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
行有了,把它修正,叫做修行。再加字去就容易懂了,「修正的行」。一般迷信的宗教徒,念佛是修行、拜佛是修行、念是修行、念咒是修行,未必!口念阿陀佛,心打妄想,那不叫修行,古大德所「口念陀心散,喊破喉也枉然」,那就是他不是修行。真的用阿陀佛修行,心有著阿陀佛,口阿陀佛,把所有一切念妄想放下,把它念掉,用一付一切妄念,是修行,真修行。也是修行,不打妄想,就有妄想了,念都在文上,那叫修行。一面念,一面想一句什意思,那一段什意思,不是修行,那在打妄想,不妄想是善的,不是的。不管善,而言之是妄想,得不到定。
1.修行的(心)是很重要的.有心就不上修
2 .修行是有到「」的程叫做修行。
3. 修行是了成就上菩提,所以要朝此目前,志向、趣不要太多。老子曰:「其心,其腹;弱其志,其骨。」。
4. 修行就是保持自在,不是佛,不自在,下自在就是解。
5. 修行就是要得到「大自在」,「大自在」在於光返照行深的功夫。
6. 修行是在自由自在的心境下,所求,小我融入大我之中。
7. 修行是把自己整到和宇宙的自然法相合,恢定位。
8. 修行是突破生死的。
9. 修行不能住心念,就生死,痛苦。
10. 修行是要自己真正想要自、想超生了死之苦,才有用;否太多又不自修,一生是白活了。
11. 修行就是要解「生死大事」,如果有,反而增加力的束。
12. 修行要做到「弱六根,根」,才能超生了死,躲劫避。
13. 修行在明理,不明理焉修道。理不明,道行。
14. 修行只有做求其放心的工作而已,不要胡思想,徒增困。
15. 修行是靠德成就的,不培德行功益。德:仁、、、智、信
16. 修行要抓住重:就是要急於明白「道」是什?
17. 修行最忌怨天尤人,一有念,「性海」上成「苦海」。
18. 修行就是把「本」所有的去掉。
19. 修行就是做一念未之先的「」。
20. 修行要在很平和、正常之下,才能悟,不能有四不正-即忿、恐、患、好,心理不平衡就不能悟,一要特注意!
21. 修行是要:提得起、放得下,而且是要提起解之後才放下。
22. 修行本就是要放下,心本清;若有什,那是人心、妄心,能否放下是著-力的深、明理的程度、勇的作。
23. 修行是要使心到如如不,不是要神通能,去、看到、看到那都不正常,流皆是外道旁。
24. 修行的重就是要能掌握住「中」,也就是中庸所的:「喜怒哀未之中」。
25. 修行是了成道,不悟性法找到真主人,者就如同黑暗中的一明,把光明人。
26. 修行的路是心血滴凝聚而成的;成功不是「偶然」,失也不是「突然」。
27. 修行是生命的全部,所以老修行,在在、踏地;而不是客串的,是流血流汗所成就的。
28. 修行必要有下的悟,否以超生了死。因被三心去心、在心、未心、四相人相、我相、生相、者相障住了,那是很痛苦的。
29. 修行不能因力前,就把握不住,要「造次必於是,沛必於是」,不可把修行的防破了。
30. 修行要到一心一志,精行深。
31. 修行要不的自其意,一直化意念、念、妄念。
32. 修行人要有超然於物外之理境,不要被自我意、念、看法、著所。
33. 修行就是要世,退回到空;不可能同抱上帝凡俗,熊掌不可兼得的。要侍奉
34. 修行不必做的,自己生死永不相干。
35. 修行是向看,只看自己,不是非。云:「若真修道人,不世。」。
36. 修行如果一直在人事上,是非,不心性上下工夫,一被劫劫走,那有何意呢?
37. 修行勿受困於人事的,只管「守玄零」,其他不管,曰:「事不理,唯悟一性;莫睬,只性理。」。
38. 修行要藉人情回到天理,人人的才不苦。
39. 修行不要常陷在人情的小圈,何不跳出看看-的大圈圈呢?
40. 修行要忮求、不嫉妒、不怨天尤人,是身沛、困中皆要守好本心本性。
41. 修行是真正看到自己,面自己的缺、著;否就有漏,把慧命消耗光了。
42. 修行是要自己,自己的念、行及所的,都要到底,所以必要言慎行。
43. 修行如果昧著良心,欺自己,就是了回天之路。
44. 修行程中,不可起分待之心,否前功,枉功程。云:「迷人身不,口便他人是非、短、好,道背。」。
45. 修行的可就是知能改,有反省的功夫。
46. 修行一定要自、要特立行,才不彼此影。
47. 修行就是要超越自我、自己,才能立超然。
48. 修行就是要安自家身心,「修己以安人」,其他人情世故少攀。
49. 修行是在自他中,慢慢去成就,一切心忍性去成。
50. 修行在「悟」;上根-悟的「笑嘻嘻」,中根-修的「苦兮兮」,下根-拜的「兮兮」。更多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