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了味的能级管理改革能撑多久?
安徽省地方税务局对公务员的“能级”实行改革,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最早实行能级改革的是南京市地税系统,这次该省公务员能级管理改革对干部队建设提升能量有多大?要我说,变了味的《安徽省地税系统人员能级管理暂行办法》,不但没有激发人的活力,还带来“负面”影响。
一是《暂行办法》与《公务员法》相抵触 该省地税局对公务员的“能级”实行改革,以文凭为界定,如暂行办法第三章、第八至十二条规定:具备大专以上文凭方可进入“一至五级”圈子内,这就意味着不具备高学历只能定为六级。《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要求“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并没有规定高文凭可以享受高等待遇、低文凭只能是低待遇。公务员法第三十三条又规定“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怎能突出文凭定“能级”,公务员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体现工作职责、工作能力、工作实绩、资历等因素,保持不同职务、级别之间的合理工资差距。以文凭定能级、以能级定待遇,既不公平也不合法,这在安徽省地税局开了先河。公务员法还明确规定“任何机关不得违反国家规定自行更改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政策,擅自提高或者降低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保险待遇”,都是竟然违法。因此,公务员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使需要进行试点,也应当由国家人事机关确定,不应当由条条块块自行其是。否则,改革只能挫伤公务员特别是其他部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于改革大局无益。
《能级管理暂行办法》应是开展工作的指南,竟然以文凭定“能级”,显然不科学,说白了“此办法”有悖 《公务员法》。笔者认为不仅产生负面的影响,而且直接影响着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税务部门既不是科研单位也不是教育部门,为什定“能级”要高文凭?文凭只是代表你学习的程度,证明你的知识水平的高低,不能证明你能力的高低,更不能有了高文凭就能享受高待遇。现在社会上有大学文凭学历的人多得很,有了文凭就可以找到工作吗?可以否定,有了大学文凭仅仅是个“介信证”,证明你的身份,不等于你有了高学历就等于高水平就以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在通常情况下有了“驾驶执照”可以开汽车,对于你的车子开得好坏是枝能问题,不是你有了驾驶执照就能开出高枝能水平汽车。强调学历、文凭显然有失公平,还有可能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假文凭泛滥在近几年已成为一种公害,这与“以文凭论高低”的不科学人才评价标准有直接关系,变了味的“文凭热”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社会现象,它还反映出社会评价、使用人才的机制不健全。在不少领域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助长造假“文凭”之风随之可见。
在税务战线上有许多老同志虽然文凭很低,但工作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阅历,他们可以和高文凭(指“党校”拿来的文凭)相媲美,可是他们只能位居六级,而那些拿着大专学历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人被评为三级、二级、甚至一级,又如何解,难怪下面造假与上面导向有关。据合肥、蚌埠、黄山三市地税局进行了能级管理改革试点,各方反映较好的说法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的干部为了讨好“主人”,不得不弄虚作假、说假话。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除了听取下属的工作汇报之外,如果也能够与群众交流交流,更多地倾听群众心灵深处最真切的呼声,更多地了解来自底层最真实的意见和批评,我想这不仅对科学决策有益,也会对提高执政能力有益。
二是能级改革把群体划分“三六九”引发负面影响 近年来,我们一方面呼吁和努力,坚决废除和改进社会上那些有悖人性化的规定和设施,也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了人性化社给自身带来的种种便利与美好,另一方面却用这样的限制人性化需要的事实来把人划分“三六九”等级是激发人的活力?这怎能不值得我们领导者的反思。该办法第二章、第六条规定:每个类别从高到低设置一至六级,各能级比例为:一级5%,二级15%,三级30%,四级30%,五级15%,六级5%。把税务人员划分为“三六九”等级不利于调动广大基层税务人员的积极性,无不存在同工不同酬、同岗不同待的情况,做相同的工作,由于能级级差、所在单位和部门等不同,享受的待遇有很大差别,收入每一级差相差很大,就连同一个大厅窗口开票人员同岗不同待更加显现,这样一来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惟有在法定的涉及相关职务方面的待遇有所不同,或者说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金,除此之外,应当一视同仁。
人为设置一至六级,群众反应极其强烈,有的同志为了取得获票率,把党性、原则、纪律置之脑后,把面子、人格、尊严弃之不顾,拉选票,找关系,先许愿后请客;有的同志在这次能级评定中说:“这样测评打分人际关系如何处理,在今后工作中要互相戒备着,不断地说着谎话来掩藏不想被人知道的‘隐私’,现在讲原则难,讲正气更难”;有的同志尽管税收业务很精通,工作能力也很强,但由于人际关系很复杂,无法通过这种关系网,所以得不到与自己相等得等级待遇,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他们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势必就会挫伤埋头苦干人积极性和进取心,本质上是对人才的一种压抑;有的同志还讲到,在今后工作中,少干事多钻研书本知识来迎考,少讲原则搞人际关系获取“选票”,少说真话说着谎话来掩藏自己内心世界。在风气不正常的情况下,埋头苦干人还不如少干的人”。
各级领导干部常讲,要以人为本构建地税和谐,其实这样如此测评方式不仅不利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地税,而且更不利于调动广大基层税务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人的活力。人的因素在税收工作中起着决定作用,许多单位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在此次能级改革中一定要在税务人员中,非要找出百分之五、百分之十五指标的人作为后等级,我觉得这样做并不妥,如果说此暂行办法很好,又为什么在市、县地税局领导班子成员中不划分“三六九”呢?反而高于一级标准执行。这又何理?现实生活中评先进人们往往都能接受,在本单位一定要生锈选出百分之五“后进”人,这不是人为的制造茅盾。人与人之间是平等权利,是和谐基础,不重视税务人员和谐相处,势必会影响税收工作进展,构建地税和谐,须把社会的公平正义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尺度,采取把人划分为等级加大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从社会形势来分析,当今的中国发展是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现在解决不和谐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假若在这个“关键时期”解决不好“不和谐问题”,地税系统发生什么样的巨变,所以这个“和谐社会”提得及时,提得好。
三是能级改革以职务加分显然不公 目前我们实行的职务晋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般公务员积极性的发挥。从职务升迁上讲,每个单位的领导职务都是有限的,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更少。而能级改革的实质是在“职务晋升”之外,为公务员开辟了“职级晋升”的新通道。然而,该省能级改革暂行办法规定职务加分,暂行办法第六章、第三十三条规定:“ 市、县地税局领导班子成员能级津贴按适当高于一级标准执行”。第四章、第二十一条又规定:“参评人员的职务、职称、学位、表彰等因素给予适当加分(由各市、县地税局确定)。例如某市分别为副处级:7分;正科级:5分;机关副科长(主任)、副分局长:4.5分;副科级:3.5分;副主任科员:3分;股级中层干部:2分;副股级中层干部:1分。由此可见,能级改革竟成了等级分配”。
《能级管理宣传提纲》一文也讲到,由于受领导职数的限制,“干部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职务晋升的愿望难以实现”。我想,不用说大家也很明白,意思是着力提高那些能力强、资历长、踏实工作的基层公务员,即便不能“升官”,也可以从“职级晋升”中获得人生价值观”。为什么此次能级改革又突出提高领导层职务加分?还规定市、县(市)地税局领导班子成员能级津贴按高于一级一个级差标准执行,这显然出尔反尔。按照现有的晋升体制,公务员的工资、住房、医疗、交通等福利待遇都与行政职务高低挂钩,官越大,待遇越好;官越小,待遇越少。“公平的差距”与“不公平的差距”之别,“令人不满的关键是不公平的差距,”眼下在某些地方,机关与机关、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差别多是非常明显的。同样年龄、同样工龄、同一级别、同一系统、同一地区的公务员,单位工资和奖金都不一样。收入分配如此的不均,怎能反映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怎能反映出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怎能不产生阶层对立?怎能不产生两极分化?广大基层工作者又怎能不怨声载道?尤其最需要注意的是,长此以往,我们党和政府将会失去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的,而且现在已经有这种苗头和现状了。容易引起税务人员心理失衡甚至利益冲突,给基层税务人员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
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有了公平,才能服众。广大基层税务人员身处一线是收税的主力军、也是直接为财政增收作出贡献者、更是贯彻落实税收政策和工作部署的重要力量。现在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实际上是广大的基层工作者在履行,在许多地方,条件较差、环境不好,工作十分艰苦,同时,他们又身处矛盾多发点、交汇点,工作极其辛劳,这常常是我们许多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所想象不到的。只有基层税务人员、企业界共同努力,才有可能促进一个地区的财税增收;只有一个个乡镇或多数乡镇的财政增收了,才有可能带来全县、全市和全省经济繁荣。从这个意义上说,不重视基层公务员,最终是要贻误工作。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干事的人少拿钱,多拿钱的人少干事甚至不干事,人心都是肉长的,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应当设身处地为基层工作者想一想。中央高度重视收入差距扩大的事实,日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的要求,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务员薪酬制度,努力解决当前公务员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步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适当向基层倾斜”。中央领导同志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声音,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具体、深入地落到实处。而安徽省地方税务局领导,不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和民心,吹嘘能级管理是激发人的活力,活在哪里?如果是激发人的活力,请到基层中调查一下,那个层面的人获得待遇最高、请到基层中听听群众的意见,群众如何说法、请上网看看《地税论坛》广大网友的心声。
安徽地税一基层工作者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