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局造歌曲,歌曲反映世局。」所的歌曲,是的指所有音。如邦的波舞曲中首名曲,就是被俄斯欺的波促使他些作品,而作品中也出他之情。(本台「邦:波舞曲」一文)。多芬的「英雄交曲」的故事,又是一有名的例子。反映世局的音,不限於古典音,在通俗歌曲、流行歌曲、民歌民都是一。其容不一定是家大事,民生的事,世民情,流行事,都可能成材。
第二次世界大後期,在太平洋最前打的美士兵,好不容易盼望到情人寄的情,不料容是她等不及他利回,在已上人,封信是要跟他分手的信。於是流行一首歌「的翰信」(Dear John Letter),也是反映世相的音。 (http://youtu.be/vcNNp3-y8DU )
而生的音,等到事境,不再需要些音,或是另有事物引人注目,些音就被打入冷,除非音本身非常出,否很少再上舞台。在抗期,中生多抗歌曲,歌中有力抗句,音雄昂。到共,政府退居台,又有多反共抗俄歌曲。些歌曲,在都很少有人唱了。
有天搭公,有位在上安吵的小孩,小唱起「哥哥爸爸真大」。我想到我是否有通俗易唱,流,合哄小孩的歌?或上小孩的爸爸正在兵,因此唱首歌哄小孩很合,更有可能唱首歌就思念小孩的爸爸。但也有可能她有其他。再我想到在的,究竟唱什歌入睡?教什歌自己小孩,小孩大後,一到教的歌,就想到,得到安慰?思潮逸,想到德弗乍克的歌曲「母教我的歌」。於德弗乍克的歌曲,以後有再。
1938年,中日第2年,日自金由海路陷,即沿路逼近省福州。於是福建省政府移到永安,小山城有7年多的,充福建省。1940年3月,福建省音科校准在永安吉山建校(1942年升立音)。
1940年9月,有4位外籍教授到福建音任,他到,全音生道呼,使得外籍教授激不已。其中小提琴教授尼哥夫(P. Nicoloff,1906-?)有感於永安的山水物情景,一首小提琴曲「永安之夜」,在生同中表。曲中使用五音。其方情美旋律,立刻抓住方子之心。尼哥夫保加利名小提琴家。
班的禹昌此曲填如下歌;
「燕溪水,慢慢流,永安城外初秋,
月如,起心多少愁?
潮生又潮落,下渡照孤舟。」
1942年11月,江南才子前到永安出任福建立音校。他特欣尼哥夫的小提琴曲「永安之夜」,又看到歌,把原中「初秋」改「十分秋」。再增加第2、3段。於是整首曲的歌成:
「燕溪水,慢慢流,永安城外十分秋,
月如,起心多少愁!
潮生又潮落,下渡照孤舟。
吹南管,夜何漫漫?有人正倚。
明月好,好月供看?
一笑回吉山,山中流水?
落袖生寒。
山不,水向流去,出愁人句,
今宵安排。」
小提琴曲「永安之夜」後改重奏曲、管弦曲、合唱曲。此曲然在抗期生,曲中有火味,只有一片奈的情。合唱曲中用位手法,描出山城的,曲均上乘佳作,不局化而,但好像到有人演唱。至於把原的小提琴曲改合唱曲,料可查。重奏曲、管弦曲未曾。
一直在Youtube站上此曲的演唱影或音,幸得1980年由高雄大合唱演唱此曲的音。上者注明是用易音音,的,音效果不能良好,但算清晰,只是音量小,播放音偏在一音,但能把演唱保留下,又能公於世,已是能可,要位上者了。
(高雄大合唱)
http://youtu.be/QbddSDg_4kE
如果希望我的音流在世界各地,必有水的合唱或以及音家,利用Youtube站,用音影,演唱、演奏、作品大量曝光。已老生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