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僧至南慧忠,示道:
「-是心的名,而『心』是在佛不增,在凡不的真如性,宗祖此『心』易名『性』,,心性之差如何?」
慧忠毫不藏的回答道:「迷有差,悟差。」
僧又再一步的道:「上:佛性是常,心是常,什你差呢?」
慧忠耐的喻明道:「你只依而不依,譬如寒水成冰,暖融冰成水;迷性成心,悟融心成性,心性本同,依迷悟而有所差。」
僧於契於心。
在佛教,心性的名很多,如「本面目」,「如藏」、「法身」、「相」、「自性」、「真如」、「本」、「真心」、「般若」、「」等等。非是用方法要吾人自己。迷悟有差,本性。如金是一,但可耳、戒指、手等各不同之金器,故金器,一金耳。明乎此,心性名不同,皆吾人之本也。
文章定位: