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普:什叫做“心念”?
■如是:破心念的本以後,不被心念的容制,不被心念罩,就叫心念。
●慧普:怎修“心念”?
■如是:一念生起,保持敏地察,盯心念的去;不要追它的容,把它成一整看,直到你到心念的本。
●慧普:您一心念的本。
■如是:心念的本是“常、苦、我”。修行者首先的是常,即心念快速地生起、消失,生起、消失。任何一念都是一而,不在心中留下痕。
●慧普:是看著心念呢?一直我困惑。
■如是:是心看著心念。你提出,明你在思,而不是直。如果你不是直,只是思理解,一就困住你。察心念,必保持直,不要心念行思。
●慧普:我一直在想,是心念造了矛盾,我要如何平它?
■如是:不要企平心念,它存在於心念的次,而你遵循的唯一方法就是察它。心念只在心念的次上,,似乎在心念所可的上你有矛盾,就矛盾在那,不要取行;如果你用力平它,就源源不地造出念。
●慧普:您的“造出念”是很特的提法,能您解一下?
■如是:照,保持然的心,不要心念,也不要造心念。一切其心念的本然,意思是,你只在察者的角度,如果你能保持的度,你就能看到心念的生起消失。
●慧普:您的察的度很微妙。
■如是:是的,是,察的功夫也在。能否看到心念的本,粹而超然的正念是。
●慧普:我可不可以操心念,它生起消失,然後察它?
■如是:察要在非常平的下行,不能有一一毫的操控。粹的察就是不任何因,“本然”自然而然地展。
●慧普:您到的“本然自然而然地展”,是什意思?
■如是:你有它生起,是它自己生起的;你有它消失,是它自己消失的。
●慧普:,修行到能看心念的生起和消失,是否很困?
■如是:依照十六智,看到心念的生是到了第四智:生智。然,到那程度需要很努力,肯下功夫,但主要是照方法要正。
●慧普:想到地震,地震便你而存在;你不去想它,它便不存在了。我不去想某些痛苦的事,是否那些事退出我的意?
■如是:在生活中,人都希望思想只在良好的方面停留,不去想那些痛苦的事。我希望自己能有一的心,不害他人,能助他人,等等。但如果心思,你,心念有它自己的律。有候,自的念不地,正如你曾的:遇上地震,你也像那些英雄一,牲自己,成全他人;但有候,自己不意去想的事一接一地在心中,想拉它回,根本法奏效。
●慧普:我很清醒的候,我能知道自己的心是那子的,我管不了它。
■如是:如果你能感到自己的心是化的,明你已有了一些正念。
●慧普:但我是法把握我的心念,明什?
■如是:明心念有其律,不受制於你的望。
●慧普:似乎很恐怖,我法依照自己的意思,是心指著我,那我要如何生活?
■如是:你感到一恐怖,明你心自己的望受到限制。望是一回事,而心念是另一回事,你想心念,以足望,但心念有其,不受望的指使。不要怕,然心念有其,但你的心是知道善,也知道自。生活修的界限就在。
●慧普:是否就是您一直所的:生活中要知善,只是照?
■如是:是的,生活修是件事,混淆了它的界限就生困惑。生活中要遵守戒,想做一件事之前先要想清楚,善事要多做,事要戒。如果法定善,就不要行。在修,要求修行者只是看著心念,而不能起身去行。善念念它自然生起,不要制,你平等待它,不要怕,它只是念,不是,而你此刻的察,正是了它的生相,而超越它。善念念都是常,它生起、消失,生起、消失,休止。
●慧普:!分清生活的界限,我不少。
■如是:在你有完全解除心念的之前,分清它二者的界限是很有必要的。否,修行者陷入困境,他既要分清善,又要平等待善,令新手手足措。
●慧普:有候我在拿心有法,我想,但我坐不住,我想察心,但心混一片......
■如是:遇到情形,就以超然的度待它,停止你的,去行或的事。你的正念程度有到相的高度,你硬性地制自己察,往往生很深的挫感。休息一下,那些急速的心念自然去;保自己的修行,你不必急於一。
●慧普:教,心念的果是什?
■如是:在有成心念的目之前,人是很理解最果的。本上看,心念的果是“不著”。但“不著”很容易人解,人把不著容易理解:是非不辨,善不分,不不,混淆不清,遇事不努力;甚至於有些人把惰成性成不著,等等等等。如果把不著理解成那,那一切就都了。
我看到,即使不著句,有正的修行做基,很容易出解。所以,修行者不能早地只文字上理解修行的果。
●慧普:那我怎知道修行的果?
■如是:依照正的方法去做,你真正清楚地明白了心念的本,心自然而然地就不追心念,你只把心念看成一波一波的生象,而你自然而然地放下它,不再著它。放下不是意中的事,你看到了心念的本,放下就自然呈出了。若修行的程你呈出了那,你自然就知道果了。
文章定位:
人(394) | 回(0)| 推 (
0)| 收藏 (
0)
全站分:
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