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0月31日,四19:30
地:家院
日前其演出前的相文宣品看,就已烈感受到郁的「哥德式」(gothic)格,暗黑茶褐色系的主,有身形骨架在皮有多破洞的大型人偶,五官眼神都逼真冷酷,然後旁配上故事的另一主角──舞鞋。是些,就已很吸引人(至少吸引我,可能是我本就很喜「哥德式」格的作品),想要一究竟,尤其次又是偶踢踏舞的首度合作,方、密集多次的工作坊,磨合、作,更是人感到好奇,究竟果是如何的一片光景?
故事主角,取材自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on,1805-1875)的酷童《舞鞋》(The Red Shoes,1845),女孩在故事中受到的咒,穿上舞鞋,不停地舞,她自己也法控制,直到最後,她只好求子手砍其,女孩才魔咒;然子手她弄了一木肢和一把拐杖,但也此失去,不良於行。
由此不理解,有偶和音踏首度合作《舞鞋》的原因,都和部的舞很有,在演出中,除了女主角(人偶)(Karen)要跳舞之外,所有的操偶演(同也演冷酷的士兵)也都要跳舞,跳的然就是踢踏舞了,最後女孩的被砍(拔掉)之後,只剩操偶演(何瑞康、佳豪、周浚、湘、侑典)依在跳著舞步,既唏又刺。
全有任何台。然我小候故事,但年代已久,不得得清楚,但一直舞、停不下的女孩形象,是非常深刻的。在演出中的其他角色人物尚包括:皮活且善解人意的猴子、留著色的商人、位高重的治子、行命令且面情的警士、情享而不知民疾苦的族等,他和女孩形成烈的差比,且可以透女孩施以的削欺凌,女孩不地遭受到迫。
如此逼仄的氛蔓延散在整空之中,再加上雷的音演唱,也充了哀、抑的情,音於整「哥德式」味的掌控,了不小的作用。同也是因有台的故,所以看的焦是些舞台人物形象之的,感受所有舞台美所造出的氛,烈地透出迫、力、、性等的科制,如同治威(George Orwell,1903-1950)的《一九八四》等反托邦小所呈示的那,身思想的自由度地遭到禁制管控。
看得出,林孟寰安徒生原本的故事做了些新的,原本的女孩受咒,成女孩受迫宰制,宗教信仰的意涵,成力制的批判,回前台社的生政府失能,力道然不得爆烈猛撞,但意指向倒是清楚的。
近期已有愈愈多反映社(尤其一波接不的公民崛起行浪潮)的作品,希望可以看到「─社」的再次,那重新以的形式振人心,竟其失落的已有好一段日,有少的人保持初衷。不得是1980年代小的死灰燃,但可是小的精神不死,化意志行,令人期待。
附:在看一具有「哥德式」味的,碰上震度不小的地震(台北3?不只吧),也算是心魄且印象深刻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