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存储资料哪种存储方式最安全最久? - V2EX
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mie
V2EX    问与答

长期存储资料哪种存储方式最安全最久?

  •  
  •   mie 2015-08-07 16:13:17 +08:00 42752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3722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最近打算整理一下自己一些资料照片什么,想着以后能看看(或许也就存着没看)。忽然想。。。用U盘还是机械或固态硬盘或者其他存储介质哪种比较好?
    可能一年只会用一次,把新资料存进去。也可能这几年都没啥想存就这样让它静静的放着。
    数据安全第一。。
    78 条回复    2015-08-09 00:47:27 +08:00
    e1nher1ar
        1
    e1nher1ar  
       2015-08-07 16:14:37 +08:00
    三个移动硬盘,三个移动硬盘,三个移动硬盘,重要的话要说三遍。
    imn1
        2
    imn1  
       2015-08-07 16:14:47 +08:00
    民用,两个笔记本硬盘+一个光盘,三备份
    sdysj
        3
    sdysj  
       2015-08-07 16:16:40 +08:00
    google
    mhycy
        4
    mhycy  
       2015-08-07 16:19:35 +08:00
    买几个机械硬盘1:1备份,完事~
    光盘会变质,别选!
    固态硬盘损坏后难以恢复,别选!
    xbb7766
        5
    xbb7766  
       2015-08-07 16:23:12 +08:00
    不同介质多重备份,定期检查。

    别选固态或者u盘,闪存数年不通电的话,数据可能会丢。

    光盘的话:避光保存避光保存避光保存!
    xmbaozi
        6
    xmbaozi  
       2015-08-07 16:23:30 +08:00
    google + onedrive + dropbox
    硬盘放家里不然他们的多地机房吧
    只是速度比较蛋疼
    iloveayu
        7
    iloveayu  
       2015-08-07 16:25:18 +08:00
    机械硬盘+Google Drive。
    way2explore2
        8
    way2explore2  
       2015-08-07 16:26:17 +08:00 via Android
    刻光盘或者用磁带
    tabris17
        9
    tabris17  
       2015-08-07 16:28:31 +08:00
    我家10几年前的VCD都还能放呢,我觉得光盘还是安全的,可能有些刻录盘存储时间长了会有问题。

    机械硬盘最靠谱

    当然最最靠谱的是刻石碑,能保存几千年
    2232588429
        10
    2232588429  
       2015-08-07 16:29:06 +08:00   6
    刻在石头上……请参考刘慈欣《三体》……
    laiyingdong
        11
    laiyingdong  
       2015-08-07 16:32:56 +08:00
    选择多个服务商的云存储服务,并定时进行检查。如果注重安全可以先加密再上传。(国产服务慎用)


    @tabris17 刻石碑也有风化的风险呀。而且石碑上刻得是文字或者雕刻的图案,长久保存会失真的 你要把JPEG数据刻上去后人看不看得懂啊

    建议楼主以后开个私人基金会,然后你的生平事迹就可以代代相传了。
    honeycomb
        12
    honeycomb  
       2015-08-07 16:40:39 +08:00   1
    多重备份:

    1,双硬盘,定期更新硬盘本身(如每两年换其中一块),配合一些策略
    重要的内容任何一块硬盘里都有一个备份
    有一个新鲜数据的备份策略,比如通过Windows的文件历史记录
    2,备胎储存方案(网盘之类的)
    3,有力气也可以刻光盘(需要一个盒子存档,我做不到)

    我通过这样的办法留住了十几年前的照片(丢失的部分主要因为没有明确的备份策略如@mhycy 说的1:1备份),照片总量倒是不多(~100G的量级)

    固态储存不推荐,浮栅的电子会慢慢跑掉,如果是在一台经常通电的电脑里运行是没问题的(数据在必要的时候会刷新),但是不通电长期存放(特别在高温下)SSD里的数据不如机械硬盘(得益于铁磁性,要么温度明确超过局里点,或者有强磁场才会导致磁性变化)可靠
    popok
        13
    popok  
       2015-08-07 16:42:46 +08:00
    据说光盘貌似不靠谱。
    SSD好像也不靠谱。
    所以目前来说还是机械硬盘了,多个硬盘多份备份+网盘再丢一份,个人使用基本没问题
    imn1
        14
    imn1  
       2015-08-07 16:45:27 +08:00   1
    反正我这里现有能保存最遥远的历史数据:
    1994年 柯达金盘,共10张,全部能读出,只是里面的东西现今没啥用
    1994至今 日产三菱光盘,数量很多,95%能读,国产三菱两年都挨不过,所以之后没再买国产三菱
    其他牌子光盘 保存率参差不齐,某些杂牌全灭

    1999年 SCSI 2寸硬盘一只,MO一张(两个都是截至2011年,因为机器卖了,所以现在能不能读不知道)
    2002年 IDE 2寸硬盘,东芝/日立各一,可读
    2003至今 SATA 2寸硬盘,东芝/日立/三星,10多只,只坏了一只

    3寸硬盘 最远的只有一只2008年买的,剩下的不是正在用就是灭掉了
    SSD,都是5年内买的,不评价
    U盘,在用时都经常丢东西,所以从没考虑用来储存
    储存卡,2006年(大约吧),东芝512M SD一张还能读,其他都是拿来用,不是保存
    mie
        15
    mie  
    OP
       2015-08-07 16:48:52 +08:00   1
    @dxfree 为啥要3个?3重备份?
    @mhycy 机械硬盘不小心一摔。。。会不会很蛋疼。。。
    @xbb7766 有个U盘多年不用。。后来好像是这个问题。。。所以存资料现在都不怎么U盘。光盘为什么需要避光?求科普。。

    @xmbaozi 试过google..上传时间很感人。。。计划每晚睡觉上传一点。。。就是不知到2个月能不能上传完。。
    @2232588429 我觉得,,,下面这个好像更好。。
    很久以前,那还是我用winXP的时候有次我系统崩溃了,因为我是电脑白痴,我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高手来帮我修电脑。
      他看了一下电脑,问我有没有XP的安装盘,我说没有。
      他想了一下,叫我把一张空的DVD刻录盘和一根针拿给他,我想修电脑要刻录盘和针干什么,但人家是高手,我也不好说什么,就把DVD刻录盘拿一张来给他了。
      他把针头对着刻录盘戳,他戳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只戳深或浅,我搞不懂这有什么用,但也不敢问,看了半个多小时,他还是不停的戳着DVD刻录盘,我渐渐地有些困,我问他这东西要搞多久,他说要几个小时,我给他倒了杯茶,就一个人去隔壁睡觉了。
      醒来的时候,一看已经过了4个多小时,我起身到隔壁,看见他正在Xp里面调试,还装上了office、photoshop、迅雷等软件……过了一会 儿,他说,你试试,我坐上椅子用了一下,真的好了,我当时也不懂电脑,谢过,人家就走了。后来我慢慢对电脑有了了解,终于了解,原来当时那位高手是用针头 刻了一个单面双层的DVD,在里面刻上了Xp、office、photoshop、魔兽世界的安装程序,我后来问我朋友那位高手的下落,我朋友说前几年去 了美国之后,杳无音讯……
    e1nher1ar
        16
    e1nher1ar  
       2015-08-07 16:54:34 +08:00
    @mie
    就像你说的,机械硬盘一摔就蛋疼了,我的备份就是三份,笔记本电脑+2个移动硬盘。
    U盘和SSD,价格和容量都是问题,而且长时间不通电会丢数据。
    光盘,容量也是瓶颈,再就是I/O速度难以忍受,这年头谁还用光驱啊。
    云端,等宽带中国真的实现了再说吧。
    mie
        17
    mie  
    OP
       2015-08-07 16:57:39 +08:00
    @imn1 光盘有没有推荐呢。。。京东看了一下。。。眼花缭乱。。京东亚马孙都行
    imn1
        18
    imn1  
       2015-08-07 17:02:51 +08:00
    @mie
    关键是找到可信的卖家,日产三菱盘,京东不确定就不要了
    我最近也从光盘党光荣退-党了,觉得需要长期保存的东西其实很少,很多东西都是丢了那一个月心痛而已,之后就过去了,有时连丢了什么东西都没想起来
    iqav
        19
    iqav  
       2015-08-07 17:06:10 +08:00
    按你的需求,我个人觉得还是光盘最好,蓝光的都有100GB大小的了,小的也是50GB,刻好后放进防潮箱,写好标签。但相应的缺点可能是读取速度不快,特别是照片,如果没有预览来挑照片很麻烦,预览的过程又要花很长时间,100GB照片你看有多少张啊!所以,相应地也会另新一个索引目录,生成一批缩略图,快速预览,根据名字找源文件大图。

    然后才是机械硬盘,虽说我电脑天天开啊,也不见得那么容易坏,但要真碰上了,没有起码的双重备份,就很悲催了。
    northisland
        20
    northisland  
       2015-08-07 17:11:20 +08:00
    div class="reply_content">github
    xbb7766
        21
    xbb7766  
       2015-08-07 17:18:41 +08:00
    @mie 刻录盘数据层就是一层染料(比如dvd就是紫色的)。光照会加速分解,然后数据就毁了。备份的话三菱首选。
    crazycen
        22
    crazycen  
       2015-08-07 17:27:40 +08:00
    数据重要性分级,分开存放,多介质备份
    hjxx
        23
    hjxx  
       2015-08-07 17:27:54 +08:00
    dropbox+google 加移动硬盘 基本没跑了
    弱弱的说 七八年前放qq邮箱里的东西也都在 挺踏实的 用邮件给自己另外一个邮箱发送的邮件
    不是放什么中转站 网盘里
    c742435
        24
    c742435  
       2015-08-07 17:30:11 +08:00
    本地备份+单向云备份
    所谓单向云备份,是指万一本地备份删掉了,云备份不会同步删掉,或者能从回收站找回的那种
    tangzx
        25
    tangzx  
       2015-08-07 17:40:18 +08:00 via iPhone
    @imn1 请收下我的膝盖(请问你搬过家吗?
    ryd994
        26
    ryd994  
       2015-08-07 18:06:07 +08:00
    @mie
    @dxfree
    所以要多不备份几份
    而且机械硬盘就算摔,最坏情况就是磁头坏+坏道
    开盘恢复,大多数数据还是有的,如果配合前向纠错,数据还能回来
    imn1
        27
    imn1  
       2015-08-07 18:12:10 +08:00
    @tangzx
    搬过,不过那次搬家公司说搬全部东西,最累是搬我的书,5个书柜
    ufo5260987423
        28
    ufo5260987423  
       2015-08-07 18:18:14 +08:00
    根据最大似然性原则,雕刻在石头或者泥板上最安全持久。
    mrjoel
        29
    mrjoel  
       2015-08-07 18:21:13 +08:00
    居然没人说磁带
    fan5013
        30
    fan5013  
       2015-08-07 18:31:42 +08:00
    @2232588429 大招。
    fds
        31
    fds  
       2015-08-07 18:40:31 +08:00
    @c742435 单向云备份有国内的厂家吗?国外试过 CrashPlan,感觉不是特别可靠restore的时候下载很慢还总断线。
    wgf2008
        32
    wgf2008  
       2015-08-07 18:41:58 +08:00
    多买几个机械盘,双备份
    em70
        33
    em70  
       2015-08-07 19:07:42 +08:00 via Android
    10多年前放邮箱的东西,现在还在
    LazyZhu
        34
    LazyZhu  
       2015-08-07 19:14:45 +08:00
    刻在石壁上或人皮, 好多武侠秘籍都靠这种方式流传了几十年,
    ToysMall
        35
    ToysMall  
       2015-08-07 19:20:22 +08:00 via iPhone
    没有绝对的安全
    dream7758521
        37
    dream7758521  
       2015-08-07 19:47:12 +08:00 via Android
    dna,将你的信息遗传给你儿子,不放心的话多生几个
    zmj1316
        38
    zmj1316  
       2015-08-07 20:15:39 +08:00
    LS提的所有方案都可以加一条采用rar压缩添加足够的恢复记录,这样即使是有什么损坏仍然有很大机会恢复。
    sigone
        39
    sigone  
       2015-08-07 20:18:21 +08:00 via Android
    把数据编译成光信号,然后发射到宇宙中去,想想NASA刚刚发现的二号地球,距离我们1400光年!你的数据可以保存至少1400光年 (>^ω^<)
    RqPS6rhmP3Nyn3Tm
        40
    RqPS6rhmP3Nyn3Tm  
       2015-08-07 20:31:19 +08:00 via iPad
    刻在石头上+1
    前几年不是有新闻说玻璃质光盘可以保存上亿年吗,可以试试
    磁带机也觉得很靠谱
    myhu
        41
    myhu  
       2015-08-07 20:37:52 +08:00 via Android
    这样看来还是代代相传最好,把知识传给下一代只要有人你的只是就会被复制,被学习
    viator42
        42
    viator42  
       2015-08-07 20:49:16 +08:00
    @tabris17 那是压制盘吧,个人刻的盘过几年基本就挥发成塑料片了.
    49
        43
    49  
       2015-08-07 20:49:37 +08:00
    Amazon Glacier
    d7101120120
        44
    d7101120120  
       2015-08-07 20:52:43 +08:00
    www.multcloud.com,上传到其中一个网盘,然后用这个同步到所有你认为可信任的网盘里面
    ooh
        45
    ooh  
       2015-08-07 20:52:49 +08:00
    手抄本
    wawehi
        46
    wawehi  
       2015-08-07 20:58:06 +08:00
    弄个NAS,组个RAID放东西,定期换硬盘。
    min
        47
    min  
       2015-08-07 20:59:56 +08:00 via Android
    少量数据用双份dvd-ram吧
    pagict
        48
    pagict  
       2015-08-07 21:04:13 +08:00
    @sigone 1400光年是什么鬼 我一直以为光年是距离单位来着 [笑cry脸]
    msg7086
        49
    msg7086  
       2015-08-07 21:16:10 +08:00
    @BXIA 玻璃材质

    应该只能保存到玻璃碎了为止……
    Radeon
        50
    Radeon  
       2015-08-07 21:25:32 +08:00
    用高等级的光刻技术保存,每一次光刻技术换代(平均10年一次)都转储一遍
    Pseric
        51
    Pseric  
       2015-08-07 21:48:20 +08:00
    或许可以试试看 Google Nearline 或 Amazon Glacier,不过要付点钱就是了。
    ApIEfuse
        52
    ApIEfuse  
       2015-08-07 22:39:52 +08:00
    @Pseric 可是总觉得谷歌好跳。。除了搜索,感觉他什么项目都有可能砍掉的。。
    squid157
        53
    squid157  
       2015-08-07 23:03:12 +08:00   1
    1. 首先是介质本身故障损坏的问题,所以无论如何至少得有两个备份,不在同一个物理介质上。
    2. 如果备份只放一个地方,例如同一个保险柜里,不小心遭一次贼或者泡一次水,什么都不剩,备份10个都没用,所以有条件备份一定要放在分布在不同的物理地点。可以考虑家里两块硬盘做备份,定期搞一个丢父母家里之类的,然后再来一个丢在靠谱的网盘,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删你东西的网盘。
    3. 物理介质本身不损坏,也可能发生Bit Rot (参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ta_rot ),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校验机制,确保备份的文件不是残次品。传说ZFS和Btrfs在一定的配置下都可以尽可能保证数据不受Bit Rot影响。(存网盘也会发生这个问题,印象里有人试过Amazon Glacier,确实存在这种情况。
    4. 备份不受Bit Rot影响不意味着你的source不受影响,来源数据反转了一个比特,可能随着你的一次复制,把备份中未发生损坏的数据覆盖掉,这个怎么解决并不确定。

    以上每一步都有每一步的成本,自己决定自己数据的价值,来确定备份方面的投入。
    Septembers
        54
    Septembers  
       2015-08-07 23:09:23 +08:00 via Android
    磁带
    xierch
        55
    xierch  
       2015-08-07 23:31:20 +08:00
    @sigone 问题是你永远也赶不上光速到另一头收信号
    所以你还需要在宇宙深处备一块镜子
    RqPS6rhmP3Nyn3Tm
        56
    RqPS6rhmP3Nyn3Tm  
       2015-08-07 23:33:01 +08:00 via iPad
    @msg7086 保存了几亿年然后不小心打碎了蛤蛤
    shakoon
        57
    shakoon  
       2015-08-07 23:38:31 +08:00
    我有个之前升级换下来的硬盘就是用来做冷备的
    koloz
        58
    koloz  
       2015-08-08 00:09:07 +08:00
    之前有过一个想法,是参照公司里文件储存的方式

    自己搭一个SVN(当然也可以是git)服务端,把所有文件通过svn保存,不仅可以更好地管理,而且可以异地同步使用,这种做法首先要找个靠谱的服务器,并且持续使用,也是要做好备份。

    也可以换一种思路,就是把服务端装在本地,然后通过网盘同步,也可以达到SVN的管理文件的效果。

    我是不想文件资料存在本地,但是还没找到合理的方式
    msg7086
        59
    msg7086  
       2015-08-08 02:55:23 +0:00
    @squid157 BitRot可以用RAR的RR来解决,会自己校验和修复。
    techyan
        60
    techyan  
       2015-08-08 03:23:05 +08:00 via iPhone
    Sandisk有一个时光盒,貌似很适合你。不过貌似现在停产了。数据存在里面极其抗造。http://wap.zol.com.cn/305/304255/index.html
    canautumn
        61
    canautumn  
       2015-08-08 03:44:21 +08:00
    两个外置硬盘+crashplan服务器,备份三份。重要的少量数据再传到google drive/dropbox一份。crashplan支持无限空间外置硬盘备份。觉得远程服务不安全的可以使用dmg/zip256位加密之类。
    shierji
        62
    shierji  
       2015-08-08 09:56:05 +08:00
    NAS RAID0 只有两块盘同时坏才会出事儿。。。。概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47jm9ozp
        63
    47jm9ozp  
       2015-08-08 10:22:35 +08:00
    @shierji 你确定不是RAID1么
    squid157
        64
    squid157  
       2015-08-08 10:29:55 +08:00 via iPhone
    @msg7086 不知道rar能纠正这个错误。不过即使可以,首先 rar成本不比ZFS/Btrfs低,其次 RAR能承受多大的损坏还是个问题,另外文件系统做快照很合适。
    publicID321
        65
    publicID321  
       2015-08-08 10:30:35 +08:00
    个人
    用,用完后删掉。
    公司
    交给运维人员
    wclebb
        66
    wclebb  
       2015-08-08 10:35:39 +08:00
    @sldaniel 收费的不会砍掉。
    shierji
        67
    shierji  
       2015-08-08 10:44:45 +08:00
    @ooxxcc 呃对 RAID1
    reeco
        68
    reeco  
       2015-08-08 10:48:25 +08:00
    长时间当然用磁带存储咯
    xixi10111011
        69
    xixi10111011  
       2015-08-08 10:56:56 +08:00
    机械硬盘 要小心 不要摔。 上次一个硬盘从桌上掉下 就废了
    lty1993
        70
    lty1993  
       2015-08-08 10:58:49 +08:00
    LTO-6磁带,一盘2.5T
    railgun
        71
    railgun  
       2015-08-08 11:15:53 +08:00
    刻在石板上最安全了
    jackbull
        72
    jackbull  
       2015-08-08 13:07:44 +08:00
    用机械硬盘的,每次读写都要开机箱接硬盘线吗?
    TMily
        73
    TMily  
       2015-08-08 13:32:53 +08:00
    @2232588429 哈哈 刚看完三体 一看到这个提问就想到刻在石头上了
    tongchia
        74
    tongchia  
       2015-08-08 14:10:20 +08:00
    必须是支持Raid10的NAS
    ivmm
        75
    ivmm  
       2015-08-08 15:58:00 +08:00
    @tongchia
    74楼方案 ×3
    nightwind
        76
    nightwind  
       2015-08-08 17:23:36 +08:00
    @jackbull 用外接硬盘底座就不用每次都开机箱了
    pwinner
        77
    pwinner  
       2015-08-08 17:35:27 +08:00 via Android
    其实现代磁带存储确实是个不错的方案
    不得不说其实光存储是经久耐用的,只要染料不分解放个几十年应该没有问题,要可以有各种校错方案来让数据即使被毁了一点也能完整保存下来,光盘定期重新刻一张应该没什么问题,硬盘的话其实和磁带一样吧,不知道一块强力磁铁摧毁力有多强
    msg7086
        78
    msg7086  
       2015-08-09 00:47:27 +08:00   1
    @squid157 RR是成熟方案,RV也好RR也好都已经用了好多年了。
    (RV从2000年前后我就已经在用了,所以至少也有15年的历史了,如果不是更长)

    对比,ZFS,成熟方案但是死慢而且依赖大容量ECC内存,你不上个16G ECC就是个死
    至于BTRFS,坑太多,以前用怕了

    唯一一个能与RAR的RR对抗的,是PAR。不过这货速度超慢,更不靠谱了。
    关于     帮助文档     自助推广系统     博客     API     FAQ     Solana     2958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30ms UTC 13:45 PVG 21:45 LAX 06:45 JFK 09:45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
    ubao msn snddm index pchome yahoo rakuten mypaper meadowduck bidyahoo youbao zxmzxm asda bnvcg cvbfg dfscv mmhjk xxddc yybgb zznbn ccubao uaitu acv GXCV ET GDG YH FG BCVB FJFH CBRE CBC GDG ET54 WRWR RWER WREW WRWER RWER SDG EW SF DSFSF fbbs ubao fhd dfg ewr dg df ewwr ewwr et ruyut utut dfg fgd gdfgt etg dfgt dfgd ert4 gd fgg wr 235 wer3 we vsdf sdf gdf ert xcv sdf rwer hfd dfg cvb rwf afb dfh jgh bmn lgh rty gfds cxv xcv xcs vdas fdf fgd cv sdf tert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hasha9178 shasha9178 shasha9178 shasha9178 shasha9178 liflif2 liflif2 liflif2 liflif2 liflif2 liblib3 liblib3 liblib3 liblib3 liblib3 zhazha444 zhazha444 zhazha444 zhazha444 zhazha444 dende5 dende denden denden2 denden21 fenfen9 fenf619 fen619 fenfe9 fe619 sdf sdf sdf sdf sdf zhazh90 zhazh0 zhaa50 zha90 zh590 zho zhoz zhozh zhozho zhozho2 lislis lls95 lili95 lils5 liss9 sdf0ty987 sdft876 sdft9876 sdf09876 sd0t9876 sdf0ty98 sdf0976 sdf0ty986 sdf0ty96 sdf0t76 sdf0876 df0ty98 sf0t876 sd0ty76 sdy76 sdf76 sdf0t76 sdf0ty9 sdf0ty98 sdf0ty987 sdf0ty98 sdf6676 sdf876 sd876 sd876 sdf6 sdf6 sdf9876 sdf0t sdf06 sdf0ty9776 sdf0ty9776 sdf0ty76 sdf8876 sdf0t sd6 sdf06 s688876 sd688 sdf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