] 此文简要英译Are the Jews a Race? London, 1926. Laqueur, Walter. A History of Zionism. p.417-420.有较详细介绍。

[23] 写到这里,我不免要对考茨基在讲几句。考茨基天才地把马克思的理论运用于德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引导当时社会主义的潮流。但他不是政治/组织/行政领导,所以具有一定的独立思想勇气和视野(例如,他也可以在美国的外交杂志上发表论文),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政策研究的榜样。后来的布尔什维克的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思想等,都是权力斗争的产物,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弊大于利。

[24] 维基百科介绍道:宣言以英国外务大臣亚瑟·贝尔福致英国犹太人财阀第二代罗斯柴尔德男爵的一封信形式出现。“英皇陛下政府赞成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民族之家,并会尽力促成此目标的实现。但要明确说明的是,不得伤害已经存在于巴勒斯坦的非犹太民族的公民和宗教权利,以及犹太人在其他国家享有的各项权利和政治地位。”英国匈牙利裔作家阿瑟·库斯勒将此概括为“一国正式对第二国许愿第三国的土地”。从此,进入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急剧增加;并且开始无视宣言中“不得伤害其他本地民族利益”的条款,排挤本地的阿拉伯人。也有观点认为,宣言中对犹太人和非犹太人双方的允诺,本质上就是互相矛盾的:不可能向巴勒斯坦大量移民而不损害本地居民的利益。历史学家Mayir Verete认为,即使这时候没有犹太建国运动,英国人也会自己发明一个出来。

[25] 约旦国家成立后,联合国再把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分割出来,以色列领土面积减少为21平方公里。Zionism: A Basic Reader. Ed. Mordecai Chertoff. New York: Herzl Press, 1975. p.89-91. 这本书本身是犹太人的宣传品。

[26]赵京,“兰道尔对安那祺主义的思想贡献2010327日。

[27] Arthur Hertzberg, The Zionist Idea. New York: 1960. p.452.

[28]我们被告知说,当我们成为多数时,我们将显示一个有权力的民族会多么公正慷慨。这好像一个人说,他会不择手段致富,这样当他有钱后会行善的。对于以色列来说,不仅目标是好的,同样重要的是:达到目标的手段也必须是洁白的。我们不能敌对阿拉伯世界的意志建立我们的事业。这个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校长(1935年)才真是当代的弥赛亚!Arthur Hertzberg, The Zionist Idea. New York: 1960. p.440-449.

[29] 这本书是关于苏联犹太人状况最早最权威的研究,用数据反驳了苏联的宣传:Solomon Schwarz. The Jews in the Soviet Union.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1951.

[30] Solomon Schwarz. The Jews in the Soviet Union.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1951. p.177-178.

[31]赵京,困扰苏联的犹太人问题2002410日。

[32] 新建的以色列国防军的主要装备来自捷克,而捷克得到了苏联的批准才能卖给以色列。Heritage: Civilization and the Jews – Study Guide.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84.p. 248.

[33] Laqueur, Walter. A History of Zionism: From the French Revolution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ate of Israel. New York: MJF Books, 1972. p.579.这本书可能是最权威的相关历史研究。

[34] 19425月在纽约Biltmore旅馆召开的犹太人领袖会议为转折,美国成为犹太人的中心,他们的游说活动也大为加强。

[35] 与以色列交战的国家中,军事力量最强的埃及多数人口不是阿拉伯种族。不过,一般人都把埃及(以及突尼斯、利比亚、摩洛哥等北非国家)算入阿拉伯世界,因为埃及失掉了自己的古代文明(语言),多数人信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

[36] 犹太人口75万。Heritage: Civilization and the Jews – Study Guide.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84.p. 236.

[37] “[I]t being clearly understood that nothing shall be done which may prejudice the civil and religious rights of existing non-Jewish communities in Palestine,” “safeguard the civil and religious rights of all the inhabitants of Palestine, irrespective of race and religion.”

[38] Saul Bellow, To Jerusalem and Back. New York: Avon Books, 1976. p.205.

台: 中日美比较政策
人(82) | 回(0)| 推 (0)| 收藏 (0)|
全站分: 海外旅(外、大) | 人分: 世界历史 |
此分下一篇:早期France/ㄈㄌㄢㄙ/法兰西文明译注概略
此分上一篇:Россия/ㄌㄛ_ㄙㄧㄚ/俄斯 史

是 (若未登入"人新台"看不到回覆唷!)
* 入:
入片中算式的果(可能0) 
(有*必填)
TOP
全文
ubao snddm index pchome yahoo rakuten mypaper meadowduck bidyahoo youbao zxmzxm asda bnvcg cvbfg dfscv mmhjk xxddc yybgb zznbn ccubao uaitu acv GXCV ET GDG YH FG BCVB FJFH CBRE CBC GDG ET54 WRWR RWER WREW WRWER RWER SDG EW SF DSFSF fbbs ubao fhd dfg ewr dg df ewwr ewwr et ruyut utut dfg fgd gdfgt etg dfgt dfgd ert4 gd fgg wr 235 wer3 we vsdf sdf gdf ert xcv sdf rwer hfd dfg cvb rwf afb dfh jgh bmn lgh rty gfds cxv xcv xcs vdas fdf fgd cv sdf tert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hasha9178 shasha9178 shasha9178 shasha9178 shasha9178 liflif2 liflif2 liflif2 liflif2 liflif2 liblib3 liblib3 liblib3 liblib3 liblib3 zhazha444 zhazha444 zhazha444 zhazha444 zhazha444 dende5 dende denden denden2 denden21 fenfen9 fenf619 fen619 fenfe9 fe619 sdf sdf sdf sdf sdf zhazh90 zhazh0 zhaa50 zha90 zh590 zho zhoz zhozh zhozho zhozho2 lislis lls95 lili95 lils5 liss9 sdf0ty987 sdft876 sdft9876 sdf09876 sd0t9876 sdf0ty98 sdf0976 sdf0ty986 sdf0ty96 sdf0t76 sdf0876 df0ty98 sf0t876 sd0ty76 sdy76 sdf76 sdf0t76 sdf0ty9 sdf0ty98 sdf0ty987 sdf0ty98 sdf6676 sdf876 sd876 sd876 sdf6 sdf6 sdf9876 sdf0t sdf06 sdf0ty9776 sdf0ty9776 sdf0ty76 sdf8876 sdf0t sd6 sdf06 s688876 sd688 sdf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