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好不好打啊?!
七者,第七意也,打七就是在打第七意。嘛要打它啊?不乖?第七意乃末那即八中之第七,佛上解:修行人放善的分心。
佛教中唯派的宗派第七的定史主要有:
地宗,依《十地》和《楞伽》立,第七是作妄的阿陀那。
宗,真依《大乘》安慧立,第七是作的阿陀那。
法相宗,玄奘依法立,「於第七但立意名」,第七是作第六意俱有依的意根末那。
派阿陀那的著含,一切子藏染法,故名阿耶;生藏一切子自我,即是阿陀那取阿耶而有我,我等四相,能取者所取者分立,故而阿陀那等同染污意。新派有新解,一切子持染法子,即此染法互相藏,一切子既是能藏又是所藏,我我藏以自我,故名阿耶;依法的,阿陀那有「持法子」的功能,因第七此功能,故而阿陀那只是行阿耶的名。
《大婆沙》:『然意有六,:眼,乃至意。此中眼眼,因、等、增上,非所;因者二因,:同,熟。等者,:眼等,眼在前。……非所者,以眼唯色,眼非色故。如眼眼,眼耳、鼻、舌、身亦。
眼意,因、等、所、增上;因者二因,:同,熟。等者,:眼等,意在前。所者,:眼意所。……如眼六,耳、鼻、舌、身,六亦。
意意,因、等、所、增上;因者三因,:同,遍行,熟。等者,:意等,意在前。所者,:意意所。……
意眼,因、等、增上,非所;因者三因,即:同,遍行,熟。等者,:意等,眼在前。……非所者,以眼唯色,意非色故。如意眼,意亦。
:眼等五,展,在前不?答:瑜伽,眼等五,展,不在前,皆意生故。阿磨言:眼等五展,皆得而起,若不者,根。』

《楞伽阿跋多》:「大慧!善不、善者,:八。何等八?:如藏名藏、心,意,意,及五身。」「佛告大慧:,有二生、住、,非思量所知。有二生,:流注生,及相生。有二住,:流注住,及相住。有二,:流注,及相。有三相,:相、相、真相。大慧!略有三,有八相。何等三?:真,,及分事。」
《入楞伽》:「次、大慧!言善、不善法者,所:八。何等八?一者、阿梨耶,二者、意,三者、意,四者、眼,五者、耳,六者、鼻,七者、舌。八者、身。」「佛告者大慧菩言:大慧!生、住、,非思量者之所能知。大慧!各有二生、住、。大慧!二者:一者、相,二者、相。大慧!又二住:一者、相住,二者、相住。大慧!有二生:一者、相生,二者、相生。大慧!有三。何等三?一者、相,二者、相,三者、智相。大慧!有八,略有二。何等二?一者、了,二者、分事。」
《大乘入楞伽》:「次、大慧!善、不善者,所:八。何等八?:如藏名藏,意,及意,五身。」「佛言:大慧!有二生、住、,非臆度者之所能知。所:相生及相生,相住及相住,相及相。有三相,:相,相,真相。大慧!有八,略唯二,:,及分事。」
《十地疏》卷1:「三同相智者:一起,二妄相,三真如。起者,第七阿梨耶,是生死本也。妄想者心,妄生分,邪著六。真如者,佛性真。第一空也。此三解,名,同相。日同,染常,名不。」
慧思《自意三昧》:「曰。生六是生死,不是智慧。涅,依智不依。今此意是何等,而能如是巧用智慧差?答曰:一切生用智有,不得一等。愚凡夫用六情。初心菩用二。一者,名慧,了法慧解方。二者名藏,湛然不。西阿梨耶。此土名佛性,亦名自性清藏,亦名如藏。若就事,名智慧性。了法名自性清心。」
慧思《自意三昧》:「凡夫六,名分,受天人趣;菩,名第七,能一切生死。即是涅,能凡夫六分令易,即是藏。此第七名金智,能破一切明,生死使即是佛法,譬如健降伏四方,夷狄怨弭伏皆作民子,第七勇猛金法亦如是。藏者,名第八,生死乃至佛道,凡愚智未曾易,湛若空,亦垢,生死涅一二,假名亦不可得,五根不能,言能空,何以故?空想,亦有作。」

著《大乘阿磨集》:「何等意,一切,阿耶,思度性,四相,我、我、我慢、明。此意遍行,一切善、不善、位。唯除道前,若定,及在地。又六以意。」
安慧《大乘阿磨集》:「知此中由所故、故、相故、生起故,了於意。何故道前,染污意耶,由智我行相故,出道後,阿耶更起,以有位未永故。又定望想定,寂故,此染污意不得行。意者,由故,是意。知此中相。」
世《大乘五》:「云何,於所境,了性。亦名心、意,由集故,意所故。最心者,阿耶。……最意者,阿耶境,我、我、我慢、及我等相之。前後一相,除阿果,及道等至在前位。」
安慧《大乘五》:「云何,於所,了性。亦名心,能集故。亦名意,意所故。若最心,即阿耶。……最意者,藏境之,我、我、我慢、我相,前後一相,除阿道、定在前位。如是六,及染污意,阿耶,此八名。」

深通基中,多行者第七--末那停留在一初步概念「我」上,把第七理解「我」,固定行第八意的一切子指令, 是正的,但理解是不strong>全面的。
的,第六意是意的作,而第七意是意的作。哪一作用力更大,者可以自己,往往就是末那的著而生起的,它念念不忘第八阿耶我, 有四根本(我、我、我、我慢)跟著它,故我的成很深,子越,愈明,於是第六意便茫然而辜中。
前六意可以接外在境而生知,第七意以在的第八阿耶作它的『境』而作。
者的特都是有「我」,因意活生了察者被察象,形成一自我中心,叫做『分我』。
第七有一特是功能,是依六而,六染而染,它只第八送消息而不加分。第八接受第七的消息,不分好,只管存起,所以阿耶非常白。但第七是著第六意(此生所接收的念)而改的。
第七有另外一特是---「思量」。
--代表它不停息作,
思量--代表它不是只行的笨蛋,其它一直都在活地作「思考」。
它的作思考,就是「因和合」,始以第八田的子,但同第七自己也是「思量」的。它之所以像白,是因和第八太於哥了,分著於第八的子,第七始不著第八意,子自然也就作用,段有,叫「成智」。
(第七意法比第八意的子,自然不起形,清除面子的同,也要化正向的子,一才能予第七足的元素成成智)
引用到通用中我可知,子是清不完的,第八阿耶清理是初手段,到了中期,必第七意入手。方法是第七意解:他的第八哥,不折不扣是白,因第七分情,害的自己也被白,而第七第八而割席裂.....
裂之後何所依?宗阿耶之迷而回悟之清位,即第九意阿摩,也清垢 本源心。
法我,在?因阿耶具有相的常性,所以末那它常不的象生我,也末那的存在是有情生流生死的根源。
第七名意不名意者原因
若名意
科上指第七感,佛解修行人放善的分心。
理正卷十一曰:‘心、意、是一,而等有,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故名。’第七末那集起的心不及第八,了的不及第六,唯思量的意他所不及,故名意。
此是第六的近所依,故第六於所依之根而立名,那所依之根的意,然是第七,故此名意。
所依——依彼
凡心生起,必有所依。如前五依於五根,第六依於第七,而第七末那所依的,是第八阿耶。所以三十文曰:‘依彼’。依是依止,是流,是相、起的意思。依彼中的‘彼’,指的就是第八阿耶。瑜伽地曰:‘由有阿耶故,得有末那。’末那依止于阿耶,相流,跟著第八。何以第八不立所依,於此第七才立所依呢?因第八是的根本,他所依,依于他的意不著,故不立所依,而前七依於根本的意著,始特立所依一。
末那和阿耶,至密切,就依止,末那依于阿耶,末那能依,耶所依。而事上,阿耶亦依於末那,者是互相依。八心王及其心所,皆有所依。譬如草木,以地依,若所依,不能生。
之所依有三,曰因依、增上依、等依。分述如下:
(一).因依:因依亦名子依,一切色、心法各有其子,藏于第八阿耶中,待而起行。成唯曰:‘有法,皆托此依。’即是一切有的色、心行法,皆仗托各自子依,方能生起。此因依者,是果得名,因即是,而行名果,故能生行的子因。
(二).增上依:此亦名俱有依。增上是增加其效果,促其展的意思,俱有是互因果,互助互依的意思。以前五,如眼依於眼根,而眼根亦依眼,若缺其一,者皆作用,耳鼻舌身,亦如是。
(三).等依:此亦名依。等者,前念後念相似曰等,相不,名,等依,是前念後念之所依,凡是心法,皆是如此。所心法,括心王心所在,相不,始名,若不相,便是有了。故必前念始,後念即生,永不,故名等。依者,即心法於一刹那不得二起,故必俟前念心,出其行之位置,後念方起,也就是前念後念的意思。
此有一尚待明,即依於子生起,是因依;依於第八阿耶——即根本,是增上中的一。
所——彼
文中‘彼’二字,是指此第七末那所之境,彼指的就是第八阿耶。法卷二曰:‘意者,一切,阿耶。’末那所之境,是第八阿耶,可此亦有,十大所不同,分述如下:
(一).陀等以,第七第八的心王心所,心王以我,心所而我所。
(二).火辨等以,第七第八的分相分,分我,相
分我所。
(三).安慧等以,第七第八的行、子,行我,子我所。
(四).法以,第七恒第八的分而起我,以第八始以,一相,似乎是‘常’、是‘一’,又恒法之所依,好像有‘主宰’的作用,故即‘我’。何以第七唯第八的分?因受境等作用,是分所示,故第七唯第八的分。
以上四,一般以法之正。
性行相——思量性相
‘思量性相’一句,是指此第七的性行相。所性,指第七的,也就是四分中的‘自分’;所行相,就是能的作用,即四分中的‘分’。既然性和行相不同,所以在十中分二,即‘性’‘行相’。
此恒常持第八分‘我’,而思量度的作用,只是第七分的行相。以第七的性微知,所以‘以用’以思量其性。思量的意,思者思,量者度量,之境,凡有了,即有思量,因此泛的,八皆有思量的作用。但此何以特突第七的思量作用?由於以八作用的殊,‘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名。’末那意,意的作用本就是思量。且此的思量,是‘恒思量’。
恒是恒常,是察,所以末那是恒常的‘察思量’。以八分析,前五有察思量,故是‘非恒非’的思量。第六有思量,但此思量有(如在五位心的情下),所以是‘而非恒’的思量。第八恒相,有,但它也有察思量的作用,所以是‘恒而非’的思量。唯有第七是恒常的察思量。第七思量些什呢?就是恒持第八分的分自我,而察思量。
心所相——四常俱,我我,我慢我,及等俱。
心所相,指末那相的心所。八矩曰:‘八大遍行境慧,我慢相。’指此相的心所,有八大心所——昏沉、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不正知。五遍行心所——、作意、受、想、思。及境中的慧心所,和四根本心所——、、慢、,一共十八心所。而此十八心所中,特是、、慢、‘四’任相,恒常俱。
(一).我:者明,于事理迷性。此明迷於我理,我相,故曰‘我’。此明有,一者相明,二者不共明。相明,是指第六六根本(、嗔、、慢、疑、)相而起者。不共明分,一行不共,是第六相、而不和根本相者。一恒行不共,唯第七相。此所的我,即是恒行不共明,明是不明我之理,我相,故名我。我居四之首,一切,皆由此明而生起。
(二).我:者以推度,以慧。我的,就是根本中的不正。不正以‘染慧性’,可身、、邪、取、戒禁取五,此的我,即五中的身,亦即是妄五和合之身,以是常、主宰的我。此又我,是生俱起,恒相,非我的第八而妄我的著。我有一者是分我,此是由邪邪教引而起者;二者是俱生我,是生俱有的,有我身即有我,生生不。俱生我又有相有之,恒相者第七相,有者第六相。分起的我,唯第六相。
(三).我慢:慢者妄自尊大,蔑他人。慢是六根本之一,可七,即慢、慢、慢、我慢、增上慢、卑劣慢、邪慢。我慢即七慢中的第四。我慢由我而起。由我故,而高我慢。
(四).我:是的名,大乘章曰:‘染名’,即亦是六根本心所的心所。有四,一曰‘’,就是已得的自身而起。二曰‘後有’,未得的自身而起。三曰‘喜俱行’,已得的境界而起。四曰‘彼彼喜’未得的境界而起。
以上四,均末那相,是深於所之我而生起的。在十根本(以五,故合十。)中,何以唯此四者第七相,其不相?由於其心所,第七共同活的。以嗔,嗔是逆境而生起,而第七末那第八我,乃境,故嗔心所由生起,以疑,第七末那第八阿耶我,是一相,走疑,故疑心所由生起。
至於其他如、邪、取、戒禁取,我同以慧心所,在同一性的心所中,有某一心所生起,其他心所由同生起。且邪、取、戒禁取,分起的我。而末那相的的我,乃俱生起而非分起,故不之相。有一,然也是分起,在我之後,方起或常或的。而末那相的我,是一相,故就由生起了。
(五).‘及等俱’一句,明末那相的心所,除上面‘四’外,尚有遍於一切心的五遍行心所,遍於染心的八大心所,及境中的慧心所。
(六).三性分——有覆
文‘有覆’句,是明此第二能的末那,在善、、三性中的性。在善、、三性中,第七末那是。而又分,一曰有覆,二曰覆。覆有二,一是覆障,染法覆障;二是覆蔽,染法能覆蔽心令不故。合此二,有覆。而此第七末那,在中,以其‘四’相,故‘有覆’所。
第七末那既然四相,其性,何以呢?原此四相,但不能感可非可果,有善不善的,故曰。
(七).界系分——所生所系
文‘所生所系’句,是指此第七末那、在三界九地中系於何界何地而言,故立此‘界系分’一。
界地者,三界九地,即欲界的五趣居地,色界的生喜地、定生喜地、喜妙地、舍念清地,色界的空地、地、所有地、非想非非想地,是有漏界的分。系者系,指被那一界地系,即系於那一界地。文‘所生所系’所生、指初能的阿耶。阿耶三界五趣的果——是回的主,以力的引,在三界九地、四生六道中流。此第七末那以第八阿耶所依,第八阿耶亦以第七末那所依,二者互相依,恒同俱。所以阿耶生於何界何地,第七末那便系於何界何地,它自己是作不得主的。
(八).起分位——阿定,出世道有此起分位,也就是此思量能的伏位次。起就是生起和,是起,的意是;不如但位,生起位就不得而知了。因此一是明伏的位次。
末那伏的位次有三,即阿位、定位、出世道位。‘有’是,就是染末那伏之。分述三位如下:
(1).出世道位:出世道的‘道’,是指漏智而的。世的智是有漏智,出世智是漏智。所以出世道就是智——是指漏的根本智和後得智行的候。原第七的,是任生起,行相微,有漏智不能使之伏,唯有漏的智才能使之伏。囚‘生我’生空智相,‘法我’法空智相。故生空的根本、後得二智行,生我伏;法空的根本、後得二智行,法我伏。句,修唯行,至道位以上,末那已成智。二子伏,不起行。
(2).定位:定即是定,亦名受想定。此定是三乘者,粗之,入于心定,此位前六心心所不起行,染位末那心心所亦。此定,是生空智或法空智的等流果,是最寂的漏定,所以不是染的末那。
以上二位,是染末那行的伏,而非子永。
(3).阿位:阿是三乘果,於不果的最後一刹那漏智前,末那子一,此永不再生,也就是永,而不是伏。
在此位子然永,但所的只是生我的子,而非法我的子。所以於伏位中,只言,不言菩,因菩在八地以前,尚有俱生的法我末除,故仍有染末那也。
以上三位,有伏和永的不同,但俱是指染的末那,若以有染末那而言,由凡夫到得究竟果,要染三位次,曰生我相位,法我相位,平等性智相位。
分述如下:
(1).生我相位:是末那阿分生起的我位,以此位有我,一切凡夫、二乘有、七地以前菩的有漏心位,都是此位所。
(2).法我相位:此位法未空,一切凡夫,二乘得果果,及法空智果未前的菩,都是此位所。
(3).平等性智相位:菩道位、修道位、法空智果前,及成智,得佛果,均此位所。
以上三位,前二位是有漏位,第三位是漏位。在有漏二位中,第一位是染位,第二位是不染位。
行者上一大串文中,下多少解意了吧!“打七”也是悟道→明心性→成佛做祖的一途,有就地去宗道“打七”的真味吧!上堂的打七,得完全靠自心起─克勤修哪!大家都加油─!
*幻羽*於息香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