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ty 又到花太了
自 2008 年第一次加背包客旅後
五年後又再次到
感想就是客好多哦
以前是小走步道
在是大客 + 台人 + 外客 = 好
2008 年那次不多
多只走了 500 公尺
次我要把 4.5 公里全都走完哦
上拍砂卡步道

先入口拍照吧 !!
要跟大理石刻成的 mark 照相
要排了 
超夯的

包包是 2010 年在哥窟的
那我了十布包包回台
一包也才三美金
很好用又好搭衣服 (民俗)

看看步道的史
from : http://www.taroko.gov.tw/zhTW/Content.aspx?tm=1&mm=6&sm=1&page=2&id=5
史人文
砂卡步道是日治末期所建,主要是了展立溪的水力。1940年,督府在太建立,在溪畔建水,水隧道,引立溪水至,水隧道在砂卡溪谷上方,以大型水管接溪谷端,水送至。此外,由於立溪水含沙量大,而在砂卡溪上游另建一座放流式水,先水引至,作的冷水,因此步道最初是了修水和大水管而建的。
太家公成立後,路景步道,加沿安全施、增休憩平台解施。
砂卡步道原名神秘谷步道,在砂卡溪上游有一太族的「大同部落」,部落名「砂卡」(Skadang)。距步道入口2公里的五屋,名「斯奇」(Swiji),太「斯奇」(Swiji)是指大型片的榕。砂卡步道走到的「三屋」,曾是太族人的聚落,太族人「柏拉耀」(Brayaw),是「姑婆芋」的意思。

2008 年只走到地方就折返了

砂卡步道海拔六十公尺,於的河谷地形,但植物生呈出乾型的特色。坡度的地方,生高大且次富的林木;坡度陡的地方,只低矮的岩生植物,以台竹和沿草居多。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水,提供物良好的息境,植物生富,使砂卡步道展生。
砂卡步道平易行,除了可沿途作自然察之外,步道全亦置十座大小景平台,供小憩景,有水小可以直下溪谷,察溪流生及岩石的理,聆自然美妙的音。

11 月天爽
很合旅行

一抹


砂卡步道入口到三屋全4.5公里,倚傍著砂卡溪而行。砂卡溪十六公里的流路中,形成峻秀的谷,清澈的溪水、美的岩石褶及蓊的森林;步道沿途去曾有多原住民聚落,砂卡步道兼具景生人文之美。
砂卡溪溪床上大大小小的石,以大理石片麻岩最多,湛湍急的溪水滑溪床,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音,而溪水也岩石琢磨得滑柔美。褶在岸山壁和溪中岩石上形成一幅幅抽象壁,任人欣想像。

小心,不要撞到了


人好多
拍照很不拍到路人


一步行有有原住民回在步道上
原面有部落

已 8 月近大自然
超心


站跟拍照
次都很好相
男生大多是 70 年次的弟弟

我拍照的
又穿娃娃鞋走步道了
哈哈


GF3 拍的
好清楚

原住民的山

回程


回程看到花
好看到有解在解
上她看是啥花
她是 : 角桐花
要我回家 Google 一下
解不是的
她了

好美的步道
感道路的人
要把山成
需要花很多精力

回程跟拍照吧

附上 2008 年的照片
嗯
真的越越 Pose 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