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延宗兄,在2008年10月4日 早上9左右,打星期六例假日在家看 DVD大的我:「新加坡有位文界朋友,和他在外沿途景,目前位於料祖公,若有打到你,希望道至你家稍歇小憩一」,我即回覆:「迎之至,至寒舍奉茶」。方了寒舍的座落位置後,定十分後到,有朋自方,不亦乎?我即清洗茶具,茶水,期以茶代酒,迎接嘉到。 由延宗兄,位稀客於925分到,比定稍晚些,我已茶泡好等待共,主列坐後,乍初次面的新朋友,延宗兄介,除其文儒雅人一如故外,喜於彼乃家住金榜林村的同宗葆先生,旅居新加坡的籍人(名寒川)。茶之,言及其五就前往新加坡,久居不知氏族何份?故不知如何呼之?其年比我,姑以宗兄相也。至此,其是有朋自方,不如是「少小家老大回」切,子,慎追、水思源,返回故里做根之行,本在情理之中,但其在新加坡印刷等事及又任其他,百忙之中,不只一次返根及家之文人士,茶中提起家旅台俊治坤和等人…其故孺慕之情家文活之注,不忘本、土的情,令人感佩。
我送他原先好成的一屏法,容是朱熹的偶成:「少年易老成,一寸光不可。未池塘春草,前梧已秋。」只是再加以提上款「葆宗兄雅正」而已,後本人,介我的部落格法展,他藉此因回金,有一些朋好友子件,便借用我的一一回覆,同亦回我一本他的著作『多巴湖歌(寒川印)』,文均以新展。葆宗兄多次受邀加在中、台、美、澳及安等地行的文;也担任多海外文作比,新加坡多社的理事和出版,2004年印作授“印文功卓著”。子,能在海外文界一席之地,有此成就不易,籍文人才遍海外,人才,「海」,非,今能由《金文》延宗兄引,得以旅居之宗兄,在受若亦是得的份。
前,地主之,特引他到海看看沙明的「下湖海」,拍了相片留念。值秋分,淡人潮,亦感染了人的情,予人有感序之悲,感世事如潮起潮落、起,浪淘千古流人物、千古是非心、一夕樵的愁!引用亦是籍人治在--新加坡金寒川走台北前路新中著:「五迄今…淡的浯…潮黏稠的愁..向晚的故海堤,何夕君相偕走?」,不就是似眼前的情境?
本想再他到下湖水看看,因葆宗兄返行程匆忙,赴下一行程,只好在溪境前告,吩咐若有到新加坡要找他,已中午用餐了,延宗兄邀我一道至山西吃拌,因家有人私事待只好婉,送宗兄告知其若有期待他日再相,不欲言,只好手告互道:珍重....再......。
*本文於2009年12月24日表於金日副刊
寒川作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