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登於ARTalks,https://talks.taishinart.org.tw/juries/ysl/2019081001】
在「有偶」之前,我偶的知只有布袋、魁儡和童偶,其他大概就是外的小木偶皮丘(Pinocchio)和腹(ventriloquism);以前多半只得偶很有趣,造型多,似乎有很多表演的可能性,也好像有些限,於所的偶美,有多少注研。然而「有偶」打了我偶表演世界的文化野,不是技的,更多是哲存在的,疑是博大精深的。
「有偶」至今二十年(1999-2019),我所看到且有印象的作品主要集中在第二十年,《最美的刻》(2009),之《剪人》(2010)、《洪通》(2011)、《舞鞋》(2013)、《怪奇班》(2014)、《洋子Yoko》(2015)、《微望》(2017),再到《雪峰村上的人》(2018),早期的作品印象中只得看《我是另一你自己》(2002)和《心理生上我》(2007)。最令人著迷的,其是如何「意地偶化」演出,然是一道又一道神奇的程。
一般人看偶,多半注意偶的、造型、手等,我而言,偶的足更有意思。在偶的操作之下,施力多半放在偶及偶手,偶足有候稍微忽略,候偶足就常呈、、踩踏不不的,好像凌波微步,有甚至膝也不是太有力的支,不其也有某晃的美感,和地心引力之似乎存在著奇妙的,悠悠的。
我也喜看偶、、翻、,偶若有,就像是抗拒著地心引力的自由,穿越翔,自由或短,了多奇思妙想,在那「幻」的宇宙空之中,引力、空的限制、想像的界、生死的制,似乎都在象限之外。也是一或境,但是著代偶於偶的各部位操控,已越越多,甚至在技上想要更密地控制偶的一切,越就越像人,越像人就越不自由。
人操偶,偶喻人,操控是行,譬喻是修,偶就是一行修,才是人生,我的存在都是以譬喻的。相於「有偶工作室」,我更喜英文名「Puppet & Its Double」,行人大概都知道,名字是挪借了法「酷」理家安尼陶(Antonin Artaud, 1896-1948)的重要著作英Theatre and Its Double,名中的「Double」一字,有人「替身」,也有人「象」;所以不是偶及其替身,或及其象,我都是在幻之,甚至是操控自由之,近於本真神似,也是我在欣「有偶」的作品演出,的核。
代(modern)偶究凡物皆能偶(或者物不成偶),其是很原始(primitive)主的。在人原始初民期或是部落社的文化中,「凡物皆有」的信仰(泛)相普遍,宇宙物皆有其自主的思、精神能量,影著自然境的,甚至是人的值系;著物文明的展,人造出多的物品,物系的更泛,可以自然、人、物乃成今日世界之三要素;人役物,人役於物,是代3C科技文明於主、身、的挑。偶若有,自有其主性,似什像;只是人造物偶,自以造物主,於有之偶,持敬畏之心。
「有偶」的,除了花很多心思在偶、作偶之外,也花了多力在排演操偶的肢作,尤其是人偶合演,更必找到「合一不二」的表演形式。「偶」、「操偶」,到「人偶合」,是「有偶」一路走,凝出的代偶美,不是、操、合,求高度的技合,在偶人的呼吸息、神情姿、俯仰坐之,到形神合一的美感,魂注其中,一以之,近境。
「有偶」的故事素材源五花八,寓言、妖物、童、原、生活、、人物、境、小等,相多元,用手套偶、偶、杖偶、偶、光影、影像以及人偶同台等事的手法,充抒情意的律美感;些故事非都是美甜的,反而有更多是在呈表面底的真酷及沉重,像是主的取代消弭(如《最美的刻》)、斑色彩下的狂分裂(如《洪通》)、背後的力制系(如《舞鞋》)、家的盼想身分同的迷(如《微望》)、代人的存在孤寂(如《洋子Yoko》)、成的代(如《雪峰村上的人》)、情望之的永疑及晦(如《心理生上我》)等等,每一都值得者深思,世有一事一物是容易的,葛旋根才是人生人性的常。
如今以宜五利的偶村基地,有排、演出地,尤其有一得之偶作工坊,材料、器具、人才,研、作、交流,吸取累更多的技及,既有的成已有目共睹。我至今然度造,但已能深刻感受到其莫大的作能量,也期待著自己能炙「利偶聚祭」偶,沉浸在的「人偶不二」魔幻超度空之中,感受那「微物之神」的神召!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