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行者
怎察到空?
有父叫我察念之,
叫我察一念升起之前或一念消失之後,
我怎就察不到“空”呢?
是怎回事,如何察到空?
你然察不到空了,因能察到的空不是空。
真正的空“察”不到,
因它就是“普遍存在”,
它是心性本,它是法身本身。
它只能以法眼看到,不能肉眼看到。
不可以眼,只可以智得。
念之的“空”,和那的念是平等的。
有念就有空的知,
因此,念升起之前或念消失之後,
你也不可能感受到“空”。
空是心本,它由念反射你。
知是子,念是光,
它相互出方,
形成你的知及其容的世界。
你去察火之的“空”,
你察的那“空”和的火是一的,
只是一看起是“有”,一看起是“空”,
但那“空”是另一“有”。
事上,本性的“空”
和那念的“有”或“”。
念或去,消失或存在,它都存在於那,
它不生不,不不遁;
即使你塞了念,堵了故事,
那空性依然存在。
如一小小的芥子,心性空如宇宙,
芥子即使堆了再多的念、故事,
它怎能遮住或掩那的空性呢?
那遍及三界三世十方的空,念或任何障它不得。
一旦你能和到“空”,
那空怎可能退呢?那空怎可能消失呢?
那空怎如此隘呢?
那空和念有什?!
到“空”才是活生生的生命之空。
念之的“空”是思辨空,
念升起之前的空是空,之後的也是。
它都不是修行者要找的空,
也人能找到那的空。
你感到那空,那“空”是有!
你想像空,你在造有。
以我的看法,
“念”本身上著手去解空是希望的,
因念本身是“有”。
要解空去解知,
去解知本身,而知本身就是空。
一旦你深入知,你即解空性;
你越深入知,那空越明,那空越活生生。
你的性大放明光,
你到,那空宇宙同大同小,
甚至它比宇宙大,
但它不是宇宙的空,它是心性的空。
空法被遮掩,
不管你有怎的念,它都在那;
即使你的塞了三世十方的故事,
它仍在那。
那空法被吞食,法被罩住,
就像天空之空法被、星球
或任何星系所遮掩一。
那是也外的空,
它遍一切,它周遍法界。
空大小,去,不增不,
垢,非非短,非青非白,
它完全代祖描述的一致。
那不是死空,也不是空,那是活生生的生命之性。
一切在它的面,生命是一流而盛的。
,中,一切在它的面。
你到空,世在你的面了,
而不再是“你活在世,但不於它”的了。
如何遇那的空?
知入手,到照束。
知知本身,照天地大同,
如此,你有到空。
不要在一“念”上研究空,
不要一“念”上打入空的,
那是希望的。
空和念,
一旦你曾到那空,任何念也遮不住那空。
念在空,在空去,但它依然在那。
它不因念的有而有,不因念的而,
它恒定不。
空曰佛,曰如,曰真如,曰自性,
它有一千名字,
但不管它的名字叫何,它的本不。
它是法身,是涅寂,就是佛所的空。
空不是得,也不是修得,它能“知得”。
智性照有,慧性照空,
空只有慧性十足的人才得。
如何得那空?
知入手吧,去知本身。
念知有,知性空。
佛念到岸,立地成佛大乘。
欲此空,必乘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