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文 向
易基拉寇拉
致敬
20 世音,不可不提 荀白克 (Arnold Schoenberg 1874-1951),他不是新音的先,更後世下一片新天地,他的十二音列理和音美,深深引後的作曲家,拉寇拉即其一。
自18世初巴哈平均律理出,人耳熟悉的音被定位成12(即琴上一八度的所有黑白),可是早期音依著人感受到某些音程和和的反,再定出所和不和音程,所有不和音都必後接和音方能作,此即所和行,或者一步理,由於有一定行的,造成12音有主或劣,某些音在其性中因此被尊。一如前言,格、勒之後,音已至境,若要突破,必思;恰逢大,生命的流不定,人思考多人生,之反映於思上,荀白克十二音列的基本主即─ 追求平等。
言之,要12音平等地被使用,不能有音被厚尊,的果,就是─ 瓦解性。然而,人耳於性和300多年,非朝夕可破,於是了12音的平等,只好特及使用不和音而且不予以解,企覆人耳音行的性,所以 20世音多不和音出。
20 世思潮中亦,面的情也是一情,不在材中被刻意避或忽略,的想法或多或少自19 世末盛行的「主」,完整忠地呈社各的生活,米勒名「拾穗」即代表。20世初,相於法的印象主,在德起「表主」,用直接的手法呈,如德的「派」家、康丁斯基和荀白克的合展「士」。
荀白克的音理部分自他的思(荀白克本身亦是家),表主特大量使用三原色,,只自身第一眼到色的直,不有多被主或情想的制,言之,表主主「即直」,反任何限思考的、物形或主。所以,荀白克在不和音,它只被看待,一,不和音也只是一音,且不低劣於和音(此即平等);二,人耳直去感受音,如不和音造心理力,它就被反映力 (此即「直」),因「力」亦是代生活中存在且常在的一情。
了完成他的主─ 平等、直,荀白克建立了十二音理,12音的平等,因此,衍生了作曲禁忌,禁忌一:和音相少用 (以整人耳不和音的成),禁忌二:避免美旋律!荀白克旋律限制人的想像空,如此法人擅用直,所以他一再反美旋律。基於以上大基要件,新音得不美不舒,因人耳不再到朗朗的旋律,更甚之是一筐有解的不和音...
我很界定的手法是好是,竟是一想法,一思,有其必然的意,但它了人耳和正常心理所能忍受,亦是事。我只能,欣 20 世音若去期待它的美旋律或舒和基本上是的,因是20世音作上的基本大禁忌,根本不在曲的考。就彷我去一位男同志喜哪型的女孩子一,完全有意!
20世音列作曲家中,唯一一位主美旋律和音列手法用的作曲家就是拉寇拉,他的音,部分法辨是十二音列,因很多亦可用和解;部分,於的性音而言,它又太前不和,我只能,我了那多音列作品,我,拉寇拉是唯一一位在和激中找到中庸之道,展出自己作手法的人。
20世作曲家在思程中用各手法,也瓦解性的同,予的是一限制的可能,反而人找不到和方向,了那多,100年的作品,很多在用不同手法作,至今除了十二音列,乎也再成一派,而十二音列音在的接受度依然微小。
我很,些林林的音,哪些真正在50年後成典留下,作一史工作者,更重要於人好的,便是如何公正客地下一代作,竟,30年後,若有孩子我,究竟什是 20世音?我或可以「我未曾喜」,但我不能「我不知道」。
追求音中的美是每的利,但身音史工作者,追求音及史的真善更是我的,此文能想接近20世音,始不得其而入的迷,提供另一思考,「美的事物固好,不美也不然是不好」。
rose du petit prince
2004年 9 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